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3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3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9789|回复: 138

张开书法小品展(2011.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4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8-4 10:41 编辑

张旭光题签.jpg
张开书法小品展
(2011.8)

DSC00953.JPG


一、张开简历
张开,生于四川省郫县,毕业于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历任文书、班长、助理员、干事、政治指导员、美术编辑,现任《陆军航空兵》杂志副主编,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10次。
多次参加全国各类书法展览,发表论文数十篇,《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中国书画》、《中国书画家》等专业报刊做专题介绍。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策划《当代军旅书家二十一人巡展》、主编《当代著名中青年书家手卷、册页精选》20卷、《临池写心》100卷,出版《秋窗问道集》、《张开书画集》等。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水墨清鉴》主编、解放军总参谋部书法创作院秘书长。

通    联:北京市通州区玉桥东里16号楼612室
邮    编:101100
电    话:13311397929  

二、张开获奖情况
1、1999年获全军“远太杯”书画大赛一等奖;
2、2003年获国家文化部第十二届“群星奖”;
3、2004年获国家文化部第十三届“群星奖”;
4、获总参谋部书画展览一等奖;
5、获《解放军报》“天马杯”书画大赛一等奖;
6、获全军军需物资油料系统书画大赛一等奖;
7、获全军第四届书法展览三等奖;
8、2005年获首届全军廉政文化书画展览二等奖;
9、2009年获第二届全军廉政文化书画展览一等奖。

三、作品展览情况
1、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
2、第三届全国正书展览;
3、第四届全国楹联展览;
4、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览;
5、全国千人千作展览;
6、第三届全军书法展览;
7、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展览;
8、2009年建国60周年全军美术书法精品展览;
9、2009年庆祝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全军书法美术精品展览。
10、2010年当选为总参谋部书法创作院秘书长。
11、《中国书画》军旅书家提名展;
12、2001年军旅书家21人联展;
13、2001年张国辉、张开书法联展(安徽蚌埠博物馆);
14、2001年张开、陈宇书法联展(四川省美术馆);
15、2010年创办《水墨清鉴》杂志。

该贴已经同步到 网站编辑的微博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8-4 10:51 编辑

临帖与创作感想
/张开


书法艺术发展到今天可谓盛况空前。数量众多的书法家们,在不断地精研古人的过程中寻求着自己的风格面貌。
清代的石涛提出了笔墨当随时代,这是一句被艺术家们广为传诵与思考的话题。当回首历朝历代的书法艺术精品之时,我们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那些作品的时代性。从作品的形式到内容以至各种不同的风格流派,都或多或少地刻画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事实上,艺术家是否能够创造出虽经千年而不朽的经典作品,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笔墨两个字。因为中国的传统艺术是靠笔墨来表现的。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家们能不能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以手中的笔墨挥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经典作品来,这需要时间的检验,也是一个极为尖锐的话题。
当代的艺术创作具有很多的优越条件。出版物的繁荣,展览的频繁举办,交通工具和信息技术的发达都促使艺术家们的交流更加容易,眼界更为开阔,思维越来越活跃。这些都是推动艺术创作向前发展的有利因素。但我们也面对很多潜在的威胁:心态的浮躁促使急功近利的思想日趋严重,对名利的急剧需求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相互之间开始对抗,对待学术的态度变得歪曲,这些都成为了制约艺术发展的可怕的杀手锏。于是,我们又不得不去思考当前应当首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身处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生活条件十分优越,我们的时代性不是在相互攻击和诋毁中苦心挣扎,不断地扼杀着创作者的灵魂,我们需要的是冷静和包容,需要不断地在广泛深入的吸收中对前人有所超越。
深入地吸收前人留下的优良传统,应当是当今书画艺术家们的必修之课,这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否则我们的创作就没有前景而言。在数量众多的艺术家中,没有经过对传统的吸收而只是随意涂抹的应当占有很大一部分,这绝非危言耸听。水平高的不一定有名气,相反,名气大的不一定水平很高。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实状况。这个现象的形成与艺术创作日益贵族化关系紧密。艺术创作成了有钱人的游戏而逐渐远离了生活困难的爱好者们。有了钱就可以不断地出版个人作品集,就可以大力地包装自己,甚至可以为所欲为。可悲的是我们的观众,他们自觉地接受着那些粗制滥造的艺术品的愚弄,摒弃了基本的审美准则,已经被伤害却依然执迷不悟。
现实很残酷,存在的固然存在,哪怕极为不合理的。我们没有能力和精力去改变眼前的现实状况,摆在面前的只是如何以自己的研究实践,留给世人以精彩的艺术作品。




◎临池写心记
文/张开
古人云:“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虚拳直腕,指齐掌空,意在笔前,文向思后。分间布白,勿令偏侧。墨淡则伤神彩,绝浓必滞锋毫。肥则为钝,瘦则露骨,勿使伤于软弱,不须怒降为奇。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欹正。筋骨精神,随其大小。不可头轻尾重,无令左短右长,斜正如人,上称下载,东映西带,气宇融和,精神洒落,省此微言,孰为不可也。”前人论述,于笔墨变化、气息内蕴解析详尽,凡善于书者皆躬行于斯,于今时,能识之并能践之于行者又可谓少矣。
夫书法者,临池于先也。临池者何?目视于帖,笔行其迹。观其精微,澄心静虑。察点画起始之变,方圆顿挫之别,宽窄肥瘦、虚实相生。实不刻板,虚勿浮滑。枯湿浓淡、轻重疾缓,自然融合,切忌故作。心与帖通,沉着痛快。有心积淀,无意生发。处处变化,笔笔不同,因此而生生不息也。
继而用笔,用笔千古不易。用笔禁忌尖、滑、扁、轻、俗;钉头、鼠尾、鹤膝、蜂腰皆病也。起笔有直入、藏头之异,收笔含蓄藏神,气贯始终,如世间万物,无有雷同者。尖者峻利,于短线及起承处见之,意在得其畅达。尖者勿多,多则势弱,蓄势固能沉厚,沉厚以致广大,广大则意蕴深远也。用笔之妙须有收有放,收放自如,既有法度、不逾规矩,又能随心所欲、应运而生,境由心造,可谓心手和一,作书之妙如是。其气宜清,勿令混浊。清则雅,浊则俗。用笔果断,衔接自然,雍容典雅,其清新之气尽现于笔端。
字要骨格,骨勿外露,须刚健中寓婀娜。肉须裹筋,筋须藏肉,血脉相通,自能生意盎然矣。刚如铁画,媚若银钩,刚柔相济,奇趣迭出。急捉短搦,迅牵疾掣,悬针垂露,蠖屈蛇伸,纵横逸宕,不计工拙,林林种种须谙熟于心,发于笔端,可谓得之矣。
临池之初,先习其文。盖书之风格皆谙合于文章辞赋者也。正如以正楷作赤壁怀古,以狂草作兰亭者,皆有悖于文辞,而不足为道也。赤壁之豪放与正楷之雍容,兰亭之幽雅与狂草之飞动,岂能兼和?观当今如是者甚众,信笔为体,不论为文作书旨趣,岂不悲哉!既习其文,然后作书,可事半功倍矣。
临池之时,逐字研习,然后逐句,以致篇章。结字宽博,如为人之气度,点画精细,必刻意于使转。提按顿挫,如树之有节,无节则无力,无力则躯体不刚。节者随机而生,非经营安排所致。故作姿态,俗不可观。古人作书,凡两字绝无平头者,所谓计白当黑如是。临池宜专,然后博取。朝三暮四者,必无所成。精一家之法而后贯通,既可辩古人用笔之别,又能集众家之法于一体。
观书须观真迹,笔墨之妙皆从此处得来。印刷书本,体貌相当,气息失矣。董其昌云“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晋、魏,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徵仲、祝希哲置之眼角。乃于书家之神理实未有入处,徒守格辙尔。比游嘉兴,得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许,自此渐有小得。……今将二十七年,犹作随波逐浪,书家翰墨小道,其难如是。”由是可知,多观真迹者,其视野必能开阔,眼目得以滋养。
所谓写心,意在为人。凡庸人俗者,吾所不顾也。言语不净,欺名盗世,或自以为是,目无他人者,吾所不从也。然世间万物,岂能归于一体?当今时下,狂妄者众而谦逊者少,高洁者少而庸俗者众,无奈于斯!古人论书者,兼论其平生,人品不高,虽工不贵也。东坡居士云: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故,吾好古人书,尤好气节高洁者之书。临其迹,写其心,畅快之极。品格低劣,为人不真者,虽笔墨可观,终不入眼角也。
  书之有法,临池初始。初则形貌,进而取意,其貌不似,又焉能得意?既得其法,心领神会,化为我用,融百家于一体,则临池自见功效也。或有临池者,形貌不具,气息不合,跋之为意临,皆为恶道。无形貌即无用笔,无用笔则无异于行尸,毒害观者眼目,非为艺之道也。

庚寅夏于京东双梧书屋灯下
标准照.jpg
DSC0232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旭光

张开书腾王阁序集右军苏米于纸上,清雅健丽之间亦见圆润,且通篇气息流畅,一以贯之,观之令人神清气爽也矣。

己丑之春月于北兰亭。

7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景岳

张开出生与生长于古蜀文明的发祥地鹃城--四川郫县,这里常绿而泽润的大地,古朴神奇的巴蜀文化给他以刻蚀性的影响,后来入伍到了北京,又受到北方浑穆博大文化的精神灌溉,促使了他在书法艺术上追求清俊与朴雅的创作理念的确立。

书法的继承与创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盲目地追求创新而忽视对传统经典作品的吸收便会误入歧途。任何时期的书法艺术家,他们都必须广泛地从前人的经典作品中吸收养料,由继承走向创新。张开敢于勇避时风,直追古人。他始终坚持“取法乎上”的道路追求,同时立足于当代人文精神与自我内在需求去探究、撷取、活用传统,而不是死板地拘泥于一碑一帖。从明清到宋元再到魏晋,他都经过了系统认真的学习与研究。学习书法二十多年来,他几乎天天在临帖,董其昌、王宠、苏东坡是他尤其钟爱的对象,他渴望从古人的经典作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审美元素,站在前人的肩上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

艺术创作往往又和生活联系紧密。十多年的军旅生活历练了他坚强的本性,辗转南北又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军人,又是一个富于创造的军旅书法家。在部队八小时以外的业余时间他全部用来学习和创作,他对生活的要求极为简单,对艺术的追求却极为严谨。对于临帖,他不是依样画葫芦似的照着描写,而是反反复复地进行分析研究,从点画入手,再到对气息的把握,把自己融入到碑帖之中去,从中挖掘适合自己的东西。在最近的几年中,他创作的数以千计的作品满满地堆积在书房,俨然丰收的硕果,其间的艰辛与冷暖或许只有他自己心里知道,但他依然在不知疲倦地畅游于艺术天地,享受着用汗水换来的收获。

在艺术实践道路上,他并不急于创新。在他的作品中,圆厚浓润的墨法,朴实而灵敏的笔法,从苏东坡筑基,又蕴含了二王一脉书法的意韵。特别是在一些行草作品中,润含春雨的线条与干裂秋风的线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往往又涵融于气机和畅之中。字的造型与谋篇布局没有惊人的激宕,保持了一种清新、朴雅、劲质、灵宕的格调与审美倾向,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

他的书艺的成熟有时使人无法与他的年龄联系起来。正因为有年轻的优势,又有高的起点,敢于探索,勤于思考,为他今后在书法上能有所造诣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我们在发现他对绘画及诗词的兴趣,对知识的无限追求,对生活积极的态度的同时也发现一个极为丰富的他。我们期待着他的艺术水平能够不断地突飞猛进,在书法艺术的空间里展翅翱翔。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DSC0233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名臣

在我熟悉的青年书法家当中,张开属于佼佼者之列。他性格开朗敏而好学,取法纯正用功勤勉,能书能画。在他的诸项技艺之中其书法浸淫最深,造诣最高,近些年来因有同好常来造访,每观其书,辄感惊讶,叹其精进。他在早些时候遍临二王系列诸贴,积下厚实之基。近年专攻董玄宰颇得其法,亦得其神。他曾将所有董公题跋书一长卷,令予展卷不忍释手,是予迄今所见到习董公者至佳品。

己丑端午后三日杨明臣识(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DSC0235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汪为新

张开亦名介雨,巴蜀人也。观其书法。有明人意。行书入笔结体尽得自玄宰。腕下飞腾爽駿。清秀挺拔。以吾陋见。所谓缣素请者必扃户为之方能得。张生书学专攻。於书外法度靡不兼通。张生知用笔之诀。于明人古贴谙熟於胸。故俯仰进退间往收垂缩。方圆钩中温润雄俊。既以明人宗。也须文皇驰骋。张生於书外用功颇勤。偶发辞。了无俗音。近观其作。诚之劲,山谷之。人皆以论书者妄评。吾不以张生。玄宰以米芾为宗。却能自成一家。故尺素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即便香光盛名。康南海仍言其神气寒俭不失故物而已。张生惟笔力尚未能远举。故清俊有余而略欠沉雄绵实。吾与张生交数载。识张生聪慧勤奋。蒙其唤为兄。颇多感佩。亦多期许。

己丑年识於琅园止亭为新记。(作者系著名书画家)

DSC0236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国辉

近年来数量众多的军旅书家活跃在书坛上,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书家勤奋的实践精神与锐意进取的求学态度和他们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使他们逐渐进入了书法艺术那绚烂夺目的自由空间,成为新时代军人中的闪亮新星。

张开,一位活跃在书坛的年轻军旅书画家,在不断的勤奋探索中逐渐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追求,不断地攀登上艺术的高峰。

在书法上,他能勇避时风,直追古人。从楷书入,渐及篆隶而至行草。先后对钟繇、王羲之、苏东坡、董其昌及历代题跋书法进行广征博取,通过对笔法的深入研究,然后转向创作,从而构成了他的书法艺术风格的整体框架,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书卷气。他与当前那些急功近利,哗众取宠的求学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视点倾向于平和雅逸,而绝弃粗俗与狂野。在他的笔下,没有娇柔故作的姿态,也没有刻意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他的作品粗看平淡无奇,细细品味却意蕴深远。(作者系著名书画家)

DSC0237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开书法小品(2011.8) --

生活照片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开书法小品(2011.8) --

生活照片

1992年在成都青年艺校篆刻班.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开书法小品(2011.8) --

生活照片

1994年新兵连.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