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9-3-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4063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11-7-9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著名书家二十人系列评论之五 尉天池/ [ T# v% l8 @5 L) j: D
( A6 N6 v2 X3 {1 a% y傅德锋
: a; }5 M4 E: y" x
5 c. Y# `( s! V" p(尉天池,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0 ?2 n6 S: B3 ]& N. \" \
( a: d, t* I! x" p2 s
3 v2 J% D a* u" F4 y
`" l" ~" M3 b& {1 A) j6 E, t- {% t; D* G: K$ R. ^5 ?* K( _, S
( c- G) c+ a6 N9 W
/ k0 D% Z) K: ?+ }7 g1 t尉天池先生书作给人的印象是风驰电掣、真情激荡,富有张力的点画线条在纵横争折中使其作品夹带有一股英迈之气。从其作品可以看出,尉先生似是一位疏狂豪放型的书家,他的草书作品所体现出来的这种跳跃飞动之势,时人恐无出其右。
) E" [8 T% @# I2 E: Q1 y6 |, ~" G; u( u$ x! N4 s
尉天池先生的行草,很显然是以晚明尚态书风为根本,以陈献章、徐文长尚情重势的审美风格作为自己的突破口,有意扬弃传统帖学的庸正与典雅,追求一种粗头乱服,不计工拙的即兴挥洒。/ z0 W. v1 ~: _9 B: _( z( q; [
9 |1 @1 ^" c9 y明代末年政局多变,官僚文人命途多舛。大量士人栖迟山林。即使出世,其内心也充满着矛盾与痛苦。在这种官做不得,同时又无法安心研究学问的情况下,一部分人便以书法排遗,借以宣泄胸中郁郁不平之气。结果,动荡的政局为林驱雀,将一批才华横溢的人才赶到了书法领地。加之时受王阳明“心学”影响,艺术主张“独抒性灵,不拘客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的创作原则,于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新运动应运而生。天池山人徐渭首开其风,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王铎、傅山紧随其后,一时风起云涌,波澜壮阔。0 B( g3 c$ B6 W9 h, f; r
3 |. _ X- V' G+ }
观徐渭行草书,点画纵横排突,笔势狂放不羁,结体宽博开张,奇诡多变,意象恢弘,章法大小参差,倾倒错落,如骤雨旋风,作品中局部的技巧都丧失了应有的地位与价值,不计工拙,一切都服从于整体的审美效果,让人只看到线条的缠绕和点的迸溅,感受到书者那种愤懑的倾泻、痛苦的呼号和血泪的挥洒,进而为书者那慨然而不可磨灭的气概而顿然起敬,为英雄失路托身无门的落拓命运而深感不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徐谓作品中奔放激越的情感和排山倒海的气势,在中国书法史上堪称空前绝后。
' G: U+ d, O3 _/ D! b, t+ j
- c2 P! ?" F2 |$ r/ W, v尉天池先生对徐谓的参悟,使他的作品具备了很好的表现力,迸溅飞动的点线使其草书作品呈现出强烈的动感,但不可否认的是,尉天池先生作品给人有另外一种感受,即他的草书尚未能达到徐谓作品昂扬激越而不失理法,粗疏放任而深蕴内含的特殊境界。徐渭草法多从黄庭坚草书化出,而能造诣独到,他的锋棱顿挫的笔法较之山谷的波荡摇曳似更见笔触感,线条中实,骨力洞达,在雄肆奔放中不乏法度的展现。但尉天池似乎只具备了徐谓作品表面的线形特征,并着意加以突出夸张,而其散锋、拖锋的过度运用,致使线条直白外露,中怯而乏厚实蕴藉之美。他的草书在很多字的结构处理上也有一种疏放有余而内敛不足之感,一味地纵放张扬,反致笔下失去控制,未臻收放自如,张驰有度之境。
: I: f% O1 p; A# R
, Y5 b, @* A b0 c平心而论,尉天池先生作为历届国展的评委,见多识广,同时作为长期生活在传统帖学中心南京并专门执教大学书法的学者型书家,他应该并不缺乏对传统书法经典的深入参悟和自身笔墨功底的锤炼。他的有些作品,比如少字数书法还是写得极为精彩的。但慰天池先生的多字数作品却每有激情有余而理法欠到的地方。或许尉天池先生只是想从天池山人徐谓狂草的某些特点上进行发挥,进而寻找到一个突破口,抒写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或者说是尉先生并不属于为法度而法度,导致因法害意,反而有碍自我意识、昂扬激情的更高层面上的淋漓尽致的表达。: R k8 D' U. p0 o/ ~# Q
/ Q& S! u, T: B+ Y对传统的过度反叛和破坏,尽管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迅速形成自身的书法风格,但这种风格可能会因为传统书法支援意识的趋于淡薄而未必具有理想中的审美价值。
' R2 d) {9 x H% @6 |# H5 W
9 Z# n7 F: I5 |2 t4 f继承、破坏与重建无疑是每位具有明确创作观念与审美意识的书家走向成功的必须经历的三个环节,至于继承什么,破坏什么?重建什么和如何重建?往往因人而异,但尺度与分寸的把握始终是一个关键,能否处理好这个关键,将会大大影响书家作品的品位与格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