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0
- 注册时间
- 2005-3-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3064380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11-7-4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7-5 19:37 编辑
$ [, s/ z! G, k4 X9 G8 [
1 V9 m( N( J* t“守望端阳”的力量
1 d! l2 e# H# { x2 N3 o6 A3 h' ` ' X0 D* A' ?6 \* b
文/贺进
" n& I: c @% u( e% S! u! I
+ L5 g4 x5 I, ]% u. d; W“守望·端阳”是我拟定的“八零点将录端午诗抄”展览的题目。
2 y5 {* k1 L @; M- I: t' \
: B; f0 x y$ x6 ?+ f“守望”的寓意我的理解更多的是倾向于“守之己、望之瞭”,宋词人苏轼《策断》之二五曾言:“其居处以逐水草为常,故无城郭邑居聚落守望之勤。”这里出现了“守望”,大抵也阐明东坡先生的驻留情结,文以言志,文以抒怀。时至晚晴,王闿运的《哀江南赋》中叙此语:“获妇姑之麦,劳疆埸之臣。禾桑坐槁,守望非真。流亡饥馑,歼我农人。”此“守望”当为等待盼望之解。我们将“守望”一词拆开,可明其详意。“守”为看守,“望”为期盼。“守”当为守自己,“望”当为盼古贤。所谓“心摹手追”之意。如此佳句,用于栏目标题,我想应该是一种企盼,对艺术的执着企盼,更是企盼学人对年轻人的教化。于“端午”我们用了“守望”,但是并不能将两词通解,“守望”为一,“端阳”为一,八零后的青年以诗抄的形式来纪念端阳节,也算是我们与古人的一次对话。
: |: C, J+ b/ ?+ g" g5 S0 B
8 V, d" b: L8 ^4 X这个活动推迟了,也可以说与端午擦肩而过。原本想在端午时日与大家分享我们的作品,种种原因最终未能如愿。在端午前一周我便与作者商榷,祈能得到各位挚友的大作,作品也于几日内收齐,但那几日还是有家事相烦,便也耽搁了。大抵是端午过后的半月时日,有朋友催问此事,方才想起这个活动。原本错过了辛卯端阳,思前想后最终在辛卯端阳的后一月开展我们这次的展览,于是便有了“守望·端阳”的概念,守望端阳情结,守望端阳情怀。此之大义盖为余观。
7 b; z* G9 _0 T
+ _, U( C3 G! C0 w) r7 N我们的“八零点将录”自去年金秋开展以来,曾于今年的上巳节举办了“凤凰画馆辛卯上巳雅集”活动,正是这次雅集,让我们的作者彼此有了见面的机会,也正是这次雅集也让大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正如青凯兄当时与我所说:兄弟多往来当为乐事。我想我们的栏目是一个契机,更是一个桥梁,这个桥梁是为我们的同辈所搭建的,搭建大家之间的情谊,搭建大家的情感。自此以后,我一直想我们的栏目可以更放开来做,既然有平台,大家都来展示,定是为八零后绚烂绽放的契机。每次活动都是较为匆忙,头脑一闪而过的想法付诸实施,都会在瞬间形成一种概念,与同僚共享。这次的展览我们是基于端午节的时日,再一次的相逢,言语而换艺结,当为大。: @1 T) i6 n0 A- K' C
6 M( u% f: E9 x1 x# e
前些时日,与陈亮、周嵩林君聊天,在闲聊中,谈及我们栏目的情况。两位同僚目前居住在北京宋庄,“把持”着一方庭院,我曾在今年春天前往参观,对其庭院大为赞赏,几位同道在一起畅聊、书就都惬意融融。在闲聊中,提及能否在大院中举行一个活动?两位爽然应允,这也是我们下一个活动的契机,具体活动策划还在筹划中,但愿到时能与大家再一次相逢。
: ^0 j, V% b0 B9 f4 S2 T - X! p9 ~( K, L
转眼辛卯的端午逝去,也即将开启新的里程,我们在端午守望,更在端午瞭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