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70
- 注册时间
- 2002-9-2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549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寇妮妮插话:
民工:“大学生的心地很好!”--大学生:“民工不可理喻”
看了这两句话,不禁为民工感到寒心。看起来仿佛大学生还不如民工,这是怎么回事儿呢?-》》说说谁的素质高?
大学生的素质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专家、学者提醒大学生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并不是什么平常事。而民工向大学生亮出“黄牌”,提醒对方注意一些不检点的行为,这就成了一件希奇的事。就在“民工”这一词在大学生的头脑中与“犯罪”、“低俗”挂钩的同时,广西大学的民工用调侃幽默式的行动给了大学生们当头一棒。
大学生们突然开始思考:也许民工的素质没那么低,大学生的素质也没那么高。
民工给大学生当头一棒
■广西大学通讯员 吴向阳 王健
2004年12月29日下午5点,王学阑像往常一样走在通往图书馆的路上,在路过正在施工的中心花园时,他发现入口处立了一个黄色硬纸板,上书:“民工呼音:第8字施工场地禁止入内,敬请各位学者合作!”落款是“中国民工广西大学8处,全体民工敬礼,2004年12月。”王是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的大三学生,他对记者说,当时的感觉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羞愧难当。
“8处”民工的玩笑
12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了这个工地,在中心花园的大榕树下,记者看到,那个牌子还挂在路边,有一些同学还不时地看一下。这个工地有十几个民工,都在紧张地施工,有的铺瓷砖,有的拎水泥……当记者说明来意后,很多民工放下手中的活,涌了上来,纷纷诉说大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记者随后找到“黄牌”的书写者黄有显。
黄有显是钦州小董人,1991年来南宁从事建筑行业。他说,他们实在没办法,才出此下策。他说,只是提醒一下大学生,不要乱破坏。每天早上来干活的时候,总发现很多瓷砖松动,只得返工。他告诉记者,可能是一些大学生新奇,上来玩玩,也可能一些情侣在此约会,就这样一玩,就够他们累了。这个工地一周内就差不多完工了,希望大学生配合他们。至于上面字的意思,他说,他们12月25日开始承建广西大学中心花园景观美化工程,主要负责水泥路面和路砖的铺设。因为两个相连的圆形花坛,连在一起就像一个“8”字,所以他们戏称之为“8处”。他笑着说,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黄牌”的震撼
记者在校园内就此事采访了几位同学,请他们谈谈看法。机械工程学院大三学生林雨说,“这个‘黄牌’让西大(编者注:广西大学的简称)的颜面都丢光了。那些不讲公德的同学应该公开道歉!”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大二学生欧阳惠认为,大学生沦落到被民工教育,这是一种悲哀。农学院大一学生张思表示,校园里当然有欠缺素质的同学,但是没想到指出他们错误的不是老师,不是同学,而是民工。
随后,一帖“惊爆:民工挑战西大学子”在广西大学论坛上出现了,短短的时间里,被点击480多次,100多人回帖。大学生纷纷反思自己。网友“梦幻森林”说,看到这张牌,我突然有种莫大的悲哀,难道我们西大人的素质就是这样的,不是很多人都抱怨民工的素质吗?那么先看看你们自己的素质吧,从自己做起,才是最好的。还有网友说,可以说是民工的素质提升了,但并不是说我们大学生的素质下降了。 那不只是一块提示牌,而是警告牌。
和民工手牵手
广西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说,“现实中,大学生和民工隔离了太多,很多大学生看不起民工。”他认为民工为西大的建设付出了汗水,虽然他们身在校园,但却被排斥在大学以外。实际上西大有很多资源,可以丰富民工的生活,比如西大举办的一些晚会、活动之类的,可以邀请民工参加。这样不但丰富了民工的业余生活,还拉近了与大学生的距离,我们还可以学习到民工艰苦朴素的精神,一举两得。让西大学生和民工手牵手,能让大学生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广西大学社会与管理学院刘惠珍教授说,“民工用调侃的味道,和大学生开了一个玩笑。”她指出,首先,这件事反映出一些同学缺乏基本的公德;其次,也反映了民工维权意识的觉醒,民工也越来越体会到自己权利的重要性,他们敢于向“天之骄子”挑战。最后,大学生也应该反思一下,要想别人尊重自己,让别人看得起,自己要自尊自爱。大学生要有文明修养,要有良好的行为规范,不要做有损大学生形象的事情。
大学生的素质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专家、学者提醒大学生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并不是什么平常事。而民工向大学生亮出“黄牌”,提醒对方注意一些不检点的行为,这就成了一件希奇的事。就在“民工”这一词在大学生的头脑中与“犯罪”、“低俗”挂钩的同时,广西大学的民工用调侃幽默式的行动给了大学生们当头一棒。大学生们突然开始思考:也许民工的素质没那么低,大学生的素质也没那么高。别再“妖魔化”民工
■焱彦
看着校园里忙忙碌碌的身影,黄先胜感慨地对伙伴说,“将来也要让孩子念大学!”他正立在泥坑里,竖着铁锹观望周围。老黄和他的同事们在武汉一所高校从事施工工作,用通俗的说法来表达,他们是民工。
老黄来自四川,他不是唯一有这个想法的民工,和老黄一起工作的人都很羡慕大学生的生活。他们大都已成家立业,孩子从念初中的到刚出生的都有。
民工:“大学生的心地很好!”
在这个施工队中,不是所有人都成家育子,陈永贵今年19岁,他已经离家达3年。就在校园里的大一新生念高一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用体力换钱了。
“大学生娃娃没什么了不起的,不会赚钱,只会花钱。” 陈永贵认为,就他看来,他所看到的大学生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耍朋友”(编者注:就是谈恋爱的意思)。“经常能看见男娃勾着女娃到处走,要么走在路中间,要么往人少的地方钻。”
在武汉火车站广场上,记者采访了几位民工。“大学生的心地很好!” 来自湖北樊襄的老张说。1月28日早晨六点半,老张来到上海火车站售票处。在售票窗口前,他搜遍了全身所有口袋,也只找到了10几元钱,而到湖北樊襄硬座车票1为80元一张。当时在学生窗口前排队买票的几名大学生目睹了这种情况,在很短的时间内凑钱为他买了车票。
记者对武汉四所高校120位民工进行了口头调查,所记录的数据如下:认为大学生是“好学生”的民工有59人,比例占49.9%,认为是“坏学生”的有9人,比例为7.5%,认为“表现及格”的有52人,比例为43.3%。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日认为,外来劳动力在城市的边缘化不但体现在收入、福利、住房等方面,还体现在人文发展状况上。他认可并鼓励作为未来栋梁的大学生关怀民工这种行为。
大学生:“民工不可理喻”
“我觉得民工总能和‘盗窃’和‘***’之类的字眼联系起来。”武汉科技大学大二学生孙协认为,“上学期化学学院就有一个女学生在下自习后被几个民工***。”当记者问到他是从哪个地方获得这个信息时,他表示来源于同学之间流传的说法。
记者调查了数十名同学,询问有关民工的“不利信息”(如“盗窃、***、抢劫”)等从哪个渠道得来。大部分同学表示是从别的同学那听来的。这个用传播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口头传播”。“在经过很多人的口头传播后,信息的失真度会越来越高。”一位传播学研究者表示。还有一部分表示是从网上的帖子中看到的。但这个渠道的信息往往容易出现问题。2004年11月,广州某大学一位大三男生就在网上散布“广州大学城民工色魔”的虚假信息,引起人心恐慌,最终被公安部门逮捕。还有一种渠道就是媒体,曾经有这么一段时间,关于民工犯罪问题的报道充斥荧屏与报端。
“我就不明白那么多人涌进城里有什么意义?”武汉大学大三学生张泉认为,“城里钱就有那么好赚吗?我们找份工作都难,别说他们了。一群不可理喻的人!”“不要让打工者有不公正感。”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驳斥了张泉一类大学生的看法,“近来,分层、贫富差距已经开始引发一些比较激烈的社会矛盾、社会争论和社会冲突,对此,我们要十分小心,应尽量缓解社会矛盾。”
根据记者在武汉四所高校所发放的200份问卷调查显示,在“民工是这个城市治安的隐患”的选项后,有145人划了勾,占72.5%;认为“民工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的人有37人,占18.5%; 还有18人认为“民工是否存在对于这个城市来说没有意义”,占9%。
周刊评论
被妖魔化的民工形象
曾几何时,民工已变成了一个暧昧的词儿。“欺骗、自杀、跳楼、爬塔吊、赌博、……”成为媒体报道中的描述民工形象的常用语。
可悲的是,个别媒体捏造的民工形象已在公众中扎根发芽。
笔者惊奇的发现,日常生活中关于农民、民工话题的街谈巷议的话语体系中,民工已是“艰辛、勤劳、卑下、非理性、低人一等”的代名词。
不可否认,由于教育程度、文化程度、家庭教育等原因的影响,进城打工的农民身上存在着许多城里人看不惯的生活习惯、生活习俗,但是,这些习惯却是他们生活经验的积累,是社会赋予,是城乡二元格局对立形成的,而不是他个人赋予他的“个人文化”。社会要现代化,农村要城镇化,民工要随乡入俗,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要废除。在此过程,城里人、新闻媒体应帮助民工、教育民工养成现代大都市所需要的生活习惯,而不应该嘲笑、丑化他们原有的适应田园生活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在城市和乡村间制造新的城乡文化二元对立格局。
如果走近他们,哪怕只是浅浅地聊上几句,他们的劳累、愁苦、自尊,就会强烈地呈现出来。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生活条件的恶劣无知无觉甚至乐在其中,他们强烈希望改变境遇的愿望,理应得到社会的善意的回应。
应采访对象要求,本版学生人名均为化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