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冯志刚

[推荐]先哲·古论 ——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2-3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先哲·古论 ——

LBHIDDEN[0]LBHIDDEN[这个贴子最后由冯志刚在 2005/02/03 01:39am 第 1 次编辑]

[fquote]
人鉴:廉

  自古圣贤教人,无甚高远,只是要人不坏心术。人心都有个所安:安的是义理,不安的是私欲。古人千言万语,无非要我们在这自心欺瞒不得处提醒作主。如果自私自利,便要以不安为安,一到这个地步,廉耻顾不得,人禽的界限就分不清了。这一百年来,世风剧变,其始大家还知道辨别是非,晓得点‘是道则进,非道则退’的道理。后来因为欧风东渐的结果,不知不觉地以新旧作标准,世人虽厌旧喜新,对于是非之间,似乎心中还觉得有个痛痒。最近连新旧的界限也模糊起来,是非索性不要讲了,人心麻木到极点,于是廉耻扫地以尽!刘戢山说,‘世人无日不在禽兽中生活,但以市井人观市井人,彼此不觉耳。’这就是眼前的活写照!曾国藩说,‘无兵不足深忧,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斯其可为浩叹者也!’当时情事,大类今日。世人不依本分,只道营求有益;不知非但无益,倒把本分上该有的消损了。忠廉自守者,一些不苟,那本有的财,必会从他途正路中得到。一正一邪,在那安危之间,却大有分别。何况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当下便是个天堂地狱呢!
甲、教子廉分明好消息
  崔元暐,唐朝人,补员外郎职时,母亲卢氏对他说,‘我听见人讲,凡儿子出外做官的有人来说他贫乏不能存,这个好消息;如果说他财货很充足,这是个恶消息。近见亲表中做官的,多将钱物寄给父母,老人家只知道欢喜,竟不问这耶东西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倘系非理所得,却与盗贼何别!就使无大过错,难道内心不觉得惭愧么?咄!你今坐食俸禄,如果不能忠清,何以戴天履地!’元暐奉母训,即以清廉自励。卢氏所谓消息的好恶,岂非就是吉凶的分途?这话真似暮鼓晨钟,足以发人深省了!
乙、陷友命恰是恶因缘
  明朝万历年间,在孝感县地方,有刘尚贤和张明时二人,结为好友,对天立誓,说要同生共死。偶同行,见地有光,掘看,有银枝如笋,相约祭祷然后取。祷毕共饮,刘在酒中放毒,令张饮了。张在腰中藏斧,乘刘醉砍杀。刘死之后,张亦随死。二家妻子知道缘故,赶着掘地,一无所得。大庄严论上说:佛与阿难在田野中行,佛说大毒蛇,阿难答是。有农人闻说往看,竟是真金,因此大阔。国王疑他暴富,拘捕入狱;存金用完,还要受刑。看了刘张的事,就要知道不止外面的黄金可变毒蛇来杀人,心内的毒蛇也可变做黄金来杀人的呢!

[/fquot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3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先哲·古论 ——

LBHIDDEN[0]LBHIDDEN[这个贴子最后由冯志刚在 2005/02/03 01:40am 第 1 次编辑]

[fquote]
人鉴:信

  信、即诚实无欺。和朋友相交,无论说一句话共一件事总要诚信相孚,才免凶终隙末,近年要在社会上办一件事,是不大容易了,手续是这样的麻烦!大一点的事情,后面还要跟着一大批保证人、介绍人、律师、会计师之类;文件一大堆,又要添上些手指模、签字、印章之类。这种科学化,是不足傲的,也许是可耻的!人与人在办事上如此处处隔膜,与路路难通的苦处,都是人心陷溺,不讲信义的必然结果。要知道没有了这个信字,不论世出世法,都行不通的。佛经上说,‘信如手,入宝山自在能取;无信,不能取。’这个信字,岂同等闲?一个人跑到社会上来,倒要拿出谋事不忠、面誉背毁、缓急不周、负人财物等一套手段来对待朋友,看他伏戈矛于谈笑之中,设陷阱于交好之际,自己以为是巧算,只怕终归失算罢了!
甲、重然诺不违千里约
  卓恕向太傅诸葛恪辞行。恪问,‘何日再来?’卓恕将回来的日子约定了,回到家乡会稽去。到了这一天,诸葛太傅大宴宾客,却停箸坐着,说要等卓恕到了才食。来宾们纷纷议论道,‘这里建康和会稽,道阻江湖,相去千里,怎么能够决定他必会来!’请没有讲完,卓恕就到,一座皆惊。试看卓恕随口说了一句,并没有和人订立什么契约,然而他说到那里,人家就信到那里;他自己说到那里,也就能够做到那里,一个人的信用到了这种程度,在社交场中,当然要占不少的便宜。这件事,和王修的事有点相像,也带便一提。孔融有难,对左右的人说,‘能够冒难来看我的,只有王修一个人。’话才说罢,王修果然来到。又,王修在南阳游学的时候,住在张奉家里,奉全家染疫,亲戚无有来看顾的。他见到这种情形,于是独自留着抚恤他们,直等到他们的病好了才去。范文正公说,‘不欺二字,终身可依。’看了上面三国时的史事,我们对人的态度应当怎样,有地位的人又要怎样才能够把握得住群众的心理,是值得考虑的了。
乙、欺老友致丧一生名
 战国时代,庞涓和孙膑同在鬼谷子处求学。后来庞涓在魏国掌军事,忌孙膑的木领比自己高强,派人骗孙膑来到,刖断了他的脚,使成废人,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不料孙膑装着疯狂,乘庞涓不备,逃到齐国去。齐王用他做元帅,叫他统兵讨伐魏国,他在马陵山下埋伏军队,设计把庞涓引来,用乱箭射死。试想,朋友之间不讲信义,结果竟会弄到这般田地,岂不可怕!


[/fquot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3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先哲·古论 ——

LBHIDDEN[0]LBHIDDEN[这个贴子最后由冯志刚在 2005/02/03 01:40am 第 1 次编辑]

[fquote]
人鉴:节

  节、是夫妇之间共同需要的一种操守,是以调和感情为目的,节制性欲为方法的。影响所及,对于全社会的气节和风纪,都有很大的关系。所谓性欲,不仅饮食男女之欲,那骄慢、逸乐、残忍、忌妒等都是性欲里面的成分,凡放纵饮食男女之欲的,其他不良的欲自然会连带地发生;所以真正能够节制性欲的人,必定就是真正能够保全和发展个性的人。细寻历史迹象,凡一社会多贞操妇女,同时必多重义轻利的男子,否则风俗必习于欺诈。近时新说流行,情欲既求解放,欲炽必致多争;一面事事要仗法律制裁,一面各以巧伪破坏法律,世风日下,遂不可问。尽管听见礼教吃人之论,却眼见不少妇女为今人所吃。人与人既难相处,国与国何能相安?须知女子所恃,不过十几年的颜色,半途被弃,岂易别嫁?从前男子固多纳妾,但公然弃妻的还不多见;女子固多守贞,而男子为妻守义的亦不乏人。自古通人,从不主张青年孀妇守节;自古法制,亦没有对此加以强制的。足见节原是男女间自发的道义。祈望今后将从前片面的节,扩充而为男女双方都应遵守的节。有了强毅贞固的父母,才有身心健全的儿女,一再传而后,许有伟大人格的国民,来收拾这破碎腐烂的时局罢。
甲、名士钟情甘守义
  刘庭式,未登第时,议娶乡人女,尚未纳币。登第得意之后,女忽目盲;女家又贫,更不敢提婚事了。或劝别娶,庭式笑说,‘我已经心许了她,岂可负我初心!’卒迎盲女为妻,生数子。女早死,庭式亦不续娶,东坡居士苏轼问道,‘哀生于爱,爱生于色,今君爱从何生?’庭式说,‘我只知道我的妻是去世了。倘因色可以生爱,则色衰便可弛爱;那些扬袂倚市、目挑而心招的都可为妻,便不成话!’东坡深感其言。庭式的几句话,对于时下摩登男女,可以发聋振聩了!唐代大诗人王维,亦妻死后不再娶,历史上肯为妻守义的人倒也不少呢。
乙、村妇拜金赋仳离
  朱买臣,汉代人,家贫勤学,挑柴出卖时,也在那里高声读书。妻背柴跟着,觉得他太痴了,于是向他提出离婚。买臣笑说,‘我到五十岁就要发达,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待我富贵,一定会报答你的。’妻怒道,‘再等下去,要饿死沟中了!’买臣留不住,只好随她。后来买臣居然发达,来故乡做会稽太守,地方官发民清除道路的时候,买臣看见故妻和她的后夫也一同在那里扫路,过意不去,令后车载他俩到后园,给他们饮食。妻到后园里住上一个月,因内心羞愧,竟上吊而死。


[/fquot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3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先哲·古论 ——

LBHIDDEN[0]LBHIDDEN[fquote]
人鉴:悌

  骨肉、手足,是中国向来用以形容兄弟间亲切的名词,这实在是最适当也没有的形容。能够把这两个名词表示得恰好的,无过于法昭禅师的诗:‘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父母生来,本同一体,手病连足也痛,足病连手也痛,端的是个同气连枝!人伦之中,朋友间的会聚是没有一定的;即父之生子,妻之配夫,极早也要在二十几岁光景。只有兄弟在数岁之内,相继出世,自竹马游戏,一直到鲐背鹤发,相与周旋,有多至七八十年之久的。所以在骨肉之间,只该讲情,不该讲理;执了理便伤情,伤情便不是理。耐些冲撞,让些财帛,旁言弗听,宿怨弗留,彼此恩意和洽,猜忌不生,天伦间的乐趣,实有非言语笔墨所能形容的!
甲、感长兄欢欣团聚
  赵彦霄与兄彦云,同居二十年。兄浪游废业,霄屡谏不听,于是请求分析。分后五年,兄产败完了,又欠人债。除夕正想逃亡,霄设酒,迎兄嫂来饮,开口说道,‘我本来没有分析的意思,只因兄用度不节,深怕荡尽,不得已才分家的。今日尚幸留得先业一半,请兄嫂仍再同居,主持家事。’当下将分券烧了,把合库锁钥尽交兄嫂收管。更出私蓄,偿清兄债。兄嫂愧谢不已。兄从此治家勤俭,处事谨节。就在这一年,彦霄父子两人,同榜登第。看彦霄待兄嫂处,妙在全是一片恻怛至诚,如此才得泯然无迹,两两相忘。若有一些介介,便触人心目,即使兄嫂受了,也不能心安的呢。
乙、遇时贤消弭参商
  施佐、施佑罢官家居,因田产不匀,发生意见。同邑严名凤,平日事兄如父,周恤保爱,无所不至。一日,在舟中偶遇施佑,谈及争产事。名凤颦蹙地说,‘我正愁着家兄的懦弱,如果他也能有令兄的力量,就可以将我的田产尽拿了去,吾复何忧!’说着,挥涕不止。施佑当下恻然感悟,就拉他同到兄处且拜且哭。施佐也涕泣慰解,各欲将田相让。从此,兄弟亲爱到老。又淮阴地方某官有两子,自幼不和,常常几年也不见一面。后来兄病重了,呼弟到床前,执着他的手说,‘我十九岁结婚,在少年从无妻子的爱;三十八岁丁忧,到老年从无父母的爱;想来相聚得最长久的,莫如你我两人,却又一生不合。到现在才悔悟,但吾生已尽,可来不及了!’可惜他们不能够像施家兄弟,早一日遇着严先生这种人,竟把大好的光阴耽误了!


[/fquot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3 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先哲·古论 ——

LBHIDDEN[0]LBHIDDEN[fquote]
人鉴:孝

  孝是良心之本,人格之基,如果一个人对于父母不能尽孝,就可以断定这个人对于社会国家也不会有伟大的建树。因为忘本之人,天良已丧,那里来的公忠之心,廉洁之德?所以世间不患无才干,而患无真性情,不患不能为人父师,而患不能为佳子弟。古人说得好,‘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这一片孝心,端的是在一家则一家平,在一国则一国平。所有一切服务社会公忠体国的公德,务要澈底的从孝道建立起来。这实在是仁根的第一透露第一郁勃处,只要在这里养得活,便能够枝附叶贯地千花万朵俱森发了。罗氏训世编说,‘孝子事亲,不可使吾亲生冷淡心,不可使吾亲生烦恼心,不可使吾亲生惊惧心,不可使吾亲有难言心,不可使吾亲有愧悔心。’至于老的、病的、鳏寡的、贫乏的,这四等父母待孝更切,他们的怨气更足动天。要晓得孝的理虽有一定,孝的事却无一定,只要我们于理见得明,自然随事都能如法了。
甲、冒霜雪扶棺跋涉
  薛浚,字道颐,少年丧父,事母极孝。周天和年间,袭爵虞城侯,官至考功侍郎。母病死,扶棺归葬。时深冬极寒,他披麻赤脚,冒犯霜雪,自京回到夏阳,五百几十里途程中,脚冻指堕,疮血流离,朝野为之伤痛。帝令回朝,他屡请终丧,不许,到京朝见。帝见他毁瘠过甚,改容对群臣道,‘我见薛浚哀毁,不觉悲感伤怀!’他后竟因不胜伤感而卒,高祖闻知,当廷流涕。他做了一世的清官,死的时候,并无余蓄。他的行为,今人或者要以为太过,且再看杨黼的事。黼辞亲入川,访无际大士,在路上遇见一老僧,问他到那里去,回答访无际。僧说,‘不如见佛。’问‘佛在何处?’僧说,‘你只要回家,见有倒屣披衣的便是。’他赶回家去,暮夜敲门。老母欢喜,披衣倒屣走出来,正是老僧所讲的佛状。他一见惊悟,自此尽力孝亲。
乙、藏热饭累母奔波
  徐姓兄弟二人,龙游人,住处相隔十几里。相约共同养母,五日一轮。兄极贫,有一次,轮到他供母,缺了两天,对母说,‘食乏,且往弟家。后当补缺。’母到弟门,不肯纳,说兄供未满。母将兄意说了,仍被拒绝。母听见饭熟,乞稍止饥。弟密使妻将饭放在床上,将被覆盖。母只得含泪还兄家。忽雷电交作,妻在门死,夫在堂死。按胡霆桂任铅山主簿时,严禁制私醋,有女人诉姑私酿。霆桂诘问,‘你事姑孝么?’答‘孝。’桂说,‘既孝,可代姑受责。’即以私醋律鞭妇。安得霆桂也给这一对忤逆男女一顿皮鞭,免他们惨死也好!


[/fquot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3 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先哲·古论 ——

LBHIDDEN[0]LBHIDDEN[fquote]
人鉴:忠

  凡处事接物,能够尽心尽职的,都叫做忠。忠、在从前君主时代,是臣对君言,现在民主时代,是民对国言。今日我们说尽忠,即是爱国。人能对爱国之道,尽心无欺,则举心动念,全不为自己身家起见。古来伟人能够造成大人品,大概都是从万死一生中来的。平日不避豪强,不惜名位,或委曲济事而非阿附,或执法不同而非矫激,他们早已把此身献给了国家,所以凡所作为,都是忠的表现。这个忠字,质的方面,从前的对象是君主,现在呢,是连自己也计算在内,浑然一体,忠的意义更为深刻了。量的方面,从前的范围局于君臣之间,现在呢,是扩大到国界最后的边沿,凡尽纳税义务和享国民权利的人,无论男女老幼,不分富贵贫贱,都有他们应尽的忠忱了。可见民国而后,伦常的意义,在质在量,都比以前重大得多。言忠,应扩充而为全民对全国的忠。言节,应扩充而为男女双方都应遵守的节。此外言孝,言悌,言信,也都应比以前益加扩充地去解释。
甲、矢忠诚寇仇景服
  郭子仪,讨平安禄山,收复长安,再造唐室,功盖天下。鱼朝恩等诽谤他,他逢诏到即上道,一点也不观望,因此谗间不能行。同纥吐蕃等三十万人侵入醴泉,京城大震,他单骑入虏营,开诚面谕,回纥下拜,即日退兵。朝恩使人发掘子仪父墓,他入朝的时候,中外惧有变。帝唁问,子仪哭道,‘臣将兵日久,不能禁阻军士们残人之墓,今日他人发先臣之墓,这是天谴,不是人患。’朝恩尝约见,元载预先警告,部下也要随从,他一概不听,只带着家僮前去。朝恩问,‘车骑何少?’他将所听到的话告知朝恩,朝恩感动了,下泪说,‘非公长者,得无见疑!’田承嗣向来很不安分,他的使者一到,承嗣西望下拜,指着自己的膝盖说,‘玆膝不屈于人久矣,今为公拜!’李灵耀盘据着汴州,把公私财赋遏住;但对于他所运的财币,非但不敢阻留,反派兵卫送。他部下有宿将数十人,都是王侯,一任他颐指进退,有如部曲;幕府中六十几人,后来都做到将相,可谓知人善任了。八子七婿皆贵,孙辈数十人来到问安,也不能尽识。后代多以功名显。这都是他的盛德所致。
乙、耽逸乐百姓相轻
  崔荛,亦是唐朝人,任观察使时,只知享受,不亲政务。人民来诉旱荒,他指着庭前的树说,‘这里还有叶,那里会旱?’喝叫打逐出去。大众动怒,要驱逐他。他逃到民舍,口渴求饮,百姓将尿给他饮。看老百姓将便溺当水,和崔荛将叶比苗稼,这一场恶作剧,到底是谁之过?后来崔荛的官职,终于被朝廷革掉了。


[/fquot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4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先哲·古论 ——

版主辛苦了。俺眼睛太涩,没看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