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书 随 想 学习书法就要处理好“眼和心”眼观笔画,心明笔法,要学会用眼和心去学,读帖炼心,临帖炼眼。 书法的高格调还是要有笔墨味道,碑与帖同样如此,毕竟现在我们是用毛笔在写字,而不是用刀。我们讲的碑帖结合,就是要二者互相融合一下,这样碑去了一些拙气就有了笔墨味道,帖加入了一些碑的味道,就更能突出笔墨,这样碑不是原来的碑,帖不是原来的帖,碑与帖的碰撞,绽放出绚丽多彩笔墨火花。 学习圣教序,关键是从碑刻中看出原字的面貌,我们要掀开这层面纱,什么是工具,唐摹兰亭序是最接近王书的,这就是学习圣教还原圣教的钥匙。有的时候一本贴本身的价值不大,但是综合来看就不一样了,就像我们熬中药,总要有药引子,有了药引子后药的功效大增。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善于找出书法的药引子,这样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学习王铎,就要找出王铎书法的本质,我们现在好多人学习王铎得其面目的很多,但是学到精神的很少。王铎的书法,尤其是大字行草书,我们要学的应该是他的气魄,好多人写出来的王铎面目有,但精神差,缺少的就是气魄。王铎的大字中能彰显小字情趣,这也是学习王铎经常被忽略掉的,有时看王铎的情趣比大字更过瘾。就像我们分析戏曲人物性格一样,比如项羽我们既要看到它英雄豪放的一面,又要看到他霸王别姬时柔情惜玉的一面,这样分析才能展现一个完整的项羽,学习书法亦然。 学习赵子昂,主要学习他的笔法,赵字的笔法是宋以来最能体现魏晋南北朝风韵的,这是宋以来书家所不能达到的,其书法牵丝引线,笔墨味道很浓,开创文人书法新高峰,尤其是其书札更是于无意之间独具匠心,无意于佳乃佳,充分体现其书学根基之身。妍媚是赵字的缺点更是他的优点,每一种书风的特点都是以此其标准,差一点多一点都会变成不足,赵字妍媚过了一点难免流俗,但是赵字本身就是一个美人坯子,基础好,所以过于浓妆艳抹就会抹出一个俗美人,我们现在学习赵字,就是要轻装淡抹。抹出一个“素”美人,这样就把握住了赵字这个美人坯子。 古代美女经过千百年的洗刷和审美标准的评判,最后有四大美女流传于世,西施、貂蝉、杨贵妃、王昭君。他们四位代表了不同的女性审美标准。对于书法而言,如果要评出与四大美女相吻合的四种类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王右军代表王昭君这一类型,王昭君美在内外,又为国家只身出塞,充分发挥了一位绝色美女的时代价值,对其后的影响深远,王右军确立书法之巅峰,打下了帖学的根基,对后世影响深远,可谓与王昭君有异曲同工之妙。西、貂、杨这三位有一副美人坯子,缺乏内在美,书法史上有好多人很像她们,外表虽美缺乏内在东西,留给我们的只是没有生命的线条。 书法归根结底还是内家功夫要修心,是内心综合修养的表达,就想曲子一样,如果是一首好曲子,就是用柳条吹出来旋律都是美的,如果是一首烂曲子,用最好的乐器演奏,也会很空白无力,因此书法分为三个阶段,修技、修艺、修心。修技是打基础阶段,掌握一些技巧和基本功、修艺就是把书法上升到艺术层面,从总体上把握书法并且创作。修心就是书法的最高境界,把个人的修养及文化内涵充分集中到笔端,达到这个境界书法就会千人千面,字里面就注入了血液,这时的字也就有了生命,字就写活了。 孙过庭的书谱,是一篇书学理论和书法创作完美结合的艺术珍品。书谱学什么,不外乎学习用笔和结构,这是最基本的,但学习书谱的最高境界,是学他的韵味。这是最难的,笔画和结构我们看得见,我们的眼睛和双手能够感觉得到,但是韵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用心去体会的,感观结构和笔画是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才会谈到韵的层次。书谱的真迹流传于世,现在的印刷技术很先进,出版的墨迹本子与原作相差不大。在学习前多读很重要,多读就是和作品先熟悉一下,感受一下作品整体氛围。这样读一段时间再写比上来就写效果要好得多,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书谱内在的本质,学出来的书谱才不会成为原作的照片,真正得其髓而弃其面,从而韵也就学到了。 书法的主流和支流经常听到书友在讨论,主流观和支流观的信守者都很多,但从书法发展角度来看,主流和支流我们都要坚持。这就好比烹饪,传统大菜川鲁粤作为主流,但是一些地方菜也各有特色千秋,烹饪是由主流菜系和地方特色菜系组成的博大而精深,少了那个都会觉得不完美,同样书法也是一样,既要有支流更要有主流,在此过程中加强交流坚持包容性的融合就会产生新的流派,这样书法发展就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书法与养生是一个老话题了,通常来讲写书法能够修身养性,对身体健康有益,这也得到了历史上好多事例的证明,的确学习书法能够使我们身心放松,物我两忘,暂时抛弃尘俗的杂事。但对于专业书法家来说,我们要做到两者的互通,既要通过书法修身养性,更要自主的通过修身、修心来滋养书法,这就要求我们下更大的功夫,打通书法与养生之间的轻纱,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们经常讲写书法贵有书卷气,书卷气是什么,我个人认为书卷气就是带有古雅的笔墨味道,字能传神,打开一幅笔墨味十足的书法作品,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字的味道,一般来说帖学一脉要坚持书卷气息,碑学一脉要粗犷豪放,这是一种带有狭隘主义的审美,这就比如一个身长八尺有余的大汉就必须举手投足都要具备江湖大侠的风范,如果他手拿书卷羽扇纶巾就要不得。同样碑也可以写出古雅笔墨味道,毕竟写碑也用毛笔而不是刀。把碑写出笔墨味不是简单的去方为圆、变粗为细,而是要从深层次下手,在这一点上近代佛学大师李叔同做的很成功,或许从他的身上能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支点,顾名思义就是关键点,学习书法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支点,这个支点就是学习书法的关键点,具体说就是一生影响你最大的一本字帖,可能是你的启蒙字帖,也可能是你在学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摸索一本比较适合自己的字帖,或者某一位书家。每一位书法家都是通过自己的支点打开书法的大门,从而遨游其中。有时看书家的介绍经常讲我开始临某某的东西,这个某某就是支点,但是目前来讲很多书家进入书法大门后就淡化了支点的作用,甚至把它抛在脑后不管了,支点就是一把钥匙,一把打开书法大门的第一把钥匙,我们要善待支点,不要把她抛弃,当书法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回过头来我们要好好保养她,毕竟第一把钥匙长期不用后会生锈,如何去锈就要我们再次拿起它重新研读,重新利用,这使得第一把钥匙也许不会再次开启你的第一扇书法之门,但是他会开启通往更加深邃的书法之门,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种精神,因此我们抛弃原始支点,也许就会失去一个更加美丽而又丰富的书法世界,请善待我们的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