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4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4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网站编辑

【全纪录】书写音乐与书法的神话——2011维也纳皇宫中国书法音乐节上演(回帖送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5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老师的书法是无声的音乐!
精彩 111!1
p盼赐作品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6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一群不懂书法的人看书法,还听曲,呵呵一笑罢了
懂书法的人关键看字,曲是画蛇添足,呵呵一笑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6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需要大家静下心来去看一看,感觉一下,以个人好恶去评判一种书法行为,智者也是有责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6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李老师!!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6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一个文章,也不为得奖,呵呵,是为了大家更完全的了解此书此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6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舞”斌权



                --------李斌权先生漫画



                                         文/丁林(豫人逸墨堂)



  





   不是因为名字,而是走进斌权先生,回味起来:人在舞;墨在舞;思想在舞!



舞动的思想


   李先生是个杂家,不说书案上众多的国学类书籍,就其谈话,你能感受到先生的涉猎面是很广的。旁引而佐证,论古以说今。但对道家“崇尚自然,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是很钟情的。并将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和美境界融入到自己的美学思想,诠释着自己的创作。
   书法有似“无声之音”,这是中国古代书论中,对音乐和书法两种艺术的并行和对比。也正是热爱音乐,是斌权先生进行音乐书法行为的原动力。对于音乐的理解和创作时的书写,有着相得益彰的互动和影响。创作时讲究“因势利导,顺势而发,顺其自然”的迸发。开始的音乐书法行为是无意间进行的,李先生是完成了一个从无意到有意,然后再到无意的一个过程。这种轮回,也是从最初的朴素感觉到新的书法行为的一个探索和思考。是在寻找音乐与书法中更大更多的契合点。同时思考和实践也是全方位进行的。不仅仅从音乐的角度考虑对书写的影响,也从书法本身的技法以及书法意象的传达进行全面的论证。“世间无物非草书”,书法本身就是万事万物的抽象与概括。如何给欣赏者更多的视角?如何让喜爱书法的人感受更多的互动?如何在音乐的配合下使书法的意象得以更完整的表达,是先生追寻的目标与高度。

   思想的成熟是一个书法家成熟的标志。斌权先生的创作与感悟,也让我们再次认识到书外之功的重要。对于音乐作品,他不仅仅是表象的关注与欣赏,同时也关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内容。认真体味音乐语言所传达的内容和意境,加之个人的感悟,广博的阅读,必将会给他一个深刻的思考。
   刘熙载《艺概》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正是先生说的“字好其人,人如其字”。书法能体现书法家的人格与学识,书外之功的滋养渗透于书法之中,从宏观上讲它影响的是作品的层次高低,从微观上讲,个人的修身又决定了作品气息的雅与俗。所以认知也是高度,修身是基础,以寻其道,而“道”和“法”的认识,是融入到书法家骨子里的东西,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斌权先生对于音乐书法的行为,已经不是站在人们对传统书法认识的层面上了,他所表述的更是一种“书法行为”。它不仅要创造音乐书法中书法的空间艺术,而且还要其和音乐一样,成为一种时间艺术。使书法也具有时间性。在欣赏书法的视角中,他强调了过程的美感,在品味结果的同时让你享受过程。传统的书法,可能只有书法家本人在体会过程,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享受笔法的使转带来线条的灵动,享受着自己创造艺术作品的过程,而现在“音乐书法行为”,将过程的美感在音乐的形式下展现给观者,通过音乐的变化去寻找书家在创作中的律动,可能会更直观一些,所以将过程与结果视为两种艺术的展现,二种艺术的结合,二种本乎“心源”的碰撞,这正是其可贵之处。
   斌权先生对于音乐书法行为有着更大更远的展望。这些想法有时让你感到很愕然。同时也正是艺术家给你带来的惊喜所在。是思想的跃动,是灵魂的舞者。让你不禁有点乱,想捋一捋。先生设想如果在音乐书法的体现过程中,笔和纸是相对位移的关系,都是可动的,可能会使书法创作过程和作品的最终展现更具有冲击力。也就是说,当笔和纸都能相对移动,通过技术手段让书法家能够灵活操控,那是更具有特色的一种音乐书法行为..….。
   我张开的嘴巴一直没有合上,在盯着先生看,先生过来拍拍我的肩膀,合上了…。





舞动的人



   斌权先生的舞动不仅仅是在创作中,在和你谈话的时候;在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的时候,说是手舞足蹈,一点也不过分。肢体语言在语境中有着同样的感染力。他是一个气场很大的人,能影响你走进他的思想,进入他的思路,然后海阔天空,古往今来的一通评述。
   斌权先生也有率真的一面。当我们谈到古人写尺牍、竹简的姿势和最终书写结果的关系时,先生说着突然离开了座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作古人书写状,当时吓了大家一跳,继而看他认真的讲解与示范,严肃的表情,不禁又对他的行为所折服,这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对艺术的严谨,是一位师者身体力行的实践,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崇敬。“舞”动的人,也能让你动容。说是人在舞,是一种状态的漫画,更多是和先生谈话是个体力活,眼球身体都疲劳哦……。
   在书写状态下的斌权先生是真正的舞者,当音乐响起他并不急于动笔。左手托墨,右手执笔,低头在聆听,也是在寻找进入音乐的契合点,随之他的身体在舞动,但不似舞蹈般的幅度那么大,而是动作协调的含蓄的律动,或者说是振动。能感觉到是由里及外的情绪释放,舞动中寻找着与音乐的结合。一旦笔接触到纸便不会有太长的停顿与思索。音乐这时象催化剂或者说更像一支强有力的手,在推动着书者的身体和笔。伴随着音乐或快或慢,或左或右,音乐起到一种引导作用。让其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这其中没有任何理性的元素,但书写完毕,观其作品全貌,你会发现无论章法布局,笔法结体俱佳。这些都是书法家平时的积累与训练的结果。包括书写技巧,包括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这时的创作状态只是在书写的瞬间释放出平日积累的文化能量而已,宛如礼花绽放时的美丽。



舞动的笔墨


   斌权老师在诸多乐器中最喜欢古琴,喜欢其幽远与空寂。这是中国文人独有的情节。但对于现代音乐也不抵触,同时也喜欢西方交响乐的气势恢弘。在书写作品时,他也选择符合词文意境的音乐,作为其创作中的组成去完成一次音乐书法行为。其相辅相成的作用,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形式与内容达到统一。但在不同的音乐环境下,书写出的作品感觉是不一样的,正所谓,艺术不是复制,没有重复性。
   在音乐与书法的技巧关系上,斌权先生提出了“律动”和“灵动”的概念。在书写时点画在于节奏,使转在于旋律,就先生个体而言,律动的感知和促发出的行为,使其创作中的点画更加灵动。章法,线条充满了韵律与节奏感。笔墨在音乐的催动中也在舞蹈。所以笔势与气息连贯得体,线条雄厚洒脱却更加富有变化。笔墨所构筑的审美空间尽写书法之意境。《诗·含神雾》孔子曰:“诗者,天地之心”。天地是艺术之源,本乎自然,取法于万象中。书法的线条与“心”都是富有生命力的,也是法之本源,然可谓:书者,天地之心也。
   斌权先生的毛笔,笔锋很长,笔于纸接触的瞬间,就开始了拖动和绞转。灵活的转换,始终使笔锋处于书写的最佳状态。先生说:“何为八面出锋,如果没有正确的使转和捻管,对于八面出锋的理解都是有失偏颇的”。其严谨的态度令人折服。的确在音乐的作用下不能仅靠“笔软则奇怪生焉”还要靠书法家的笔法精准,笔势气息的正确处理。“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在音乐下依然从容,但是笔墨技法并非完全在于音乐的催动。书法家的思想的成熟与技法的训练,是苦练不缀的日课。正如先生所言,书法最终转换为艺术,而这种转换中,是在不断地制造矛盾又解决矛盾中,达到一种和谐的统一。正如《九势》所述:“夫书肇于自然,自然即立,阴阳生焉,阴阳即定,形势尽矣”。
   恣意的飞动,并不影响斌权先生书写的从容。从容也是笔墨功夫。留得住笔墨是书法家心智中潜移默化的修为。所以在作品的层面上,章法与结体,线条的浓淡干湿于有意也于无意之中,自然而不失深度,在音乐形式强烈刺激下,一个书法家的从容,是一种冷静,是一种纯熟,也是一种“中和”之境界。故“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此为大道。



伴舞


   说是伴舞,也是想让自己也融入于音乐书法的行为中去。不是主角,却也是为了舞者,为了舞台。最少在宽大的舞台上作为一个动态的背景,使舞者不显得那么孤单。作为一种书法行为,它实实在在的已经存在了。所以我们应该以一种接纳的心态去审视这种行为。无论是曲高和寡还是形式至上,要放平心态去观察一个文化视点,一种艺术行为。音乐与书法的结合点在哪里?音乐与书法的结合怎样反映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是太大的课题。不是一次研讨会、一个发言、一篇文章的阐述所能完整表达的。更不是一个声音或几个声音说“不”,就能让人唾弃的。清代著名学者,书学家翁方纲提出“书势自定时代”,也就是说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也取决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如今这个信息丰富,个性张扬的年代里。一切皆有可能!任何一种艺术行为都是有理由、有市场的;也会有机会、有空间、有话语权来阐明自己的追求和出发点。书家胡小石在《书艺概论》中说过:“书法家崛起于一个时代当中,却不能飞出一个时代之外”。对于艺术形态的理解的差异和所引发出的作为,都是建立在社会文化大背景下的产物,也是一种艺术探索。不论怎样,我们应该尊重创新者,哪怕最后是失败的。相信历史自有公断。但我们还是要对践行者敬礼,不去探索和尝试怎知此路不通?!即便是一个狭窄的通道,而为之奋斗探索的精神是应该倡导的,也是应该赢得大家的尊敬的。

因为,他做了!


                                          2011年3月5日22:26再稿于逸墨堂灯下




音乐书法备忘录
   2010年11月,当代书法网“墨之舞”对李斌权先生音乐书法进行全面的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及网友的关注。
   2011年1月25日,李斌权先生以文化使者的身份出现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2011年中国新年音乐会”。也是宣告中奥两国建交40周年的庆祝活动。他再次以音乐书法行为向世界诠释了中国书法艺术。
   2011年3月1日,音乐书法引发了学术界的关注。以李斌权、曾来德先生的音乐书法行为为主题,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了“书法与音乐艺术研讨会”。
2011年3月3日,李斌权先生赴深圳参加“世界爱耳日”活动,再次展现了音乐书法的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6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6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1_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8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断书写音乐与书法的瑰丽篇章
                 ——观“书写音乐与书法的神话——2011维也纳皇宫中国书法音乐节上演”有感

    把书法艺术扯到音乐上来谈,也许有的人会不理解,认为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怎么会扯在一块呢?其实不然。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瑾在《书议》中写道:“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览之即了然。若与言面目,则有智昏菽麦,混黑白于胸襟;若心悟精微,图古今于掌握。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非有独闻之听,独见之明,不可议无声之音,无形之象。”的确,中国书法艺术有很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故“其道微而味薄,固常人莫之能学;其理隐而意深,故天下寡于知音。”(唐代张怀瑾《书议》引自《历史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145页—146页)它的奥妙,有着比深刻的涵意,无不反映着人们的意志情趣,其道理幽深,高远莫测。一个人如果没有独特的音乐的鉴赏力和独特地艺术慧眼,就无法品评“无声之音”和“无形之象”的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与音乐有密切的关系,“无声之音”的说法,形象而概括地说明了书法艺术的音乐美。
    张怀瑾把书法艺术称为“无声之音”;当代书法家沈尹默先生也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无声之音”的说法,相当深刻地把握了书法艺术音乐美的特点。书法确定能使人感到音乐般轻重徐疾的节奏,书法与音乐确有很多相通之外:如音乐中的对立化为和谐,多杂寓于统一;在书法中“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二章,转引自《老子新译》,第6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5月第三产业版)等;在形式上,书法讲究章法、节奏、旋律、对称、呼应;音乐中有节拍、休止,乐段间有意间歇;书法讲计白当黑,笔画有断有连,构成书法艺术作品的整体。在内容上,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书法与音乐均通过它的形象(准确地说是意象)抒发作者的感受、理想、志趣,以至整个内心世界,表达真挚而丰富的情感。
    以艺术创作的抒情性而言,我们不管是从事书法创作还是从事音乐、美术创作或表演,都必将表现或倾注于作者的某种个人情感。如果我们理解了艺术创作中情感表达的重要作用,我们就不难理解李斌权先生通过音乐组合书法艺术的新颖形式,将书法艺术这一传统艺术形式,通过全新的包装和资源整合,呈现到全世界的面前。
    在书法与音乐的欣赏中,“书法是无声的音乐,音乐是无形的书法”。当你熟知音乐的节奏、调式、风格时再去看书法,你会看到书法中以静态的点画线条同样也可以表现出千变万化的律动美和风格美。书法中那看似平常的点线立刻就会变得如此丰富而有趣。反之,在欣赏音乐时,如果你熟知书法,当你看到乐曲中那结构严谨而变化有致的音符时,当你听到各种旋律的音乐,听到由各种乐器发出的美妙而丰富的乐音时,你同样也会联想到书法中的点线变化和书法中那美伦美奂的造型,同样会使你的感觉变得更加精彩。
    当今书坛,李斌权先生无疑是打通二者门径,融汇二者的魅力的实践者。他在奋笔疾书之中,通过造一种音响氛围,让自己的脉搏跟着一起跳动,让自己的心律跟着一起起伏,自然情动于中,和着音乐的节奏,运笔或轻或重,或疾或徐,形成的书法作品自然将会富有浓烈的节奏变幻和章法形式美。将书法的写意境界与音乐不可言说的部分有机集合,精动转换抑扬顿挫,大气豪迈、气势磅礴。
他的草书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字里行间“阴阳变化、变化多姿”。
细细赏读:整幅草书行笔如流,激情奔放,气象恢宏,使人神思飞动。
  作品的确饱含着激情奔放的视觉冲击力,又一次印证了古人喻书为“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拨山伸铁劲”的审美感应。
    他通过行笔时对速度的控制,及对线条伸缩的把握,同时在体势上使结字有开阖的变化,以达到节奏变化的效果。他的草书中横向的线条多写的很短,但撇捺被放长,偶尔也有长的竖笔。长斜的和牵连放纵的笔画如悠扬的笛声,平行重复的短画如同击节的云板,高亢激越的笛声中夹杂着‘哒哒……’的短促的节奏,恰似一曲动人的乐曲。
    在李斌权先生看来,一件精妙的书法佳作,应当是文意与书艺、音乐的最完美结合。
    李斌权先生在书法艺术上锐意创新,既不失传统书法载体,又表现出一种催人奋进的创新精神。他的作品深入理解其书法与人与音乐的内在联系作用。也就是外有字形之美与音乐之美,内有精气之足,就是说,他不是在为书法而书“法”,而是顺其自然,随心(音乐)而画。“随心(音乐)”,也就是笔随手势,手随心画,耳随音乐,使书法跃然体现在纸上。这样才能给人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
  祝李斌权先生在书法艺林中,一枝独秀,不断书写音乐与书法的瑰丽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8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