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447|回复: 3

邵大箴《印象派绘画和中国人的审美趣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14 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印象派绘画和中国人的审美趣味                              
                               作者:邵大箴 
各种艺术创造中呈现的所谓“美”,不论其通过何种表现形态和表现方法,其内容都有其相通的一面,也就是说,美的内核即精神是共同的,但因各有其特异的审美追求而别具风采。就西方近代以来的绘画而言,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和其他各种现代流派,都各有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它们不会因为时代变迁所造成的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失去其意义和价值。正是这种特异的审美追求使艺术园地愈来愈绚丽多彩,也使人们的艺术体验和享受愈来愈多样,愈来愈丰富。艺术欣赏中有许多有趣和值得人们思考的现象,其中之一是各个民族之间的审美标准和欣赏趣味的普遍性和差异性问题。应该说,普遍性、共同性是主要的,但不能忽视实际存在的差异性。由于有普遍性,凡是好的艺术品,不论产生于哪个民族、哪个时代,都能为人们欣赏:因为有差异性,不同的民族因审美习惯有所不同在选择作品时自然会有所偏爱。举例说,在欧洲近现代绘画流派中,法国的印象主义在中国艺术家和中国观众中,有很多知音,有很多仰慕者。凡是介绍法国印象派的画册和书籍在中国历来畅销,几次来华的法国展览中印象派画家的作品,都受到人们的特别注意。倘若要问,对现代中国油画影响最大的欧洲绘画流派是哪个派别?恐怕不少人给出的答案是:印象主义。为什么印象主义对中国艺术家和中国观众有如此大的魅力,这是很有意思的问题。我想,可能这与印象派的审美趋向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有某种相互呼应的东西,本文试作简略分析。
  众所周知,欧洲艺术虽有希腊与希伯来的不同传统,但在20世纪之前其主导方向当属在古代希腊即已形成的写实体系。欧洲写实体系的美术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为世界人们所注目。而在东方,尤其在中国,艺术的主导方向为写意体系。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两大体系并非完全对立、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交融、相互补充的。实际上欧洲的写实体系中也含有写意的成分,在包括中国艺术在内的东方写意体系中也含有写实的因素,这叫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两大体系的艺术以自己的审美趣味不断熏陶、训练和教育着自己的观众,使他们形成某种欣赏习惯。中国写意艺术体系强调艺术家的主体性格,重视艺术家自己的主观感受。在语言表现上讲究形神兼备、以形写神以至以神写形,不拘泥于形似和不拘泥于对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写意艺术更注重通过诸形式因素如笔墨、色彩,如绘画的点线面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感情。写意体系的艺术在情与理之间更重视情,尤其在文人水墨中,感情的表现更率真、自然。为此,作品创造过程更强调一气呵成,强调即兴式和自由发挥、因势利导,甚至“将错就错”。
  当然,写意体系艺术注重的自由与随意,也需要有“基本功”的训练方可获得,不过这种基本功不在写实造型,而在于艺术家全面的文化修养,所以中国的文人水墨画强调功夫在“画外”。对水墨艺术来说,“画外功”中最重要的是艺术家对人生、对自然的体悟,也就是说对人生和自然的理解和认识,要达到一种超越现实功利的境界,要把艺术作为自己人格物化的一种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写意的艺术家一生都会处于“修炼”之中。在语言技巧上,属于写意体系的文人画家的“画外功”最重要的是“书法”,因为这种画是“写”的艺术,“书写性”是它的基本要求。“书写”有别于“描摹”,在书写中线的一波三折,手通过笔的运转所用的全身的体力、臂力和腕力,通过提、压和拖,诉诸于画面各种痕迹。这些痕迹表现于线,也表现于皴擦点染之中,它们既是艺术家作画时的情绪的直接反映,也显示出艺术家的气度与胸怀。
  中国艺术家和广大观众最早接触的是欧洲古典的写实艺术。写实的艺术在中国人当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仰慕者有之,贬损者亦有之。仰慕者在欧洲古典写实中看到了中国文人画中所缺少的反映客观物象的“形”,这派人士认为形不在,意焉能存?他们竭力主张中国人学习欧洲的写实艺术,认为引进欧洲写实艺术是使中国艺术走向人生、走向现实的惟一道路。贬损者认为,欧洲写实体系太尊重客观的视觉视实,不能充分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感情。中国应保持本民族写意传统,他们认为中国接受欧洲写实主义是把艺术引向歧途。这种争论在中国延续了近百年,很难说这种意见分歧如今已不复存在。西方现代主义流派在中国艺术家和观众中引起的波澜更大,争论的时间也更持久,这是人所皆知的事实,不过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讨论,今天的中国艺术家和观众对欧洲古典艺术和现代主义的认识已经更为全面和科学,态度也更为冷静与理智。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现象是,中国人对介于古典写实与现代主义之间的印象派艺术很早就持有另外一种态度,那就是承认和赞赏。从20世纪初开始,在中国现代艺术家中有不少人曾专门撰文介绍和评价印象派,或在论艺的文章中涉及到印象派,他们都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印象派艺术的特色,并试图把印象派艺术与中国艺术作比较。写这些文章的有较早接触西洋画的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倪贻德、丰子恺等人,也有专门从事传统水墨画创作的国画家。在前一类画家中对徐悲鸿、林风眠的意见最有代表性,而在后一类画家中两位山水画大师黄宾虹、李可染的看法颇值得我们重视。
  20世纪30至40年代,在对中国艺术前途有不同认识和分析的徐悲鸿、林风眠(他们都曾游学法国)对印象派都持肯定和赞赏态度,不过程度有所不同,出发点也不尽一致。徐悲鸿虽然批评马奈(Manet)的“俗”、雷诺阿(Renour)的“媚”,但他重视印象派的写生和他们当中注重素描造型的艺术家,如德加(Degas),又对印象派中在运用色彩方面颇有造诣的画家予以肯定,说他们的画也是重神韵的。1947年,他在《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一文中写道:“印象主义出,绘画上亦重韵律,其中钜子如莫奈(CloudeMonet)、西斯莱(Sisley)、毕沙罗(Pissarro)均以密点敷彩,放弃线条。较大小米尤精妙。”(“大小米”即画史上通常说的宋代山水画家“大米”、“小米”父子,大米即米芾1051-1107,小米即米友仁1074-1153,他们在师法造化的基础上创造出烟云变幻、苍茫朦胧的“云山”之景-本文作者)认为这些可供中国艺术家们借鉴。而林风眠则从绘画革新的途径上对印象派的贡献加以肯定。他说:“法兰西在19世纪里,艺术上发生了三次影响遍及于整个世界的大运动,第一次是浪漫派,第二次是写实派。第三次就是印象派。”他还说:“我们追溯印象派形成的原因,就必须提到中国和日本。”他在比较了中西绘画表现山水风景的历程之后说:“西洋的风景画,自十九世纪以来,经自然派的洗刷,印象派的创造,明了色彩光线的关系之后,在风景画中,时间变化的微妙之处,皆能一一表现。而且注意到空气的颤动和自然界中之音乐性的描写了。我们觉得最可惊异的是,绘画上的单纯化、时间化的完成,不在中国之元明清六百年之间,而结晶在欧洲现代艺术之中,这种不可否认的事实,陈列在我们目前,我们应有怎样的感慨。”由此,林风眠主张中国绘画从传统、摹仿和抄袭中走出来,尽量吸收西洋绘画贡献出来的新方法。他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1、在整体的把握复杂的自然物象中,寻求绘画上的单纯化,而不是依靠文人随意的几笔技巧去取得这种单纯化;2、改进绘画的原料、技巧和方法;3、绘画的基本训练,应采取自然界为对象,绳以科学的方法(《中国绘画新论》,1929)。
  黄宾虹是通过画册接触到印象派艺术的,他当时正在探索通过积墨法来取得画面丰富、厚实的效果,他凭直觉领会到印象派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的接近。他在书信中曾写下这样一段话: “欧风东渐,心理契合,不出廿年,画当无中西之分,其精神同也。” (《致朱砚英书》,1943年)李可染得益于印象派的主要是逆光描写,他结合从伦勃朗绘画中吸收暗中透亮法的同时,又用逆光法使自己的山水画面貌为之一新。他在一次谈话中说: “中国有很伟大的艺术、艺术家,外国也的确有很伟大的艺术和艺术家,如伦勃朗、莫奈、雷诺阿……” (《让世界理解东方艺术———最后一课》,1989.11.24在师牛堂谈话)从这简短的谈话中可见他对印象派画家的尊敬。从上述中国艺术家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之所以对印象派的艺术感兴趣,不外乎有下列原因:
  一、印象派画家有严谨的基本功,但不拘泥于写实,很注意在笔触的自由、潇洒中表达情绪,表现神韵,有相当的写意性,这与中国人欣赏趣味相通。
  二、印象派从日本、中国艺术中吸收了营养,在表现语言上追求绘画的平面性、装饰性,使中国人感到亲切,也易于为他们所接受。
  三、印象派的直接写生,补充了中国晚期文人画的不足,但印象派的写生强调写印象、写感觉,这一点与中国画的理论不谋而合,中国画家也乐于借鉴。
发表于 2004-11-14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邵大箴《印象派绘画和中国人的审美趣味》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4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邵大箴《印象派绘画和中国人的审美趣味》 

印象派绘画和中国人的审美趣味没有必然的联系  
                 作者:青蛙   

     邵大箴先生是有成就的理论大家,但是我看过先生上面的文章后却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众所周知,欧洲艺术虽有希腊与希伯来的不同传统,但在20世纪之前其主导方向当属在古代希腊即已形成的写实体系。]这个是不错的,但是在古代希腊写实体系形成之前的史前时期艺术和中国的史前时期艺术几乎是没有什么分别的,这一点可以从发现的东西方史前时期的岩画可以明显的看出。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朝着不同方向,形成各自的系统,从这一点来说,人类的艺术的起源是很相似的。而且在东西方艺术发展过程中也不断的交流与影响,在北魏的石窟艺术中都可明显看到西来文化的影响还有敦煌艺术既有西来的艺术也有中原文化的影响,但是终究没有汇合在一起这一点更是值得思考的。人类相同的东西也并没有减少例如宗教,种族,艺术……的不同。
    [“为什么印象主义对中国艺术家和中国观众有如此大的魅力,这是很有意思的问题。我想,可能这与印象派的审美趋向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有某种相互呼应的东西”]在近代美术大家中有很多都是当年的留法学生他们受到当时的艺术潮流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这个我不认为和中国人的审美趣味有什么瓜葛,如果现在的艺术留学生到国外学习也一定是受到现在的世界艺术潮流的影响,带回来的也一定是当代的艺术的成果,在开放之后不断引进的西方美术思潮和哲学思想,这些都是和中国的审美和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甚至是相悖的,然而依然可以在中国兴盛起来。例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概念艺术,泼普艺术……。
   
    还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文化不断的被外来的西方文化冲击着,一直为主流的文人画传统,随着封建王朝的没落,也一起被看作落后的文化,失去了其领导地位,而被各种各样的新思潮改造着。当时中国的现代美术教育几乎没有,而近代有成就的大教育家大多留法,留日,受到当时世界美术的影响,进而引进回国奉为先进文化来改造我中国落后文化,中国美术学子和无数双看美术的眼睛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接受了印象派。更有印刷术的发展,和介绍者的大力宣传,印象派成为对于中国人最熟悉的西方画派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但是这些都和中国人的审美,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好像现在中国流行的日韩漫画,全中国的孩子都喜欢,为什么?因为他和中国人的审美相合吗?我认为不是,从电视,到书籍,杂志,铺天盖地的都是这些玩意,小孩子从开始看东西,看的就是这个,你不让他喜欢这个你让他喜欢什么?!你还给他别的东西了吗,一张口就:哇塞!酷!顶。这些应该也和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不一样,但是他就是被中国人接受了。你虽然讨厌广告,但是我敢说每个人都可以流利背出一两段来。印象派之所以能被中国人接受,主要还有归功于宣传者的局限,和印刷品的普及。你就给我一窝头,还说我就喜欢这口。
    [“当然,写意体系艺术注重的自由与随意,也需要有“基本功”的训练方可获得,不过这种基本功不在写实造型,而在于艺术家全面的文化修养,所以中国的文人水墨画强调功夫在“画外”。对水墨艺术来说,……写意的艺术家一生都会处于“修炼”之中。”]以上这段话,我也认为不妥,听起来好像只有写意才重全面的文化修养,才强调功夫在“画外”似的。这么说未免有点狭隘,任何的艺术都缺不了全面的文化修养,都缺不了“画外功”,这些也并不是写意所特有的,“写”是作为传统书写,绘画的客观存在。我认为写意画重点在“泄”而不是“写”。
     
     [“徐悲鸿虽然批评马奈(Manet)的“俗”、雷诺阿(Renour)的“媚”,但他重视印象派的写生和他们当中注重素描造型的艺术家,如德加(Degas),又对印象派中在运用色彩方面颇有造诣的画家予以肯定,说他们的画也是重神韵的。1947年,他在《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一文中写道:“印象主义出,绘画上亦重韵律,其中钜子如莫奈(CloudeMonet)、西斯莱(Sisley)、毕沙罗(Pissarro)均以密点敷彩,放弃线条。较大小米尤精妙。”]这一段话不仅没有说明印象派绘画和中国人的审美趣味有相同的地方,恰恰表现了东西方对于艺术的巨大不同,现在的医学总是拿西方医学的标准来衡量中医的不科学,也好像我们的徐先生拿中国的“俗”,“媚”这样的概念来衡量西方的艺术家一样显得荒唐可笑。
    [“我们追溯印象派形成的原因,就必须提到中国和日本。”他在比较了中西绘画表现山水风景的历程之后说:“西洋的风景画,自十九世纪以来,经自然派的洗刷,印象派的创造,明了色彩光线的关系之后,在风景画中,时间变化的微妙之处,……]邵大箴先生对于徐先生的这段话的引用,只能说明徐先生当时对印象派绘画并没有做过深入地研究,因为印象派的形成并不是由日本和中国造成的,虽然“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等曾亲自临摹过日本的浮世绘,但是早期印象主义画家画风的形成实际上是和一个法国的“枫丹白露画派”有关系的,这个画派很注重在室外的写生和直接画法,在这之前的很多西方画家的作品都是在室内完成的。
     
    [“印象派从日本、中国艺术中吸收了营养,在表现语言上追求绘画的平面性、装饰性,使中国人感到亲切,也易于为他们所接受。”]对这句我也有疑问。要从平面性、装饰性来说维也纳“分离派”的创始人克里姆特和席勒似乎更应该在中国流行,因为他们比起印象派要更具有平面性和装饰性,并且你可以看到席勒的签名很像中国的印章。但是他们比起印象派在中国的名气还是差很多的,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平面性、装饰性”也不是中国人易于接受他们的主要原因。在者中国画的“平”和西方的“平”是不一样的,中国的有自己的空间概念:如石分三面,树分四支,平远,高远,深远等而西方的空间从文艺复兴以后是建立在焦点透视的基础上的,近大远小,模仿是人类眼睛,而中国人画的是心中空间,我可以看见门后,甚至山后的物体,这和西方是很不一样的。如果举例来说,中国的平有点像把很多张照片剪下来重新粘到一张上,而西方的平就是那压路机压过后的结果,呵呵,你看很多交通事故的照片,还真有点,立体主义呢。这当然是笑谈。但是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一句话:印象派绘画和中国人的审美趣味没有必然的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4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邵大箴《印象派绘画和中国人的审美趣味》 

我承认“印象派绘画和中国人的审美趣味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句话,可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西方人对印象派绘画审美理念不能说没有某种意义上的暗合。更不反对就东、西方的不同审美理念作一定程度的横向比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