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4192|回复: 14

[转帖]张大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19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張大千
1899  生於四川內江

1917  東渡日本於京都公平學校學習染織
1925  於上海寧波同鄉會舉行首次畫展
1927  參加『寒之友』畫會,會友有于右任、陳樹人、黃賓虹等人
1928  於俞劍華、黃賓虹等人組織『爛漫社』,刊行《爛漫畫集》;與善子、郎靜山   等人倡建黃社
1936  應聘中央大學藝術科教授;南京舉辦『張大千畫展』;
1941  留敦煌臨摹壁畫
1943  『張大千臨 敦煌壁畫展覽』在蘭州首展
1944  『張大千臨 敦煌壁畫展覽』於成都、重慶展出; 『張大千收藏古書畫展覽』   於成都展出。
1948  在滬舉辦大展,展品多係工筆重彩
1949  赴台舉行首次個展
1954  遷居巴西聖保羅市
1955  『張大千書畫展』在日本展出
1956  於巴黎賽那奇博物館展出所臨之敦煌壁畫;與畢卡索會晤,觀畫談藝, 西方報紙將此次會晤譽為「藝術界的高峰會議」、「中西藝術史上值得 紀念的年代」
1959  國立歷史博物館首次舉辦『張大千國畫展』
1961  開始創作潑墨山水,由具象向抽象過渡
1962-64  張大千畫展於香港、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科隆等地展出
1967  美國史丹福大學博物館、卡米爾萊克美術館近作展。 國立歷史博物館主辦近作展
1977  紐約福蘭克加錄美術館、芝加哥毛里美術館、波士頓亞爾伯—蘭敦美術館畫展   ;七月於歷史博物館展出『長江萬里圖特展』 
1972  美國舊金山砥昂博物館『張大千四十年回顧展』
1973  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張大千先生創作國畫回顧展』
1975  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張大千早期作品展』
1976  舉家遷回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張大千先生歸國畫展』
1977  於台北外雙溪籌建「摩耶精舍」,78年落成喜遷新居
1983  台灣國立博物館舉辦『張大千書畫展』,同時舉行《盧山圖》特展; 4月2日病逝


 
发表于 2004-3-21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张大千

画好是尽人皆知,岂不闻大千先生对厨艺亦精乎。我是很吃嘴的,好在手又不懒,所以对于好厨艺的朋友是敬佩有加,因此非常崇拜大千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22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张大千

下面引用由云台2004/03/21 03:35am 发表的内容:
画好是尽人皆知,岂不闻大千先生对厨艺亦精乎。我是很吃嘴的,好在手又不懒,所以对于好厨艺的朋友是敬佩有加,因此非常崇拜大千先生。
    我知道一个秘密了!老云的胖是吃出来的啊!
    我也会做几个菜的,而且做的不坏,是一个厨师朋友教的,哪一天给你一吃? :em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3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张大千

下面引用由羽一先生2004/03/22 00:22am 发表的内容:
我知道一个秘密了!老云的胖是吃出来的啊!
    我也会做几个菜的,而且做的不坏,是一个厨师朋友教的,哪一天给你一吃?
有吃的叫上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3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张大千

各位斑竹要开part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3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张大千

黄山云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3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张大千

下面引用由一品龙井2004/04/03 01:54pm 发表的内容:
各位斑竹要开party!
别忘了叫我一声啊………,呵……… :em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3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张大千

张大千  
    张大千(1899~1983), 中国现代中国画家。名权,后改作爰,号大千,小名季爰。1899年5月10 日生于四川省内江县。先世广东省番禺县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迁蜀,卜居内江。父张怀忠,早年从事教育,后从政,再改盐业。母曾氏友贞,善绘事,姊名琼枝,亦善画。兄弟10人,二兄张泽,号善孖,别号虎痴,以画虎名于世。   
生平张大千排行第八,7岁启蒙课读,9岁习画,12岁能画山水、花鸟和人物,见者呼为神童。13岁就读于新式学堂,至19岁与仲兄张泽留学日本京都,学习绘画与染织。1919年,返上海,拜曾熙、李瑞清为师。1924年,在上海首次举行个人画展。1929年筹办全国美展,任干事会员。1931年与兄张泽一同作为唐宋元明中国画展代表赴日本。次年,全家移居苏州,住网师园。1933年,应南京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艺术系主任徐悲鸿之邀,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转年即辞职,专事创作。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张大千画集》,徐悲鸿作序,推誉“五百年来一大千”。1938年经上海、香港返蜀,居青城山上清宫,临摹宋元名迹。1940年赴敦煌临摹历代壁画,前后凡2年零7个月。1943年出版《大风堂临摹敦煌壁画》。敦煌之行,轰动了文化界,促进了艺术家、史学家对发掘敦煌宝藏的兴趣。抗战胜利后,张大千的作品先后在巴黎、伦敦、日内瓦和国内各地展出。1949年,暂居香港,游台湾,次年应印度美术会之邀赴新德里举行画展。在印期间所绘作品多精细工笔,且有《大吉岭诗稿》1卷。1951年返港,翌年迁居阿根廷;1953年再移居巴西。1955年,所藏画以《大风堂名迹》 4册在日本东京出版。1957年以写意画《秋海棠》被纽约国际艺术学会选为世界大画家,并荣获金奖。此后,又相继在法国、比利时、希腊、西班牙、瑞士、新加坡、泰国、德国、英国、巴西、美国及香港等办画展。1969年迁居美国旧金山。居美10年是张大千创作的鼎盛期。1972年在旧金山举办四十年回顾展。1973年捐赠作品108幅给台北历史博物馆。1974年获美国加州太平洋大学名誉人文博士学位。1978年移居台北,晚年思乡而不得归,于1983年4月2日因心脏病逝世。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可分为3个时期:古典作风期、转变期和高峰期。60岁前,张大千集中精力临摹,由石涛、朱耷追徐渭、陈淳及宋元诸家,直至敦煌壁画。其画风亦由近似石涛、朱耷而变为晋唐宋元风范。60~70岁,张大千历经10年探索,融泼彩于泼墨、勾皴法,终于创造了雄奇壮丽的新风貌。以70岁所作《长江万里图》为标志,他迈入了创造性的高峰期,泼彩成为最富个性的画法。其过程大略是:先以墨笔略勾大形,然后托裱一层纸(或将画裱在板上),再泼墨泼彩。其泼法近似现代西方绘画的自动技法,用手牵动画纸或画板,使墨彩漫然自流,以形成某种偶然效果,再凭感觉注水或加浓颜色,或用笔添补房屋、山脚、枝干或人物,造成半抽象的、墨彩交辉的境界与情调。他以“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等古人言论解释这些作品,认为它们是符合传统美学原则的。事实上,张大千晚年的这一突变,不仅把他的艺术从古典画风引向了现代画风,也把他推上了中国画革新大家的行列。  
 张大千毕生的创作,达到了“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的境地。他集文人画与作家画、宫廷艺术与民间艺术为一炉,举凡人物、山水、花鸟、虫鱼、走兽,工笔,写意,无一不能,无一不精。其书法得力于《瘗鹤铭》、《石门铭》,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其题画诗工七绝,诗风真率豪放。早年多自刻印,清俊灵秀,与画风相一致。晚年的张大千每每思乡怀旧,黯然伤神。1979年他81岁时曾自书一联:“独自成千古,悠然寄一丘”,正写出了这位艺术家的性格与心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3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张大千

仿巨然晴峰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3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张大千

潇湘水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