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4507|回复: 14

[贴图]几米绘本:赖着幸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6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幸福的道路总是那么短,
我们可不可以赖着不走?  
 楼主| 发表于 2003-1-16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几米绘本:赖着幸福

曾经我也像你一样,抬头仰望一片新叶、看一朵飘过的云,就会觉得快乐。
曾经我也能静静地站在树下,听风翻舞树林、小鸟鸣唱,就会觉得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16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几米绘本:赖着幸福

关于这样的恐慌,我一直说不出口。
我是个游泳教练,可以用自由式一口气游完三千米,但我却时时都有溺毙的恐惧!我总觉得自己即将灭顶,甚至在小小浅浅的泳池里,这样的画面都会不断地浮现。
我曾经救起过十几条落水垂危的生命,却一点也无法挽救自己对于“不断沉沦”的害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16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几米绘本:赖着幸福

冬天的树影日渐稀疏,
路灯有一些感伤,一些抱歉。
我对它说:“没关系,春天不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16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几米绘本:赖着幸福

问他为什么看得入神?他耸耸肩说:“没有什么,真的。”一朵白云低低滑过枯黄的草场,停停走走,走走停停。我只是想听听他们在说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16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几米绘本:赖着幸福

□ 作者简介:
    几米,男,台北市人。天蝎座。吃素。1998年开始首次的绘本创作,即让"图像"成为另一种清新舒洁的文学语言,在他的作品里营造出流畅诗意的画面,散发出深情迷人的风采。
    目前已卖出美、德、法、日、韩、希腊等多国版权。
    □ 几米的作品广受欢迎,原因有三:
    一是它充满都市感;
    二是它的图画细致得使人爱不释手;
    三是它的故事简直是一个寓言。
    □ 代表作品:《向左走 向右走》
    《向左走·向右走》是城市丛林的浪漫寓言。一个发生在城市,只可能发生在城市的、关於追寻的故事。几米以一种淡淡的、幽默的笔调缓缓述说,在故事情节与画面中制造城市生活的各种“巧合”,让人在阅读时感到既熟悉又惊讶,不自觉发出会心的一笑……获台湾诚品年度推荐选书;金石堂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书;被台湾小天后萧亚轩制成音乐专辑!
    □ 《向左走·向右走》读感一:
    情人节的前几天,我在空中讲述了几米的“向左走,向右走”,一个感伤的爱情小故事:住在城市郊区同一栋旧公寓大楼里的单身男子和女子,每次出门,一个习惯向左走,一个习惯向右走,彼此从不曾相遇,直到有一天,他们在公园里的喷水池前不期而遇,而且一见如故,像是失散多年的恋人,并渡过了一个甜蜜快乐的下午。黄昏,下了一场雨,他们彼此交换了电话,仓皇离开。雨弄湿了纸,也模糊了号码……他们拨了许多错误的号码,就这样失去了联络。向左,向右走的习惯,将他们错开了,愈来愈远。
    那天晚上,当故事说完,空气中仿佛飘荡着神奇的因子,让听的人都深深沉醉,感触良多,有的甚而说他心还痛着……。我忽然想起了有一年的情人节前夕,我讲的村上春树的“遇见100%的女孩”,一个相似的夜晚。
    Why?
    是我太会说故事了?是情人节来了?
    我想多半是因为村上和几米的故事使然。
    简单深刻,这就是几米作品的风格。
    几米的文字感性自然,绘图充满想像,逗趣,作品呈现出独特的生命风景,特别能捉住常对生命思索心中仍有想望的朋友。
    几米来自台湾。他的作品印刷精美细致,价钱可能不便宜,但值得。
    文/李观发
    □ 《向左走·向右走》读感二:
     他们住在城市郊区同一栋公寓楼里。每次出门,不管去哪里,她总是习惯性地向左走,而他总是习惯性地向右走。他们从不曾相遇……
    迷宫般的城市,总有种莫名的寂寞。你永远不知道,你会错过什么。各种关于追寻的巧合和错过,编织着城市丛林里的忧郁和柔弱。
    有一天,他们相遇了,似乎要演绎成“一见钟情”的故事。但人生总有许多的意外,握在手里的风筝也会突然断了线。他们逗过同一只黄色小花猫,喂过同一只流浪狗,在阳光微弱的早晨,听到同一只乌鸦的叫声。但他们没有相遇。   
    他们彼此深信,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她决定离开这个荒寒的城市。他决定到一个阳光灿烂的地方旅行。
    ……
    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这个几何学公理被套用在生活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可以想象,在城市拥挤的大街上,有无数条这样的平行线,他们匆匆忙忙地穿梭在车流和闹市之间,但从未相遇,也从未相知。男人和女人,分别沿着自己的那条直线走向时间的尽头,而只有幻想中的爱情,是唯一与之相伴的慰藉。
    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爱情故事,简单到了只留下一个意向——你甚至不知道它是否真的发生过。如同昨夜的一个模糊的梦,或者仅仅是白天挤上地铁时,一个恍然间的念头,好像你心目中的姑娘已经乘着对面的地铁,驶向另一个方向的隧洞中了,只留下一个淡淡的影子——这个影子几乎可以是任何一个长发背影。
    这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困惑:住在同一所公寓里的她,每次出门,不管去哪,总是习惯先向左走;而他,不管去哪,总是先向右走。在一个灰暗的天空里,他们无助的人生就像两片飘零的叶子,静静地等待能够相遇的下午。他们可能相遇吗?站在两条平行线的男人和女人,或许都会在内心中玩味这个像气球般的疑问。
    作者几米其实也站在自己的直线上,他的作品就是他的疑问。不过对于图像编织的世界,并不一定只有几何逻辑才能成立。于是,有一天,在一个圆形池塘的边缘,几米发现,两条平行线弯曲了,于是,男人和女人相遇了——即便短暂的只有一个下午,就像失散已久的恋人,他们彼此寻找了很久,才发现孤独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
    快乐,其实是人类发现必然性后获得的安全感。他们尽情享受,在阳光下,在池塘边,在山花烂漫的草地上,在游戏场的旋转木马上,在一切看似简单又充满温情的林荫小路上……几给这种短暂相遇渲染了淡淡的忧伤,忧伤源于城市生活的不确定性。这个爱情故事里没有甜言蜜语,也没有世故缠绵,但却能清晰地感觉到爱情逼近的柔软。爱情成为生活的希望,而相遇是爱情夜空闪烁的星辰,忽明忽暗,令人捉摸不定。
    城市生活最深刻的特性是什么?《向左走、向右走》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是难以改变的习惯。人们都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路线前进,一成不变,像一条直线向前伸展,永无尽头。男人和女人渴望相遇,他们觉得爱情就在直线的尽头,但事实上这个问题无法证实。相遇的快乐很快被偶然的变故打断了,或许几米本身也怀疑这个相遇的真实性。但是,如果孤寂无聊的直线生活失掉了相遇的希望,我们还剩下什么呢?
    寓言故事不要求真实性的拷问,因为它仅仅是个寓言。但是几米的爱情寓言距离城市太近了,让人不由得反观自己的生活。它让人发现了真实存在的疏离感,人们渴望相遇,正是因为他们从未相遇。 
    文/阿正
    □ 《向左走·向右走》读感三:
    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爱情故事,简单到了把所有的文字加起来都不足一首诗长。然而正是这不足百字的人生感到了整个台湾甚至整个世界。
    住在同一所公寓里的她,每次出门,不管去哪,总是习惯先向左走;而他,不管去哪,总是先向右走。在一个灰暗的天空里,他们无助的人生就像两片飘零的叶子,静静地等待能够相遇的下午。台湾著名插图画家几米用他特有的优雅和细致描绘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同一个城市里从不期而遇到再次相遇的故事。忧伤而迷茫的语调让你彻底软弱的服从了命运与机缘的安排。也许你有1000年理由怀疑它的真实,但你却没有任何理由不被它感动。它像一首过了时的情歌,忽然唤醒了你失散多年的青春。几米特殊的人生经历和超第六感的细腻不但给他的文章更给他自己蒙上了一层凄美的色彩。你甚至会被他深深的忧郁和孤寂所刺痛,原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是如此寒冷,竟让人有时瑟瑟发抖。在几米的爱情故事里没有甜言蜜语,也没有世故缠绵,但却能清晰的感觉到爱情逼近的柔软,和生生世世的悲壮。
    相遇是我们生活中唯一的希望。
    几米的世界里阳光是很难出现的,在冬天的北京,翻开他的书,就像被深夜的凉气沁透了一样清冷。每一个都市人心里都有一段不得不包扎起来的情感,几米的也是你的。
    爱情是幸福的,而过程却永远苦难。人生中最闪亮的日子,永远是不能重复,不会再来,不可重现的那一幕。故事的结尾,几米说春天来了,而我们却永远不知道,相遇是现实的开始,还是完美的结束。
    几米的书的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爱情笔记,有人说看他的书,就像听到了罗大佑伤感的歌声。作为牵挂,送给你最想念的人吧。相信当它从你的手中传递出去的时候,不但带着体温,体香,还有体会。
    打开它,就如同打开了发生在你自己身上的一段往事。
    原来光阴也是有故事的。
    文/刘晓丹
    □ 点评几米(一):离心只有几米远
    几米的作品有类似于禅宗的棒喝能力,但是他自己害怕过高的评价:“每次讲到所谓‘有哲理性’的东西,我都很不安,因为那根本不是我的原意,我只是把几个非常简单的想法表现出来而已,并没有想到那么深的东西在后面,可是可能因为每个阅读者的内在需求不同,所以当他看到我的书就会看到一些不同的东西。当然,最深的哲理通常都蕴含在简单的故事中。”。”
    我也不认为“有哲理”、“有意义”这样的文学思想辅导员的词汇能用在几米身上,来看看这些文字:
    “请问忠孝东路怎么走?/我不知道,我只是一个雪人。/请问暴风雪什么时候停?/我不知道,该停的时候就停吧。/春天什么时候来,花什么时候开?/我不知道。/美丽的蝴蝶、恐怖的木乃伊、冷血的鳄鱼,/我全部没看过!/我只是一个雪人,/我只要知道白色的冬天,美丽的雪,/我只要专心欣赏世界一点点的美/一点点的美就够了……”(《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
    “有时候/我喜欢眼睁睁地看着/时间/一秒一秒一秒一秒/一秒一秒一秒一秒一秒一秒一秒一秒/一秒一秒一秒一秒/一秒一秒一秒一秒/一秒一秒一秒一秒/地流逝/我无所谓/我无能为力”(《1·2·3·木头人》)
    面对这样的文字,反正我是不好意思腆着脸说一些“有哲理”之类的屁话。
    对着几米的绘本,猛夸他的文字,好像用错了劲,但是几米的文字确实是他画中的盐与光。要说他的画多么惊世骇俗,也没有,他也承认很多东西他不熟悉,不会画,只画一些简单的东西,比如猪,就反复出现。我最喜欢的《月亮忘记了》,画面华美到令人心酸,文字简化到最少,一般只用短短的叙述句,说了一个漂亮的超现实故事。如果出门前,要挑一本几米的书放在包里,那就是它了。
    几米好像是得了白血病以后才开始绘本创作的,大概是从1998年开始,数年之内,登顶成功,不知是不是和他自感生命无常有关,我希望不是这样,如果这个世界老是要靠一些垂危的人来暗示一些美,那只能说明那些能活得长的人,心窍已经蒙尘。一想到还能活60年,什么狠心思都来了,什么无聊肉麻都当成事业来经营了。
    活得长不一定就要卑琐,没有绝症不一定要混世,为了这个追求,可以读读几米。生活和内心,好像总有几米的距离,所以无法融合。这几米的距离,也许几米可以消弥。如果你认为美并不重要,几米在他的书中,下了一个咒语:早上,校长宣讲时说:“世界上本来就不需要月亮,小朋友不要……”讲到这里,他忽然口吐白沫,倒地不起。可怕的是,没有人想要去救他。
    美和死,都是自找的。
    文/连岳
    □ 点评几米(二):必要的寂寞和歌唱
    新年伊始,不知是不是巧合,辽宁教育出版社与三联书店几乎是在同时大张旗鼓地推出了几米的作品。在内地,一场关于几米的风暴就这样拉开了帷幕。现在,几米俨然已经成了年轻白领们最时尚的话题。更有人戏言,看过“蔡”,品过“朱”,这回该尝尝“米”了。“蔡”指的是蔡志忠,“朱”指的是朱德庸,两者在内地都是风靡至今的漫画大师,把刚刚露头的“几米”与他们相比,足以说明几米的魅力。每一种流行都有其流行的理由。几米的作品也不例外。它其中的一些元素已经作为流行的原因,深深地契入了我们的生活。 温暖的梦境
    几米的最大成功也许就是他给在荒寒的城市中挣扎的我们提供了一个温暖的梦境。
    几米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说,生命里的许多精华片段,都被他简陋的记忆能力弄得平淡苍白。 可是,他却能记住画面。他记住的画面,或许来自想像,或许来自梦境,他们让他感动欢喜,然后就一直在脑中盘旋,逐渐的明朗清晰,甚至连细微处也惊人地放大刻画,他们不定时地出现,有时候觉得已经遗忘,却又在不经意时突然蹦了出来。就是他这些刹那间梦境般的画面构成了他的作品。
    梦境总是纯净简单,即使是灾难与痛苦也透露着模糊的希望与美感。几米的作品能够使人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态度都变得温柔起来。无论生活的现实有多少挫折感、失败感,有多少苦涩,有多少无奈,他都能让你摆脱现实的阴影和文化的记忆,摆脱所有的负累,重温或重新发现你自己的温存和浪漫。
    几米这种****童话般的温馨,也许来自他的经历。几米曾因病濒临死亡的门槛,经历了年年月月日日夜夜病痛与失望磨折过的人,面对重新获得的健康快乐,想必会带上一股感谢命运相信命运的坦然吧!无论文图如何忧伤,甜蜜与笑脸总隐藏在花、树、人物、月光、灯照、云影、衣裳之中。
    远离现代都市的繁荣,几米就是一片令人沉迷的绿洲。在太多嘈杂的世事之间,人们愈来愈难邂逅那真正来自内心真诚的东西,几米就越发令人感动。现代都市的人们期待着真诚,所以才能听懂几米那种柔弱缠绵的声音。曾经的岁月飘零的感情在心里留下一片废墟,几米可以让我们回忆起***的年代。必要的寂寞
    一位网友在网站发的帖子中说:几米画中显出离群感,但对人有爱。几米用沉静来显出寂寞。在寂寞中,几米比我们有动力找寻,就是对未来找寻放入一份可能的结果与希望。而几米画中常用的兔子,可能代表着跳跃、随性、无声(静静地等待幸福)。
    几米的画中确实有太多太多可以看出的孤独和寂寞。在《向左走.向右走》中,他写道:“十月二十六日 风吹过,叶子摇摇晃晃的掉下来。对彼此的记忆,只剩下一张被雨林湿的电话号码。”几米在这里画的,不是一片孤独的叶子,却是满布于画面的人群。但从广大人群中,我们感觉到的,是更深刻的孤独。
    但这种寂寞不是必要的吗?寂寞是必要的,因为它沉淀了我们的心灵,也许它就是幸福的前奏。城市人的寂寞、城市人的忧郁、城市人之间如此靠近却又如此遥远的距离感,在几米精美细腻的图画里,在他新诗一样的文字下,成为了一种感慨、幻想或者童话。
    几米的作品类型丰富,有说故事的,有抒情的,有温馨的。但是就读者的角度而言,阅读几米的书,最大的感动在于有一个寻找自己空间、建立自己空间的机会——尤其当这个空间是属于自己心底一个角落的时候。在鲸鱼的背上看一片蓝天,这是几米给我们的孤独,也是几米赋予我们的幸福。几米的作品的文字很像现代版的宋词,充满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情绪。他笔下的人物是那种非常易感的如浮萍的人,在现代都市的命运浪涛中升沉起伏。但他的主人公却总能因为寂寞而沉迷于生活之外。
    文/苍耳
    □ 几米访谈
    (●为记者 几为几米)
    ●您说自己在讲故事。《向左走·向右走》可以称为爱情故事,其他的呢?那些瞬间的图像也是故事吗?
    几:我是用绘本的方式在说故事,其实这些故事都是用绘本来表现的电影故事。《向左走·向右走》是故事,瞬间的图像也是故事。
    ●那些故事是如何生长的?最初的种子是什么?比方说,《微笑的鱼》。
    几:我拿《向左走·向右走》来打比方吧!我在画《向左走·向右走》时,一直在思考如何安排男女主角彼此在生活中的巧妙关系才能符合整个故事的设计,有一天,我被我家隔壁的电钻声吵得无法画画,只好坐着发呆,然后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突然我发现我从不知道我家隔壁住的人是谁,我不知道谁搬走了,谁又搬来了,可是我每天跟他或她只隔一道薄薄的墙而睡,如果我们在外面某处偶然相遇或发生不愉快的事,若我们从不曾提及彼此的住处,也没有留下联络的方式,那么也许我们不会再相逢,也永远不知道其实我们就住在隔壁。
    就这样,我让《向左走·向右走》里的男女主角住在同一栋旧公寓大楼里,只是各自用各自的电梯,一个习惯向左走,一个习惯向右走,他们的故事就这样开始发展下去了。
    ●做第一本书的时候,您想过是给谁看的吗?作品的畅销,会影响您的创作吗?
    几:即便到现在,我在做书的时候都不会去设定是要给谁看的。
    我只是想把我想说的故事,以我自己的方式画出来、说出来而已。我没有为谁而画,而是为了一种经过寻找而想留下来的“感觉”而画吧!
    ●您的作品中有许多意味深长的内容———您认为它们很简单,但的确是对人生有所洞彻才说得出来的。您的病患对您的人生态度有影响吗?是怎样的影响?
    几:生病的那一段日子,应该对我的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吧。回头去看,我的作品开始呈现另一种味道,在欢乐画面之外,有淡淡的哀伤、疏离的情感和些许的无奈,那时候,很多人都说我的作品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说我进步很多,可是当时我并不十分相信,不过现在我慢慢发现,也许我在画每一本书的时候,都释放了一些真实的情感,从而产生了一种我自己特有的味道与风格吧!而我的人生态度,当然也有很大的转变,我有无常、不确定、退缩的想法,因为我觉得生命就是这个样子。生命有太多变化,你做得到的,我未必做得到,都做不到也无所谓。有些人认为这样太负面,觉得不够积极努力,但我觉得有一天机关算尽,可能还是一事无成,又怎么样呢?我的作品里都有这样的味道,可是我就是这样。
    ●您的作品中有很浪漫的成分也有许多消解浪漫的成分。您是一个浪漫的人吗?浪漫对现代人来说是很奢侈的吗?它是“应该”的吗?
    几:我想现实生活中我大概不是一个浪漫的人,所有的浪漫都留在书里了吧。浪漫对现代人来说的确是很奢侈的,经济不景气、生活压力大让很多人都浪漫不起来,但我觉得浪漫还是需要的,浪漫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可爱一点。
    ●您对大自然有一种迷恋。您自己有时间去领略自然的魅力吗?
    哪儿的风景令你难忘?有没有来大陆的兴趣和计划?
   
    几:以前我曾和朋友一起去爬山、去海边,《照相本子》里有一张雪景的图,是我第一次去瑞士山上,看到满天的雪,下雪的时候很朦胧,什么都看不清,我觉得很漂亮,所以后来就画进去了。现在很少有机会可以到较远的地方,不过我喜欢住家的窗外就有绿,很安静,有一种植物的美丽。
    我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去过大陆了,但很多朋友说现在的大陆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我想也是,或许今年5月的北京书展有机会去一趟吧,出版社正在安排当中。
    ●都市生活中,哪些是你喜欢的,哪些是你厌倦的?为什么?
    几:我生活在都市里,我喜欢都市的人群与便利,在乡下人很少,会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城市的便利性对我很方便,因为我的生活能力很低。
    ●在你的作品中,图画与文字真是缺一不可。你是先发现图形才发掘意味,还是先找到意味再寻求图形?
   
    几:我做图文书就是让图跟文扣来扣去。做完《地下铁》后,我有一个比较大的突破,就是我开始可以先用文字来说故事,以前我的方式是想到这个图,然后想要怎么接下个图,我会先把它接好,但是我不知道我要说什么,很奇怪,《地下铁》之后,我变得可以先把故事说出来再配图。为何现在可以,从前不行?我也不清楚。可能是因为以前我对文字没有接合能力,我得先把图接好,再靠图的力量去接文字。现在方式改变了,对我而言是好的,因为用文字会有不同的东西出来。《地下铁》之后的东西,我想图像应该不会那么强,图会内敛一点、平实一点,但是文字可以帮助我,我不确定这样好不好,但我会去做。
    ●您引用朱天文的话:现今的社会都不注重工艺的部分,大家都讲形而上的概念,对技艺的部分贬得很低。您自己如何对待工艺的部分?
    几:我的图都是我一笔一划画出来的,我不会用计算机绘图,虽然计算机或许可以给我一些帮助,节省时间与力气,但是我还是坚持我美丽的MAC计算机只用来上网和打字。我想我对工艺是尊敬的,尊敬那经过时间的累积、身体的劳累与心力的花费。
    ●怎么看待年轻创作者?
    几:很羡慕红胶囊、可乐王在年轻的时候就可以出书,这是自己从20岁到40岁都想做的事,我40岁才出第一本书《森林里的秘密》,但是生命好像不能做选择,在广告公司的收获是很有纪律,而且之前做影片也对现在做绘本有帮助。
    现在大家都可以出书,但是太早出书可能还没有准备好,也许晚一点可以更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有些人的书看了有点惋惜,并不是不好,只是没有好到可以持续下去。
    ●对有心创作的人有什么建议?
    几:要去做,要持续去做,而且要考虑自己能不能做,如果只是有心做但是没有做,这中间就有问题了。一定要很快去做,才有时间犹豫彷徨,要给自己坚强的信念,不要因为一本书的成功失败就不做了。自己很幸运,在创作上没有被打击过,但是因为担心那样的打击出现,所以会一本比一本认真,不要搞砸了。
    以前创作时没有人可以讨论,画图、题目、故事编排、印刷、编辑,自己做的时候有非常多的怀疑,每做一本书都会遇到问题,现在应该有能力讲一些观念,所以想找到真正在创作的一群人一起沟通。去年1月在时报会馆有开课,但是没有Push他们去做,现在时间不多,如果学生没有真正在做收获不大。现在只是有这样的想法,没有实际去想要如何开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2-17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几米绘本:赖着幸福

我喜欢几米的画,有一点淡淡的忧伤,很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2-17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几米绘本:赖着幸福

我喜欢几米,
美且有时代感,
就象书法一样,
具有时代感才能打动人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2-17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几米绘本:赖着幸福


好象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在下也接触过一两册,应该是很受年轻人(特别是中学生)喜欢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2-18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几米绘本:赖着幸福

台湾漫画的营销模式值得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