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832|回复: 0

鉴定眼界的严与宽/徐建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28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鉴定眼界的严与宽
文/徐建融

  基于“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网一个”这一出发点,同时也正可表示自己眼力之高,鉴定作品时,放眼看去,即使不
是全部,至少也是十有八九是伪作,是一种鉴定观。基于有些笔墨是可鉴定的,因而也是有真伪可论的,有些笔墨是难以
鉴定的,在缺少铁证的条件下是不必论真伪,因而一概可以看作真的,是又一种鉴定观。前一种鉴定观,容易把真迹看成
伪作,而后一种观点,又可能把伪作看成真迹。

    这两种鉴定观,哪一种更可取呢?哪一种更科学呢?我以为是后者。

    先说第一种鉴定观,实际上是以鉴定者的“自我”为中心,而被鉴定的对象则是为“自我”服务的。这,实际上是本
末倒置了。有一次,一个客人拿出一件明代金聓的山水卷,金聓系金琮之弟,以医为生,旁及绘事。传世作品极罕见,此
卷清裱,从时代气息看,真迹无疑。而一位鉴定家则当即称假,问他假在何处?他说这是一件明画,但金聓的风格不是这
样的。我可以肯定,这位鉴定家从来没有见过金聓的画,所谓“金聓的风格不是这样的”,完全是自我中心的信口开河。
而假定这是一件假货,那么,第一,造假达到了如此水平,为什么要造一个医生的假画,而不是造一个以绘画出名的中等
名家的假画?第二,为什么至今在市场上,金聓的假画几乎从未见过?撇开这样荒唐的鉴定不论,即使是认真的鉴定,它
的鉴定结果是,某一个作家的真迹就只剩下了极少数高水准的,大多数中低水准的作品,则被枪毙了。当然,它同时也枪
毙了几乎所有的伪作,包括足以乱真的高水准的伪作,是它的功绩所在。但把大多数中低水准的真迹作为伪作陪绑,毕竟
是它不可原谅的缺憾,而且是不科学的。因为,任何一个作家的创作,不可能只有高水准的作品,而没有中低水准的作品
。这其中牵涉到该作家艺术的经历,由不成熟到成熟,也牵涉到因为主客观的原因,即使在他达到成熟之后,依然还会有
高水平的作品和中低水平的作品同时产生出来。

    再看第二种鉴定观,则是以被鉴定的对象为中心,作为鉴定者的“自我”,乃是为被鉴定的对象服务的。至于它的结
果,固然可能把伪作看作真迹,但这样的伪作,既然是足以乱真的,那么,如果在没有铁证的条件下,轻易把它判定为伪
作,实际上意味着与之水准相当的大多数真迹也得一并被判为伪作。我曾例举过所见刘海粟的一批伪作,还有黄宾虹的伪
作、蒲华的伪作、关山月的伪作、吴待秋的伪作等等,其中固然有拙劣的,但高手的造假,真达到了登峰造极。因为知道
内幕,所以知道它假,因为没有经过做旧,所以看得出是假。而如果不知道内幕,如果经过了做旧,到市场中翻几个筋斗
之后再出现在你的面前,真伪简直无法辨别。

这使我想起古代的名画,如沈周、文徵明、唐寅、石涛等等,收藏在各大博物馆里的,经过了多多少少巨眼的鉴别,
被认为是真迹甚至标准器的,例如文物出版社《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中被作为印鉴款识之采集标本的,其中肯定有伪作
。但是,如果没有铁证,你又能指明哪几件是伪作呢?

    毫无疑问,从理论上,我们必须而且可能把伪作全部剔除出来,但在实践上,又是否做得到呢?1980年大规模的专家
鉴定,出版了著录,上面分明记载着,对同一件作品,不同的专家时有不同的看法,有看真的,有看假的,那么,究竟是
真还是假呢?反过来讲,即使不同的专家意见一致,全部看真,是否就意味着这件作品一定真呢?

    那么,这么一批作品中,既有真迹,又有伪作,在实在无法辨明哪一件是伪作的情况下,把它们全部看作真迹,看作
标准器,用作采集相关证据的标本,又将如何呢?

    爱憎分明的、实际上无知的形而上学的准专家们要义愤填膺了:这不是在纵容伪作吗?!这不是在侵蚀书画名家的名
誉吗?!这不是不科学吗?!

    其实不然。第一,假定100件沈周作品,我们确信其中有假,但是不知道有几件假,更不知道哪几件假,但因为知道
其中必有假,所以用一个政策: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真的,百分之五是伪的。按指标完成任务,判定五件是伪的,往往可
能把真的判成伪的,而伪的依然得以混在真迹中。

    第二,我们可以读一读美国莱辛的《艺术赝品的问题出在哪里》一文。此文剖析了著名的米格伦伪造弗米尔作品案,
米氏因倒卖弗米尔的名画而被捕,面临着被判重刑的危险。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责,他公开了秘密,原来所倒卖的弗米尔并
非真迹,而全是他的伪造。专家们当然不信,因为弗氏的成就,岂是他米氏所能企及。于是米氏当场作了造假的表演,令
专家们瞠目结舌。而更令专家们无地自容的是,某博物馆里挂了7年之久、被作为弗氏天才的证据和艺术的丰碑的名作真
迹《使徒》,竟然也是出于米氏之手!于是一个难题出现了,承认《使徒》的成就,不免成为承认卑劣的米格尔是伟大的
艺术家,否定《使徒》是弗氏的真迹,不免成为否定弗米尔的成就。然而,莱辛的结论却蹊径独辟,他得出的是一个“看
来自相矛盾的结论”: 我们已经看到,在哪种意义上弗米尔堪称为艺术家,我们也已看到,尽管《使徒》与弗米尔的作
品真伪难辨,米格伦也不配伟大这样的字眼。然而我们会主张,弗米尔的伟大乃是某种方式包含在他的作品中的,他的画
作乃是他的艺术天才的证据和丰碑。那么,对这件在博物馆里作为弗米尔天才的体现和证据,挂了7年之久的米格尔的伪
造品,我们又该说什么呢?我们是否应该说,除了米格伦高明的伪造技术,这幅画里就什么也没有了呢?或者,我们是不
是要承认,这幅画证明了米格伦的伟大,正如它以前证明了弗米尔的伟大一样?我认为回答将是一个悖论,而这悖论虽然
令人吃惊,却是绝对安全的:《使徒》和弗米尔的真迹一样,是他艺术天才的丰碑,尽管它出自20世纪的米格伦之手,却
包括和展示了17世纪弗米尔艺术的伟大。

    已有铁证足以证明是伪作的《使徒》尚且如此,则难以鉴定的混迹在古今名家真迹样板中的伪作,又何尝不是如此。
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不一样。比如一箱药物中,混入了一盒假冒伪劣药,第一,它是绝对可以被鉴定出来的;第
二,它是必须被鉴定出来的,否则会导致关天的人命事故。然而,100张沈周中混入了一张伪作,第一,它不是绝对可以
被鉴定出来的,沈周本人如此,沈周鉴定的权威文徵明如此,300年后今天的我们更是如此;第二,像如此程度的假沈周
,并不是必须被鉴定出来的,不把它鉴定出来,不仅不会导致对沈周的侵蚀,反而更足以体现沈周的成就。用物质文明建
设的态度来看待、要求书画鉴定,既不可取,更不科学。

    在书画鉴定中,一种是以鉴定家的“自我”为中心,一种是以待鉴定的作品为中心。在这里,不是眼睛宽和眼睛紧的
问题,而是人品的问题。撇开开门见山的真和假,对于可真可假的情况,当它与鉴定者没有利害关系的情况下,王季迁先
生曾对人说过:“某甲心胸宽阔,所以一律看真,某乙心胸偏狭,所以一律看假。”可谓一针见血。正因为此,所以如某
乙,如果出以重金,他可以把显而易见的假也看成真的。

    最后,附带提一下徐邦达先生提到过的一个例子,沈周的一件黑牛册页上,题款下是一方“启南”印,压角又是一方
“启南”印。二印一模一样,略有出入。画真,所以二印俱真。但实际的创作中,有谁会如此用印的呢?我推测,压角一
印是伪印,钤在真迹上,以画真来保证其上的印包括伪印俱真;伪印既已被证明为真,再用它来造假画,又可借以保证画
真。这是造假者钻了循环论证的鉴定方法的空子。(作者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徐悲鸿真迹《奔马》


伪徐悲鸿《奔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