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422|回复: 2

收藏中识别孤本与珍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8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从艺术和历史的变化中,有的古碑帖拓本由于各种碑石佚失,拓本也几经遭难,成为孤本和珍本,在鉴赏中必需特别注意。
   一  如何认识“孤本”
   现我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文史资料以及个人收藏家,还有国外的博物馆和大学资料收藏馆,都收藏着我国历史上的碑帖孤本与珍本,怎么称得上“孤本”呢?
   1、由于原石刻或丛贴刻版有一部份较早的损坏和遗失,有的留下痕迹已不是原物,根据历史资料和文字记载的考证,即将失传的碑帖,确是“唯一”的,并有较高书法艺术的文史价值的孤本。
   2、要称上“孤本”,必需是刻石、刻帖的原拓本,翻刻本是称不上的。同时还应是时间较早的拓本,如“唐拓本”、“宋拓本”,“明拓本”相对较差,如果是“清拓本”往往就称不上这个“雅号”了。清代出土的碑刻更不属此范围。
   3、有的“孤本”还是残卷。最初原拓也有不完整的。但残卷可以说明孤本的地们和价值。如从记载上看李世民《温泉铭》,唐代原拓不下几十部,流传至宋米芾曾在拓本后记叙一行:“永徽四年(653年)八月围谷府果毅儿“,倒是说明了时间。但宋代刻帖《绛帖》潘师旦曾将此也刻入,而伪《绛帖》却未曾刻入,后复刻于《筠清馆法帖》中,说明宋代已有此帖流传,后来原拓失传,直到1896年在敦煌千佛洞中发现此帖,但与原拓比较有残缺,后被法国人掠去,还存五十行,然后再装裱成横卷,此残卷现藏巴黎图书馆。根据照片影印件,罗振玉在《墨林星凤》中述:“伯施信本登善诸人各出其厅,各诣其极,但以此则于书法上固当北而称臣耳。”说明这五十行残本是有其价值的。由于残本中问题很多,都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考证说明“孤本”的地位。
   二  如何认识“珍本”
   在著名刻石和刻帖的原拓版本中,有的存世不多,或因各种因素造成原拓版本的质的差别,这种差别直接影响到艺术质量和资料的可靠性。有的因原版刻流到国名。因此国内所存较早较稀有的原拓版本,就是稀世珍品,如唐、宋、明原拓仅存一二,都可属“珍本”范畴。
   分析各种“珍本”,从书法艺角度出发大致有四种类型:
   第一种:原石久佚,原拓对书法界影响较大,具有代表性,尽管以后各种拓本质量上有各种差异,甚至还有缺残,还是觉得珍贵,这就可以称为“珍本”。如《西岳华山庙碑》,旧石在陕西华阴西岳庙中,隶书22行,每行38字,明嘉靖1555年毁于地震,郭相察书、颍川邯郸公修刻,现留下拓本有长垣本,最衩为河北王文荪所藏北宋拓本,字迹只损十字,后被日本中村不折氏购得,现转辗藏于东就书道博物馆。其次华阴本(关中本)是原县东支驹史弟年藏的无拓本,后被华阴王宏撰文所藏,说明拓本残缺近百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第三是四明本,为浙江丰熙(道生)所藏的明拓本,后归宁波天一阁范氏所藏,但残字又增,在清代曾被端方收藏过,也作过藏记,现也藏于故宫博物院。还有李文田藏的宋拓半本,因为此半本直为私人秘藏,直到清初马日璐兄弟藏于玲珑山馆,才被世人所知悉,残缺也多于百和石裂,现被香港中文大学欧阳先生所藏其中有容庚先生观跋。从这四个珍本对比来看最佳的是长垣本。
   第二种:原石原版的初拓,由于拓工和材料等因素,以及保管因素,使原拓本质量各有差异。如帝王刻帖原有朱砂本(金红)这种拓本不多,但在北京和台湾都曾发现过,以后墨拓不如朱拓本,都不及第一次所拓的好。一是技术,二是相隔时间长,还有材料问题,因此朱砂本就成了刻帖中的珍本。又如唐《王居土砖塔铭》,明万历年间出土于陕西终南山鞭梓谷,在长安县南六十里,初拓已断为三块,继而为五块,再裂为七块,后因搬运失去第一块,又在椎拓中被全部推碎,因此初拓极为罕见。明出土时拓最好的珍本,同藏于辽宁博物馆。
   第三种:原石还存,但残损过多,而旧拓文字则完整,此情况是因原石存放于野外,或石质不佳或遭雷击,所以初拓也很珍稀,可称为“珍本”。如《隋姬氏墓志》旧石于清嘉庆20年(1815年)于陕西咸宁出土,武进陆耀箐得石移至江左,咸丰十年(1860年)碎于兵乱,断为二段存170字,原石首行“夫人”二字“夫”有石痕似点,因此初拓与后拓差别较大,其中有被大兴恽孟乐、南皮张之洞收藏,战后残石被陆彦甫复得,已与原石拓本不可比较,但因该石书艺较高,年以原拓本可称珍品,《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赵万里编)等著录中有记述。现原石藏于北京故宫。
   第四种:原石流至国外,而国内保存拓本较少。这些流向国外的碑石和刻版书迹艺都很高,流传拓本又少,有的甚至是缩小本,这些碑石和刻版大致都在精末和民国年间发现,由于汉时朝政F•B,有的被卖出,有的被掠夺。如《晋沛国相张朗碑》于1919年河南洛阳出土,碑体不大,前19行,每行19字,后6行,每行10字,均为隶书,因当时政局动乱,无人顾及,即被闻讯的日本人购去。留存国内拓本不多,大多是翻刻本,在左角厂花上与原拓本不能相比,露出刀斧痕。然《张朗碑》不仅具有书法艺价值,还有文史价值,所以尽管碑小也是一件珍品。
 楼主| 发表于 2005-2-8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中识别孤本与珍本

现把部份孤本所藏各地列表如下:
碑帖名称 版本 现藏处 说明
汉凉州刺史魏丕碑(181年) 宋拓本 北京故宫 黄易旧藏泰安赵氏剪裱469字
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531年) 明拓本 锡山秦文锦 清初归成搏,道光时归何绍基
隋后法寺碑(光福禅房)(584年) 宋拓本 日本大西行礼区藏 传丁道护书。初藏李氏,后又转于贾似道,有魏国公印。
唐李世民温泉铭 唐拓本 巴黎国立博物馆 1900年在敦煌被法国人伯希和掠
柳公权金刚经(824年) 唐拓本 巴黎国立博物馆 原石毁于宋,拓本藏于敦煌被掠。
宋淳化阁法帖残本六、七、八,三卷(993年) 宋拓本 上海图书馆 由王著编次摹刻于枣木版,此三卷有影印。
宋兰亭续帖(六卷) 宋拓本 上海图书馆 现存二卷,刻在越州,有二王和晋唐人书迹。
宋忠义堂帖(十卷) 宋刻拓本 浙江博物馆 原孙承泽旧藏,收集颜字38种,续刻5种。
宋戏鱼堂帖(十卷) 宋拓本 上海图书馆 一册残《小字东方朔画赞》原帖宁刘次庄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8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中识别孤本与珍本

前秦石鼓文 唐拓 初拓于唐,旧石已毁,石存北京故宫,初拓有422字为最佳,现不知下落  

宋拓 藏天一阁,见者甚少,首行字末笔末与石花相连。唐宋拓石鼓颇为时尚,传本甚多,故诗词中也有记载  
宋拓 明安国旧藏十册,其中三册《先锋》、《中权》、《后劲》后为日本河井荃庐收购。  
明拓 明拓有“黄帛”二字末损本。现藏于故宫。  
秦泰山石刻 宋拓 旧石于岳顶女池,宋陈思《宝刻丛编》引河间刘跋1108年访此石存220字。  
元拓 有223字,但可识166字,此为最佳本,现在日本,有安国题签。  
明拓 只有50余字,残存29字,移至碧霞元君祠,于清乾隆1740年毁于火。  
清拓 1815年嘉庆二十年蒋国培访得残石,存10字。  
正始石经 清拓 以往误为《熹平石经》,1895年光绪21年发现于洛阳龙虎滩,出土时初拓存尚书君  百余字。  
民国拓 1922年洛阳东大郊朱古墩出土二石,有字230个左右,至此前后也有残石,部分被日人本人藤井购去,拓有十余份,即石断。因此有故宫藏、藤井藏、徐森玉藏、马衡 藏,拓本为初拓,但石不全,所以各有特点。以后于右任也得初拓本。  
洛神赋(十三行) 传宋拓 由贾似道得九行和四行,命刻于碧玉(石)上,又有柳公权跋,明万历年间在杭州葛岭出土,归陆梦鹤,后入内府。晋字末损本现入北京故宫。 艺苑真赏社有印
明拓 晋字有损也属明后期拓本,曾流入上海。  
北魏崔敬邕墓志 清康熙拓 据《集古求真》云:康熙中安平令陈宗石掘得,为20行、行29字,出土后拓数纸,流传甚少。后又出土,有刘锷藏,曾转王福厂藏,因拓有数本,有刘健之藏,有沈曾植罗振玉跋,后被日本人购去,贵念慈旧藏本今藏于乃云轩。 端方藏。有石印,有正书局,博文堂,上海书画出版社。
雍正拓 有潘宁一跋本,后也陈于端方,现藏南京博物馆  
唐麻姑仙坛记 宋拓 颜真卿书,46行,行20字,旧石于江西临川南城,唐有拓本末传,宋拓也甚稀,据说何绍基曾有宋拓,现故宫和上海图书馆都有藏宋拓,原石被雷火所击碎, 有正书局中华书局文明书局
元拓 元建昌梁伯重建,明又毁于火。现存藩  王重刻,文中“”字缺笔。因此有元刻本,  
明拓 明刻本,另又有小字本。  
定武兰亭(真本) 宋拓 传为欧阳临王羲之兰亭序,墨迹真本刻于石上,后石流落于河北定武,称定武本.宋拓曾归贾似道、曹世长、独孤僧、赵孟兆,后有赵的十三跋,清乾隆遭火,存三小片,十六行残字,清人有不少题跋。  
唐拓 柯九思署签《定武兰亭真本》有宋王  ,元虞集、康里山子,鲜于枢、赵孟兆、清邓文元、王文治等跋记。  
唐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北宋拓南宋拓明拓 旧石在陕西蒲城县石下被泐,损字过半,石在野外,北宋拓进首行“井序”完好,三行“固”字完好。而南宋拓时首行还好,而第三行“固”已有损,到了明拓本时全损。现此本分别藏于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海外。明以后还有拓本都较差。 文物出版社
冯邕妻元氏墓志 日本书道博物馆 1926年洛阳出土,石侧刻有怪兽,“挟石”、“发走”、“菝天”、“啮石”等曾归许光宇藏,被他卖与日本人,其兽形甚多,可以引证。 二玄社
元飕妻王氏墓志 日本太仓氏藏 延昌二年(514)正书15行,行17字,(前9行残缺20字),1910年在洛阳张羊村西北出土,后拓本被日本人知悉,董康藏此石售于日本太仓喜八郎。1910年东京大地震石断数块。 二玄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