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754|回复: 1

古玩鉴别十八法之---掂分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21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分量是各种物质的内在质量,每个历史时期和每种艺术品都存在着特有的内在品质和分量。因此掂分量也成了古玩鉴别的重要一环,瓷器、铜器和木器都如此。诗云:得得复得得,不怕藏路仄,凡事有渐进,前程总可达。
    鸡翅木和铁梨木,皆为名木,纹路也极其相似,但鸡翅木比铁梨木更稀有名贵。这样就需要掂分量进行区别。铁梨似铁很沉,而鸡翅如棉极轻,一掂即见分晓。在传世的实物中有一种被称为“野鸡翅”的品种,常被用来和红木橱配框。黑质白纹木质坚实,分量甚重。这和名贵的黄杨木一样,黄杨也有两个品种,即小叶黄杨和大叶黄杨,小叶黄杨,俗有“千年黄杨”之美誉,意即小树苗成材需要一千年时间,它木质细腻坚实,因而分量沉重,大叶黄杨生长较快,分量也轻,而且木纹也较明显,其价值难以与小叶黄杨相比。黄杨木常被甬式工匠用作嵌镶的材料,嵌****物、花卉、翎毛走兽。年代越久,图案色泽就越红黑,许多精品都栩栩如生,美不胜收。图中所示为明代黄杨木关公造像,因是小叶黄杨制作,分量沉重。
    象牙器品也有真假之分,真象牙不仅光亮有纹路,且分量较重。而高仿赝品虽也有依稀纹路,但分量偏轻,质地不坚,其色泽也是靠化学原料浸涂而成。还有近年铜质压铸艺术,莫看黄灿灿或黑秋秋的各种造像和艺术品,却有假铜和真铜之别,假铜是替代粉末压铸后而成,容易摔碎,显然假铜和真铜在分量上存在差异。在色泽上也存在差异,年代久远的传世铜制品,其颜色似铁。
    真假银币用手一掂即可分辨。近年用纯银制的赝品,虽然分量相近,但边齿不及真品精致完美,文字图案也和真品略有差异,个头比真品略小。两只同样的棒锤瓶,底款皆为康熙年制,看来皆为清初之物,而分量稍轻的多是清晚期或民国仿品。因年代悬殊,而胎土有差异,清初的胎土坚密细实,分量较重。民国期间一般较为疏松,所以分量偏轻。近年作伪者深知个中原委,于是常将胎和底部加厚,以增加分量,但往往超重,因此过重的也多为赝品。文房四宝之一的旧墨(珍品为名贵古玩),分量皆轻。新仿的分量就重,因水分尚未挥发,一掂即知。旧墨名品为重要的文房用品,价值甚高。古墨和古帖因为传世量不多,至今没有引起收藏界的足够重视。直至近年上博花450万美元从海外抢购回四本《淳化阁帖》,才知道“黑老虎”原来也是瑰宝。
    新制的所谓红木家具,如果分量特重,就要考虑是否木材水分未干。目前市场供应的红木家具,大多为酸枝木,与真红木相比,硬度不够。未干的酸枝木分量偏重,质地也不如真红木细腻坚密。它们的价格也大相径庭。所以这类作品的面板与面框就出现三四毫米的间隙,以防桌面以后拉纹。而真正的老料制作,就无需也从来不用这些间隙缝。其分量虽重而适中。所以学会掂分量,不失为鉴定又一法。
    遇到一件传世家具可先掂掂分量,尤其是年代久远的上漆家具。高档的木材分量多较重。一家旧木器公司,从外地廉价购来一批家具,多为明式上漆家具,请注意明代生产的木器,不分木质如何,常常髹漆,好像宋代的玉器佛像乃至象牙都有鎏金和贴金的习惯。该公司有人发现其中几件分量很重,引起注意。他们去漆后细看木纹,想了解是什么材料制作的。不看不知道,看了方知这两件书橱,皆为名材黄花梨制作,拣得“大漏”。一般凡分量重的家具,多为优质木材。轻分量除了一种鸡翅木名贵外,只有楠木、银杏木,别的就无其他名材。而重类的数量就较多,如黄花梨、紫檀、铁梨、沉香几种外,还有红木、乌木等,皆为分量极重的名贵材料。相比之下,铁梨和红木存世量较多,但铁梨木家具多为清早期以及明代家具,在历史年代、文物档次上,颇有价值。因此国家在禁止出口的五种木材中,就包括铁梨木家具。红、黑酸木又称为“新红木”,多为近年从缅甸、越南、柬埔寨进来的木材,与红木类同,但硬度不及红木,价格比红木低得多。有一种还与黄花梨极近似,而这种称绛香型黄花梨与新红木太相似,容易混淆,分量也差不多,需注意鉴别。有一种榉木制作的家具分量也极重,榉木在古玩界有红榉和黄榉之分。红榉多为明式家具,因年代久了,外部色泽显现出红黑色。这类家具的做工,近似黄花梨。有一张黄花梨棋桌,枨档与腿及矮老皆为黄花梨,而桌面为榉木。有些床底为榉木而床围为黄花梨,或紫檀,可知榉木不同凡响。清中期后,因黄花梨、紫檀材料告竭,则由红木取而代之,于是出现了榉木、红木夹做的家具。榉木与红木比,质地不如红木细腻,硬度也偏低,但榉木的年代早于红木,榉木家具大多做工考究,又不翘不裂,不蛀,而红木因为“个性较躁”,尤其是薄板材容易开裂,这一点比不上榉木,且年代又晚于榉木。近年,许多红榉家具精品价格已大幅上扬,而使许多红木家具相形失色!再说近年酸枝木家具上市,皆被誉为红木家具,因而使红木家具声名跌落!黄榉家具因其年代较近,外表色泽依然保持其原有本色,大多皆是清晚期作品。清末民初有些家具有一特点,一般体积较小,不像明代家具体积较大。如明式红榉架子床,与清中晚期最大的踏步床相仿,不仅床大,分量也非常沉重。椅子和橱等家具都比清代高大,这大概和明代人口较少,住房宽敞有关,所以明代装裱的画也特别长,现代的房子根本挂不起来,而现代装裱横幅较多,直幅较短,也形成了时代特征。因此,大家在收藏传世古典家具时,遇到椅子座面及橱门特别阔大的,十有八九皆为明式家具。其历史价值,不是近代家具可以比拟。
    现代高仿的青花瓷器、晋瓷以假乱真,但是分量往往超重或偏轻。古代“苏泥勃青”青料都靠进口,而近年在云南已经研制成功,仿制得与古代进口料几乎一模一样,光看表面莫辨真伪,但在底足与分量上有差异。其熟旧感和韵味也有区别,多超重或偏轻。因古瓷有适当的重量,高仿者即在重量上做文章,但要做到与古瓷的重量恰到好处,谈何容易,所以出现非轻即重的现象。只要有机会接触过真品,一掂可知其大概。晋瓷仿品也同样如此!这些高仿瓷特别是仿宋元前后及明清作品又经过某些拍卖行和杂志误导,致使海内外许多收藏家误入歧途,请著名大家鉴定,竟也出现疵漏,从而对我国传世瓷器望而生畏。
    我国有二个历史时期瓷器分量最重,其一是元代龙泉窑,那时期的作品,大多分量偏重。我们接触过一只高27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10厘米的大口梅瓶。器身刻绘缠枝牡丹纹和蕉叶纹,宛如一幅淋漓尽致的水墨画。器口因长期使用,釉层已被磨光,露出滑溜的胎骨,拿起来有沉甸甸的感觉,其重量达2300克,可知一斑。其二是康熙景德镇窑,无论是青花、五彩和素三彩(不包括薄胎)皆分量沉重。我们了解康熙朝的胎骨特别洁白坚密,是因为十几年前,曾经打碎过一只直径30余厘米的康熙素三彩盘子,该盘子正面为罕见的麻布釉,釉面如橘皮纹立体感极强。划绘一枝三叶四小果,颜色红褐,器口亦涂以黑褐色的护胎釉,正面釉色墨绿色,洒有隐约分币般大小的斑点,古色古香,相当古朴端庄。背面黄绿釉,圈足露胎部分为红褐色的火石红,露出淡黑色垫点痕。是向一位老藏友交换取得。藏品的取得有购买、赠送和交换等多种渠道。因盘子较大放进包里还露出了一大截,回到家后就将包往桌上一放,即去卫生间盥洗,谁知盘子突然倒下来摔在地上,我在里面听到一声沉重的闷响,急忙跑出来,但为时已晚。素三彩盘子已被摔碎,露出了晶莹滋润如羊脂白玉般的胎骨,让人握腕叹息不已!从此对康熙朝的胎骨便有了深入肺腑的认识。康熙朝的青花器分量也很重,如青花云龙纹盖罐(见左图三)。元青花大名鼎鼎,青花常有晕散现象,分量适中。同样有晕散现象的还有宣德青花瓷,分量稍轻于元代,元代的蓝釉有把小杯,因胎较薄,分量较轻,而重于明初永乐。成化器胎体较轻,素有“成化无重器”之说。成化斗彩杯,贵为国宝,胎体较薄,制作精细。成化有斗彩天字罐为一代名器。但天字罐始于何时,未从考证。而我们发现了一只元末明初的青花天字罐,成化斗彩天字罐书写在器底,而青花天字罐书写在盖内。看来在陶瓷制作中,无论是工艺还是文字和符号,皆有传承关系,应引起重视,不能死般机械地来看问题。现在许多专著,多是参照同类书,人云亦云的较多,没有深入民间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不能忽视民间的传世品,尤其是在“官搭民烧”的历史时期,窑工就有可能将精品留下自己收藏。民间鉴别行家同样不可忽视。几年前在南京目睹了宋元年间的哥窑人像,百圾碎纹路,梅子青釉色,釉色极其滋润,似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面部和底部皆无釉,为黑胎,有明显的火石红。我们认为就是哥窑代表作。而传统往往将这类瓷器归为龙泉窑。这也是哥窑窑址为什么找不到的原因,你心里无哥窑,不认识哥窑,自然见到了哥窑,也就不认为是哥窑!该瓷像一过手就感到有一种恰好的重量,绝非那种非轻即重的新仿品。人物造形生动,形象逼真,令人叹为观止!这种哥窑人像未见在各大博物馆和各类工具书中出现,极其罕见。无独有偶,笔者又在另一藏家处见到一只弟窑香炉,为龙泉窑的精品(参看《观底足》一文中的图例),胎骨洁白,底足旋纹明显,火石红十分动人,手感亦好,分量适中。釉色类似秧苗绿的翡翠,晶莹滋润,釉汁肥厚,真正的“千峰翠色”。难怪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陶瓷史》第275页中道:“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顶峰期则是宋代窑工创造的龙泉青瓷,它是巧夺天工的人工制造的青玉,宋代龙泉青瓷每一个碎片,至今仍令我们为它的美感倾倒!”
    只要你经常留心器品的重量,有机会将真品上手,掂一掂,日子久了,就会找到感觉。近年民国瓷器已被收藏家看好,许多企业老总突出收藏主题,有些已将目光投入到民国瓷器上。他们不仅在国内开始行动,欲将精美的民国瓷器收入囊中。有些浙江慈溪人已经走向世界,登上去北美和欧洲的飞机,去遥远的异国他乡陋街陌巷淘宝,去苏富比、克里斯蒂的世界拍卖行竞拍,将流失在外的“孩子”领回家来。民国瓷器虽然年代较近,却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段重要的特殊时期,推翻满清、削平军阀,反击日寇……在山河破碎,狼烟四起,民不聊生的艰难岁月里,而瓷坛艺术奇葩,依然顽强地开花结果,其实这一历史时期的瓷器,比其他朝代的瓷器更有纪念意义。如光复大汉纪念瓷,满清的267年统治,在全国人民的反抗下,寿终正寝。清代开创了康、雍、乾盛世,无疑为弘扬汉文化作过贡献。至晚清慈禧专权,清政府日薄西山。历史终于到了1911年,即辛亥革命元年,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建立了民国,于是出现了“光复大汉壶”(见左图六)。壶上的两面旗帜分别为五色旗和十八星旗,五色旗由宋教仁、陈其美提议为新政权的标志,是中华民国初期之国旗,十八星旗则为当时的军旗。此壶身高18厘米,底径9厘米,白釉滋润,色彩鲜明,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品,值得收藏。光复大汉壶包浆明亮,分量适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双兽吉庆如意尊”(见左图一),藏家同意出示照片,这是难得一见的民国精品。(详见图文说明)。
   
发表于 2004-11-11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玩鉴别十八法之---掂分量

介绍的很详细,好。
欢迎多发表此类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