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登录
感|恩|书|法——凌斌 史培刚 石海松书法雅集展在合肥举行
史培刚书法作品
使用道具 举报
石海松书法作品
风神骨气 松茂根深 ——小议书法家石海松 我印象中的海松是一个诚实而又执着的人。屈指算来,和海松认识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那时的他每次到省书协来,都会带来许多的作品请我点评,因为和海松是半个滁州老乡的缘故吧.我从那时起就对他有了一些关注。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松的作品也曰臻成熟起来,特别是在2005年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中获奖提名的那幅楷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儒雅含蓄的气韵、方整严谨的结体、犀利俊朗的线条.碑与帖的结合,魏与唐的交融,一切都散发着作者的灵气和意趣。 海松生子长江之滨的安庆宿松,并有近二十年的时间工作子淮河之畔的滁州凤阳,一个是文风很盛、底蕴深厚之地,一个是锐意改革、人杰地灵之所,这些对海松的书法以及做事的态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养成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书法功底、诚实的为人之道.同时又有一种博采众家之长的胸怀。 海松书法走的是传统的路子,我是其书法进步的见证者。他在魏碑书体上下的功夫可谓超乎寻常,能从碑中走出来,形成自家面貌,十分难得。在书法创作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跟潮流,按照自己的节奏、自己的想法在前进,这也是我很欣赏他的一点。 “书为心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千人一面的话,那艺术就没有生命力。海松就是这样一个人.有自己的鲜明的艺术个性.在艺术追求上抱定一个目标.勇往直前。但是在具体的过程中,他又会有很多的想法,喜欢尝试着把各种书体柔在一起,比如魏楷和唐楷、隶书和楷书、行书和楷书等等,挥洒中尽情展现他的才华,十多年来他的书法风格始终是在变化的,在尝试中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创作思路、创作方向,在调整中不断的完善自己。 近几年来,海松在其楷书日臻成熟的基础上,逐渐涉猎隶书、行书、草书,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就是一开始是想在他的楷书里面添加一些隶书、行书方面的元素使楷书更加丰富,后来发现其在行草方面有些潜质,故对行草用工很勤,经过反复锤炼,也初步有了一些面目:行书工整严谨中透露着灵动,草书收放挥洒中显现着才情。 风神骨气,松茂根深,我期待着海松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坚持自己的方向,融百家之长,集众体於一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功,我期待着。 方茂鸿 (作者系: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原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风神骨气 松茂根深
——小议书法家石海松
我印象中的海松是一个诚实而又执着的人。屈指算来,和海松认识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那时的他每次到省书协来,都会带来许多的作品请我点评,因为和海松是半个滁州老乡的缘故吧.我从那时起就对他有了一些关注。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松的作品也曰臻成熟起来,特别是在2005年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中获奖提名的那幅楷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儒雅含蓄的气韵、方整严谨的结体、犀利俊朗的线条.碑与帖的结合,魏与唐的交融,一切都散发着作者的灵气和意趣。 海松生子长江之滨的安庆宿松,并有近二十年的时间工作子淮河之畔的滁州凤阳,一个是文风很盛、底蕴深厚之地,一个是锐意改革、人杰地灵之所,这些对海松的书法以及做事的态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养成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书法功底、诚实的为人之道.同时又有一种博采众家之长的胸怀。 海松书法走的是传统的路子,我是其书法进步的见证者。他在魏碑书体上下的功夫可谓超乎寻常,能从碑中走出来,形成自家面貌,十分难得。在书法创作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跟潮流,按照自己的节奏、自己的想法在前进,这也是我很欣赏他的一点。 “书为心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千人一面的话,那艺术就没有生命力。海松就是这样一个人.有自己的鲜明的艺术个性.在艺术追求上抱定一个目标.勇往直前。但是在具体的过程中,他又会有很多的想法,喜欢尝试着把各种书体柔在一起,比如魏楷和唐楷、隶书和楷书、行书和楷书等等,挥洒中尽情展现他的才华,十多年来他的书法风格始终是在变化的,在尝试中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创作思路、创作方向,在调整中不断的完善自己。 近几年来,海松在其楷书日臻成熟的基础上,逐渐涉猎隶书、行书、草书,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就是一开始是想在他的楷书里面添加一些隶书、行书方面的元素使楷书更加丰富,后来发现其在行草方面有些潜质,故对行草用工很勤,经过反复锤炼,也初步有了一些面目:行书工整严谨中透露着灵动,草书收放挥洒中显现着才情。 风神骨气,松茂根深,我期待着海松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坚持自己的方向,融百家之长,集众体於一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功,我期待着。
方茂鸿
(作者系: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原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