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_117:} {:1_118:} 1.战争中成长.1940年,李纳生于延安,当时毛泽东得女,自然很高兴,毛泽东在战争年代也曾用名“李得胜”,便按古人“君子敏于事而讷于言”的意思,给女儿取名李讷。1947年,国民党军队攻占延安,毛泽东转战陕北。此时李讷已经到学龄,但无法上学,只得由毛泽东身边的参谋、干事等人抽空教她一点文化知识。直到1948年春天,毛泽东率中共中央进驻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局面有所安定之后,李讷才与若干名与她情形类似的孩子一道上简易小学。到1948年定都北京之后,李讷才正式上育英小学、育英中学。 9 X9 P% l0 M. J2 R: j% C* Z
2.在“文革”中.1968年北京大专院校红卫兵分成两派大搞武斗,互相抓人,甚至开枪、烧房子。在李讷向毛泽东汇报之后,他下决心以“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名义,集合工人和解放军进驻个大专院校,强行制止武斗,为后来的“工人阶级领导学校” 之始。除了李讷,别人是不能并且也难以向毛泽东汇报运动中的严重问题。" ]4 p( u' n- i3 @) n6 A9 ?
3.毛泽东送给女儿的奇特“嫁妆”.李讷的婚礼是在“五·七”干校他们新房院子里举行的。1971年9月下旬的一天,李讷接到通知,从瑞金的沙洲坝大队赶到干校,接过专送的信和父亲的嫁妆。李讷拆开信,全神贯注地读完毛主席给她的信,接着,她又小心翼翼地打开那个大包袱。此时,在场的人也以好奇的目光,盯着那个大包袱。毛主席为女儿陪送的“嫁妆”。真是一般人万万想不到的,那是一套39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D; _ d1 ~! {6 a, P/ ?% X2 E% I: S: S 4. 书法.1986年,李讷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工作;1990年退休。住北京万寿路有一专用书房,喜读史书。书法学其父、其母。除了参加家族祭奠活动以外,深居简出。2003年任全国政协委员。: {+ @0 J+ e+ w6 T# E
' ]# `( `/ B# z' W5 ]! F! g4 K
$ y3 B' u. u/ d0 T: R2 e; j( ?: p9 v5 W" w: n* [
5 O$ b9 |4 B# m; I
7 y0 m4 o- ^9 T6 I- o6 K1 x& e
+ ?; o% |8 F" G/ ?
$ t* C4 q8 l9 a+ N3 D# S( E* f# S2 L5 P& T
, W% V- b9 `2 M5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