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网站编辑

【名家近况】乐泉(2011.5)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5-13 11:15 编辑

——乐泉访谈录——




贺进:从那次的展览中我真正看到您的作品所渗透出来的传统艺术造诣,在报道中我着重提出了自己对于您的作品的看法,我曾写道“乐泉先生的书法艺术具有文人书法的艺术感悟同时兼具传统书家的精髓用笔,他的艺术在当今纷乱的书坛树立了一座丰碑。”在现在看来我觉得您的作品还具有南京的文人韵味,您觉得自己的书画创作是不是受南京这座城市的影响

乐泉:我从小生活在南京,说真心话,南京的文化底蕴太深厚了,处处体现出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我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记得是文革前的文化氛围是非常好的,文革后就要差一些。读小学的时候,每年都有写字比赛,促使你写好毛笔字。那时候老师就非常重视毛笔字,我从小是画画的,然后参加了几次写字比赛获奖了,那时候模拟考试的试卷都是门卫写的,然后刻成钢板。每次发奖状都是门卫用毛笔写,一手的赵孟頫,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然后我到中学(南京十一中),语文组的老师各个都是书法家,诗人,拿着古文都是倒背如流的,语文老师上课都不看书的。包括数学老师写的公式都很漂亮。我到教务处去领奖学金,教务处的老师桌子旁边就放着字帖。到了文化大革命,很多老师都被打压,老师写大字报,统一贴出来以后就跟书法展一样,就是欣赏书法作品。虽然老师是随意写的,但是各个都是书法家,不知道比现在的书法家要好多少,所以我们在那个环境里面,确实是受到了熏陶。

后来我迷上了书法,作为终身的学习,跟学院的影响很大,学校的环境太棒了,我有一个印象,那时候南京有些店招牌,胡小石写的,写的太棒了,包括南京的无梁殿,无梁殿是武中奇老先生在香烟壳子上写的,香烟壳子拆开来的反面写的,做成了一个大牌匾。你们有机会去看看,他写的魏碑,是很独到的。武老这个作品,就可以在历史上 ,其它不谈,有人说他不好什么的,就这个东西,当代没有人可以超越,只能望其项背,不可同日而语,这项作品就够了,他表达了一个高度。胡小石写魏碑魏碑、汉隶啊,我们看他的纪念馆,太棒了。他还有一些匾牌写的更高级、更好,那时我每次路过都要好好欣赏,比如说南京的靖渡桥,桥上有一块文物保护的石牌写的是真正的魏碑。清凉山公园傍边的两个山刻上写的是六朝胭脂,胡小石写的,没有落款,那是南朝的碑,他写的那个风格,没有人能超越。这些东西无形中给我的影响太大了。
六十年代一个眼睛店里,店里挂了林老的四条屏的草书,那时还小,虽然看不懂,但都被吸引,我就觉得像仙人写的,飘飘欲仙,这些感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了文革的时候,我在学校里已经是一个著名书法家了,学校里面的大字报都要我去写,而我在读书时,我们的报栏都是很长很大的,都要我去,我到中学上半年参加学校的书法比赛,获得了一等奖,所以崇拜我的人特别多。我们班上五十个学生,一到下课就把我作业本打开,来看我的字,有的拿半透明的纸来描,全班同学都在学我的字,没有功利性,谁的好就学谁的,所以那种氛围特别好。我到农村去以后,就没有书读了,因为字帖都被毁了,仅有少数的碑帖,所以对书法的文化涵养、品格审美没有书本可学,我那时候就有一本破的书,我就经常看这个,这个东西对提升我的审美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我注定和别人是不同的。那时候没书看,那本都翻烂了。所以我在农村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作诗,这些对我影响都非常深刻,而我们同学间学作诗的有好几个人,小小年纪就写诗写的很好,对我影响也很大,所以那时候的文化氛围是既单纯又传统,而这个单纯传统呢,把我们吸引到这个氛围里去,不由自主的去热爱,你比如说,我们在文革中没事的时候就拉琴,学小提琴、二胡、唱歌,因为整个文化就是这样的,没有什么老师指导,完全靠自己学习进步。我每天一放学到图书馆里借书,大家都借书,排了很长的队,图书馆的老先生一看到我,就说你进来,他知道我是看碑帖的,每次都借好几本给我,对我特别优待,老师对我也特别看重,我那时候文章写的好,书法写的也不错,所以老师都会格外鼓励你。到农村去以后,因为没什么书可看,就一直看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影响太深了,至今都不能离开他,所以我现在看人家对书法的评价那些东西,我不需要去看他,可四品里对诗歌的鉴赏,它无形中给你带来了另外一种审美,让你在里面不断的激动,所以文化修养决定了你的品质,人与人的这种关系也是要讲机缘的。我们在农村里看不到什么碑帖,很少,就靠自己去悟,天天写诗,天天晚上在小木箱上练字,报纸上面写字,所以整个人长期以来沉浸在这个状态里面,我看到了很多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晚上睡觉做梦看到很多碑帖,梦中这面墙壁上有怀素写的草书,张旭写的草书,跟荧幕一样,一段段的连续放过去,那个长卷能看很长时间,我现在回想一下,现在是看不到的,所以有时候人达到一定的状态以后,就会出现一些出神入化的灵感,我看到那些东西对我的影响太大了
DSC_020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5-12 11:07 编辑

——乐泉访谈录——



贺进:我在樊建峰给您写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这句话:“要讀懂樂泉,讀者要走得再遠些。別匆忙一看樂泉,就去隨意說他,再等幾天、幾年。”这句话应该说到我心里去了,我的想法跟樊先生是一致的,我觉得您的作品并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艺术表现,我是看了您的作品几次之后才感觉越来越好的,您是如何理解自己的书法艺术的呢

乐泉:开始我就讲到了,书道是一种研修,研究学习和修身养性,这符合古人提倡的研修的过程,不断的研究学习,提升自己,陶冶自己,我们学习东西是为了提升自己人格的力量,丰富自己的内在,让自己的笔画能够浑厚,而不是追求一些表面的文章,当然,在我们的笔下也会出现一些多边性,艺术他的规律和自然类似,我们看自然,自然是多变的,有时打雷,有时下雨,有时候春暖花开,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之中,我们艺术既然道化自然,那么就是自然生变,一生二,二生三,无穷变化,讲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我们把自己放到这样一个层面上学习,那么你一定有很多感悟和体悟,那是你独到的,是课堂里面学不到的,也不是你拜哪个老师就能学到的,这完全要靠自己去体悟,去验证,我们书法里面讲的是道,道不需要证明,但道是存在的,道是自然的,如果我们自然的放松的,你一定会写出与众不同的东西,而我在学习过程中,我从很小的时候就自己给自己提要求,我到现在没有改变这个要求,我在我的书法展研讨会上也自豪的讲:我给自己的标准,要超前这个时代五年,这是最低标准,十年,这是我对自己无形的要求,我一定要超前这个时代五年,甚至于十年,我允许别人不理解我,我觉得这是正常的,如果一个研修艺术家没有这么一个胸怀,没有办法去提升自己,而这个也不是说要去强迫,我一定要怎么怎么,不是的,我要保持这样一个状态,把这个状态变成一种很自然的学习过程,所以我们允许跟别人不同,我就是在这样一个状态下不断学习,我有个体会,我没有感受的时候不去写。比如画画,有感受的时候,我一下画个七八张画,画完了就画完了,画画就跟我没有关系了,什么时候突然哪一天又画画了,又有感觉了,再去画,又跟以前不同了,为什么,因为我不同了嘛,不在一个时代了,过去的我已经消亡,死掉了,不存在了,我们不要去留念过去,保持一个新鲜感,我们所有的努力是为了还原,还原最初的本色,只有还原,回归,才是高水平。过去不能证明你,过去只能证明你的过去,不证明你的现在,我们现在活在当下啊,每分每秒都在向前滚,明天甚至一个小时以后,都是未知的,而过去已经过去了。我们做的事情就是当下你要去做的,但是你不能非要去做,非要上,是不行的,要有强烈的写的意愿再提笔去写。有些人看了我的展览说我的变化太多,能感觉到不符合你这个人的性格,其实我在书法创作上也是讲求随意而为。我始终要保持我的作品有新鲜感,也就是有创作力,所以说有人不理解我觉得无可厚非,因为人家讲的是对的,他的观点符合他自己的审美。我不否定过去,只是认为不要留念过去,要把握当下,把握现在
DSC_019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5-12 11:08 编辑

——乐泉访谈录——



贺进:对于书法我认为是技法与思想的产物,其实面对您的作品我是很困惑的,如果从技法上讲,感觉您的思想似乎更高一筹,但是在思想上讲,您的技法也出人意料,您是如何看待技法与思想的关系的

乐泉:我们面对一件作品的时候总想把每个问题搞清楚。我感觉我是搞不清楚的,因为我没有精力去把它分的太细,这不是我思考的问题。研究一个对象想要分的很清楚的时候,这就很容易陷入到一个模式里面去,那就是只有搞清楚的话才会读懂它。这在通俗意义上讲是行得通的,但是在艺术上却有不对了,因为你没有办法把它搞清楚,搞清楚以后就不是它了。就像你刚才说我的作品一样,你一直想把我的作品搞清楚,其实到最后是让你不清楚,震动你的应该是整体的感觉,所以我的意思是没有必要把这个分析得太透。书法作品是对你整体的感动,一旦分割开来的时候,其实已经距离作品本身很远了。文革期间,大文豪郭沫若要解析毛主席诗词,分析得头头是道,主席看后说我写的时候没想过这些问题,就说明我们学艺术要搞清一个问题实际上应该是模糊处理、宏观领略,站在一个高度去分析问题
DSC_019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5-12 11:08 编辑

——乐泉访谈录——



贺进:根据您的创作经验,您认为如何才能把魏碑写的灵动、活泼呢

乐泉:这是一个技法问题,这不太符合我学习书道的一贯想法。碑和帖是人为分割出来的,其实都是写字,都是书法,对于书道的学习研究应该是不分的,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从清末以后,写碑逐渐形成一种风气,一直沿袭到现在。其实碑与帖还是不分为好,想写碑与帖都可以。也有人说以写帖的方式去写碑,或者以写碑的方式去写帖,其实这都是一种改良,这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应该是碑帖无分,是一体的,只是表面形式不同而已。近代出现了很多写碑大家,包括李瑞清、胡小石等,他们都是很机械地去模仿石刻的写法,他们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对碑依赖性很大。不管碑与帖最后写的还是自己,我写碑其实就是写自己,我是“借尸还魂”,我在写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否定自己,而不是重复地去写碑,这才是艺术的取法。如果写碑讲求一模一样得描摹,那么就容易写呆板。所以很多人看我写的碑各个都不同,其实我是在写自己,把自己的真实反映出来
DSC_018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5-12 11:09 编辑

——乐泉访谈录——



贺进:对于“水墨”,我认为您应该理解的很是透彻,因为在您的书法作品中,无论是楷书还是行书,甚至在篆书上都能看到您墨色的变化是很丰富的,您认为墨的运用对于书法创作有什么意义呢

乐泉:在书写过程中是不计较墨的,墨浓也写,淡也写,不讲究的话才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效果,讲究以后就不自然了,所以我还是认为要“道法自然”,80年代的时候我去拜访王个簃,老先生就是多岁就坐在藤椅上,用手指蘸墨写成一幅作品。其实就是说不计较墨,墨自然就出来了。不要太刻意,刻意就不是原来想表达的意趣了
DSC_017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5-12 11:10 编辑

——乐泉访谈录——



贺进:除了水墨的运用是您书法创作的特点之外,发现您还特别善用“线”,“线”应该是中国书法表现的重要元素,很多人也说书法脱离了线的锤炼基本就失去了书法的本来面目,您对于“线”是如何理解的

乐泉:中国的绘画或者书法,线决定了这门艺术的高度,线是最根本的东西。现在好多画国画的人不通书法,线条解决不了,所以画就空有形不见笔,注定有些人达不到高度。线条的丰富性应该在笔下随机生变,应运而生。中国画是由线组成的,你想如果线不过关,结构再好也是没用的。我用线去画画,都力争表现出线的丰富性,意气相通。我在水墨中也要表现出线的魅力,从线的运用中也要感受到水墨的魅力,这应该是不可分割的
DSC_020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5-12 11:11 编辑

——乐泉访谈录——



贺进:自古就有“书画同源”的理念,您能谈谈您对于“书画同源”的理解吗

乐泉:文字是上苍创作的,上苍是指自己,是人,文字是在生活当中提炼出来的。最初的文字与绘画是一样的,文字是由具象变成抽象,所以说文字的发展最初是与画有关系的。最开始的文字就是画画,无意识的创作,慢慢剥离开来,文字的存在本来就有象形的意义在里面。我们写一个字无穷尽的放大来看的话,你会发现其实就是一幅画,所以说我们要宏观地理解它,不要割裂开来
DSC_016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5-13 12:59 编辑

——乐泉访谈录——




贺进:我看到您还有一个博客,名字为“乐泉水墨书道”,这个博客上刊载您的最新动态以及书画作品,我很早就发现并链接为好友,在这个博客上我了解到您的更多信息,这个博客您经常光顾吗?您对于电脑知识了解得多吗

“乐泉·水墨书道”新浪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1711361924


乐泉:我是不会上网的,这个博客都是我学生来帮我打理,我女儿回来的时候会打开电脑帮我看看,我也不能提供什么东西,我这个学生一直在北京,一年来我这里几次就拍些照片发上去,但是次数也不多,所以更新也会慢一些,我不会打字,都是他帮我打理。包括去年在北京做的展览,有些朋友想跟我学习,我学生就在博客上帮我发了个启事,我平时是不带学生的,现在全国各地有些学生,跟我学没有文凭,我也不能给别人带来好处,也不用交学费,跟我学就来就是了,我是很随意的人
DSC_017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5-12 11:12 编辑

——乐泉访谈录——




贺进:今天跟乐老师谈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启发,今天的采访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乐老师能够接受我的采访。

乐泉:你从北京专程来到我这里,我是很感动的。欢迎下次来南京就到我家里来,我们还是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我很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
DSC_018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5-12 11:13 编辑

——乐泉访谈录——




贺进:一定还有机会登门造访,再次感谢乐老师,祝您身体健康。
DSC_017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