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8375|回复: 17

语石评吧--[时人篆刻批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5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UploadFile=1_1123478786_112_1124118851.jpg][UploadFile=A3BDD3E3B3A3D3CE_1124118864.jpg]
观此印有以下几点感悟:
  作者在创作时章法上多注重了大疏大密的变化,特别是在留空上多下了功夫,这也是作者创作时的一贯特点。其二,此印以线条的粗细、曲疏密来加强整体节奏的变化。其三,刀法上冲、切结合、披削兼容,甚至体现锤凿感,但感觉“破陈”变化体现的不充分,这也是作者追求传统的体现(本人对流行印风领悟不透),作者准确地把握了传统模式与时代精神结合的度,努力创出了新意。其四,印风体现出浑厚与灵动有机结合,浑厚而不呆板,灵动而不轻薄,达到了动静结合的效果。

感觉这两方印作者在创作时思维不同,特点各有特色,第一方创作时强调了气势,以求“阳刚之美”;第二方作者创作思维是不脱离印的传统,把握了传统模式与时代精神结合的度,又努力出新意。我感觉第一方体现了一个精神和创作淋漓感,较第二方要好一点。第二方受第一方影响新意体现不足(管见)。
 楼主| 发表于 2005-8-16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语石评吧--[时人篆刻批评]

[UploadFile=2_1124144511.jpg]
评《印品二十二》
   细品淳兄之大作,深感兄食古而能化今之度,非古至三代古玺,非今世之斑斓,独具雄、变、韵之长。雄者气格壮伟(如:雄浑、绮丽);变者立异出新(如:含蓄、自然);韵者回味无穷(如:沉着、高古)此组印是以奇反正、奇中寓平、动中寓静,一反故常,自成面目。大刀阔斧与细微情趣的有机结合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6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语石评吧--[时人篆刻批评]

[UploadFile=3_1124144741.jpg][UploadFile=4_1124144755.jpg]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朱白二印,字取钟鼎,以天然为旨趣,刀随势走,势随刀生,实可谓[意在刀后,随机应变]。杳无经营之迹、板俗之态、绵弱之气。但不足之处是二印一貌,印意变化较少。白文印用刀涩刻,横交坚接,不板不刻,不急不余,游刀恢恢。其画曲中见直、绵中寓刚,率意中隐经意,朴拙中露化滋。{鱼]、{两]二字留白,让全印立见虚灵,[网]字如斜挂凉晒之势,遂又避免了齐整板平之弊,匠心之独运。朱文用刀呈见笔墨之趣,线条绵涩,力藏线中,粗细不一,随势而设,一任自然。观此二印品出作者的[食古而自化]意境。
指其大略,博雅君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6 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语石评吧--[时人篆刻批评]

[UploadFile=5_1124144925.jpg][UploadFile=6_1124144938.jpg]
《雪泥治姓名印》批评
   作为篆刻领域内应用最多的姓名印以及用以寄情抒怀、揭示时间地点的闲章是篆刻实用性的具体体现,当今印坛诸多印人以俚语或佳词入印,力求章法疏密对比,且佳作每每有得心应手之快感,而遇到姓名印却颇为疾首,难免煞费苦心而几经周折。雪泥先生就较好的把握了这一点,其治姓名印、斋馆印充分体现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最佳结合,虽以[印宗秦汉]为法旨,但其中具备了自身个性风格与自己独特的理解。不固守形式,善于消化、吸收及应用,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食古化今]吧。其作品融入自己的特色,汲取汉印精华,匠心独运,灵活多变,稳而不板,看似寻常却奇崛,调动大小、欹侧、曲直和疏密关系,运用尚古之风和时代印意的有机结合,来强化对比,最终极大和谐地统一在自己的篆刻创作中。评判一个人的印貌印风的标准,不是某一方印的成功塑造,而是整体上的统一。在先生的印风上就充分的得到体现,注重篆法合度,字法协调,章法平中见奇,实践了邓石如所提倡的[印从书出]观点。其印风力求自然之情,力避拖泥带水之弊,这些创作皆依托于先生深厚的传统功力和超人的天赋。
   艺术最难的是超越自我,只有克服[思维定势]才能使自己的创作始终保持一促鲜活的生命力和令人回味的艺术境界,这也是我们众多篆刻爱好者的立足之本。
   写此文同先生及众方家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6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语石评吧--[时人篆刻批评]

[UploadFile=7_1124145039.jpg][UploadFile=8_1124145050.jpg]
[淳风堂治印款]批评
   款,指篆刻的边款,文人创作篆刻一般都喜欢弄点笔墨,因此边款由镌刻创作年月、刻者姓名,发展到刻上几名诗文,使篆刻作品更添文采。观淳风堂所作边款,感觉到其都以石为笺,信手刻来,笔情刀味洋溢行间。既反映出先生当时创作***[顷刻而成],又体现印文表现的气势,笔与刀的结合,相映成趣。他的运刀如[劲风之送轻云],是一种快冲,如观现场一定是石屑分飞,畅快淋漓,西泠四家陈豫钟所讲“刻款苦练腕力是成功的秘诀”我想先生一定有深感。
   笔者认为先生所刻之款,仿急就较多,其不难于形似,而难于神似,其力避随意、粗率、歪斜之弊,得汉之昧甚为精要。观其风格更偏向自己的老辣与生涩,其章法多留意融入古玺的形式,追求分朱布白的错落自然;观其刀法他不停留于一般的[冲],而是它的[刀笔合一];观其篆法就不停留于汉篆,而是以其为本更多表现出[畅而涩、秀而拙、柔而刚]的艺术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8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语石评吧--[时人篆刻批评]

[UploadFile=13_1124364719.jpg][UploadFile=11_1124364730.jpg]
观抱石斋文澍印
观石兄印作,感觉先生入手很高,战国古玺、秦印、汉印甚至魏晋宋元朱文,他都下过苦功。[初凤、浩泳、强其骨]等皆可见一斑。作者在研习秦汉玺印的同时,又在砖瓦碑简中汲取养料,并不是简单摹仿,而能结合自己的认识,消化吸收,创造新境。印例中两方肖形印[日利]所摹刻的汉画,挺拔流畅的用刀显其不凡,但边栏和布局略显缺乏古意,没有刻划出汉砖拓片之风。[储征]一印,刀法硬折,方中寓圆,笔画粘连处理得当,[征]字[正]部的洒脱自然,颇具韵味,不足之处是边款章法较散,如用小字刻一面效果要好。[强其骨]取秦印章法,用金文结字,{其}字居中,留红于上,[强]字夸张笔画,圆活灵动与[骨]遥相呼应,形成密切相关的整体感。几方汉白文印,方圆交融,汲取汉印精华,灵活多变,可见先生的基本功扎实,但[王顺义印]结字呆板,[顺]字处理欠妥。[浩泳]以冲刀为主,线条呈现出钝中之锐,厚中之秀,再加上刻完以后的[做],使线条的火气全退,更呈圆润厚实了。最后两方[写意]或[流行]印风,因接受不了,所以不敢妄加评论。
   不妥之处请先生及众方家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22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语石评吧--[时人篆刻批评]

[UploadFile=CEE1D0C4CBC6C7EF_1124720259.jpg][UploadFile=D3F1BAF8B1F9D0C4_1124720270.jpg]
«观九思草堂印拓»
  昨日见到刘先生印拓,感觉先生的篆刻创作垠植于秦汉印系,大多数作品都倾向于平稳厚重,刚健挺拔一路,并参以黄牧甫的刀法,从而使其印作形成了清丽浑厚的风格。先生善于继承,勇于创新,在大篆、金文的处理上,始终把握一个[度]字,所作之印能体现出大篆文字的艺术特征,如:[玉壶冰心]结字奇正相生,用刀干净利落,章法朴实无华;[吾心似秋月]疏密有效,刀法爽利;[子生而母危]大疏大密、一任自然。但个别字在印面章法的布置上有一种随字就形“机械感”。刘先生的作品能够充分体现大篆的基本特征,己能展于一种随心所欲,刻意进取的思想意识,够将章法、刀法、字法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先生在用刀时多运用了黄士陵的刀风,黄氏治印以光洁取胜,与以往篆刻家追求剥蚀金石味全然不同,其运刀时刀锋又较直,以锐刀冲,线条起讫,一气呵成,先生在创作中还应多参照吴昌硕的“饨刀中锋法”使线条更显古朴淳厚。
韩天衡老师有一句话:“由生到熟如登山,由熟到生如登天”,我认为篆刻艺术是量与质的积累,只有向刘兄这样在大量创作的前提下,不断总结,不断进取,才能达到一个质的高度。
不妥之处请众方家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23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语石评吧--[时人篆刻批评]

[UploadFile=100_1124806308.jpg]
《荡胸生层云》创作刀法
   观汪兄治《荡胸生层云》一印创作刀法,冲刀,执刀应该较陡直,走刀较快,坚决,力量较大,有比较明显的、甚至是故意的冲过头的表现。横直线交接处的用刀则较小心,以避免用力过大而使迸裂漫延呈[墨渗]状(分析不一定准确),小心的目的是使线条交接处保持方锐角度,以保证线条的挺健体现作品的奔放、痛快、简洁。作者冲刀的精华在于线条平直中的点状起伏,这种点状起伏营造了线条痛快中的浑厚感。因为作者执刀法较直,除了刀锋正向会形成主要迸裂,刀背面也对石面有一定的冲击,会形成次要的迸裂。起止处(截面)以方为主,方中略带圆,方求劲健、挺拔之意,略带圆意是为了避免单薄。此印在平行线条比较多的时候如此处理,使线条饱满、灵动实在难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3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语石评吧--[时人篆刻批评]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7>【篆刻创作】+【篆刻临摹】</a>转移过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3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语石评吧--[时人篆刻批评]

下面引用由语石2005/08/23 10:12pm 发表的内容:

《荡胸生层云》创作刀法
   观汪兄治《荡胸生层云》一印创作刀法,冲刀,执刀应该较陡直,走刀较快,坚决,力量较大,有比较明显的、甚至是故意的冲过头的表现。横直线交接处的用刀则较小心,以避免用力 ...
观此印拓,有酣畅淋漓之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