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3479|回复: 2

读《高等美术院校名师丛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6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一套有助于完善中国画教学体系的丛书  J$ {- F$ l5 s: b) ^: e% x
—读《高等美术院校名师丛书》4 _$ V$ N( x5 ^$ _; U! a
近百年来,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大量西方文艺思潮的涌入,中国画经历了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变革。20世纪初期,康有为指出中国画“衰败极矣”,解决的办法就是融合中西,“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受其影响徐悲鸿也发表了“中国画改良”的主张。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在中央美术学院倡导“写生创作”教学,他之后的蒋兆和、叶浅予、李可染、黄胄等人也都特别强调国画创作“写生教学”,这一教学观念,很大程度上推动了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
  [7 F. p6 I1 X( }在新的世纪里,如何建立完善中国画教学体系,具体地说中国画的基础教学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怎么教?基础教学和创作之间如何衔接等等,是当前中国画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河南美术出版社邀请中央美术学院的著名教师,就中国画的写生、临摹、创作等重要的教学课题,策划、编辑了《当代名师技法经典丛书》。此套丛书共分六册,即《中国花鸟画的写生与创作》(郭怡著)、《中国传统绘画材料技法》(王书杰著)、《中国画造型基础教学》(毕建勋著)、《山水画的临摹与写生》(崔晓东著)、《水墨人物画写生与创作》(毕建勋、杜娟著)、《中国画线描人物的临摹与写生》(金瑞著),已于2006年12月正式出版。& M6 f! m) O( e
郭怡所著《中国花鸟画的写生与创作》强调花卉写生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要熟悉物理、物情、物态、塑造形象、创造典型的过程。二是写花之生机,从而表达人的精神气质,这是花卉的本旨。关于创作,则重视发现原创性,调动创造性思维,加强艺术想象力。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学生在生活中特有的新鲜感受,并给予充分肯定;注意对学生的选题、创意、构图、笔墨、赋彩等方面有机组合能力的培训,帮助他们找出规律。
' ]1 W6 R- N  ~, x; r% O4 s王书杰所著《中国传统绘画材料技法》对罩色法、渲染法、洪染法、斡染法、掏染法、勾填法、退色法、衬托法等技法进行了详细的解析。此书最大的特点不是为技法而技法,而是从史的高度对中国传统绘画材料、绘画用色的发展及历代绘画中用色技法进行了研究与总结。) F7 M- O8 m* p2 \/ y4 w. d! c' I
毕建勋所著《中国画造型基础教学》一书认为,刚开始进行中国画造型基础学习的学生第一是需要素描造型能力的补课,第二是要解决和处理好由一般性素描向中国画“素描”过渡和深化的问题,最终是要达到这样一个教学目的:中国画造型基础课就是通过有方法、有步骤的造型训练,使学生具有自由与扎实的造型能力。
5 D: u. G7 m0 S/ A: b崔晓东所著《山水画的临摹与写生》中关于对山水写生教学的思考很有见地。他对山水写生的积极作用和出现的问题做了客观的评价和分析。他认为,西方的写生方式与中国画的传统造型是两种不同的体系,写生这种方式进入山水画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观察方法上,过于直观,缺少对对象的组织、提炼、概括、取舍;现在的山水写生基本上集中在一点,即西方的焦点透视,使学生的把握能力和想象力受到限制。现在很多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只能按写生的稿子画,离开稿子就想象不出来,更画不出来。2 `  w" b( z0 K' i: {: \( V$ O
毕建勋、杜娟所著《水墨人物画写生与创作》指出:水墨人物画的写生与创作,涉及到水墨人物画的造型问题。由于中国人的经验性思维方式和人物画发展相对薄弱,使得中国画人物画造型历史并未得到充分梳理和总结。引进西方造型方法与体系之后,由于这种造型方法的体面观念和光影明暗等因素作为语言体系与中国画所固有的笔墨语言产生了矛盾,要化解这种矛盾,还要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融合。+ V8 _7 d, z% o; m% A. D5 r. l' u6 n8 g
金瑞所著《中国画线描人物的临摹与写生》强调:人物线描写生是中国画,尤其是工笔人物画和写意人物画的基础,在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专业一年级的教学中有重要意义,它是从“素描”过渡到工笔人物和写意人物等专业的重要一关,掌握线描基础是进入中国画专业领域最重要的一步。书中对线描的历史、对“十八描”、勾线的具体技巧和线描的艺术审美规律做了详细讲述。
8 `0 j6 e  N4 }' o' q4 ~" L《当代名师技法经典丛书》涵盖了中国画的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画种。这套书结合教学与创作的实践经验,对写生、临摹、创作教学等问题,均有高妙的见解,对当代中国画教学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此套丛书最大的特点是注重教学中写生、临摹、创作三者的有机结合。既有有关写生、临摹层面的开启的讲解,又有作者亲身创作的生动剖析;涉及中国画教学的水墨人物画造型问题、山水对景写生问题、传统绘画材料技法问题等。这套丛书的作者全部来自于中央美术学院,他们既是中国画著名画家,又是来自高等院校教学一线的名师。这套丛书的出版为完善中国画教学体系做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梳理与研究。
发表于 2011-4-9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