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好意思,让您见笑了!偶尔碰到的这个话题,却让我说了四年来最多的话,还词不达意,勿怪啊。 也不知道是您当时听卢先生的课没听仔细呢,还是我那夜看卢先生的文章没看仔细?您亲自贴过来的文字是这样表述的:“中国书法艺术在行为方式上可分为书写、书法、书艺三个层次,其中书写属于基本的行为方式、书法属于规范的行为方式、书艺属于创作的行为方式。”而您现在理解的却是:“在我听卢智剑先生讲课时,记得好像他是从书写者主观目的这个角度来划分书写、书法和书艺三个层次的,我考虑了一下,这样划分层次便于对书法行为的理解,并不牵强。”两者可谓相差甚远矣! 就拿你举的例子吧,说走路。走路,大家都明白都懂得,所以没必要解释了吧?简单来说走路行为方式上可分成踏步走、正步走、跑步走和一般的走路。这个可以很明显的分清你是怎么走路的,不同的行为方式产生了不同的速度,当然也很明显的区分出你会不会走路。相应的,对于艺术来说,不管什么样的行为方式都应该有对应的作品形式。书写应该有相应的“书写作品”,书法应该有“书法作品”,书艺当然也得有“书艺作品”了。一个艺术家有再高的本事,也得靠作品来表现出来啊,光说有什用?你是歌唱家你就唱出来,你是书法家你就写出来。没有作品的艺术都是忽悠~~
要是从书写者的主观目的来分,那更难说明白了。中国书法令人向往的境界就是“无意于佳乃佳”。王羲之喝多了给同志们写的诗写了个序成了“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死了侄子写了篇祭文成了“天下第三行书”,苏东坡寒食节生活窘迫写了两首诗成了“天下第三行书”,他们在写作品(当时人家可能没觉得在写作品)时主观目的是什么?我想没有,因为他们没想到在创作书法作品。王铎对着王羲之的手札临成了一篇立轴作品,吴昌硕对着石鼓文拓片临成了几条屏,你说他们当时有什么主观目的?现在的国展参与者耗纸无数写了一幅入展作品,你说他们当时的主观目的是什么?你能否区分是书写?书法?书艺?“所谓书艺是指以表达特定思想情感为目的”这话你自己想合适么? 至于你说的:“现在很难说清楚“笔”的概念及范围,书法作品不一定都需要使用传统概念的“笔”产生的。”这就更让人匪夷所思了,书法之所以是书法正是因为“唯笔软,则奇怪生焉”,笔准确来说就是中国的毛笔。至于现在盛行于世的硬笔书法,在骨子里也是在追求毛笔书法的某种东西,自然也不用单论了。但是你要是用油画笔写了一幅作品,硬说是“中国书法”,我想那时反驳你的不用是我了。
你又说:“古人能通过创作二维的刻字作品来表达思想情感,今人为什么不能通过创作三维的刻字作品来表达思想情感。”这句话就更难理解了!古人有过“二维的刻字作品”么?有的话麻烦告诉我一声,我学习学习。 你还说“不能简单用是否“二度创作”,将刻字排斥出书法艺术。写意是国画,反复描绘的工笔也是国画。”这不是搞笑么?我什么时候说过工笔画不是国画?我是说你从唐太宗家偷走了阎立本“昭陵六骏”的画稿,被查到了,却送回来六块“昭陵六骏”石刻,硬说是你拿走的就是他们,唐太宗听后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