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8264|回复: 12

我新写的篆刻文章,请指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5-11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这个贴子最后由夜未央在 2002/05/11 08:34pm 编辑]

拓 款
                               
  拓边款是篆刻创作中最恼人的环节了,这一点毋庸讳言,相信绝大多数篆刻作者也深有体会。君不见各类国展大赛,征稿通知中往往都这么附上一句:“须附两方以上边款”,这看似为防作者健忘,实则是怕作者偷懒。看来评委也深知其中利害,否则又何必多此一举?因此,每当我看到展赛中有作者之印屏方方印下都附有边款者,立时肃然起敬,无论其作品艺术水准高低,都要行注目礼。当然,看到那些一丝不苟完全遵照征稿要求,两方边款就是两方边款,绝不肯姑息多奉献一方的作者,我也会报以一笑,颇有惺惺相惜的同情之感。
  在我看来,篆刻创作是种高雅的艺术活动,它形而上地支配着作者的审美观,以物化的形式带给人以美好的享受。一石在手,操刀霍霍,完成后饱沾印泥在洁白素雅的宣纸上那么一盖,朱白灿烂,赏心悦目,是何等的痛快潇洒。但偏偏有人不识趣,一定要以边款示人,谓两者结合方称完整的作品。对边款的创作,我想虽比不上印面刻写来得痛快,但好歹也算是一种创造,所以虽不情愿,也不敢掉以轻心。但拓边款那算什么?纯粹是技术操作吗,哪有任何快感可言?
  但胳膊拧不过大腿,不情愿管不情愿,想到评委手中那把主宰生杀大权的标尺,就让人火气全无,乖乖就范。所以对拓边款的流程,还是好好研究起来。
  首先,拓边款必须得备一套专门用具,如棕老虎、拓包等一些小玩意。想我这偏僻的小海岛,物资溃乏,那能得觅,只好托人从大城市转购。不料所托非人,没玩过艺术,说了半天也没弄明白什么叫棕老虎,去外转了一圈回来答我找不到那玩意。只好再次请艺术界的朋友专门为我去书画用品店买了回来。
  有了工具,就赶紧学拓了。据邓散木《篆刻学》(那是我篆刻蒙学的第一本指导书)介绍,拓边款时应取中药白笈泡水粘贴要拓的纸张。于是又上药店寻方,得来后不是泡浓了粘性过度纸揭不下来,就是泡淡了粘性全无拓到一半那纸自己跑了位置。几次三番下来,心头火起,干脆将纸四角用胶水紧粘在印石边侧,如此方才解决。看来尽信书还不如无书,经验还得靠自己摸索。于是我洋洋得意地将这一发明转告新交的印友,谁知他一句话没把我呛死:“用什么白笈水、胶水?口水可也。”并当场示范,在我那自以为是高雅的作品表面呸地吐了一口唾沫,然后贴上白纸,稀里哗啦地操作起来,果不其然,比我拓得要好得多。想起宋朝那个砚痴米芾,为了他人一口唾沫,甘愿舍弃一方名砚不要。我却怎么也狠不下这个心,更何况恶心虽然恶心些,但毕竟得了真传,多少也有些心理安慰。于是以后的日子里,总是避开他人,一个人埋头苦学。后来见石开先生著文,言海上名公刘一闻亦以此法泡制,不觉心中登时舒坦了许多。
  粘纸的问题是解决了,又碰上拓包的问题。据书本介绍,这拓包制作颇为讲究,里面包一小块棉花,外面须罩以真丝。可怜我一介布衣,翻遍家私也未找到一丁点儿的真丝织品。走在大街上,看到哪位姑娘若围着一条真丝围巾,就不免双眼放光。但终于未能铺张到花钱买一条新丝巾只剪那么一小块备用的地步。后来老爸见我痴诚,不知从哪弄来块退役了的彩旗说给我应急,看那料子纹理较粗,不似真丝,但有总比无好,也顾不得验明正身,将就着使用了。
所以友辈若见我的款拓制作拙劣,该知道那不是我的过错,只怪器用不趁手。不过我遍翻作品集,偌大个中国,搞篆刻的成千上万,真正称得上拓款高手的却也没几个,粗制滥造有远甚于我者。我想这也许是那些作者识见更高于我,既然拓款属技非道,那何必在意?展赛评选只定数量,又不计较拓工如何,应付交差了事可也。
  终于有一次领教了什么叫专业的拓款。那是在金华召开的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创作委员会年会上。因要制作一部印谱,来自西泠印社的数位高手当场作业。二人拓款,二人剪印,二人粘成印屏,动作流畅,技巧娴熟,七十余方印不到一小时全部拓制完成,真看得我两眼发直。要知道我在家中摆下排场,两三个小时往往只能拓成功那么三四方。看他们也没什么特珠的武器,而且拓款步骤简化。既不备白笈水,也不用口水,只倒一些自来水,连史纸沾湿后往边款上一贴,再取一张宣纸一摁,吸去多余的水份,附上韧性较强的拷贝纸,棕老虎随便那么一刷,拓包沾墨即拓,完成后线条刀口清晰,款面乌黑油亮,让人叹为观止。后来听吴莹说他们西泠印社曾举办拓边款大赛,一个小时中个人最快纪录是拓了六十多方,听起来真如天方夜谈,令人难以置信。
  回来后依样画葫芦,不知是忘了什么步骤,还是技术没学到家,反正较之以前没提高多少。但总算见识过真正高手拓款的风采了。心想凭我怎么操作也达不到那专业的水准,干脆绝了上进心,老老实实地拓一方算一方吧。但这只是笨办法,没过多久我就发现展厅中边款数量明显多了起来。开始不知原因所在,还以为这许多作者忽然得了什么天书秘传,陡然间掌握了一门化繁为简的绝技。但靠近印屏细一察看方才发现其中奥妙,原来是绝处逢生,被逼急了终于有人想出了破解的绝招。他们拓款只拓一母款,然后拿去复印机“克隆”儿孙,要多少有多少,简捷方便。现在展事频繁,一个人出镜忙不过来,好在有高科技作后盾,化身千百各赴其位,岂不皆大欢喜?
  我想科技原是为懒人造福的,艺术一道岂能例外?所以鼓双掌赞成。在此信息社会瞬息万变,新技术新手段层出不穷的二十一世纪,若不跟风,难免落伍。因此主动出击,四处寻师访友。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得到一最新科研成果,从此彻底告别拓款之苦。今不敢独享,公布以奉天下与我同病相怜的兄弟:那即是边款刻好后涂墨其上直接以原石复印。连母拓也不必作了,从此将棕老虎、真丝拓包等尽皆抛却,痛快吧?!

发表于 2002-5-17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新写的篆刻文章,请指评。

多谢老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5-17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新写的篆刻文章,请指评。

不行啊,为了好看和收藏,非古法手工不得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5-17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新写的篆刻文章,请指评。

痛快!痛快是痛快了,但是拓款亦是篆刻艺术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
春雨绵绵午夜小窗香案之下,细细品读一方乌金好拓。
书意,运刀,布局体会古贤创作时的心情。
不正是通过拓款这一载体来表现的吗?
复印机、电脑、日式拓棒灵巧呢?还是艺术者的手脑高呢?
吾何尝不想抛弃烦琐的工艺,但不可否认它是最精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2-5-17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新写的篆刻文章,请指评。

咦,两位老兄,我冷讽热刺,这也看不出来,那好我再发一篇新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5-21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新写的篆刻文章,请指评。

吾拓款是懒于下手的。
其中一点是款识太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7-23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新写的篆刻文章,请指评。

我也觉得拓边款实在是累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3-5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新写的篆刻文章,请指评。

好拓片是次一等的佳作!见精神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4-10 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新写的篆刻文章,请指评。

看来你真是有才华,有功底的刻家,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4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新写的篆刻文章,请指评。

其实早有人批判了使用复印机搞拓片的,更有甚则只是用墨摸黑再沾上透明胶代,撕下来即可,我还是以为老实的拓更有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