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阎仁杰

陕西山东商会著名书画家联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能否“跨界”?,如果跨界,那么他的尺度有多大?“跨界”对于书法是否有推动意义?这都是我们这一期对于“跨界”问题的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这个圈子越来越鱼目混杂
会不会写字
理不理解书法的人都进来了
可气的是这些人却占据书坛的重要分量
代表真正的书法人来说话
让外界一直都感觉书法是何等的简单
何等的丑态百出
这是书坛的不幸
所谓的“跨界”更是不能容忍的理念
赵本山好好演小品挺好的
非要“跨界”写大字
还拍卖到上百万
姜昆好好说相声也不错
却也“跨界”到书法圈
表现“谦虚”实则“眼中无人”
书法圈子乱了
任何人都可以拿书法扬名立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从专业的角度看,书法艺术是有“界”的。比如在艺术界,有篆刻家、美术家、雕塑家、歌唱家、舞蹈家、戏曲家等;在与艺术相关的行业,还有服装设计师、装潢设计师、工艺美术师、美发师、化妆师、厨师等等,他们都是与书法家有区别的。应该说除了书法家之外的艺术家或工艺师从事书法艺术创作,都可谓“跨界”了。
       但要问“书法艺术能否跨界”,就如同要问“大海之水能否跨界”一样,这是一个必然。
       你没去过北冰洋,但北冰洋的水早晚要光顾你。
       随着汉语言文化影响面的逐步扩张,汉字书法艺术的“疆界”会越来越宽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古至今习书者就无什么专业和非专业之分。学艺术类它们之间是相通的,也可以说是相互跨界的。古代文人是讲究琴棋书画不分家的。流传至今的名菜东坡肘子,就是大书法家,名画家苏东坡先生所创。仅评这道菜东坡先生当下定能评为烹饪大师是没问题吧!恕我孤陋寡闻,这不就是古人跨界的例子吗、?要说跨界书法和音乐是易跨界,也是最搭界的了。书法仅凭点,横,撇,捺。。。。。等永字八法,创造出中国精美的书法艺术。而音乐也是紧凭1,2,3,4,5,6,7,七个音符,变幻出穷美妙的旋律。书法中高级阶段中之草书艺术和音乐中之交响乐,那是更讲究节奏,韵律,轻重,快慢,长短,强弱等等。难怪西方人在观看草书时所表现出·的惊讶。
宋江安-8-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学习书法的同时,还要向其它姊妹艺术学习,这样才能学好书法,才能使书法水平得到提高。古人云‘作诗功夫在诗外,’书法也是这样的,需要到书法之外去探求和领悟。习画可以学会点画的经营与安排,使字有画意。习音乐可以体会音符间节奏旋律之变化,使书法也表现出节奏变化而有韵味。学习烹饪掌握刀工火侯色香味之妙,在美食美器之外书法一样精心到位而有味道。徐沛东先生是当今声名显赫的音乐大家。其作曲的歌曲辣妹子辣,经宋祖英的演唱响遍大江南北,乃至世界。我想徐先生一定是从书法中汲取了营养而应用到音乐中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本是无界的习书纯是个人的兴趣爱好。一九八〇年成立了中国书协才有了这个‘界’。一个人的艺术才能是多方面的。如唐代诗人中我们能知道像李白。贺之章等其书法是有水平的,也是当今书法界人所能人人都达到的。他们的书名被诗名所掩罢了。已故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其书画水平也是相当了得的,非一般人所能比。无心插柳柳成阴。无心成为书家的书法家大有人在。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革命斗争中运筹帷幄,在战火硝烟中诗词和书法都达到很高的水平,成为大词人和大书法家。这点成就在主席眼里不过是小数也,因为他是伟大的政治家,政治理论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shufa--这事,要有一个宽范的心态来看,不要过于敏感。就如去逛商场看到喜欢的东西去买,不喜欢就算了。电视剧改编的不好不看,可有人喜欢看呀。对于明星,名人出书和火爆的售书现场,作协界也这样想吗?即将登上春晚的旭日阳光组合,他们跨界了吗?对于熱爱书法练习书法的人,办个书法展览是完全可以的。至于说‘跨界’我想不如让姜昆和徐沛东先生到书协任主席与党组书记给书协会带来活力和生气。姜昆先生在曲协多次主持过曲艺大赛,相声大赛的呦!徐先生组织过多次全国歌手大赛的。很有经验呀,对书法的传播,传承,推广,展览等会有新局面的!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7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书法艺术在行为方式上可分为书写、书法、书艺三个层次,其中书写属于基本的行为方式、书法属于规范的行为方式、书艺属于创作的行为方式。
    故而所谓的书法家们也是有层次之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进退两由之



                                            朱以撒




    刘佑局先生退出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在我印象中,第一个是吴丈蜀先生,刘佑局是第二个,但不是最后一个。
    当初为何要加入书协,而今退出,其中近三十年会龄,为什么从充满希望到绝望,以至毅然决然地由进而退,无论从精神上、实践上都可以找出许多复杂的原因,使退会成为必然。
    书法艺术追求是很个人的事,协会之内可以追求,协会之外也可以追求。追求中毋须与人合作,从未听说与人合作创作一件书法作品的。由于个人的行为,也就毋须他人辅助,独立不倚可也。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协会的古代社会,流传下来的是声气相投的书家的雅集、墨戏。就像两晋三唐,有那么多的大家,却找不出一个国家书协,找不出谁是书协主席、理事,却同样不影响书法艺术的发展。书法艺术这种个人行为,不管时日如何流转,都是个人有能力独立进行的。古人没有协会也出大家就很能说明这一点。事实上,在中国书协成立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如沙孟海、林散之这一些大家。书法协会是当代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书法家的需要,事实证明,大凡从事书法艺术追求的人,都有意加入省书协,而能进入中国书协则更为佳好。刘佑局当初加入书协,并先后任第五届全国书展评委、第四届创作委员,并认为“这个家曾使我觉得无比温暖”,可见,他对协会的期待值很大。
    而今退会,看起来是个人的事,虽说此行为比较罕有,却不能不让人思考一些问题。
    首先,一个协会的建立,它的宗旨是为了更有力地推动艺术的进展,把书法引向深入,同时荟萃书法人才,形成合力。学术团体与非学术团体是不同的,必须追求学术的纯粹、健康、讲究公平公正,使协会风正气顺,也使会员心力合一,舒畅温暖,这二者非常重要。如果大多会员评说协会,都充满怨气,批评指责,那么这个协会一定出了问题。协会必须重视会员的诉求,而不是不闻不问,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尤其是在人事、学术、展览诸多方面。譬如吸收会员,必须严格坚持学术、艺术水平的规格。会员素质高了,协会就有生机,得到优化。太多不合格的书法爱好者进入,会员泛滥,协会的水准必然下降,难有权威性,难以为人信服。这类事实多了,积重难返,入会者不以协会为荣,反以为辱,也就难免再有刘佑局出现。有人认为,入会是积极的,退会是消极的,入会是心态之正常,退会是心态之非常。一个人对待书法艺术就是一种感觉,进退就是这种感觉的表现,只不过走向差异而已。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走向,这个社会将更重视个人的感受。
    其次是会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会员应持守自律,应该有对艺术的敬畏虔诚之心,以艺术为本。归根到底,书法艺术水准的提高,是取决于个人的,完全是靠个人的行为来达到的。在一个人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努力的走向,这是绝对的、唯物的,是书法家之根本。相反,不倚仗个人实在的磨练砥砺,而以非艺术之手法来谋求,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有实际进展的。虚与实,真与伪,在作品中完全可以看得出来。作品是书法家精神和技巧功夫的储存器,不可遮掩蒙蔽。随着书坛越发走向理性、人们的审美能力逐渐提高,终究会有理性的分辨力,不被外在的附加条件所遮蔽,主席也罢,副主席也罢,都要靠作品说话。因此,刘佑局的退会,我以为对个人无甚影响,甚至无会籍而一身轻,心无挂碍,更执著于自身的修为。
    一个人和一个协会建立一种关系,目的是什么呢?如果是单纯的艺术目的,无疑是追求艺术的向上,交结更多的同道共策前进,这当然是一种很正面的认识,如同大学倚仗教授的学问,教授也依凭大学这个空间发展一般,相得益彰。反面的认识则是借助协会、借助协会会员的名头,做一些有违艺术的行为,使大众质疑书法家的艺术人格、文化修养、笔下功夫。同时,对协会的档次、规格也表示怀疑和否定,这就是两伤了。反过来,一个人与一个协会脱离关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从协会自身需要反思,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否有如刘佑局说的“书协的学术氛围已变得极其恶劣”?如何建立会员对协会的信任,使人更支持协会的各项工作?每一个协会都有健康清洁自身的必要,清理剔除协会的阴暗面。如果不是这样,即使一个协会会员众多,还是要产生离心力的。即便没有人退会,感觉也已疏远,只维系一层表面关系而已。
    刘佑局退会了。因为他已不适应此时的协会,他是顺乎自己的真实感受的,而不是克己。一个老会员如此为,我不认为是心血来潮,也非借此炒作,而是思考后的结果。退会也算是一种解脱,是相互关系的一种终结,这也说明社会的文明,入会退会都是自由的、有权利的,毋须离题拷问退会的动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进行衡量、取舍,趋利避害,趋雅避俗,实属正常。退会给予我们的思索、讨论,意义已经超出了退会本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忠信圣贤路,
  弘扬魏晋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