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个堂 于 2011-2-9 14:52 编辑 . q* _! X. d$ R7 h
0 `- p9 o7 Y4 W: [2 k* a
第11回全国七十年代书家提名展网友评论 蒙城战斗:没能到现场看展览,是一憾事。这是第十一回了,一个活动能办到这个次数,足以说明这个活动极具极强的生命力,而且还没有停歇的意思,这也足以看出这个70年代的书家团队的魅力。可以说参展的书家,在各自的学书的过程中都有各自的经历,在国展中大显身手,备受书坛关注,今能通过一个活动把他们整合在一起,快乐的写字,快乐的搞展览,这真是他们的幸事。 从网展中,只能少量的获得一点参展书家的信息和近期创作的动态。单从这一点信息来看,每位参展作者都在书学的道路上坚持着,思考着,勤奋着,努力着,这种对书法学习的态度我真的很敬佩。也希望这种学习精神,继续支撑这些70年代的书家在书学的道路上快乐的走下去。 从网展中也可看出一些作者已初具个人风貌,是好是坏,不妄作评论,我的认为是这些作者在深悉传统的基础之上,加之个人理解,形成一种个人语言,未尝不可,这或许就是常说的创新吧,我是挺喜欢的,支持这些书家。
高安皮幸军:在当前书法环境下,“70后”们的这一群体亮相,毫无疑义,这批书家是当前最活跃的书家群体。他们正稳稳当当地引领着当今的书风,也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当今书坛的审美眼光。他们的每一次新作大展,都会吸引关注的目光;他们的每一个探索汇报,或许都能成为书法界津津乐道的话题。他们正是当前中国书法家群体的中坚力量。 本次展览可以说是一次高级别的展览!是近年来在国展中频频获奖的,作者有林再成、胡紫桂、沈惠文、张东明、陈胜凯、戴家妙、冷柏青、张恒奎、朱勇方、薛龙春、徐鸣浩、鞠稚儒、何连海、王忠勇、赵永金、顾工、鲁大东、何国门、朱天曙、李双阳、黄国光、嵇小军、王卫军、李静等一大批优秀的书法家作品。这些书家都是当前书坛的顶尖高手。这次展览的作品五体皆备、流派各异,而又风格鲜明。从作品中能看得出作者,既有注重传统功力和技巧的佳作,又有体现现代审美观念和形式构成的精品。他们都有着独到的理解和自我的艺术表达!他们在书法的法度和个性结合这方面做的非常成功,强烈的表现出每个人自有的审美追求,代表了当前书法创作的最新水平,并对中国书坛的繁荣定会起到推动作用!
徐州张岂尘:七十年代书家是当代中国书法的中坚力量,他们中多数作者屡屡在全国书法展览中获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必然。他们的出生年代决定了他们创作的成绩:十年后是中国书法蓬勃发展的年代,这无疑是给他们的学习和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同时也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良好氛围。 他们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创作方面,都有各自的想法,他们既遵循传统,又不忘记创新。师承传统是中国书法学习中,不断获得营养的必经之路,勇于创新则是在如今书坛中生存发展的关键。在当今的书坛中,求得发展,如果不遵循传统,则失去了生命力,如果一味的遵循传统没有创新,则无法立足于书坛,但是如果想在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具备自己的风格,又不失去传统的根基,想必是难上加难! 但是这些70后的书家们做到了,他们个个都有自己的秘诀,这种秘诀是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对艺术的敏感来体现的。我们学习他们的这种立足传统追求创新的精神,不如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的态度,作为八零后的我深深地感到了榜样的动力,希望他们能够坚定地走下去,同时也为我们的努力树立一个明确的标尺! & B' n( L% L7 K8 \/ m6 \: [
蛟河谢吉昌:书法进入当代,由于文化生活环境和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书法这个古老而又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神的艺术瑰宝,正亟待不断深入发掘她广博深厚的内涵,亟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相契合,亟待回归其应有的位置,进一步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许多人正为之上下求索,不懈努力。 “70年代书家提名展”至2002年3月在苏州美术馆首展以来,已经连续进行了九年,在九年间转战南北,陆续在连云港、大连、天津、衡阳、漳州、枣庄、开平等十地展出,出版作品集,在中国当代书坛产生巨大影响。展览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长久保持参展作者在同龄书家的代表性,展览以动态稳定的作者队伍,高超的创作能力和创新机制使得它成为当代最著名的书法提名展之一,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此参展作者是通过提名和投票脱颖而出,是70年代书家精英,基本代表了70年代书家的最高水平。他们用热情和虔诚,走进和深入传统经典。观照古今,人艺合一,不断提升新的境界。他们之间互相砥砺帮助,又各自保持精神的独立,同时有所不为,有所舍弃,在创作实践中更多的走入了自己的心灵,笔下逐渐变得真实而清晰,因而作品亦各具特点。期待和希望“70年代书家提名展”能够坚持办下去,也希望参展作者成为这个时代的先锋,在时代潮流中、在艺术理想的追寻之旅中勇敢前行。真正做到看的远,立的住,入的深,走的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