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4162|回复: 0

《收藏人物》杂志2010年6月刊的吾家收藏栏发文全文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4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家藏宋拓《九成宫醴泉铭》碑帖

  
《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欧阳询书。
欧阳询是唐初书法界四大名家之一,因其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而被誉为翰墨之冠。

  
《九成宫醴泉铭碑》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
632年)。碑额阳文篆书“九成宫醴泉铭”六字,行文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碑身和碑首连成一体,碑首有六龙缠绕。正面隶书“九成宫醴泉铭”六个大字,碑座已经破损。

  
《唐人书评》中说:欧阳询书,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黰目,力士挥拳”,其书法刻厉险劲之貌,由此可见一般。到了晚年,其书法更是臻于化境,至其笔墨工巧,意态精密俊逸处,而人复比之孤峰崛起,四面削成。他的字,端庄整齐而不板滞,方正浑穆而不局促;气度森严,凝重沉稳;高简中寓浑穆,方正中见柔媚,转折处干净利落,于雍容大度中透出险劲之趣。

《九成宫醴泉铭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其字形偏修长,行笔于险劲之中寻求稳定,尤其在划末重收,笔至划尾便稳稳提起。整体碑文高华浑朴,法度森严,一点一划都成为后世模范,是欧阳询晚年代表之作,故后人学习楷书往往以此碑作为范本。赵孟頫说:“清和秀健,古今一人”。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九成宫醴泉铭》享有“楷书之极则”的美誉,被历代书家奉为“欧体”的楷模。

九成宫遗址,在今陕西麟游县(在西安西北160公里处)城西2.5公里,原为隋之“仁寿宫”,唐贞观五年(631)加以扩建,更名“九成宫”,并置禁苑、武库及宫寺。“九成”之意:“成”训“重”,“九”训“多”,“九成”形容多层,高峻。“铭”,文体之一,多用韵语,如作山川、宫室、器物之铭,前面多用散文叙述,然后是韵语铭文。

《九成宫醴泉铭碑》内容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当时长安城水源困乏,宫中用水全靠从河道里“以轮汲水上山”。公元632年,李世民在九成宫四城之阴散步时,发现有一块地皮比较湿润,用杖疏导便有水流出。于是掘地成井,命名为“醴泉”,意思是水跟美酒一样香甜。大家极为高兴,认为是祥瑞之兆。于是由魏征撰写铭文,欧阳询执笔写字,匠工刻于石上。魏征铭文记述了九成宫醴泉铭全文详细\记述了九成宫跨水架楹、绝壑为池、高阁周建、长廊四起的宏伟建筑,唐太宗功业的伟大、醴泉发现的经过以及它象征祥瑞的意义。更为特别的是:铭文后半部,它是魏征发挥的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至今犹有借鉴价值。“黄屋非贵,天下为忧”,“居高思坠,持满戒溢”的名句就出于此碑。

《九成宫醴泉铭碑》的珍贵,不仅是由于碑文撰写的好,书法也很美,携刻更精,因此被称为三古绝碑。醴泉铭碑凝结了欧阳询一生的书艺修养,是他从书一生的代表杰作。据《旧唐书》记载,此碑落成之后,欧阳询名声大作,不仅国内学书者视为范本楷模,而且高丽国也派大使来学习他的书法艺术。《九成宫醴泉铭碑》立碑未久,即为爱好欧书者捶拓,拓本当时已不易得。其后年经代远,捶拓者纷至沓来,碑字乃损泐漫漶,挖而又挖,故而未挖或轻挖之拓本乃更见贵重。碑石因年久风化,加之椎拓过多,断损严重,并经后人多次开凿,浅者深之,疲者肥之;久而久之,几乎无一笔不凿,以致笔画枯疲,锋芒全失。

明清之后,拓此碑者更是络绎不绝,其县志上曾记载:“订咚之声,昼夜不熄”。后来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早年捶拓者为显示自己拓片的珍贵,故意将字损伤,使古碑伤痕满布,所以早年的拓片特别珍贵!

目前,《九成宫醴泉铭》传世宋拓尚多,其中以“栉”字未损本和“重”字未损本,较为珍贵。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李祺旧藏本笔划丰腴、字迹清晰,为最佳者。在“中日书法珍品展”中,来自日本的《九成宫醴泉铭(海内第一本)》,从缺损状况看来,被学者视为北宋拓本。从中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风姿瘦劲的欧体书风,同时也可了解到初唐大书家欧阳询的影响所及已远播东瀛。

【张彦生先生在《九成宫醴泉铭》碑拓本述略】中提到,历来推为善本者,约有下列数种:

(1)“三字不损本”  据文献记载,有第三行字、第七行字、第八行字三字不损本,但传世未见,亦未见有此翻刻本。(2云霞蔽亏本(张彦生先生认为)此为存世之最旧拓本,第三行云霞蔽亏蔽亏二字不损,行末字可见,第五行末西字完好,较北宋重子不损本少损泐三十余字,可定为唐末拓本。(3重字不损本
第五行字不损,可定为北宋早期拓本。(4栉子不损本第七行字完好,为北宋拓本。 (5)“光字不抗枷本
所见栉字不损本,第十五行字不刻圈。字四周 似有刻痕。宋太宗名光义,北宋时拓本理应有此划痕,故可定为北宋时拓。(6光字抗枷本
第七行字完好,又因避金海陵王完颜亮太子光讳,在字四周又重加挖粗,此为南宋时拓本。南宋初拓本与北宋拓本并无显著差别,如第三行末字,第五行末字,第六行末字,第七行末字,第八行末字等均完好可见。

以上各字,从南宋末至明初乃陆续损泐。诸挖本约有下列数种:(1)“弗字未挖本第二十三行虽休弗休,剔挖时字误挖作。凡字未挖者,习称明前拓本。(2三靈字未挖本
第八行末字,第十四、十五、二十一行三字中三个字未挖作,系明或明前所拓刻。(3
字未挖本,末行永保贞吉字首笔未挖粗,为明末清初拓本。字未挖为此碑旧拓本之最低标准。

家藏《九成宫醴泉铭》碑帖为1938年家父刘汝篪(南开大学教授)习字时祖父刘宝常(民国时期任天津市立师范附属小学校长,国民党市党部主席时子周秘书,兼国民党七区区长,解放后任政协委员)的好友刘寿萱所送并珍藏至今,此帖封面高336mm195mm8mm,内芯高336mm宽195mm,拓片高238mm宽130mm.
碑帖前后完整一页不缺,每开二页,各成四行,行七字。拓本的装帧为蝴蝶装。帖面为红木镶边锦面装,其色艳而不火,图繁而不乱。帖芯用黄板纸镶嵌裱,因年代久远虽已有破损,但因裱工细腻其纸色更显沉静雅驯。崇善楼书系碑帖鉴别赏识155页装潢一章讲:“名碑佳拓裱册都用佳纸,帖面或锦或楠木或纸绢,取其轻便雅洁。帖芯用绢镶裱成册,帖面用红木或荫木者大都外行,欲曾华贵反成累赘。”家藏碑帖拓纸为白麻纸,其色白中带青灰,线纹间距不等。有五六分的,也有三四分的。捶拓为毡腊法,细看每字均有白腊痕迹,但个别字口也有后人添描。墨色为淡墨拓,字口锋锐,精气内蕴,纸墨相发,石花自然。字体不肥不瘦,神清气爽,每页均清丽雅洁,紫光隐露,近闻有墨香。并有前任藏家的朱点和朱圈若干,以示后人可重点习之。该帖汇集收藏印17枚,钤印20枚(有重复钤印)。集中了唐末、宋、明清、民国各时期皇家和著名鉴赏家或收藏家的印章。且收藏钤印史年代前后有序,早期钤印在其边,晚期钤印居其中,所钤印章非常规正,入目舒适,年代不同印色不一。宋代为水蜜印,明代以后为油印。崇善楼书系之碑帖鉴别常识163页讲:“名家钤印的次序往往是先四周渐至中央。如此帖迭经元、明、清三代收藏,那么元人所钤在四角最舒适的地方,明、清而渐次层叠而上。决不可能元人印居中先钤一方,然后明、清人四面开花。”家藏碑帖外签【旧拓九成宫醴泉铭】及小字【南湖藏帖之一】为廉南湖所书并粘附在原帖旧签之上内签有李钟豫观款题跋【光绪元年二月江都李钟豫毓如甫观】(小字细楷极精),另有一开藏金纸(也叫藏经纸)。                                                                                  一.收藏印年代顺序介绍:

1.荆南私印:高氏家族内府书房鉴藏印,唐末宋初(907年-963年)该印朱文,12mm见方,为小篆体。全印饱满,笔意细挺,扶疏自然,十分工整,完全是汉私印的传统风格。由于高氏出身底微,该印不太具有文人气质。
2.
缉熙殿宝:南宋(1127年1279年)皇家图书馆缉熙殿收藏印,该印朱文,53mm见方。宋黄庭坚帖钤有此印。3.南昌袁氏家藏珍玩子孙永保:袁中彻收藏印,明(1376年-1458年)相士,字静思,官尚宝司承,进少卿,改中书舍人。藏书家。 该印朱文,40mm见方。袁忠彻收藏室名“瞻衮堂” ,家住今宁波市西门外,父子相术起家。其父袁琪曾因预言坚定燕朱棣夺取帝位决心之故,朱棣登极后,袁琪遂被拜为太常寺丞。故袁家乃故家旧族。袁忠彻好学,博涉多闻,明成祖时被封为“尚宝司少卿”,
朝廷待遇优厚。日与官宦文士磨砺讽咏,其瞻衮堂又名静思斋藏书甚富,为江浙四明一带知名藏书家。他的收藏印有:【袁忠彻印】、【忠彻】、【向贾少卿袁氏忠彻印】、【袁氏儒印】、【南昌袁氏家藏珍玩于孙永保】(《鄞县通志》) 。并著有《符号外集》、《凤池吟稿》、《人相大成》、《古今识鉴》等。在升州道士观图中钤有此印。4.天籁阁: 项元汴,明(1525年-1590年)字子京,号墨林,明代大收藏家、画家。明代之后,凡稍涉猎收藏者,没有不知项元汴的。他的追随崇拜者,清有乾隆皇帝,今有众多世界一流博物馆。可以这么说,当今存世的顶级书画珍品,上面的收藏印除了清朝皇帝的,就数他的印记最多。他所收藏的明和明以前的中国书画数量之大,价值之巨,当今没有任何博物馆可比!
项元汴曾经购得一张古琴,上面刻有天籁两字,于是他将自己的书斋取名天籁阁。该印朱文,47mm20mm.  5.士奇:高士奇,清(1645年~1704年)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钱塘人。翰林院学士。高士奇学识渊博,康熙曾在左右大臣面前说:士奇无战阵功,而朕待之厚,以其裨朕学问者大也。。康熙十年(1671)入国子监,试后留翰林院办事,供奉内廷,为康熙帝所宠幸。十四年授职詹事府录事,不义升内阁中书。十八年后历任翰林院侍讲、侍读、侍读学士、《一统志》副总裁、詹事府少詹。士奇平生学识渊博,善书法,精考证,能鉴赏,藏书画甚富。著有《春秋地名考略》、《左传纪事本末》、《清吟堂全集》、《江村销夏录》、《扈从西巡日录》、《经进文稿》、《天禄识余》、《随辇集》、《北墅抱瓮录》、《左传国语辑注》等。该印朱文,30mm25mm.
巴船出峽图题跋钤有此印。6.鸿绪:王鴻緒,清(1645年-1723年華亭人,字季友,號儼齋,又號橫雲山人,康熙中以第二人及第,官戶部尚書。著有《賜金園集》,是一位是清代早期的書畫收藏家。王鴻緒初名度心,康熙十二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明史》總裁、《大清會典》副總裁,才學深博,尤長於史,有《明史稿》。官至戶部尚書。由於他位高權重,眼光開闊對書畫的研究深有心得。故經他手的書畫作品大都真而精。是那个时代的書畫鑒定權威。该印朱文连珠印,高12mm14mm.
王顼龄跋颜真卿“祭侄文稿”钤有此印。7.竹泉珍赏:金农,清(1687年-1764年)著名畫家、鉴赏家。字壽門,號冬心。別號很多,有:金牛、老丁、古泉、竹泉、曲江外史等。扬州八怪之一。该印朱文,13mm见方。8.刘墉:刘墉,清(1719年-1804年)著名书法家、鉴赏家。字崇如,号石庵,诸城人,大学士刘统勋子。乾隆进士。该印白文,22mm见方。9.石庵之印:刘墉号。该印朱文,高22mm23mm.
10.李钟豫:李钟豫,清(1859年-1891年)书法家、收藏家、戏剧家。江苏江都(今扬州)人,字毓如,别号了然,又号江淮散人。官部曹、户部郎中、尚书多年。精行书,善榜书。颐和园"佛香阁"是其手笔。该印白文,18mm见方。家藏帖最后一页中该印钤了三方。11.緐如:李钟豫字。该印朱文,14mm见方。在此帖最后一页中该印钤了二方。另在题跋中钤了一方。12.钟豫:李钟豫名。该印白文,14mm见方。仅在题跋中钤了一方。13.淮南江北海西头:李钟豫闲章。扶海洲原是南黄海与长江交汇形成的一块沙洲,好像是大海与长江搀扶出的一个孩子,故此得名。它形成于二三千年前的西周,唐朝时才和大陆相联。《崇川竹枝词》中有首专写扶海洲的词:淮南江北海西头,中有一泓扶海洲。扶海洲边是侬住,越讴不善善吴讴。这首竹枝词的前两句准确地写出了扶海洲的地理位置:淮南是淮河之南,江北是长江之北,海西头就是黄海的西岸.这扶海洲正是我们如东。所以史志里说,如东古称扶海洲。该印白文,高27mm17mm14.亹敬堂藏:李钟豫书斋收藏印。该印朱文,40mm见方.
15.寿萱:刘寿萱,民国时期天津大画家、收藏家、西医医生。陆军医学堂(西医)毕业,中南大药房东家,天津官医院院长。与临时大总统曹锟的弟弟曹锐为世交。该印白文,12mm见方。16.则弎私印:不详。17.承和堂程:不详。

二.封面题签介绍:

封面【旧拓九成宫醴泉铭】之下小字【南湖藏帖之一】的:“南湖”即为:廉南湖(1868-1932)名泉,字惠卿,号南湖,又号岫云、小万柳居士,清同治七(1868年)三月十三日生,无锡城内水獭桥人。五岁入学读书,后江阴南菁书院学习。16岁中秀才,19岁与安徽桐城吴芝瑛结婚。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举人。翌年在京会试时参与康有为的“公车上书”。他精诗文,善书法,嗜书画、金石,并以其诗文书画交游于王公贵人之间。三十岁起就任清政府的户部郎中,以诗闻名京师,因特别喜好咏诵夕阳,人称“廉夕阳”;1904年辞官南归,在上海与丁宝书等人创办“文明书局”,编印教科书,率先使用珂罗版印刷工艺;著有《南湖集》、《潭拓集》、《梦还集》、《梦还遗集》等。此公精于鉴赏,收藏历代名家书画极富。且廉氏从高祖辈起也癖好古金石书画,廉泉尤嗜宋元字画帖,不吝重金购求,先世遗产几乎全换成其小万柳堂藏品。西冷印社的前身即为廉南湖的万柳草堂。家藏九成宫醴泉铭碑帖仅是南湖先生的藏帖之一。

三.家藏帖定代与字损介绍

校碑311页讲:第五行“重译来王”的
字不损,可定为北宋早期拓本。家藏本“重”字仅右上部泐损。

校碑311页讲:第七行字完好,为北宋拓本。字半损则是宋末拓本。家藏本字仅下部中间“艮”部钩笔有微损。

王壮弘崇善楼笔记133页讲:二行“长廊四起”只“廊”字下末与石泐连,三行“穷泰极侈”之“侈”字完好,五行“重译来王”之“王”字未泐。十五行“光武”之“光”字四周无外框,二十二行“庆与泉流”之“泉”字完好,皆北宋或南宋早期拓本之考据。故家藏本如按校碑311页仅从字损方面定代,可定为北宋中晚期拓本!

余以吉林摄影出版社《九成宫醴泉铭》三井本与家藏本校之,记其异同如下:

“九成宫”中“成”字右边左撇部有描痕,三井本无。“醴泉”之“醴”字,家本右下“豊”部下二点一横清晰,三井本不见。“秘书监”三字家本有填描痕,三井本没有。“侍中”之“侍”字家本没石,三井本有。“敕撰”中“撰”字“巳”部家本有描痕,三井本为石花,“抗殿”之“殿”字“殳”部上“几”,家本没石,三井本有。“金壁相晖”之“晖”字“军”部家本石比三井本少。“甘泉不能尚也”之“也”字家本字口清晰胜过三井本。“皇帝爰在”之“在”字,家本石较三井本略下。“群下请建離宫”之“離”字“佳”部末横右旁家本有石花但不连中竖,三井本则已连及中竖。“櫛风沐雨百姓”之“百”字左边石家本比三井本少。“大聖不作”之“聖”字下部“王”字家本没痕,三井本二横三横中右部已连。“謹案禮”之“案”字家本笔道清劲,三井本略模糊。“当功得礼”之“功”字上三井本是纸损非石花,家本完好。“实取验于当今”之“验”字“马”旁中竖右旁,三井本止第二横以上,家本完好。“伯禹绝后承前”之“伯”字单人旁上部家本微,三井本完好疑描填。末“渤海”之“海”字“母”部左上“口”部三井本,家本完好。

纵观三井本每字均比家本细瘦,如“渤海男臣欧阳询奉”之“欧”字“區”部三“口”,三井本都比家本笔道细。其“奉”上部的三横也比较细瘦。另外三井本的字口清晰度也不如家本,如“兼太子率更令”每一个字的字口三井本都有模糊痕迹,特别是“太”字,其边口如飞絮的感觉,家本字口清晰如刀劈斧砍,略有微缺是石筋让刀。

故余认为家藏本应早于三井本,王壮弘在其崇善楼一书中已有定論:“日本二玄社有杨守敬跋南宋拓本。”家藏本优于三井本应为北宋拓本。

总之崇善楼书系碑帖鉴别常识中所提自宋、元至明清传世碑帖常见的200位公私收藏家、鉴赏家中,鉴藏过家藏碑帖的就占了五位大家:项元汴、高士奇、王鴻緒、金农、刘墉。在碑额首字“九”正中钤有南宋皇家收藏印“缉熙殿宝”的仅有家藏本,其它所谓宋拓版本均未发现,别说是南宋皇家收藏印就连宋代鉴藏家的钤印都少见。家藏本有二章为宋印,无疑这是家藏本为宋拓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

张彦生先生说的最科学、最正确:存世未经多次重装的宋拓本、多数可见白色腊痕”(碑文的最真实体现)。故只经少数收藏家收藏,没有多次易人(收藏家或书法家不轻易让自己的藏品面世)的藏品,虽然没有或者只有少数收藏家的印章,却很可能是保存最完好、最罕见、最珍贵的真品。

刘耕

2010-5-13

1-001.JPG


2-002.JPG


4.JPG


5-005.JPG


6-006.JPG


7-007.JPG




3-00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