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6759|回复: 14

【冷碣舊稿】我眼中的兰亭奖——观作品后的几点不成熟思考。刊於《青少年書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2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吴建军 于 2010-12-23 17:41 编辑 " ^0 a8 g! @% k6 K, H
4 Z, O" ?2 v7 y. u
【冷碣舊稿】我眼中的兰亭奖——观作品后的几点不成熟思考。+ Q9 ]4 E( z! \, C" k; G, _
刊於《青少年書法》
9 ^* h& ]8 O. L8 {/ E7 _冷碣案:
/ C! u- z" i4 J, P5 D& m6 B這篇文章是中國書協三屆蘭亭展時應約所寫,發在《青少年書法》雜志今年第四期。俺也沒看到這期雜志,本來自己快忘了,前幾天穀國偉兄說要給稿費,於是想起。正有博友說我的博客更新慢,故把舊物搬出來了。請師友多指導了。
9 d: A) p( |- c3 x6 k" p% v  Y( ]: H. f
关于审美,关于汉字的变形。. k8 c% [' g8 I
变形是视觉艺术创作中很常用的手段,书法创作中当然是可以的,而且变得好也是精彩的,可以更直接的感染与冲击欣赏者,在以展厅为指向的创作中,这种方法的运用使其在新奇的夸张中更易于唤起欣赏者知觉中新鲜刺激,而更易于使其得到震憾。但如果作者对传统没有深厚的理解。,并同步着功力、技法等方面的深厚积累;而是直接搬来今人或直接搬运古人,都不会创作出时代所理想的作品来。展览中不少作品刻意变形,或由于功力、火候不到位,或由于心态浮躁,或由于文化底蕴的不足,其作品中结体变形往往不能令人满意。这显示了作者自身的不足,同时他显示了作者面对展览的被动与无奈。变形的不理想说明我们深入传统还不够,那么如何深入传统,而又不囿于传统,这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说:“‘温故而知新’,却是艺术创造与艺术批评应有的态度。历史上向前一步的进展,往往是伴着向后一步的探本穷源。”部分作者入古不深,故出新土无力。当然,笔者说入古,并不是要作者抛开时代脉搏而狭隘秘简单的独钟古典。事实上,任何一时代艺术的创新都离不开对古典的重新解构。而近代与当代作品,由于离本时代较近,往往能成为研习者解读古典的入口处。5 ^0 C' `/ V3 q3 j: b$ c  O
书法作品在结字的变形与章法的起伏变化,其中方面之一是横向的借鉴于西方美术创作中空间结构原理的优秀传统,从中找到可以为书法所用的契合点。作品中变形的的运用等,愚以为,应以深入理解古人传统与感受当代文化空气深处而后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力量,或有意或无意达到变形的目的。如:米芾、王铎对王羲之的成功变形。
2 e7 r) I8 k/ Q
( U( X  }; \9 o; I, k二王书风式微
; x5 b4 H" t" J, [3 Z3 y3 U* b二王一路书风经过时代的演绎仍会处于影响书风重要的力量。但其式微亦是审美的变化使然,如一等奖中那件有平复帖取向的作品的胜出,无疑适应了这种审美的稍然变化。0 k7 ~4 \2 B1 P1 p7 ?/ f/ S
不得不承认,水平的不整齐,我们或是埋怨评委,或是埋怨评选体制等等方面。但我们同时也要思考自身的原因。在浮躁的书坛中,还有多少人可以真正的沉下心来,认真临帖习字,认真去研究问,专研书法问题。
0 z5 E" P8 O9 `; R
$ u; m+ k, Y) v  D关于获奖作者年轻化3 V" w$ J: b! k0 }4 r# F% e
对比老一辈的书法家,我们会发现,近年以来很多青年作者相对过去老书家灵活了,这体现在用笔上灵活、不拘紧,结字变形的大胆。当然败笔较明显,这在是结字上的变化,不少人过去不曾有,或很少有的大胆的变化,但是稍一观察就会发现多不自然。这是浮躁的体现,也是展览所崔生的艺术创作心态。获奖作者年轻化是近年以来展览的出现的变化,其中消息亦须睿智者品味了。信息时代为年轻提供了良好机遇。他们受过比老一代书家更加正规科学有效的训练,由于平面出版物与网络的迅猛发展,现代信息社会的便利使得青年作者眼界远远超过了老一代书家是无可争议的。正处在思想活跃时期,很容易接受新事物的青年作者,对于展厅的适应与时代气息的体会等方面要超过老一代书家。不过事物也有两面性,老一代书家也有其优势。如,统书法艺术中所要求的那种“势”,人在一种状态中长久而生而蓄的“势”,即传统中所谓的“养气”。由于当代社会的丰富与多元,诱惑增多等原因,似乎较古代反倒不及。而老一代书家于此则是优势。同时也想到如何处理好这可以放在艺术史上的问题呢?亦可做深入研究了。古人的眼界并没有我们现代人广,知识也不及现代人丰富,但古人的知识相对我们来说则很纯粹。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古人的信仰比我们虔诚,古人一旦相信了一种观念,一种事物,就会以毕生的心血投入进去。并且这种信念是在悠久的传统中集体默认的,个体之间又相互影响。所以古人无论在学术或艺术上可以比浮躁的现代人走得更深,而这个“深”来自于坚定的信仰。当代人不会与古人有完全重合的信仰,但我们如何守住古人执著的精神?留住其中最珍贵的品质?亦需学者与艺术家共同思考研究。
* w* E9 Q2 Z3 _* E7 A0 Z' a视觉冲击与灵魂的远离
( Q$ S" j/ t1 c( R3 C* o# X; U很多作品显得很俗气,格调不高,很多作品用各色纸张,并精心做成各种样式。制作方面所投入很大的精力,但却乏特别打动人心的作品,可以给人诸多形式方面的启示,却不能直指艺术心灵的深处。技法提前而灵魂远离。奈何?思之,思之,行之。, [- J) T, v0 A- r) L& \& H2 Y( B4 H5 U
               吴建军于二〇一〇年一月十五日星期五
  ^5 s5 p, [+ N# ?! Y) g& s8 N1 e7 I
发表于 2010-12-22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兄行文有度,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3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3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个点很好,期待更深入的文章!em1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3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颇受益!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 y8 h& F' Y9 b3 @/ W& P3 ~3 Y6 _8 r, T
% u0 m' S+ G, T* K0 g) `. g
7 ^4 X# E, F$ n# x+ W1 z: Y
    问好兄弟,多批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受益
0 ^/ w+ X) t7 H" h我心若水 发表于 2010-12-23 07:53
+ x3 n* g" Z: E: t
+ x/ Z6 {  e  Q1 r" w" m% @
! w3 I. R: _  f1 p2 N7 v" e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个点很好,期待更深入的文章!6 k" ^' @/ ~. Z1 q# C
吾好古 发表于 2010-12-23 10:50

; [/ k+ W) O; |0 |. v) d# Y0 E2 d) \2 R- G% s
+ [% O6 }  Q. q  g
    问好好古兄。你的提议很好,不过这是当时命题而写,加入了一点自己曾经的不成熟思想。
0 Y' k4 r6 w# z/ j3 k' D
) b2 D  f" C# k1 x. z0 S而我的目前则在做清印学史研究,耗费了很多精力,暂不愿分心于他事了。如有机会或可回过头再深入思考这些了。
% A! X3 V# W" L谢谢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颇受益!谢谢!!  L/ `  n7 V9 L
沥砚堂 发表于 2010-12-23 11:27
! z  {1 L' p" z  F9 {* g0 r

+ y& x9 C, ?$ b: c. X4 M- T, H9 R7 Z% N* i( Y* u
    谢谢先生夸奖,还请多指导。多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4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em1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