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说说我喜欢的几首唐诗 一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一首绝句,有问有答看似平淡的几句话,却把一个旅居他乡的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写得婉转缠绵。从回环往复的句子里,我们好象看到了《诗经》里那个辗转反侧的“好逑”君子,丰富的想象超越了时空,“夜雨涨秋池”、“共剪西窗烛”与巴山蜀水相连更感情景交融,虚实相应,为这思念之愁凭添了几分韵致。 这首诗的题目叫《夜雨寄北》,也有叫《夜雨寄内》的,对是寄给友人还是寄给妻子颇有争议。说寄给友人吧,似有爱情成分;说寄给妻子吧,据考证那时妻子已经去世了。这可难倒了可怜的专家。真好笑,你以为“寄”就是真正寄?寄就要有人收吗?就不能穿越时空同那个世界的妻子说几句话吗? 专家太缺乏想象力了,我宁愿相信诗人是寄给自己,是自慰。我就经常自言自语。 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这是李白的一首不怎么引人注意的诗,我却非常喜欢。这是真正的李白,脱口而出的几句话,便勾画出一活脱脱的诗仙,读两遍会让人飘飘然的。
先说第一句,“两人对酌山花开”,太普通的叙述了,但要注意“山花开”这三个字,如果你理解成这时正好山上的花开了,那就索然无味了。我想应该是两人喝红了脸,脸红得像山花开了一样,这普通的叙述就有诗意了。
接下来“一杯一杯复一杯”是极其自然的过渡,我想,这样喝下去肯定会醉的。 最终的李白吐出了天外飘来的两句话:“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这时的诗仙应该是微微地睁了一下眼,挥了挥手……
有人说后两句是从陶渊明的话中化出的。我不这么看,没必要非找个出处去牵强附会,鸡蛋好吃就行,别管是哪只老母鸡下的。
三 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是杜甫的一首诗,题目叫做《闻官兵收河南河北》。我觉得这是杜甫诗中最好的一首。 我不懂历史,但要了解这首诗还真得了解点写作背景。“安史之乱”使杜甫背井离乡,流离中的诗人得到战乱即将结束的消息,喜悦之情可想而知,描写细腻真切,犹如高考结束或毕业前扔掉复习资料的那一刻。 整首诗平铺直叙却跌宕流走,最后两句中的“从”、“穿”、“下”、“向”四字用得多好,使苦闷诗人对未来平安生活的渴望跃然纸上。
吟诵之余,我试图用书法的形式表现一下,激动中错将“向洛阳”写成了“到洛阳”。一字之差,天壤之别。穷困潦倒的杜甫最终没有到洛阳,死在了还乡的路上。所以“向”字更具深意。抛开后事,“向”比“到”要显得急切些,更具想象力。唐诗专家马茂元的《唐诗选》竟将“向”换成了“下”,但愿是笔误,不然专家就是混饭吃的了。
四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大家非常熟悉。诗人乘舟直下三峡,瞬息千里,势不可挡。江流的如飞之势,又象征着诗人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 以上是这首诗从字面上给我们的直观感觉,这个“画面”已经够美了吧!如果我们要进一步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我们就会有新的感受。 这是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途中,行至白帝城遇赦得释回江陵的归途中写的。知道了这些,诗中的两岸风光就与诗人遇赦的轻快心情连在了一起。情景交融,我们似乎看到了欢快的李白正向我们走来。 在香港回归前夕,参加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的中方代表周南先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当问及此时的心情时,周先生脱口而出:“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刻我感觉周先生不仅是出色的外交家,更是出色的诗人。李白“地下”听此也当为千载下的知音而会心一笑。 不懂诗的人总要说,李白的这首诗源于郦道元的《水经注》中的《三峡》,我们不能否认李白可能读过《水经注》,但李白这首诗的意境与郦道元的《三峡》是不可同日而语。《三峡》只是描绘了三峡的风光,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注入了更多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