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创作札记
“静观”是湖北欧阳兄请刻的四方印之一,要求白文,1.8CM*1.8CM.当时一看到这内容直觉不能刻成汉印或流派印风,此印二字皆呈左右结构,笔画相若都较繁复,很可能刻出来四个长条排的机械呆板。个人一直认为姓名印或许应当刻的端庄,但闲章一定要刻让人有视觉享受感。在很多人为能把字刻的工稳平匀称而幸福时,我却常为找不到打破这工稳平匀的方法而痛苦。欧阳兄收藏过我几方印,大抵对我性情也有所了解,在请刻时说印风不要求,由我自由发挥,我明白其中意思是要刻出“我这一个来”。
在把“静观”两字的篆书结构从脑海里拎出来时,章法迎刃而解。“静”的金文字法在空间分割上化整为零,灵活的结构破掉了整齐划一的布局,而“观”字“见”部以两短横省略符置于左下,以“整”收拢了“静”字的“碎”,同时也给“静”字各部的挪移变换让出了空间,初取中空边实形式勾出章法,中腹大块留红,四周笔画逼边,拟线条猛冲,刻出后应该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但渡稿时突然觉得把“静观”这样一个内容的印刻的热热闹闹似不恰当。于是废弃初稿在纸上写出两字各种结构变化重新“拼装”,过程中根据经验想“静”字能化整为零,那为什么“静观”两字不能化零为整作一字刻?一个印面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在不失可读性的前提下未尝不可作为一个符号来处理,于是以“静”之“青”部稳住印面,余部左右包抄,左右弧线、交叉线、斜短横相互呼应,整方印呈右上升腾之势,刻时注意线条含蓄不张扬,不再对升腾之势推波助澜,以期动中寓静切合主题内容。刻完发现两字线条“静”轻“观”重,思索良久,在“静”之“青”上复刀而“争”部不动一线,让线条由右轻到左重推进,丰富印面对比。再细审觉虽有“静”的长竖有力支,但还是不足以撑住左边“观”的右倾压力,故在“观”的上部敲击,使两处逸出印面,再于左“口”上复一刀增其分量感以牵制右倾之势,同时边框也相应的上薄下厚以稳住文字,至此告成(下图左)。
事后想这一方印如果不取结构较灵活的金文刻成古玺印风是否就刻不出可观处?未必!刻成满白是一选,在文字间适当残破并笔,稍微模糊一下结构的泾渭也可刻出精彩;若取秦印风格文字适当处理加一界线,那些短横长竖呼应的也可爱(如下图右);甚至反常规作上下排列,发挥两字左右结构的特点刻成看似四字实则两字也未尝不可。
但心底里还是庆幸一开始我就绕过了这些想法,我认为现在的更好,做不到最好,更好当然是首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