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清风 -----读叶效良先生书法 陈衡恪先生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其实中国文化在任何领域的展现都依此为终极。我觉得书法同理。能做到这样的,自然超然物外,淡薄高古。
叶效良先生是一个当下**里的智者,他见识卓越,崇尚“中和之美”;又熟谙传统。在传统艺术一方面强调表现情感,另一方面又强调以理节情和情理交融;一方面躲在书斋里与古贤人对话,一方面认可艺术具有感官娱悦功能,同时又强调“温柔敦厚”与感染教
化,在中国书法中坚实地强调书与人修为的高度一致。
叶效良先生强调书法的书写性,我们常常为书法辩,他对书法的见解与同时代的优秀书家相较毫不逊色,而书法的阅读过程本身也是对历代文赋以及诗文词章的审读过程中收益,特别是他那种随随便便写到哪里是哪里的笔法,与晋人行草之“临事制宜,从意适便”的轻松态度很为相像。 倘若以倪瓒的“逸笔草草”最能代表文人心态。也倘若晋人的行草走笔尚有龙蛇飞动之气势,那么倪云林“逸笔草草”的“空灵”使意兴冷却了许多。石涛说他“一段空灵清润之气,泠泠逼人”,并非随乱安置。此种“逸”风即“冷逸”也。叶效良先生书法也有如此心照,的确获益于阅读,“空灵”抑或“冷逸”之风表现在视觉上,也是笔墨用得简约,墨色下得萧疏。
结合用笔、结体上的均衡与匀称,叶效良的作品在这一点上很容易唤起人们对古典的记忆。这种漫不经心式的流畅在这些人的身上也是如出一辙。我想这首先得益于书写者的熟练。唯有熟练才能达到这种流畅。此外,叶效良的书法还有一种淡然态度。也就是说,在风格上无限靠近古人,在技术上始终与之保持距离。我注意到了叶效良先生每一个的点划甚至气息,紧贴传统,不断在传统中观照自我、沉浸自我,在平静的包容中凸显自我。从容平淡,平常中有大度,徐缓中有精微。叶效良的书法所追求的恰恰是那种从容中蕴藉的大气势。只有在对传统有深刻的体验后,才能感知传统的高度和难度,才能确定自己心向往之的方向。 清沈宗骞说:“从事笔墨者,初十年但得略识笔墨性情,又十年而神理少得,三十年后乃可几于变化。”试看这三十年要完成的是什么功业,沈氏列了四条:一曰清心地以消俗虑,二曰善读书以明理境,三曰却早誉以几道远,四曰亲风雅以正体裁。可见中国书画的高境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是积学渐修、厚积薄发而后成。书法雅事也,审美意蕴在于超脱现实,摆脱功利,精神与外在之物无争无竞,无间无隔,除了乐趣与精神的涵泳不存在其它的追求。所以在今天躁动不安、追名逐利的书坛,重倡一种古典恬谵、清雅高迈的传统精神,无疑矫正中国书法审美追求趋于流俗的倾向,而叶效良先生的书法审美追求正是我们当代书坛沿革传统优秀文化所需要的。
马晓宁写于祗雅楼北窗灯下
安徽蚌埠怡和园小区五栋2单元102室 马晓宁
13655525568
邮编233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