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435|回复: 2

画坛不朽巨擘 一代艺术宗师 记齐白石的艺术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画坛不朽巨擘
一代艺术宗师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0年04月22日01:25  作者:欧阳银坤

----记齐白石的艺术人生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更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寄萍老人、齐伯子、画隐、木居士、萍翁、寄萍堂主人、杏子坞老民、湘上老农、三百石印富翁和老白等。白石是借用湖南湘潭老家村庄的名字。他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和《齐白石作品集》等传世。

  齐白石,是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近代书画篆刻艺术大师,他是继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之后的又一花鸟画巨匠,他承前启后,开宗立派,一扫画坛之陈迹,独行于中国画坛近一个世纪。艺术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愧为画坛不朽巨擘一代艺术宗师。

  1864年,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县白石乡杏子坞星斗塘一个农民家里,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农民的儿子,日后能成为蜚声中外的国画大师,并对中国画坛产生极大的影响,恐怕这是谁也没料到的。齐白石为齐家长子,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更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寄萍老人等。在家里,人们都习惯叫他阿芝。小阿芝自幼聪慧过人、深得祖父喜爱,4岁时便随其识字。 8岁时去外祖父周若雨执教的私塾读书,由于勤奋好学,加上其有过人的天赋和秉性,小小年纪的他很快就能熟练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四言杂字》和《千家诗》了。功课之余,还学习毛笔描红。由于家境贫寒,11岁的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开始打柴、放牛、挑水和捡粪了。尽管农事很忙,他总是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读书,自学《论语》和其它书籍。据白石老人晚年回忆诗中写道:“牛角挂书牛背睡”,正是其那段历史和生活的真实写照了。为了养家糊口,维持生计,1877年,15岁的齐白石不得不走出家门、走向**,当起了百工之首的木匠,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担,开始了他的木匠职业生涯。阿芝一开始随本家叔祖齐仙佑和远房本家齐长龄学习木匠,主要做大器作(大器作主要是指除开雕花以处的所有的粗木作),大器作又称为粗木作,对身体素质要求相对较高。但由于阿芝从小体弱多病,身体不好,根本吃不消、干不了。加之在当时的**里,做大器作的木匠是没有一点**地位的,就连同行都看不起、瞧不上。阿芝从小自尊心就特别强,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自己和家人争口气,转行干雕花小细作,通过他几年的刻苦努力,终于如愿以偿的复拜在当地有名的雕花木匠周之美门下学习小细作。在学习雕花过程中,他心灵手巧,不陈陈相因,而是大胆的创造和革新,制作出许许多多人们喜闻乐见的雕花工艺品,深受大众喜爱。自从干了雕花小细作以来,阿芝可以说是如鱼得水,畅游在雕花艺术的海洋里,不以乐乎。可以这样毫不保留的说,他的这段木匠生涯,将直接影响到他日后的书法、绘画和篆刻功力,甚至对他成为一代杰出的艺术宗师也起到了不可忽视和估量的作用。自此以后,他就成了方圆百里白石铺有名的“芝木匠”。

  如果说齐白石只从事木匠手艺,充量其只能成为方圆百里、千里有名的木匠师傅,更不可能成为日后的书画篆刻艺术大师而名扬天下了。但往往历史具有很大的莫测性和偶然性,就在1882年的某一天,上苍终于眷顾了这个农民的儿子,齐白石在一户人家做工,偶然发现了一部乾隆年间刻印的彩色《芥子园画谱》,在征得主人的同意后,齐白石将画谱借到家中,如痴如醉的日夜临摹,他用了半年的时间才将其画完,积累的临摹稿就足足装订了16大本,可见其用功之深,这样既自学了绘画技法,又积累了雕花图案资料。从此以后,齐白石就迷上了书画而一发不可收拾,直至其逝世。在齐白石近一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为我们创造出三万多张艺术精品来,还全靠这部小小画册的启蒙。你知道吗?在中国美术史上,就是这一部小小画册---《芥子园画谱》,启蒙成就了多少艺术大师,我只要为你随便列举几个人物的名字,就足以让你瞠目结舌和万分惊讶了,如张大千、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李可染、李苦禅……等等。

  这一时期,齐白石一边靠木匠雕花来维持生计,一边又自学绘画和书法。二十出头的他,早也是方圆百里有名的“芝木匠”,而且还成了远近闻名的“芝画师”了。有好些人还慕名找他画神像呢!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画名渐渐盖过了他的手艺之名,甚至画画赚的钱,也开始超过做木工赚的钱了。就在齐白石二十七岁那年,有幸结识了当地名流胡沁园、陈少蕃两先生,并随其学习诗画。两位老先生可以说对他喜爱有加,并为其取名齐璜、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个齐白石,几十年后,将名动中原、享誉海内。如果没有这两位先生的栽培,齐白石的人生也将被改写,所以说胡沁园、陈少蕃是齐白石第一次遇到贵人。要知道,在接下来的人生中,他又会相继遇到不少贵人,这些贵人当中,基本上都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振聋发聩、响当当的人物,如:王湘绮、陈师曾、徐悲鸿、林凤眠等。甚至还有一些国家**,如周恩来、禁用词语等。在这些人物当中,又数胡沁园和陈师曾对他影响最深。据白石老人自传介绍,胡沁园对他从木匠转型画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陈师曾对他“衰年变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才真正奠定了他日后成为中国近代画坛头一号宗师的地位。

  1894年,32岁的齐白石,由于结识篆刻家黎松安,成为齐白石治印的开端,并与黎松安等七人成立了“龙山诗社”,人称"龙山七子",因齐白石年长而被推为社长,晚年的齐白石,还特别制作了一方“龙山社长”的印章来纪念这一事情。1899年,37岁的齐白石有幸拜在著名经学家、古文学家、诗人,湘潭名士王湘绮门下专攻诗文,余暇之时致力于书法和绘画研究。为了谋生,书法初习“馆阁体”,后改学何绍基,博涉钟鼎篆隶诸体。1900年,38岁的齐白石画名初显,也是当地有名的画师了,同年受住在湘潭的江西藉某盐商的邀请,为其作青绿山水《南岳全图》十二条屏,获润笔费三百二十两,在当时,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据相关资料介绍,白石以润金典得水田十亩,取空地自盖书房一间,取名“借山吟馆”,自此,齐白石一家暂时过上了殷实富足的生活了。

  在1902年至1909年的七年间,齐白石“五出五归”,出游了北京、天津、上海、陕西、江西、广东、广西和香港、等省市,饱览了祖国的名川大山,可谓行程万里,胜读于万卷书。《白石诗草自序》云:“吾年四十始远游,至已酉,五出五归,身行半天下”,在远游过程中,使齐白石增长了不少知识,积累了许多画稿,丰富了自己的视觉、心理和艺术世界,也结识了许多名士和艺术家。这一时期,齐白石的绘画也由工笔慢慢转向大写意,书法由取法何绍基转向魏碑,刻印由学丁敬身、黄小松转师赵之谦。正如他在自述中所言:“(远游成为他)改变作风的一个大枢纽”。可以说, “五出五归”使齐白石眼界和思想大开,对他日后定居北京,坐镇北京画坛,雄视中国艺林奠定了坚实而深厚的基础。

  1917年5月,齐白石应好友樊樊山邀请北上赴京,在琉璃厂南纸店(现荣宝斋前身)挂笔单,以卖书画刻印维持生计。但由于齐白石当时没有多少名气,加上本身字画高古野逸,根本不为北京画坛和时人所接受。最后,没有了多少生活来源的齐白石,只好暂时寄居在
寺,勉强度日。他在诗中写 道:“冷逸似雪个,游燕不值钱”,真实反映了他那段卖画的心酸经历、苦闷心情和尴尬。但是,由于篆刻艺术格调不俗,还是受到了当时北京画坛领袖之一的陈师曾的赏识和追捧(另一位北京画坛的领袖是姚华。姚华,字茫父,号重光,贵州贵阳人,中国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尽管陈师曾是名人、是大腕,但他珍爱人才,没有一点旧文人的架子,并亲临
寺拜访齐白石,让齐白石大为感动。两人见面以后,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并进行了通宵达旦的秉烛夜谈,因两人志气相投,遂成为好友。有了陈师曾的提携和帮助,齐白石的画名日显,渐渐打开了书画难卖的僵局。

  在未定居北京前,蜗居在湘潭的齐白石身份仍然不是职业画家,而是半文人半农民的身份,他一边靠耕作养家糊口,一边靠卖书画维持生计,倒也无衣食之忧,再也不疲于奔命了,这一时期的齐白石倒也乐得个悠哉游哉,自在逍遥,暂时让他满足了“落日呼牛见小村,稻粱熟后掩蓬门”的山村生活。但好景不长,1918年,湖南湘潭极不太平,白石初次有了迁居北京的念头。1919年,湖南战事连连,百姓叫苦连天,犹如丧家之犬,为避兵匪之乱,齐白石携妻妾返乡。为保证家人的安全和顾及一生的幸福,57岁的齐白石决定迁居北京。要知道,一个57岁的垂暮老人,作为中国最早的“北漂”一族,想定居北京,要下何等的决心,要具备何等的魄力啊!我想,齐老先生在作出迁居决定之前,肯定经过了无数次的思想斗争,几经权衡之后,决定背井离乡,迁居北上。这个57岁的老人,经过在北京整整10年的打拼,直至1929年, 67岁的他终于购置了自己的房产,其中之艰辛外人岂能得知。但不管怎么样,齐白石一家的生活总算***下来了。

  自从定居北京后,齐白石才迎来了他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春天,开始了他晚年职业画家的生涯。但是,在当时要想在北京画坛安稳身、站住脚、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要知道,在北京画坛,高手云集,且保守派各自为阵,作为初来乍到的齐白石,在别人的眼里,只不过是一个木匠,充其量是一个画匠罢了,所以根本瞧不起他。那一时期的齐白石,绘画还主要研习八大山人,所以画法比较高古冷逸,虽然已深得八大艺术之三昧,但在时人的眼里,齐白石的绘画就是“野狐禅”,甚至是“狂、怪、野”的代名词。正如其诗云:“冷逸似雪个,游燕不值钱”,以至到了“尽日关门人不的”的冷清窘境。但谁又会料到,在不久的将来,齐白石通过自己的“衰年变法”一跃而成为中国头号艺术宗师,其“野狐禅”、“狂、怪、野”也变成了大家公认和喜爱的“红花墨叶派”。自此以后,他成了北京画坛、甚至是中国画坛的领军人物,成了“谁人不识君”的公众人物。齐白石的这一举成名,一改“尽日关门人不的”的冷清局面,可以说是门庭若市了,一时间,国内许许多多的画家学子,文人名士相继纷纷拜倒在其门下,就连京剧界大师梅兰芳已追随左右学习书画。在他们当中,有好多人都是当时北京画坛中国画坛的中流砥柱,后来,有些人还成了名家大师,如李可染、李苦禅、娄师白……等。

  在“衰年变法”前和变法中,齐白石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的,他的书画在国内鲜有人问津。我想,这不是他的画画得不好,而是画得过于高古和野逸所至,一般人无法识得罢了。但有趣的是,齐白石这一时期的绘画,可以说是墙里开花墙外香。1922年春,陈师曾应邀赴日参加东京府厅工艺馆举办的中日联合绘画展,随之携去的齐白石书画,在画展中表现不俗,可以说是炙手可热,一时畅销东瀛,并且以高于国内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全部售出。随后,白石老人的书画作品又相继入选法国巴黎艺术展等,没过多久,齐白石已成为一名家喻户晓、蜚声海外的艺术大师了。国外许多画商和国际友好人士专程来到中国,点名只收购和收藏齐白石先生的绘画,一时之间,齐白石的书画便供不应求,洛阳纸贵了。

  但是,对于暮年的齐白石,要进行“衰年变法”,是何等的不容易啊!正如他所言:“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问快心时也”。他决心在艺术上进行最彻底的变革,他常说:“要我行我道,下笔要我有我法”之语,可见其变法决心之大,简直气壮山河。在变法过程中,白石老人以深厚的民间美术修养和精湛的传统艺术功力,经历了“扫除凡格”和“十年关门”的艰苦蜕变,在陈师曾等人的顶力相助下,终于修成正果,从此摆脱了八大山人冷逸的格局,开创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得匠心的“红花墨叶派”,把中国绘画艺术推向了雅俗共赏最高峰,为中国绘画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没有徐悲鸿、林凤眠等人的大力提携,白石老人的变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1927年,65岁的齐白石被北京艺专校长林凤眠聘为中国画导师。第二年,北京艺专更名为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作为院长的徐悲鸿,又聘请白石老人为中国画教授。但是,在众多学院保守势力的眼里,作为木匠出身的齐白石无疑是个异类,就连他们的院长徐悲鸿也成了大家攻击的对象。最后,迫于对保守派以及各方面的压力,徐悲鸿不得不辞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而南返,才将此事平息下来。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打响,日寇的铁骑侵占北京,为避免受到日伪骚扰,白石老人辞去了艺专教职,从此闭门谢客,并在大门外帖上了“停止卖画”的告示,以示深恶痛绝日寇的丑恶侵略行为。为了表示拒绝与日伪合作,他还退还了艺专配给门头沟煤的通知条,表示自己与日伪不共戴天。这种势不两立的僵局一直维持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才恢复卖画治印,可见其爱国之心和赤子之情。1946年8月,徐悲鸿复任北平国立艺专校长,再次聘请白石老人为该校名誉教授,同年10月,北平美术会成立,徐悲鸿任会长,齐白石任名誉会长。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齐白石决定留下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同年4月,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徐悲鸿任院长,聘请齐白石为美院名誉教授。是年7月,齐白石出席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白石老人又迎来了他艺术上的第二个春天。1949年,白石老人受到禁用词语主席的邀请,作客中南海,并得主席的盛情款待。1953年,93岁的他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任理事会主席,并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这时的齐白石,可以说是达到了人画俱老、人书俱老、人印俱老的最高境界和艺术巅峰。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55年德国艺术科学院又授予他“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他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章;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可以说,这此至高无上的荣誉能授予白石老人,都是实至名归的。正如他在答谢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他国际和平奖章时说到:“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所追求的就是和平”。从这一番洋溢热情的讲话中,我们足以了解他就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热爱和平的伟大艺术家。1957年9月16日, 97岁的白石老人因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了。这个世界最杰出、最伟大的艺术家,在他近百年的人生中,他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笔宝贵而丰厚的物质财富,更重要的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他高尚的民族气节、高洁的人格魅力,以及纯真朴实、百折不挠的人文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书画学人,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将中国书画艺术发扬光大,直至根植华夏、播撒海外。

  纵观齐白石的书画艺术,其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个性。他能把民间美术的审美情趣大胆地跟传统文人画紧密结合,创造出一种有别于传统,又结合生活实际的一代新风。其画风健康清新、雄强博大,具有阳刚之美。其绘画作品能与诗书画印有机结合,交相辉映,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总之,齐白石的绘画艺术,是在深厚的传统功力和生活基础之上形成的。白石老人最后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辉煌,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正如他在诗中言及:“百年后自有公论”,从此语中足见其有多么自信。百年后的今天,每每读到此句,足以令人感到意味特别悠长,让人无穷回味。(谢绝转载)

发表于 2010-11-13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7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