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6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6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WUWEI

崔寒柏鄂尔多斯展况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来……
160.jpg
16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来……
188.jpg
182.jpg
183.jpg
184.jpg
185.jpg
186.jpg
18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来……
191.jpg
19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来……
174.jpg
175.jpg
176.jpg
17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来……
179.jpg
180.jpg
18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WEI 于 2010-9-23 00:41 编辑

好!网展作品就发完了。最后,把崔寒柏最新的一篇书论献给大家。




书写的速度(2010.8改)


这个问题好像古人很少谈起,因为书法是来源于实用的艺术,书写速度是不在话下的,因为实用需要速度。这也是为何由篆发展到隶再到楷,且有行有草的原因,书写速度是书法进化的动力之一。

一进入到书法变成“纯艺术”的时代,速度就变成可调的了,所谓“可调”是指在不计较时间因素的条件下来完成作品。但孰不知速度在书写中不只是表现在效率上,还同时体现在书写的效果上,更体现出行气的通畅和书法作品的精神上。当然,也可以表现出作品速度慢的做作或速度快的荒率。当代的书作因速度不同更表现出作者在功力上(自我运化上)的巨大不同。换句话说没有达到一定速度的书写,就是匠气十足的做作。慢到一定程度时就成了描,在描心目中的形,而不是写心中的意。这种动作有些象演唱界在对口形,对口形的假唱不可能是抒情的发挥,只是求准而已。

  速度很难有一个定量,就像握笔的力度一样,没有一个硬性的标准。所谓用笔的速度就是令笔要“跑”起来,就好象人跑步,没有人在跑的时候去想哪一步怎么下脚,哪几步要怎么迈,更不可能用眼去衡量、去看步点儿,再按照眼睛量好的距离落脚,眼只是做为一个监测系统,反馈出所在的位置以便大脑在跑动中调整,如果要用眼一点一点地量出距离再去踏点的话,根本就跑不起来了。

写字是同一个道理,而“跑”就是用笔写字。

初学的人还不知道怎么“跑”就要先在眼睛的指导下完成起笔、顿笔、行笔和停笔等基本动作,一但能够熟练走笔了,就不能靠眼睛指挥了,习惯成了自然的行笔就形成了潜意识,只有到了用大脑潜意识的地步才能完成自主地书写,才能不按墨迹的表现效果去书写,才能写出自己的效果而不去刻意重现前人的效果,只有自主地书写才能体会到行气,才能体会到动态的控笔,才能体会到不可知的自然变化,才能自然的随字出形,才能使通篇挟气生风,才能使笔画自然,才能出精神!

初学者的速度

几乎任何一本教材在教用笔时都会有同样的图解。那是一个分解的、平面的无法作提按标示的简图。相信只靠那个图没有人能完成完整的笔画。有些人为了完成就只有描,用笔的边缘去涵盖住笔画,实际上古人在完成这些笔划时是按照这个路线走的,但是加了立体的提按,在一定的速度下,笔毫在笔划中顿、转、提、按而字迹正是这顿转提按后墨溢出的边缘,而不仅是毛笔着纸后笔毫两侧的边缘。

开始学习书写时根本不可能有速度,这个阶段主要要靠学生掌握顿的习惯,眼睛要盯着看,根据效果来调整用笔,这时的笔触不能百分之一百吻合标准笔画的外形,主要要通过练习形成下笔和行笔以及收笔的笔意,这种笔意非常重要,将来有了速度的书写后,这些动作将会保证笔画的丰满,而没有这种训练或训练不够的话,一写快笔画就会“缺斤少两”。很多人再靠补笔去描上,描习惯了,一生都改不了。那是因为在初学时没有养成正确的用笔习惯。

真正常握用笔不是在初学时,也不可能在那个时候。初学只能了解用笔的轨迹,写到一定娴熟时,能把分解动作用速度连接起来时,笔迹才能暗合古人。有时候给学生示范,明明想要让学生看清楚运笔的过程,但是因为速度太慢反而写出的笔画不够丰满标准。那是因为毛笔很有弹性,在同样一个轨迹下运行时,快速弹出和慢慢的弹出会产生不同的墨迹边缘效果。快时弹的不充分,笔就行走了,而慢则是在弹的充分后才行走。其实很多笔画是在没完全弹开时行走出来的,不是我们不能等笔毫完全弹开,那是因为古人书写时的速度,我们见到的古人书迹都是没有完全弹开的“进行时”,这种行进时产生了连带的效应,就是行气走势的开始。

有些人只要用毛笔书写,速度就快不起来,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初学临写阶段,每一笔都要完成图示中的基本动作,本来一入笔,按下,就可以完成的动作,偏偏要分几步去构成,怎么才能快得了呢?

此外,临习中掌握了不少的技巧和信息,在自己写的时候都需要表达出来,随着“背诵”随着写,或随着写随着向字中加上感受,这两种靠规划来进行的书写不可能写得快,因为一快就来不及规划了。

临得多了,想法也多了,每个字会在脑中出现很多古人的“光辉”形象,到了自己写时反而不知道用哪一个了。当临写只掌握了形的时候,必然在自主书写时去追忆这个形,书写速度也就快不起来。

初学时速度本来也快不起来,这个时期主要是打好基础,打好将来写快的基础。那就是按照用笔的要领去运笔,而不是按照笔迹的效果去复制,按要领写可能一时不能写得那么标准,但练的是用笔,按笔迹去写是按效果用笔去凑合,尤其是用生纸临写时,这种凑合很多都是用墨去浸出笔画来而不是写出来。这种方式学到的不是用笔而是强化了笔画的形,一旦写快了,描的“用笔”都用不上,很多地方就会出现藏不住锋或者出现任笔为形的现象,下过的描的“功夫”什么都见不到了。

速度在中等水准的书者中体现的是功力:

很多人都在讲功力,这个功力不只是临帖,换句话说临帖只是功力中极少的一部分,功力指的是用笔的能力,结体的能力和成篇书写中的布局,相互关照的能力。

有了一定的功力以后才能写出速度来,那是因为用笔不用考虑了,结体不用考虑了,章法、呼应不用考虑了。

达到这个水平往往需要许多年,用笔如果有了正确的传授可能用不了几个小时,结构的掌握也用不了一年,章法上多写也会渐渐把握,但是把这些综合在一起巩固成一种随心所欲的状态就需要很长的时间,通常要以十年做为计算单位。古人天天写字,就像我们天天使用电脑,大量的书写(有速度的书写),使得人们在无意识中训练成潜意识,或有意识地书写逐渐自然化。

当代可以看视频学笔法,可以购帖来扩充视野,但是就是无法靠外在帮助来增加功力,功力的积累必须在实践中提高,不能像电脑那样输入信息后,一按功能键就会有结果。

高水准就是在功力的基础上的抒发:

高水准者加上速度才能完成通神的笔触,随势的走向,绵亘的行气,以及果决的随机调控,瞬间不测的自然变化,心手合一的境界,与内容相通的达意。

1
速度让每一笔触都不存在思考,都更自然,更准确,也更达意。具有速度的书写靠的是在书写中练就的潜意识,这包括用笔的潜意识、结构的潜意识、连接与避让的潜意识等等。如果这些意识在写的时候还要去想、去思考的话,就不可能写出速度。

潜意识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

用笔的最后完美也是靠有速度的书写来完善的,因为很多用笔是必须在一定速度下的动态中才能完成的,因为古人就是在这种动态中写出这些笔画的。

2
速度带出走势,走势不是做出来的,摆出来的,是十足走出来的!走要有速度,有人在羡慕《兰亭》中多少个“之”字的变化,如果细究的话不妨也列出其前后的字,就不难看出所有的不同不是故意,是随“意”,是随上下字的意。随意也是一种潜意识。

     写出速度才能根据字的自然结构,上下衔接的笔顺,利用字中的畜力、张力、拉力自然的拉出走势,没有速度就拉不动更拉不活,(当然各种笔的变通,形的变通都要处于可以随意调动的状态)。没有书写速度时是机械的形,所谓的变形是人为的构成和角度的拉动,像搭板子、排积木。有了速度,形是可以在书写中拉变的,速度像是指挥棒,指得快,承接得快。一势接一势,势势相连。我们见到的古人的每个字形实际上都是因为上下或左右的关系而在书写速度中拉变形了的字,如果单纯地把集到的字组合在一起就不贯通了。

3  速度形成气脉。呼吸的停顿,加墨的停顿,词句的停顿,换行的停顿都在加减速中完成,笔软要提气,墨多要加快,墨少要放慢。一句接一句要有不同的感受,换行、拉纸都要屏气延续,把所有在字中的连续要由不同的空中停顿来组合就象是穿针引线,没有一定的速度就没有穿的原动力。涩出是推,润处拉,所谓真气鼓宕,都来自速度的转换并通过提按而产生出来的。气脉的张弛形成韵律,韵律透射出气息。

4  有速度才看出调控的功力,这种调控只能靠心。如果靠眼比量以后,再用手去调整的话就根本写不快,写不快不算,还煞费脑筋。所谓意在笔先,即是笃定地书写,写着一个字已想着下几个字了,而想的也根本不是具体的字形。这时的字就像是一种感觉,形只是这种感觉流露以后落在纸上的结果罢了。这种调控之随机,没有人能教的了,完全靠自己的修养和才华。调控能力也是自己的风格表现之一,这种能力是无法模仿的。因为临者学的到用笔、学的到结构甚至也能对付成篇,但是就是没有这种运化的能力。这种能力产生出变通,很多人机械地去学这些随机的变通是很愚蠢的。几年前见到毛泽东的字由手卷仿成了立轴,很像,但是除了豪气天壤之别以外,哪有小手卷的每一个字都照原样放成了立轴字形都丝毫不改的?

5  速度产生了瞬间的变化,这种变化之美,本人写时意想不到,后人再也写不出来,但偏偏被人喜爱、被人模仿。

这种瞬间的变化不是求来的,但条件够了加上速度就产生得出来。有些精彩也是速度的某种失控。要读懂前人的失常,但不要去学。要体味如何失常,了解如何失常。我们也会失常,但不要失态。这种失常就是某种纯真。自然的纯真是学不来的。白谦慎写的“娟娟发屋”最主要的就是讲现代人的临习已经走入了重复、复制的死路。没有了天真,反而向天真的路人学天真,其结果只有东施效颦!

     天真来源于哪里?一是无知,脑子里什么都没有,要么就是要学的通透,通透了加上速度就自然而然了,这时候的不测的变化更加微妙动人!我们的“不测”就是来人的惊叹!

6  速度让心手合一,内容与字合一。

速度的快慢很难标准,想在实用的时候当然是以又快又好为准,但现在我想这个快可定义在来不及想那么多,只够想内容就好了。

快不一定能保证心手合一,但只有达到一定速度,才能忘我,才能心手合一。

不同书体是有速度差别的。

现在有很多人写行草慢的不行,楷字更是象甲虫爬,古人写楷书的速度不可能那么慢,否则连不成气。这种气可从集字帖中的不和谐得到反面的佐证。

经生抄经,每天要写几千个字(有一说3千一天,按十小时计,去除吃、休息与抄前的温习颂念,每分钟要在六个字以上(森卿水著《写经入门》三丰出版社,94页).如颜字和柳字以及欧字的钩,最后能看出今人与前人之不同,除了所用的笔略有差以外,今人写竖钩时先顿下如竖,再抬锋挑出,而古人的竖和挑一起进行,一步完成。其边缘是润合的,我们现在是因为用了生宣,迟一下就把两部分溶到一起了(生宣的临写误会了很多前人的笔法),但速度也因之减慢了。

行书更是如此,晋、唐、宋存世的很多字迹都是以书札的形式,都很有速度。

草书的势更非慢书可得。

速度很难定义,因为前人多已运用习惯了,故书论中似乎很少提及,到了今天改实用艺术为“纯”艺术时自然不能不提了。

上网看了很多书者包括很多已很有名的当代“书家”很用功在字内,很会积累,也很会临摹,但放手写来要么都是古人;要么不临摹就不会写字了;要么抓住很多模式去套用,写到熟时就是僵死之时 ,“风格”出时就是字模产生之时;要么通篇都是“新意”,变到眼花缭乱;要么一味诠释古人、演绎古人。确实存在了学与用的脱节。而急功近利又蔚然成风。

其实古人和我们一样在用一样的工具写字,碰到难写的地方就慢些,顺手的地方就快些。用我们在书写中感受的快慢去读字帖中的“速度”。再指导我们去实践。由还原古人逐步走向还原自我。最后的自我就是将来的古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感谢戴连飞主席、杨柳秘书长及鄂尔多斯的朋友们!
感谢抱云堂主人刘恒军等包头的朋友们!还有天津助阵的朋友们!

感谢所有赏识我作品的朋友们!


小雷辛苦!欢迎赏评!

整理一些采风照片稍后发上,和你一起看草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年8月曾在包头抱云堂办过一次个展,那次去草原留下来这张经典的照片(邢补生拍),先发上来怀旧一下
0IMG_372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到鄂尔多斯展览,小雷也为我和媛媛留下了在草原上同样精彩的一张照片。
以媛媛的话说,这张更像是在“秀恩爱”
1DSCF080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展览前运送作品,真是辛苦了包头的各位朋友!都是腕儿呢!
2DSCF038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