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洪文超

墨潮之秋-----中国茶城书画邀请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6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就将出家人与官场或情场失意、精神有问题、不忠不孝、别有用心、逃避责任与义务等等负面评论联系在一起。照这种观点看来,寺庙似乎是天下落难者的大本营;佛教仿佛是麻醉人的精神鸦片,让你在一种无可言说的绝望中,守着青灯古佛自欺欺人地度过一生。
           谎言重复一千遍后也能变成为真理,偏见重复一千遍后也能变成正见。
         在当今这个喧嚣浮华世界上,扪心自问一下,有多少人敢放下已经到手或即将到手的一切物质享受,独自一人跑到山顶去与日月星辰、山风朝露为伍呢?
还是让我们听听李娜自己的声音:
        “人有四种境界:一是衣食住行,那是人的原始阶段

二是职业、仕途、名誉、地位;三是文化、艺术、哲学;四是宗

教。只有进入第四种境界,人生才闪出亮点。”
          “一九九五年,我的两个信奉佛教的朋友说我脸色不

好,给了一本经书让我念,我当时没把这事放在心上,放了许多

天没去管它。几个月后的一天,突然心血来潮,就拿出那本经书

读了起来,突然就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于是就喜欢上了

佛。与佛结缘使我深深体会到:人的命运真的会在瞬间被改

变!”
          “从顿悟的那一刻起,浸满身心的就是兴奋痛快的感

觉,至今仍是如此。记的刚上五台山时,兴头高的不得了,就像

小孩子找到了好玩的东西,舍不得放手。做早课时,看到有人打

瞌睡,觉得简直是大逆不道。后来由于高山反应,浑身浮肿,自

己却一点也没有觉察,还是别人发现的,只因全部身心都已沉浸在佛经中。”
          “原来生活在物欲横流的圈子里,为名利拼搏,为金钱挣扎,现在则有了一种坐在岸上,看人在海中游泳的感觉。”
          “以前的我并不快乐。我过去的生活表面上很丰富,可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内涵。唱歌,跳舞,成为媒体跟踪的对象,这几乎是我过去生活的全部内容,身不由己陷入了名利的追逐之中。欢乐不是自己的,而自己的痛苦还 要掩饰,戴着面具生活,永远也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我干什么都比较专一,不愿意在艺术实践上保持一个风格。舞台上我虽然失去了自己,但在生活中我没有失去寻找自己的勇气。于是,我觉得我应该出家,我把尘世中的烦恼和过去名利场上的经历、成绩、荣誉、教训全部抛诸脑后,我寻找原本蕴藏在我们每个人心灵之内的那么一种清静的觉醒,那么一种安宁的本性,然后潜下心来,慢慢领会自然与人类生来即已具有的和谐与真谛。”
          “我喜欢清净,没有家庭和孩子,这样好,我喜欢。实际上该尝试的都尝试过了,我拥有过爱情,谈过恋爱,只是没有结婚生子而已。我喜欢新的事物,接触佛教才四年,还是个刚起步的孩子,唱歌还唱了十年呢!”
          “修行就是修心,要先度己才能度人,我觉得人要活的真实,活的善良,活的柔和,”,
          “如果一个物理学家或是其他行业的什么人转而研究佛学,人们就不会感到奇怪,就因为我是歌手,大众人物,就引得人们那么关注。而我并不认为有什么特别,我喜欢做就去做了,就这么简单。说起还俗,我没有还俗的问题,我现在与俗就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我人就在俗中,与别人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
         佛法就是生活的智慧!在日常流动的生活长河中,处处都泛起佛法的涟漪,只不过有人意识不到,有人又太过搜奇览胜而已。在一番实实在在的话语中,我们已约略体会得出李娜拥有的那颗平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6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张相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照片中,李娜一身平整、轻便的僧衣,一双布鞋,脸上一脸的平和,还有一丝淡淡的笑意。这形想我想应与她的心境颇相吻和吧。
           李娜出家几年后,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座寺院中,姜昆邂逅了一身僧装的她。所谓“小隐隐于山,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朝者,朝庭也)。李娜选择了小隐,想必她清楚自己修行的层次吧!
          “一身黄衣僧侣服,洁净的剃度代替了当演员时头上的发饰。面色红润,目光有神,某种纯之又纯以至于无尘的精神充溢在她的每一个举动中。这就是今日的李娜。”姜昆很激动地表述了他见到李娜时的第一感受。
         姜昆问道:“当初你为什么要出家?”
         李娜淡淡地回答:“我没有出家,是回家了!”
           尤其让人倍感鼓舞的是,李娜不仅自己走上了解脱之道,还将母亲也度入了佛门。李娜自己说:"后来我就到了美国,然后把妈妈接来与我同住。第一年我们母女有很多磨擦,妈妈没日没夜地劝我还俗,但她说服不了我,我也说服不了她,我们常常抱在一起哭。再后来,妈妈渐渐地感受到我的变化,渐渐接受了我的选择。现在我们生活得很好,妈妈每天念佛,跟我一起吃斋。最近我给人看庙,妈妈也跟我一起住在庙里。"
        李娜发心出家修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2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为多年的好友与同道,为了相互砥砺,在书法学习中更加进步,还是让我们一同走向自然的风雨,在宽阔的天地间,去寻找更多的灵感和共鸣吧!
P111000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1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画同源是历来中国传统书画理论中广受评述的一个观点,主要谈论了书法与绘画的同根性,不仅如此,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尤其是在笔墨的运用上都有着相同的规律性,曾经成为文人画兴起的重要论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