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吴邦志 于 2012-10-29 13:16 编辑
舞袖弄墨书写多彩人生
——品读王蓝青书法艺术
陆勇 鄙人平生喜与艺术名流谈艺,更喜与德艺双馨艺术家交谊。佳友之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王蓝青先生是吾钦佩之书法家。他淡泊名利,乐于慈善事业。在汶川、玉树等赈灾活动中,曾屡次奉献作品,拍出高价,义卖捐赠。今年五月,由《华人世界》杂志社联合“耀•未来”慈善基金举行的慈善艺术品展上,王先生应邀献出行书长卷以表善心。此力作吸引了诸多爱心人士的关注和艺术行家的赞赏。
其实,当代书坛对蓝青书艺早有誉评。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曾以“畅蔚、清逸、简穆”的题词予以褒奖;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原副秘书长张旭光在信扎中讲到,蓝青多年追索“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简称)书法之精髓,书艺大进,前景看好。
面对名家对蓝青的高评,我真有点不敢相信,一个长期从事戏剧事业的人,竟然在不长的时日里摇身一变,成了一位颇为名气的书法家!
说来话长,上世纪60年代,他毕业于江苏戏曲学院(编导专业)。80年代初,我与他成为上海戏剧学院的校友。我在表演系就读,他在戏剧文学系主攻戏剧美学,得到余秋雨先生的亲授。我们曾共同策划、编著以中国末代状元张謇先生为原型的电视剧《布衣状元》剧本。他还曾在国家级报纸、杂志发表了数十篇艺术评论。1989年夏,王个簃艺术馆在南通开馆,因他爱好书艺,被任命担任首任馆长并连任了10年。由此,他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
时值天命之年的他,自强不息,好学上进,转益多师。先后参加了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中国书法进修学院深造,数年中,聆听名家教诲,高师传授,书艺获得长足进步。近几年来,蓝青兄以其落笔矫健、清秀飘逸、神韵出奇的行草书风,频频入展(入围)国家级书法大展,为书坛所瞩目。蓝青尤善行草,长于手卷。其行草用笔刚柔相济,线条明快流畅,险中欹侧求胜,空间处理极尽变化,风格清雅萧散。既不失传统之峭拔,又具有时代之美之余意蕴,师古出新,雅俗共赏。不久前,余秋雨先生应邀赴南通主讲“城市美学”。蓝青以感恩之心向余老师敬奉一件手卷式小品。余老师端详半晌,连声赞曰:“好,好,非常好!蓝青的行书有“米”家余绪,但和而不同”。随即,余老师托起手卷拉着蓝青与我一起合影留念。蓝青确有点喜出望外,但还想听听余老师高见。后据余老师的助手金克林先生讲,所谓“和而不同”。也就是说,蓝青与其他习米者比较,有其自己的特色。
本人为追根寻底,请教有关书法名家,他们认为,蓝青多年摹碑临帖,以隶楷为基,“二王”为宗,不随时俗,不跟时风,走近米芾,品读米、董,凭扎实的功底、韧性和非凡的悟性,使其书艺迈入新的境界,似米不似米,作品融入己意,有了自家风貌。也有同行认为,蓝青的书法作品富有神韵,这与他的学养有关。他既有诗词功力,又有哲学、美学作为营养而辅之。
蓝青书艺的成功之路,也许为我们提供一点启示,多元化合似易成才。对此,蓝青有自己的诠释。他认为,隔行不隔理。戏理与书理之间有通感。戏曲舞台早有“以鞭代马”、“以浆代舟”的写意手法,书法也讲虚实相生之招。体现“意”与“韵”,此言极是。书法与戏剧、音乐、舞蹈之类,本乃同源,其艺术理念亦是相通相合的。书法家一旦融兄妹艺术元素于一炉,势必会使书艺插上腾挪翅膀,放飞蓝天。
事实胜于雄辩。蓝青曾因泰华艺协之邀赴曼谷举办个人书展,产生强烈反响。还有不少作品被日、法、英、美、德等国际友人和港澳台地区同胞以及多家博物馆收藏。其艺历名列《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中国专家名人辞典》等名人辞书。
而今,蓝青虽年届古稀,但创作旺盛,书名远播,社会兼职颇多。现为上海(国际)吴昌硕艺协会员,国家高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高级书法师、牡丹天使江南书画院特聘画师,南通市书法篆刻研究会执行会长,南通市老年大学兼职教授等职。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艺坛高人贵在一个“高”字。蓝青先生作书艺高,为人品高,育人格高。多年来,他为了传承国粹,费尽心机培育后人。在他的培训下,悻悻学子考上多所艺术院校;在他的精心指导下,有些弟子在全国性书赛中入展、获奖。多所大学生书法沙龙的学子们,慕名拜他为师,他总是有求必应,严格执教,传递学书成功的所谓“秘诀”。深信,只要弟子们潜心磨练定会学有所成,蓝青亦将奉献自己成功真谛。
吾亦为有这样的人生“知己”不亦乐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