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东京汴梁随着历史的流逝,早已被长河的黄沙埋没在深处。后人只能从《东京梦华录》的字里行间依稀解读当年的太平繁盛。所幸的是,北宋画院翰林待诏张择端精细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为我们保存了京城东南角一带的风俗场景,像一个长长的电影镜头般,从早春的郊野一直摇到城内市井中的深宅大院。当我们展开画卷时,九百年前汴京繁华渐渐又在我们眼前复活、生动起来了。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清明时节的郊外,薄雾料峭,茅檐低小,杨柳返青,村野的路途上运炭和扫墓踏青者冲破了原野的寂静。而汴河上的航船有停靠卸货者,又有逆流而上者,画面开始热闹起来。飞跨运河的虹桥场景是全画的高潮,这里水陆繁忙,热闹非常,引人入胜。过桥下来大街两边就是忙碌的店铺了,人们各忙生计,各具情态,有场面、有细节,有忙笔、有闲笔,都饶有生趣。我们的目光越过一座雄伟的城门楼就进入都市了,城楼之下,人涌如潮、川流不息,城内市井更是熙熙攘攘,三教九流、男女老幼来往交错。街道两旁“正店”酒楼、肉铺、诊所、绸缎铺、香铺、旅店、当铺、府邸,以及水井、说书场、糕点摊、理发摊等等。画家采用鸟瞰式全景散点透视,工笔兼带写意,设色淡雅,“别成家数”。布局宏大流畅,却又能于细微处见精神,建筑、人物、车船都比例得当,各具情态。 我国古代类似的史诗性风俗长卷应该不止此一幅,但却只有《清明上河图》有幸保存下来。宋、元、明、清四朝,此图都曾入藏皇宫内府,却又总被侵宋的金兵、宫内装裱匠、权宦冯保和逊帝溥仪偷出,在民间辗转流传,经历传奇。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问世之后,仿本、伪本接踵而出,不计其数,也可以说蔚为大观,可见对它多么的喜爱和仰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