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0-8-19 21:18 编辑
国家昌盛 艺术繁荣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篆刻艺术精品展” 展览发布会在上海世博会世博文化中心举行
为纪念中国篆刻艺术申遗成功,更好地弘扬、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篆刻艺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承办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篆刻艺术精品展”展览发布会于2010年 8月15日在上海世博会世博文化中心举行。
8月14日,全国下达了当日举国哀悼在舟曲泥石流中死难同胞的通知。为了表达对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中国篆刻艺术院连夜组织了近六十位参展作者为灾区捐献书作。
8月15日晚18:00“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篆刻艺术精品展”发布会准时开始。中国篆刻艺术院首先组织在场的嘉宾和观众三百多人在世博文化中心的篆刻艺术展现场为在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中遇难者默哀一分钟。紧接着又举行了在场艺术家为支援灾区捐献书画作品的仪式。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将把这些捐献的作品转交给中华慈善总会作为向灾区人民的支援。捐赠作品的艺术家有韩天衡、骆芃芃、徐正濂、刘绍刚、黄教奇、徐庆华、沈爱良、张铭、杨永久、吴承斌、张炜羽、徐之麾、沈鼎雍、舒文扬、徐云叔、童辰翊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骆芃芃主持了发布仪式。骆芃芃说:我们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应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国家排难解忧,我们的命运是和国家大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没有国家的昌盛,就不会有我们艺术的繁荣。今天的义举,表现了我们的艺术家高度的国家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博之心。衷心的感谢大家!
出席发布式的主要领导和嘉宾有: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自鹏、上海市市委宣传部部长朱匡宇、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高显莉、中国宝玉石协会副会长许思豪、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贾磊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韩天衡、全国政协委员马湘国、日本篆刻家协会代表黄教奇、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刘绍刚,徐正濂等。
发布会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自鹏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贾磊磊代表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对本次展览表示祝贺,同时对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于2008年和2009年先后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国家大剧院、日本大阪及在北京恭王府成功地举办了几次具有开创的展览进行了褒奖,赞扬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近几年来对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所做的努力。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韩天衡饱含感情地对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近几年的大事纪做了回顾和说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骆芃芃宣读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和西泠印社发来的贺信。
展览发布会还举行了展览揭幕仪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自鹏、上海市市委宣传部部长朱匡宇、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高显莉、中国宝玉石协会副会长许思豪为展览揭幕。
2009年9月30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联合西泠印社共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中国篆刻艺术”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篆刻艺术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目前,中国篆刻艺术已走向国际,以全球文化形态进入人类文明传承、保护和发展的视野。
中国艺术研究院凭藉第四十一届世博会在上海召开这样一个良好的契机和平台,举办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篆刻艺术精品展,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认知中国篆刻艺术,对其传承、发展和保护有着特殊的推动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展览分六个部分展示中国篆刻艺术:第一部分古印系统。这部分主要展示先秦至清代的实用印章;第二部分流派印系统。这部分主要展示明清时期中国篆刻艺术形成完备期的艺术流派印章。第三部分是展示当代篆刻艺术的风貌,选择了当下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一百枚作品;第四部分是展示篆刻艺术和当下现实生活相结合的作品,这是本次展览的一个创见性展示。在以往的篆刻展览中,从未将这类作品当作展品展示出来,而本次展出的这些作品反映了当今艺术家们对篆刻艺术未来发展空间的探索和开拓,具有重要的紧迫感和现实意义;第五部分是展示篆刻艺术的印材和印钮;第六部分展示和篆刻艺术相关的印谱和印文化工具等;第七部分是专门为本次展览特别制作的由三十三位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集体刻制的道德经警句翻烧的陶瓷印章,这是为本次展览增添的一个新的展示项目,新颖而又独特。整个展览上启三千多年前的古印,下至今天的鲜活的原创印章;既有纵向的延伸又有横向的涵盖;回顾了历史、展示了现在,探索了未来,是对中国篆刻艺术进行的一次全面、立体的诠释,为了使中国篆刻艺术在今天这个大的国际背景下让更多的人了解,展览的所有文字都配有英文。另外,展厅中还设有人性化的中式茶席,精美绝伦的原钤本的手拓印谱……
二十一世纪,世界呈多元化状态,世界经济一体化语境日趋成熟。从三千多年前的实用印章繁衍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中国篆刻艺术,正带着几千年的文化滋养,走进世博,迈向世界;并将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
2010.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