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50
- 注册时间
- 2008-5-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850
- 点评币
-
- 学币
-
|
编者按:
5 G3 P0 R3 P& X- T/ |3 E与以往一样,中书协换届之季,流言与暗箭齐飞。过去,一封匿名信能让上级查半年,或整死人,如今,恶意中伤者的流言暗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以手机短信和网络为传播媒介,此举既利于隐身,又加快传播速度和扩大传播范围。由此让人回想起当年针对林岫女士的匿名信及消毒信,手段方式各有不同,但其中折射出恶意中伤者龌龊卑鄙的心理却如出一辙。 4 w: b( k9 s6 L D( D
i E3 @0 c0 X+ G P) x
- b0 A$ i, v {/ }9 O9 D9 ^原帖由 天生书呆子 于 2010-8-17 14:53 发表
0 F# i* w* N+ L9 G
/ D5 [' o$ v m; L, Z! `# j这与几年前书协换届林岫匿名信相比,操盘手的法律意识和水准真是大大地提高了。时代在发展,换届的竞争手段也在进步。 ! t' w; w n, z* J/ G: t
) B% W e( K" p# t5 |4 ^) H' b+ N9 F% Y2 L
天生书呆子: 流言不能止于智者,还在流传,还在蔓延! _- M# Q0 V* Z' F" S1 W
——从林岫女士匿名信、消毒信谈起' i& e/ y( m+ k
6 u5 r; O: k, S N4 R9 x4 [( O8 K1 U' B6 Z0 l5 _- ^' J
林岫匿名信事件是两年前的旧事了,最近又在网络上沉渣泛起。对于旧事重提的胡圣虎,其低下人品乃至炒做这件事的卑劣动机,一鸟等人多有揭露和抨击(即所谓的“嘴巴风波”),我就不在这里饶舌了,我这里谈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
8 N, n& J5 L; R" m9 u0 F" u
# M5 y% }) w8 i! y& v1 ?出于好奇心,处于辨明是非的职业习惯,我对匿名信中提到事实的真相非常感兴趣。
/ ~8 r6 X+ V: Q* w, {# W. d2 _5 i/ @: L* ?. O6 L- X
2005年,我从报刊上知道林岫匿名信事件,尽管匿名信的内容没看过,但基本的判断是林岫女士受到了严重恶劣的诽谤,人格尊严和名誉受到重大伤害。但当时由于没有看到匿名信,同时考虑到林女士在书坛的地位,我对事实真相隐约有些怀疑。
4 n1 ^; A1 j! B D* k1 t
( g& J N) _! V. H( k* Q! m前阶段我终于在网络上看到了那封匿名信,看完后我很震惊!这种从作风到人品,从家庭到事业,多角度全方位对人进行攻击的匿名信我从没见过,而且很多地方写的有鼻子有眼,让人难辨真伪。% U& Y; a' x, L# E8 |3 r& u
/ c% ^4 D3 V3 J# ]
于是我给十几个“圈里人”打电话,了解事情的真相。十几个电话打下来,我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十几个人对林女士的人品固然肯定居多,但是对一些关键事实的真相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单单林女士与范曾的事情就有四五个版本,有的说法明显来源于匿名信,有的好象又在匿名信的基础上有新的演绎,有的是另外的版本。+ ~ a- K% |* E3 ^0 H8 q* l
5 q' H( B, z8 h4 D/ n古话说:“流言止于智者”,这句话的意思是智者能够辨别、识破流言而不再继续传播。这句话在林岫匿名信事件不再管用,我电话访问的十几个人没有一个是弱智,他们都是在书法圈混的有点头脸的,有两三个还是曾经或现在叱咤风云的人物,从他们嘴里的不同版本来看,他们中的很多人不能辨别、识破流言的真假,真假都看不出来,流言的传播怎么能够停止呢?
. S9 b( ] x' T- E# U/ X: {" E
4 u6 g: u& Q7 w其实“流言止于智者”这句话是靠不住的。对明显的逻辑错误和事实漏洞,聪明人容易发现,但对精心编造的谎言,对经过层层流传不断演绎加工的流言,没有大量的铁证一般无法揭穿,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官,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错案,何况普通人!再说了对漫天的流言飞语谁愿意费心费力费时地为与几无关的人调查收集证据?
. m n. t5 V% j6 w6 V7 h- k/ W3 U- ?/ ~, B
今天又看到了胡圣虎先生又登出的林岫女士《对匿名诽谤者的公开反驳》,即消毒信,这封信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和证据,并且提供了核实渠道和核实电话,我相信,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有正常辨别能力的人看到消毒信后,都能够对匿名信中的多数内容的真实性产生严重的怀疑。 z* U2 B2 |" t- w" t2 q
2 l- t/ O' g5 R! R; P
问题是,两年前发出的消毒信尽管写的有理有据有说服力,但今天看来它的消毒作用很有限,流言还在传播,事实还未全部澄清,负面影响还相当程度地存在,林女士还一定程度地处在流言的伤害之中。看来对流言之毒,一般的消毒力度还不够,需要有足够的力度。好在,胡圣虎可能慑于嘴巴风波的压力,把消毒信发了出来,在网上有了一定的消毒作用,反过来想,假如林女士的消毒信在网络上不发出来呢,几万网友中有几个会知道事情的真相呢?林女士从今以后在他们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呢?9 b: R- b; Y/ d; J, I
% w% i, s* m( [, F1 W4 ~: O, m2 [
最近听说,在一些书协领导、书坛大腕心中,书法网络是一个流言飞布、人多嘴杂的地方,印象很不好。其实网络上的流言比起报刊是多了一点,但和现实世界比少多了,我介入书坛才两年多,短短两年多我听到的书坛大腕的涉黄故事有几十段之多,比起这些,网络这点流言算什么?几万书法网民,难道都是因为喜欢流言才上网的?
6 i$ c, q R' ^; q; g/ M- y8 ~+ u' ^, H# S4 g) v. o
由此说起对待网络的态度问题,从来邪不压正,正义多的地方流言少。对于网络的流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重视,正面回应,公开澄清,公开回击,你逃避,你放任,今天胡圣虎在网上毁了林岫,明天就可能毁你!7 T7 V5 h! U" i) B5 O
% ^: e1 m7 U. c# R3 m
对网络流言进行回击,不是对网络进行招安,进行压制。网络这个东西,七嘴八舌是它的特点和生命力,你压制一分,会反弹三分,你招安一个人,会跑了十个人,你封了一个IP,会减少100个IP。
* S6 |' N8 {3 p3 F1 o3 E, Y- W& b7 K D" r0 _
搞书法的,名声很重要,流言很可怕,流言值得研究,网络更值得研究。
( y7 ?* R7 O! @* j- |$ t 4 p! t* @3 a8 {' `. N
) W3 m8 |% D j: S' O7 W: X! `林岫女士“消毒信”:
3 L5 n t! @8 R w2 `4 G 2 |" e+ L `0 C2 A( a% G
xx先生/女士: 4 t- ?% x h' v& e% O9 b% d# x# N
今年5月下旬,有匿名者向全国的中国书协理事和部分会员散发了百余封对我的诽谤信,如今谤毒流传,已对我的名誉权、隐私权,以及诽谤信中涉及的数十人的名誉权等造成了严重的伤害。2 \0 p& N$ o% [, P! r1 F5 \% Z
为了维护我的合法权益,我决定采取以事实逐一反驳的公开形式予以定向消毒,并保留我起诉匿名诽谤者的权利。作为中国书协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我也有责任为诽谤信中涉及的数十人澄清事实,对书界换届前愈演愈烈的“泼污邪风”予以坚决地抨击。
, t2 P( i) h' g: Y 此匿名诽谤信所言之事,或捏是成非,或捕风捉影,或干脆凭空臆造,其恶毒与疯狂为二十年来书界匿名信之甚者。本想“浊者自浊,清者自清”,不去理睬那个躲在阴暗角落的“鬼”。然而,近十天来各地友人纷纷来电询慰,有的甚至愿意站出来为事实作证,让我十分感动,感动之余,我越发觉得应该立即对书界公开披露事实的真相,以便抨击讦恶、明辨清浊、肃正视听。, m3 s5 I* o1 u" {7 e! O1 i
谤言乱耳烦心,谤毒污染书界空气,不可不肃。若果书界邪气横肆,人人自危,是非颠倒,日后讦恶通吃,难免会伤害更多的人。所以,我诚恳地希望书界朋友能主持公道,抨恶助善,使匿名诽谤在书界无地自容。5 v/ H8 W$ C! M/ g% p# ^
如果您已经看过那封恶毒的匿名诽谤信,那么,请您再看看这封消毒信,听听真实的声音。我相信,您会作出正确的判断。3 s- g; H; A, t8 n6 a9 C" [
最后,我愿向有明眼鉴别是非善恶的朋友致敬!并愿借此机会,向近十天来深情询慰的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 o/ R! w# s: @3 [: S! W: u
顺 致 x, k t0 c0 d. x( l3 D
康 乐 吉 祥
$ u) f1 a" V9 g! ~ 林岫 顿首
( q; i! u8 \( o1 ]1 Y 2005年6月6日" n* v2 m3 L- v4 a" S
0 I6 C( U" Y, g' k9 q6 @
! G, Q3 Z2 K4 b% D$ d. k
( {3 o8 t8 }0 J) F4 d4 o" U, Z
' R/ \# f5 Q/ |
) i0 ]. g# N; J2 G% }4 ]& I# C9 l- l% `% f
2 _$ I9 P1 l/ I H5 d 对匿名诽谤者的公开反驳- r) I' k* w: h3 K- f* s( C; x
' i( d6 Z5 Z! ]" B. O$ L! }; R
6 Q @% E# c* ?7 c5 g" a+ o* m: Z' O% r% Y% G7 G5 b4 H! i
! b) X5 `" T" w; j
匿名诽谤者:6 E* ~( M* X" g& x1 y
“来而不往,非礼也”。为了维护我的合法权益,也为了抨讦邪、张正气,我必须对你恶毒的匿名诽谤给予反击。反击的最佳方式就是在寻求法律保护我合法权益的同时,以凿凿事实逐一驳斥,肃正视听,明辨是非。反驳之前,奉告有三:
, H# T* v& a- o' j5 j8 i! | 一.你触犯了法律。2 {, S7 y* q5 E; _5 ?/ F2 e
你出于不可告人的卑鄙目的,躲在阴暗的角落,向全国发放了100多封匿名诽谤信,对我进行了恶毒的人身攻击,给我造成了严重的精神伤害,侵害了我的名誉权、隐私权,我将保留起诉你的权利。
. X% H9 w7 G; j& a1 R0 a! f 在谤信中,你还恶毒地攻击并侵害“有的书界领导”、“中国书协的某负责人”,北京书协副主席张书范,“XX省书协主席”,北京书协“部分理事、会员集体嫖娼”,兵工集团210研究所原所长胡星光等人的名誉权,他们也将对你保留起诉的权利。* C$ L+ f# r' ^3 ? {
二.你心态有问题。
7 M0 [9 R8 h& M6 c* u8 x C" R 匿名诽谤,君子所耻,故台湾人称为“鬼招”、“脏术”。玩弄此招此术,皆为小人之举。不知你为何堕落到如此地步?窃以为,你纵难作堂堂君子,也未必非要去做那昼伏夜出的“鬼”。在谤信中,你使用了无中生有、捏是成非、捕风捉影、挑拨离间、张冠李戴、含沙射影和脏口漫骂等多种卑鄙手段,既暴露了你是惯作诽谤的老手,也显现了你狭隘、嫉妒、偏执、自私、暴躁、恶毒等阴暗心理。听我的忠告,你应该赶快去看心理医生。
4 ^3 \3 u8 c# t! D g) ] 三.你肯定会后悔。
6 y* F0 G) l7 Z( Z- y 人心向善,有恶必惩,有谤必肃。这在古今中外都是天经地义的事,否则讦讹四起、谤毒流传,世上就没有公道公理了。告诉你,对你的谤言,我绝不会默忍,也不会消沉退却,更不会跳楼。你喋喋不休地喷射了近七千字的谤毒,我和我的朋友们也将不厌其烦地用铁的事实逐一对你的谤毒予以公开消毒,以便净化一下被诽谤污染的书界空气。2 E, S- J% t. k" \. r; }
我的公开反驳信也将发往全国各地,跟你散布匿名诽谤信的数量一样多。不同的是,我将在白纸黑字的反驳信文尾堂堂正正地署名签字,然后由北京邮局同时发信,而不会像你做贼心虚地搞什么“声东击西”的把戏,跑到天津去发信,嫁祸天津书界朋友。你肯定很快就会后悔,也会明白,诽谤者必须付出代价并受到惩治。“谤者无友”,你将会日渐孤立。事过之后,请你永远记住:黑白不可易,良善不可辱,纵小女子亦不可欺也。: _2 w7 N3 a# ^; x. g2 A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