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天生不懂书 于 2010-8-10 18:30 编辑
信书亦一难事 北宋时期杰出的书画家和书画鉴赏家米芾视书画为生命,每每下笔当作千秋之想。他对书画作品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谨,对每一件作品都认真对待。曾自言:“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同时,自己也非常勤奋“一日不书,便觉思涩”,就连大年初一也没有闲过。每日把笔不辍,心摹手追。 曾几何时,俺也和很多“书法家”一道,到处挥毫题字,看到别人羡慕的目光我们都非常得意。于是乎,在别人的介绍中,也似乎觉得俺就是名符其实的文人了,是书法家了,是艺术家了,是书法大家了。不得了,了不得。也于是乎,穿着奇装异服,招摇过市。那气派,那身份,那架式,简直就是。。。。。。你别说,那时,真的感觉特别好,特别好。于是俺写了写,花了几个月时间准备,搞起了个人书法展,也像一个书法大家一样印书法集。也于是乎,以一个书法大家的身份,把俺的作品弄去拍卖。你别说,还真有那么多“慧眼”识才的,每每得手,一幅小小的作品也价格不菲,那钱啊,相当于自己的一月工资。那可是不得了的,连好多老书法家都“自愧不如”。俺得意之极。 终于有一年,自己发现自己写不出字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怎么写都不满意了。于是,想啊想。终于想到一招,参加一下中国书协的培训。去之前,俺花了半个多月时间,废纸几百大元,终于搞到了几幅非常满意的作品带到北京,那架式,不得了,了不得。特别是到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的当晚,俺和几个隔壁房间的同学共同瞻仰各位的书法大作,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家的作品都赞叹不已,一夜兴奋。第二天,刘文华给我们点评作品,俺这一班哥们被批得体无完肤,说是一幅作品里就没有一笔是对的。你说这气人不气人。真是。好歹在俺那,还算名人了,也是书法大家了,一点面子都不给。俺那张瑞图的味道,也自觉得相当不错了,结果说是不准写,说是俺是写行书的,宋以后就不要看。当时那个气啊,都40老几的人啊,受这份罪。你别说,听啦听啦,也听出道道了。那刘老师说的就是道理,俺学二王,哪一笔是王字了,自己对照哈,那真没有二王的味道,服气了。还有更可气的, 还说俺那写得很顺手的毛笔也不准用,问问为什么吧。老师说,你是连什么笔产于什么时代都不清楚,还写得了什么字。真是。几十年的罪都让这几天吃够了。 后来。慢慢地,俺也学会了临帖,才知道那活儿不是人干的,天天从早上9点干到晚上9点,就在那写同样的字,写不好吧,老师还多次不厌其烦的示范,硬是在短短的几天,把俺搞得面目全非。根本就忘记俺以前写什么字了。 尝到了甜头,也知道学习啦,又参加了张锡庚老师的导师工作室学习。这下,又彻底改变了好多东西。 前几天。和朱兴贤老师交流,朱老师说,他现在很怕创作,每天都用大量的时间临帖,至少4小时。俺不禁肃然起敬。想想自己前几天到一个地方搞笔会,一个书友要了一首诗让俺写,写了两回,俺始终感觉不好,撕了。边上围观的人发出了好多可惜的声音,让我别撕,给他们作纪念。我趁他们在忙啦铺纸。把作品撕成了碎片。俺现在也明白,如果把自己不满意的作品示人,那是罪过,那是在对文化人自己身上抹黑。俺也才真正明白,那老米说的信书亦一难事。真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