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天生不懂书 于 2010-8-10 18:32 编辑
从天津美院教授吕大江老师两次寄作品集想到的 认识吕大江老师,缘于去年问了一下他父亲(当代知名画家吕云所)的润格。28000平尺的价格让我这个喜欢他父子的画的人只能“望画心叹”。 第一次寄作品集。是我从美术报上看到一幅非常经典的国画作品,(这个作品是在全国美展中获奖的作品)。想问下价格。电话通啦,很投缘,简单几句发自肺腑的赞叹,和几句对大江的画的理解,一下子拉近了我与一个大家的距离。老师没说价格,只是说画,说他父亲,说应该对他们父子有所了解,说等看到作品集了再说。没几天,来了包裹。那是让人震撼的父子作品精品集。让我爱不释手。别怪我爱用形容词,那作品真的很好,山水会让人感动。可那明明白白写下的润格,让我也只能是看看作品集了。我老老实实给老师说啦,老师说,不买没事,交个朋友。于是我们便成了过年过节发信息的哥们。 今天一上班,同事说有我一封信。我一看是天津美术学院的,才明白是大江老师又寄东西啦,这一次的作品集与上一次不同,内又增加了3份各类大报对其父子国画的报导。看到大江老师的画册和又大涨了的作品润格,我不得不佩服老师的真心与实意,不得不佩服老师的亲和,不得不佩服老师那一如既往的平常心。 看到画册那一瞬间,我一下想到了自己,想到了我们云南书法人,或者说想到了我们云南的艺术人群。说真的,我与云南书画界的大家交往较多,至今还没有一个主动寄送我书介绍他们自己的。当然,我也是从来没把别人“当回事”的人,这不“当回事”不是不把别人当朋友,而是就没想到会无限制地与每个人“加深印象”。压根就没想到见到一个人,就像老师一样寄作品集送介绍文章,不断的提醒,大江老师是把我当朋友,他已经把我当哥们,当粉丝。 千里迢迢送作品集(一个只是喜欢他们画作的人)的做法很多书画家可能做一次。但绝对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若干次的。这看似是一件小事,从中可以看出大江老师的执着与热情。我扪心自问,我算什么啊,不就是打了个电话,问了一下啊,居然他一个大家把我这样的人还当回事。而我呢,在书协,才是个小小的理事,在书法里也就一新兵,按理说更需要真心实意的,经常不间断的与所相识的朋友相处,并适时加深印象。我没做到,没想到,没感受到。没把别人当回事,其结果是没把自己当回事。也许这是我们至今不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其二,宣传不分线界。大江是一个大画家,他能够做到与我一个人喜欢他的画的人这样用心对待,与其说是他为人亲和,倒不如说是对书画艺术的最高理解。是啊,国画的根基是什么。点、线、面的结合。我们可能是画中的一点,也可以从画中看出我们的一面,从我们对画的热情,可以连接成一线。大江寄作品集,也许一次会寄几百上千本。他明明知道也许我们不会是他的客户,但至少,我们给了他一个宣传他自己的途径,他没有放过任何可以宣传的机会。对于我自己,我们经常说,自己顶多算半个艺术人,但确确实实是被艺术搞的人。曾跟陈鸿翎老师到地外面游玩,陈老师说我有些谦虚,这样不好,有时候不谦虚也是宣传。这正好与大江老师的宣传意识接近。搞艺术的人应该就像大江老师一样,勇敢地对每一个人说 我的艺术作品OK。 其三,抬高别人提高自己。这话听起来不好听,但实在。大江老师每次寄的作品,都有他父亲的作品宣传集。我形容他俩是捆绑销售。我和书画界的朋友出去,在我的朋友面前,我都会说我的朋友是大书法家或大画家,引起我的朋友们对书画家的热爱与尊重。但我跟个别所谓的书法大家出去,他们都是只享用我对他们的忘我推荐,却不会说我唐明全也是一个书法家。不说就不说吧,反正我一如既往说就好。艺术家嘛,总得大度些。这一点,郭伟主席和朱兴贤秘书长都做得很好,昨天,我有幸和郭主席及朱秘书长陪浙江省文联的客人,郭主席向客人介绍,说唐明全是我们的理事,字写得很好。这个话,让那些浙江省的人对我刮目相看,我于是得意万分。 书画作品需要市场,市场需要培育,而培育的一个重要点在于书画家本人对于社会持什么态度。也许我们的态度就会注定我们的市场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