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5588|回复: 44

寿山石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8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寿山石概论     
    半山石    因产洞位于加良山半山腰,故得名。石质较芙蓉石坚实,微透明,但滋润不足,有裂纹、砂丁。色有白、黄、红。纯白者,称半山白石,以黄为主色者,称黄半山石;石中泛红斑点,艳如桃花、玛瑙者,称为红半山石;二色以上相间者,称为花半山石。半山石中质佳者极似芙蓉石,易与芙蓉石相混。
 
    竹头窝石(又名竹头青石)    产于月洋村竹头窝洞。质细嫩,与芙蓉石洞有相似之处,但洁净不如芙蓉洞,故难与芙蓉石争宠。色多淡绿或黄,灰中带绿,如竹皮色。肌理常有竹纹。质有纯且含砂砾的竹头窝石,称为竹头粗石。
    绿箬通石    洞位于将军洞左下方,石性近芙蓉石。质微坚、细嫩,佳者通灵可人。色青绿,似浙江青田石中的封门青石。粗劣者,质硬,色暗,绿色浓淡均,并含细砂、瓦砾。
    半粗石    芙蓉及半山各洞所产的粗劣石,统称半粗石。石中多杂砾石。
    峨嵋石    产于月洋山,储量和产量都很大。石质粗劣,多充做工业耐火材料用石。少数较好者,可做石雕用材。1988年以来,曾出现一批佳石,俗称峨嵋晶石。质通灵,微脆,色有绿带桃红,黄带嫩绿,还有与白芙蓉石、藕尖白芙蓉石相似者,均为上等好石。人称红峨嵋石、桃花峨嵋石、半山红峨嵋石、青峨嵋石、翠峨嵋石、巧色峨嵋石、黄峨嵋石、峨嵋翠石等。
    旗降石    产于寿山村北面之旗降山。石质结实、温润、坚细、凝腻,微透明或不透明,富有光泽,年久不变。色彩丰富,以红、黄、紫、白,或两色及多色相间者常见。主要以色相来细分其右,品种较多,是寿山石中的一大家族。
    黄旗降石    色黄如蜜蜡,根据其浓淡深浅,称为“秋葵蜜蜡“、“柑黄蜜蜡”和“蜜杨梅”等。偶见黄中带红、白各色,色界分明,是巧色石雕的首选石材之一。
    红旗降石    以其色的浓、淡分为李红旗降石、橘红旗降石、玛瑙红旗降石、珊瑚红旗降石和赭红旗降石数种。颜色艳丽照人,光彩夺目。
    紫旗降石    俗称紫旗石,多为紫色愈浓愈佳。也有紫色中带红、黑色花纹或小白点者,更富石韵。另有紫白相间如织锦者,称紫白锦旗降石。
紫旗降石    白色紫旗石,多白中带淡青、浅绿、微黄。但同为白旗降石,石质却不一样。佳者脂润如玉,酷似白芙蓉石,性燥粗者,则似焓红石。
 
    彩虹旗降石    为旗降石的新品种。此石石相奇特,在黄旗降石材上环绕着红色、浓黄色等条纹,酷似彩虹绕穹,实为艳丽奇观。
    银裹金旗降石    旗降石中有白皮黄心者,称银裹金旗降石。佳者,皮如白高山冻石之凝腻,心似田黄石之细润,色界分明,温柔有加。
    金裹银旗降石    枇杷黄皮白心的旗降石。皮薄心实,色层分明。石质有优劣
 
    焓红旗降石    “焓”是福州方言,意为火烧。旗降石中,凡质粗顽,多含石英砂粒,色多灰白、黄赭,不堪雕刻者,统称为焓红石。石农为改变其质,将其埋于火堆中煅烧。石经煅后,色变鲜红,遂称焓红石。未经煅烧的粗质旗降石,时人也将其称为焓红石
 
    老岭石    产于高山北面约4千米处的老岭山,储量大,体积大,但质粗,多用以雕刻大件陈设品、器皿和规格化印章。
    虎嘴老岭石    产于老岭山虎嘴岩。石质纯净、透明度高。色地佳者,属晶石,称“虎嘴老岭晶”石。
    大山石    产于老岭之大山。产量大,石质粗,多做为耐火材料。也有少量好石,绿色或黄绿、紫绿相间者常见。其中质纯而洁净通灵者,称为“大山通”石;晶冻者称为“大山晶”石,只是较为罕见。
    豆叶青石    产地近猴柴山,质温润凝腻,微透明。色多青豆绿,浓淡不一,肌理有红筋黄纹。质近老岭通石,是旗山石中的佳品。
圭背石(又名鸡背石)    属于老岭矿脉,接近豆叶青石产地。色多绿,近青田石之封门青石。质洁净,微坚,肌理常见黄筋和白块。
    九茶岩石    洞位于离高山3千米处的猴柴覃山上,石质稍松,微透明,有红、绿、黄、白、灰等色,以黄、绿常见。似高山石,但多含砂粒。肌理多有粉黄块状或象槟榔芋般的纹斑,故俗称槟榔九茶岩石。另有白中泛豆青色者,称白九茶石;肌理隐现点点如豹皮纹者,称豹皮冻石。九茶岩石储量虽多,但宜用于雕刻的极少。
    连江黄石    产于高山东北的金山顶,因地界临近连江县,且色多藤黄或土黄,故称连江黄石。该石质脆,多裂纹。经油浸,色可转暗赭,裂纹也暂消失。肌里隐现不规则的网纹,或多条层纹,俗称九重纹,通灵有纹者初看颇似田黄,故石谚称“连江黄,伪田黄”。
    山仔濑石    产于金山顶附近的瓦坪,邻近连江黄石产地。石质较粗,多砂,易崩,有黄、白、红、黑等色,多见黄色,易与连江黄石相混。
    无头佛坑石    洞在猴柴覃山东南麓。相传洞址附近,古有女娲庙,后废。清时有位石农在此掘石时,发现一无头佛,遂以无头佛坑为此洞名。该石性坚,杂有花斑和裂纹。今老洞已不出石。
    吊笕石    产于高山东北面之吊笕山。石材储量丰富,质硬,含粗砂粒。少数透明,多数不透明,色以黑为主,也有黑中带灰白,或带黄、红、白的。肌理呈黄色虎皮纹且结晶者。称为“虎皮吊笕”石、或“虎皮冻”石。
    柳坪石    产于高山北面约5千米处的柳坪村。储量丰,石材大,质粗色暗,不透明,多含杂质。近年大量开采,做为耐火材料,其中偶有少量质佳者供艺术雕刻之用。如杂色有花斑者,为花柳坪石;紫红者,称柳坪紫石,质细,微透明。也有晶冻石,称柳坪晶石,但体积小,量不多。
    鸡角岭石    产于吊笕山附近的鸡角岭,质坚脆,有杂质,肌理含有鸡爪纹。各色皆有,以红、黄、白多见。品质佳者,与高山石相似。
  金狮峰石    洞于高山东北3千米处的金狮公山。性坚,质粗,多砂丁,多呈黄、红、灰、赭或多色相间。品质佳者似鹿目格石。近年新采之石,质益佳,有黑皮黄心及黄皮黄心者,易与田黄石混杂,唯一的区别是,其质润腻不足。
房栊岩石(又称饭桶石)    因出产的山形酷似饭桶,故得名.产地与金狮公山相近,石质坚实微脆,间杂砂丁,红、黄、白、灰各色俱备。色黄者,似都成坑石;红紫者,似月尾紫石。
    鬼洞石    产地位于房栊岩附近。质坚硬,多砂,属粗石。色有褐黄、灰白两种。产量少,能做雕刻材料的更少。
    野竹桁石    石洞位于房栊岩旁。质粗劣,色有黄、白、紫、灰,肌理混杂白色块、粉白点。偶有与高山石的佳石,但不多见
    水莲花石    产于旗山附近。质粗糙,不透明。色多灰白、灰黄,或灰、黄、赭相间。肌里充满色块,纯净者极少。
    水洞湾石(又名水桶湾石)    产于旗山,近马头岗下方。肌理布满裂纹。色多黄、白、红、花红、花黄,以黄色为佳,似虎岗岩。
    大洞黄石    产于旗山旁,多为粗石,质硬脆、易裂。石中常杂有散状白渣,色呈赭黄或粗黄或暗黄。品质差
    马头岗石(又称马头艮石,俗称旗山砖)    产于旗山马头岗。质硬,不透明,多含砂丁,为旗山系粗石。色有黄、绿、灰等。
    松柏岭石    洞位于寿山北面,属老岭矿脉,与旗山相邻,山坡多松柏,故名。石质坚脆,有红、青、绿、白等色。
    二号矿冻石    产于寿山乡党洋村二号叶蜡石矿。在开采叶腊石时偶然获取结晶体团状冻石,质地莹洁通灵,有红、黄、白、绿等色,以黄色为最佳。
山秀园石    产于寿山乡山秀园村,与党洋二号矿相近,其质与芙蓉石相似,坚且温润,肌理多隐含粒状黄色砂丁。
    煨乌石   
    寺坪石  
    汶洋石    产于汶洋村漏岭,石质相似芙蓉石,有白、红、黄色相兼,脂润腻滑。1997年新发现,1999年开采,名扬海内外。
    石后石    产于宁德市蕉城区石后乡,石质与水洞高山石相似,有绿、黄、红等色相间,以绿色为主,脂润凝滑,通透清澈。2001年发现。
 楼主| 发表于 2005-9-8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寿山石介绍

寿山石养护之异同
  寿山石属叶蜡石,质地滋润,富有光泽,硬度较低,也比较松,尤其高山系的矿石由于开采时爆炸的震动,石的结构受到破坏,多裂格、裂纹,长期置放呈枯燥状。古人有用油来养石的方法,就是用油涂沫石上,使之滋润,又能冥格痕。时至今日,人们也还是采用这个方法来养石。油须选用白茶油,因其色白又不粘手,是理想的护石油。今国内有人用护发油,此油也是茶油提炼出来的,添加些香料,多是玫瑰型、茉莉型,是从花卉中提取的,不含化学成分,对石没有什么坏处,而且护发油制作过程考究,油清纯,又白又不粘手。香港、台湾、新加坡人用橄榄油养石,也有上述优点,效果很好。然而,切不可用菜油、花生油、不上手,又会影响石的色泽,使石色呈暗黄。
  在对寿山石雕刻品上油时,可先把少许油滴在软毛长刷上轻轻刷之,然后用手抚摸石面。陈列时宜放置在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玻璃橱应加以密封,因为抹过油的产品,容易粘灰汪。
  橱、柜中如装上日光灯、射灯之类来照明,还需在橱内放几杯水,让水蒸发,增加湿度。小件的寿山石雕及印章,人们经常握在手中把玩,怡情养性,其乐无穷。但是寿山石高山系中的大部分与田黄石则不适宜长久握在手中。因为这类石头质较松,且因开采时受震动,招致许多裂纹隐于石内,由于手有热度,握久了石温就更高了,裂痕也就显现出来了。而且握在手中有可能不小少失手,那么损失就更大了。所以,小件寿山石雕品最好抹些油,在小心玩赏之后,放回柔软的锦盒内,以免碰撞损伤。?
  况且,那些红色俏物的石头含铁量多,少见光不容易变色,或变暗。?
  有些人保养石头贪图一劳永逸,把石头泡在盛满植物油的缸里,这种做法是不适宜的。因为大部分好的高山石长期泡在油中,会更通透,然而也会使石的透明度变得灰暗,不自然,尤其鲜艳夺目的高山石长期用油泡,会失去昔日的光彩。另外,如奇降石、峨嵋石,这些旗山系与月洋系中大部分硬度较高的石本身不透明,就在油中泡上一千年,也是不会通透的。?
  另外,养石尚有二忌:其一,寿山石中珍贵的石种不可随意加热打蜡,因为有碍于石种保持原来的面目。其二,芙蓉石特别滋润、洁白,尤其是藕尖白、猪油白,“入手使人心荡”,也不能上油。上油后的芙蓉石即泛黄,甚至出现石中黄白不匀的色彩。古人已有这个经验,他们把上油后的芙蓉石,谓之“油泡芙蓉”。收藏者把玩芙蓉石时,可和在脸部和鼻翼两侧轻擦,让微量的脂肪油保养最为适宜。故用油养石不可一概而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8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寿山石介绍

一、寿山石的鉴别
寿山石概论       寿山石品种繁多,色彩斑斓,不同的石种从外形、色泽至肌理,都有其独特之处。虽然上佳珍品和粗劣下品之间有天壤之别,外行的人凭着肉眼也能断其优劣,但是,假如把一百多个寿山石品种全部集中陈列在一起,要求一一道出其品名,别说一般的寿山石爱好者,就是行家里手,恐怕也得眼花缭乱,三思而慎言。尽管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寿山石只有二三十种,但是,色泽相近、品质相似、肌理相似者,也不乏有之。再加上造假技术也渗透到寿山石市场之中,这就使寿山石的鉴别显得更加复杂,从而也增加了鉴别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掌握一定的鉴别知识,培养一定的鉴别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如何培养和提高鉴别能力
    培养和提高寿山石的鉴别能力,主要有如下几个渠道。
    第一要勤于学习、第二要严谨治学、第三要见多识广、第四要交流切磋、第五要追求精品
(二)二种常见的鉴别法
  A、经验识别法    在长期的实践中,寿山石行家们积累了丰富的鉴别经验。虽然不同的鉴别行家,总结的经验和鉴别方法不尽完全相同,但归结起来,其切入点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外形,包括形状、棱角、皮相;二是色彩;三是质感;四是肌理,包括纹路、裂格。
  1、田黄石的识别
    如何鉴别“石中之王”田黄石,这是寿山石收藏家和鉴赏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他们必备的一种鉴别能力。古今寿山石鉴赏家和研究者鉴别田黄石的经验可归纳为形状、石皮、色相、肌理、格裂形态、手感和比重。
    (1)形状    根据田黄石的地质形成和演变历史,一般的田黄石都保持其天然的形状,即鹅卵形状,但在上板坑头附近出产的田黄石,有时也有棱角,这是因为这里接近溪流的源头,田黄石缺少滚动、磨练的机会。此外,还有少部分田黄石,在埋藏地下的过程中,因地壳运动,石身裂碎,分成几瓣,形成棱角,虽然经过泥土的长期滋养,但断面的棱角并未被磨平,因此有时石农在挖掘发现这种断裂性田黄石时,通常还会继续在附近寻找它的“另一半”。
    (2)石皮    除了少数田黄石外表无石皮外,一般情况下,田黄石外表都有皮层包裹,因此有无石皮是鉴定田黄石的一个重要依据。
    田黄石的皮层,或极稀薄、或稍厚密,石皮颜色主要有黑、黄、白、绿,皮层有单层、双层和三层,皮质比其它掘性寿山石的石皮质地要细结柔嫩,用刀轻刮,刀感流畅而微沉,粉粒细腻均匀。
    一般情况下,单层皮的田黄石颜色有黄、白、黑、绿,色泽有浓有淡,分布有的整体统一,有的两面不同,还有的呈块状组合,质地也有优劣之分。皮色纯如牙黄者,质地极为纯优,称为黄金黄田黄石;黄而灰绿者,质微硬结,色泽偏黝;黑而微绿,皮清一色者,也属优质;皮色灰白浅淡的色泽多深沉偏黝;黑中夹有小块黄绿或小块灰白的,纹路粗杂,通灵度差,多为硬田黄或杂田石。有的单层皮田黄石,一面为白皮,另一面却是黑皮,即一面为银裹金,另一面为乌鸦皮。
    双层皮的田黄石,有的是乌鸦皮内又有一层薄黄皮,有的是乌鸦皮内又有一层半透明的白皮。这两种双层皮的田黄石,大部分属枇杷黄田黄石,外层皮质细腻,内层皮厚薄分布均匀,肌质纯佳,甚至凝灵如冻。
    由于田黄石有一定的迁移性,再加上田土砂层酸碱度的变化,所以,有时还可见到三层皮田黄石。或乌鸦皮在外、黄皮居中、白皮居内;或黄皮在外、黑皮居中、黄皮在内。含多层石皮的田黄石,皮虽不透明,难以察看,但往往肌理色质极佳。
    通常情况下,除部分三层皮的田黄石外,一般的田黄石,在灯光下都有良好的通透性,可以洞察其内在的肌理色质。
    (3)色相    要辨识田黄石的本色,不能在灯光下观察,而要在太阳光下观察。善于鉴别田黄的行家,通常以色调的浓淡来形容田黄的“熟”“老”与否,借以推测田黄在地下沉睡的长短。田黄石色泽鲜而不俗,稳而不浊,不浮不沉,其最大的特点是毫无“火气”,并且以黄色为主。无论红田、黑田、白田,都有一层“帝王之气”,带有黄味,但不同的田黄石所含的主要色素及色彩纯度、浓度和肌质的通灵度是不尽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块田黄石,其内外色泽也不是一成不变。除白田黄石以外,大都是外浓而内渐黄淡,尤其是大而宽厚的田黄石,内外一色的极少,只有形状薄、体积小的,方能内外接近一色。
    通常人们所说的银裹金田黄,其实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介于白田黄石和黄田黄石之间,外具白田黄石肌质,内心近似黄金黄田黄石之质。白田黄石多数带有黄心。黄心多的,即属银裹金。另一种是白皮田黄石。还有一种“金裹银”田黄石,极为罕见。
    “绿田石”,世有传闻,迄今未见。
    (4)肌理    田黄石的肌理基本上都隐有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而且疏密有致、条理不乱,如新出萝卜去皮,像鲜产橙柑剖瓤。田黄石的肌质愈细腻、色泽愈浅、愈透明,其萝卜纹就愈明显,所以白田石的萝卜纹,往往最为好看。也有一种田黄石,萝卜纹极隐、极细、极不显眼,色质也很纯优,是最凝灵的田黄石之一。
    (5)格裂形态    寿山界古有“无格不成田”的说法,这是因为大部分田黄石或多或少都带有裂格。但裂格不是田黄石独有,只是田黄的裂格,其颜色和形状与众不同。
    田黄石的裂格,有明格和暗格。明格多呈现于表层,多呈交叉状,如龟裂纹。坑头田黄石、碓下田黄石等居多。格线挺直而利落的,坑头田黄石等最常见。暗格则较多深藏于田黄石的肌理内。格粗大而深长的,石性多软,如白田黄石、上坂田黄石等。格纹若断若续、蜿蜒而长的田黄石,质较松嫩,时见之于上坂。格斜浅而短小的,质凝而嫩,中坂的居多,同时在上坂和下坂品质好的田黄石中,也较常见。
    田里挖掘的田黄石类的红格,也称“红筋”,多呈褐黄或赭黄色。无皮的田黄石红格浓重。黑皮田黄石与白皮田黄石还常见其皮随格侵入,以致雕制时难以掩饰。
    (6)手感    田黄石的另一重要特征是质地温润、细腻、凝嫩。各色田黄石,即使是白田黄石或黑田黄石,在光线透照下,石心皆泛黄红之光,宝气灿烂,虽寒冬腊月,也感温存有情,入手可亲。田黄石在握,手感脂润,常年不上油,亦不燥不变,一经摩挲更觉油光欲滴。
    (7)比重    2.6--2.65
2、田黄石的防伪
    田黄素有“易金三倍”之说,因其珍稀难觅,价值高昂,所以早在清朝就有商贾以连江黄假冒田黄石。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造假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石市上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利用田黄石与某些石种有相似之处的特点,或以次充好,或制假乱真,因此田黄石收藏者必须加以防备。
    常见的制假现象:
    一种是利用色泽接近田黄石、肌理似有萝卜纹的石材,把它整成卵石状,并用硬器点凿或置于硬砂中翻滚,然后沾上土或着色,再加蒸煮,使其颜色外形与无皮的田黄石相似。这种假田黄乍看之下,酷似真品,但仔细观察,其外表凿痕密布,终不自然。只要透过外表悉察肌理,便知其为伪物。
    第二种是假造石皮。或用颜料涂染,或用胶水调石粉涂抹其表,或泡药水高压加温,再经磨制,就像紧裹着石皮的田黄石。然而,这种假石皮松而脆,颗粒粗大,浑浊不透,干结如疤,难以受刀。辨认时,一经摸或加油,不久,其图文均不见。雕刻时也只能刻制组线条景物,而不能精雕细刻。
    第三种是改变别的石种色泽,使它类似田黄石,又“巧妙”地使表层肌质变换成田黄石的“裹皮”,伪造成乌鸦皮田黄石,但其皮层浅薄如纸,这种假品,因皮色过于透明,皮质也过于细柔,所以易于识别。
    第四种是利用某些质地与田黄石相似的石种进行冒充。这种冒品的识别,要求鉴别者必须熟悉几种与田黄相似的石种的特性,以便进行比较和鉴别。如掘性高山石与掘性都成坑石,通常都有萝卜纹,但前者石性较松,后者石质微坚,都不如田黄石温润。又如鲎箕石也属掘性高山,质松性燥,且外形多不呈卵状。再如旧洞善伯的黄色结晶体,虽可与田黄相比美,但没有石皮与萝卜纹,而且肌理时有金属砂点,有时还有“花生糕”浑点,与田黄相比,相去甚远。此外,黄色荔枝冻石因偶有石皮和萝卜纹,也常被石贾制成方章,冒称田黄冻,这种冒品要价极高,且因为没有人工痕迹,所以若非行家,不好识别,但细察之下,还是可以发现这种荔枝冻质地过于通灵,萝卜纹也较粗,缺乏田黄的稳重感。
    近年,有关部门在研究田黄的内部成份中,用某种科学的方法,改变一些石材的分子结构,使其色泽与内部结构接近于田黄石,但终不能温润其质、丝纹其体,由此可见田黄石的天生丽质并非人工所能牵强达到。
    B、X射线衍射鉴别法   即据石种的衍射图来识别。

二、寿山石的保养
寿山石概论    
    寿山石的保养是寿山石收藏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寿山石天生丽质,在自然状态下,石形不易变,石色不轻改,但是,从阴暗的地底深处到暴露于阳光灿烂的世界,要保其天生丽质永驻人间,依然要涉及养石和护石这个话题。
    寿山石属叶腊石,质地滋润,富有光泽,硬度较低。一些品种在开采时,因爆炸震动,结构遭受破坏,多裂纹、裂格,如果不善加养护,日久天长就会枯燥易损,因此,自古以来就有以油养石之风。
    寿山石的养护虽然简单方便,易于操作,但也不是没有忌讳,因而不可随意处置,同时不同的石种有其不同的特性,所以养护也要因石而异。
    首先,保持润泽,切忌高温    寿山石最忌干燥、高温,养护的关键要注意保持润泽。不论原石还是雕品,都应该避免阳光曝晒和高温环境。新采的矿石不可长期放在山野或室外,要及时藏在地窖里或阴湿之处,时常洒些冷水以保润泽。
    其次,开料水磨,谨防燥裂    以水锯、湿磨为上,如须在砂轮上打磨,则应预备清水一盆,待石料磨擦发热时,及时用冷水降温。
    第三,原坯石料,木盒装放    经过去皮、除污、清杂质,制成原坯后,应分出品种、档次和块度,置放在木质盘盒之中。块度大且石质粗者,只需将木盒放在阴湿处保存即可。如属高档石料,块度小者,最好浸入盛满植物油的瓷盆里。如果块度较大,为节省油料,也可将石坯沾油后用透明纸包裹好,放在阴湿处。
    第四,雕刻成品,除尘保洁    经过雕刻加工的寿山石雕成品,适宜陈列室内。石表被灰尘、污物沾染时,只要用细软的绸布轻轻擦抹、即可恢复光彩。寿山石硬度低,约在摩氏二至二点五度之间,切忌用金属片或其它硬物修刮。
    第五,印章摆件,适宜摩玩    寿山石印章和小摆件,最好经常用手摩挲抚玩,使石面附着一层极薄的手油,这样,久而久之,石质便会古意盎然。平时放置锦盒之中,也最好薄擦白茶油或橄榄油,让石表吸透油质,变得更加洁净莹澈。
    第六,打蜡油养,因石而异    打蜡、油养是寿山石养护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并非所有的寿山石都可以不假思索地油养。不同品种的寿山石,保养方法是不尽相同的。
    田坑石,温润可爱,石性稳定,无需过多抹油。时常摩挲把玩,既能养石,又可养性。
    水坑石,质坚通灵,以色清为贵,只要经过认真打磨揩光,不受硬物碰击,即可保持晶莹,不必时常擦油。
    山坑石中的高山石,质细而通灵,石色丰富,鲜艳多彩,但是石质稍松,每遇炎夏酷暑或秋冬气燥,表面容易变得枯燥,甚至出现裂纹,色彩也变得黝暗无光,所以人们从给它起了个很恰当的外号,叫“财主石”。使用这类“财主石”刻制的雕刻品,保养方法颇讲究,一般以油养为上。其方法是:先用软刷清除石表灰尘,如果油污很厚,难于清除,可先用温碱水冲洗,直到完全干净。待干燥后,再用脱脂棉花团包裹细绸布,蘸少许白茶油涂擦各个部位,即能使石质复发光彩。上油后的石雕品要陈设于玻璃柜中,或加玻璃外罩,减少灰尘沾染,同时还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或长时间强烈的灯光照射,以防石质变燥。此外,为了保持其润泽,还需在附近放几杯水让水蒸发,增加周围空气的湿度。
    有些石种不宜采用油养法,如芙蓉石洁白细嫩,沾油则渐灰暗,失去光彩,所以,切忌与任何油质接触。平日抚玩,也应保持手掌干净无油污。如果放在洁净的脸庞或鼻翼两侧轻擦,让微量的脂肪油保养,最为适宜。寿山石中的老岭石、柳坪石等不通透的粗质石,刻制成雕品后,外表最好进行一次上蜡揩光技术处理。经过打蜡后的寿山石,石性稳定,无需再进行油养,但珍贵的寿山石切忌随意加热和打蜡,不然有失“石性”。
    第七,精选油料,切忌随意    提到寿山石的油养,很多人往往不重视保养油料的选择,任意提取油脂进行擦抹,有时甚至用猪油、牛油等不动物油,或含有化学挥发剂的香油、护发油等,这些油料不但不能起到保养石质的作用,长期使用反而会使石质遭受破坏。
    保养寿山石最理想的油料是陈年白茶油。茶油经过一年以上时间的沉淀,其上层白色透明部分,清洌不腻,是寿山石保养的理想油料。其次是花生油、芝麻油,但这两植物油色浊性浮,容易使石色泛黄而无光。
    寿山石的鉴别和保养都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品种的寿山石具有怎样独特的石质和石性,只有认识、了解、洞悉每种寿山石的独特性,才能在鉴别时做到慧眼识真石,在养护时做到永驻石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8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寿山石介绍

以上转摘于中国书法家论坛。石桥提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8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寿山石介绍

淳版主辛苦,掌握石料的基本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学习了! :em06:  :em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8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寿山石介绍

多谢总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8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寿山石介绍

配上几个图,更直观一些…………[UploadFile=20047180335244_1126184098.jpg],[UploadFile=20049263059113_112618415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8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寿山石介绍

[UploadFile=2004872146335_1126184229.jpg][UploadFile=2005411122413796_112618426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8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寿山石介绍

[UploadFile=200488158482_1126184321.jpg][UploadFile=2004711163146_112618435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8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寿山石介绍

[UploadFile=20047733211394_1126184416.jpg][UploadFile=20048721459824_112618444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