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程利书法

欣赏文字--刻得痛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9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画出更好的线条,我一直对金石书法有很浓厚的兴趣,看了大量的拓片,也下过很多功夫。金石学修养包括很多方面,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石鼓文、汉画像石砖、汉碑、魏碑、墓志铭、篆刻等等。当年我刚一考入中央美院,就在李可染先生的教导下学习书法,他引导我们多读汉碑和魏碑。我临摩过《张迁碑》《礼器碑》《张猛龙碑》《爨宝子碑》《郑文公碑》等等,我还对石鼓文、青铜器上的铭文那种斑驳厚重、古朴自然、巧拙相间的线条特别感兴趣,汉画像石砖和篆刻在很小的空间里布置很大的天地,那种线条组合体现的味道都对我的绘画创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的画里有汉砖的成分。我学书法主要是思考线条本身的韵味、组合、呼应和表达能力,以线来营造画面。中国画素来重视笔法、重视笔性,从表现形式上看,笔往往表现为具备高度生命力的优质线条,但其文化内涵,远非西洋画的线条可以比拟。我认为,浑厚华滋、苍润并济是中国画笔墨语言的最高境界。苍,表现人的骨气、品格;润,反映了一个画家的感情和生趣。这种绘画语言形式上的矛盾,完美结合起来,画面就富有张力的气韵,不刻板也不流于轻浮甜俗,蕴含着中国独特的审美取向和审美趣味。技法要求只是一个相对低层次的要求,而意境的追索则是一个相对高层次的精神交换。笔法的确丰富了技巧,但如果危及诗化的含蓄蕴籍,则立即被置于另类的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9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仃说,笔墨问题是中国画的底线。这句话说得已经非常直白了,就是说如果没有了笔墨,中国画也就丢弃了非常重要的审美趣味,失去了基本语言。中国画家不可越过书法的练习。前面说过了,我为了过线条关,曾下过很大功夫,对金石、古篆和汉砖上的线条进行了多年的细心揣摩,以线为主的绘画我磨练了二、三十年时间,用来锤炼自己用笔、用线的功夫。用心体会和实践后,我才说出了“汉砖和魏碑滋养着我,融入我的灵魂,伴我成长”这句话。55岁以后我才更深入地研究墨法,用墨虽然是块面问题,还是要由用笔的方法来完成,墨法中不可能少了笔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9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齐谢赫六法首倡“骨法用笔”,那时候中国画以铁线为主,还没有出现表现水墨韵致的作品,此处的骨法,主指画家凭己之学识、修养、气质,以线条描绘人物骨相之清奇、脱俗、刚健。到五代荆浩明确提出“生死刚正谓之骨”,骨非但指向作品本身表现形式之精准、严密、有力,内容言之有物,亦关乎创作者的人格高尚,历史上用笔有文、质、功性的要求。画家在作画之外,修身养性,力求内心完善,刚正不移,不因世风移而心生浮躁,居闹市而心安然,画作自能传递山水力量之骨气、骨力。我认为,在当代强调“生死刚正谓之骨”的原则非常重要,因为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商业社会,在书画之外有许多诱惑,你是否能坚持你的追求和原则,坚守一个艺术家的节操,对你所能抵达的艺术高度是非常重要的,我也是近十年才有切身体会。中国画除了笔墨技巧层面以外,还有精神层面的问题,书如其人、画如其人就是这个意思。笔墨到了高级层次,不仅是形、质、功力的问题,同时也是修养、品格的问题,黄宾虹先生甚至提高到“法就是德”这样的高度。传统文化中的“风骨”一词,经过长期的演绎,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风骨”概念影响着后世的审美取向,对风骨的强调,也就是对内在理念和“力”的强调。没有“骨”的作品,缺乏“骨”的支撑,情感的表达就显得空虚、软弱。每个画家因个人气质、学养、悟性、品格不同,对技法理解与把握也会不同,艺术家的创作,应该顺性而为。所谓顺性,就是顺从自己内心的个性、独特的情感和多年来形成的人格特点,画心中的所思所想。创作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以不似之似似之”,在于追求和表现“寄兴于笔墨,假道于山川,不化而应化,无为而有为”(石涛语)的境界。一支毛笔可以表达一个人的修养、品格、心胸,这在书法和绘画上是一致的。书法讲究人品与书品的统一,绘画也讲究人品与画品的相通。黄宾虹在《美学文集》中指出:“讲书画,不能不讲品格;有了为人之道,才可以讲书画之道,直达向上,以至于至善。”

  我16岁那年,看到了俄罗斯“巡回画派”油画集,那恢宏的气势、厚重的历史感、惊心动魄的大场面、细腻精微的人物刻画和深刻的社会主题揭示都让我着迷。这些作品中洋溢着强烈的民主革命思想和人文主义精神,他们所体现出的对艺术、对社会不容置疑的责任感、使命感更引起了我的认同。我一直偏爱大场面和历史题材的创作,根源应是在这里。读美院后,我一直致力于人物画的创作,早期的山水画,是人物画的副产品,正式画山水,是从参加“五岳三山画展”开始的。归纳起来,这个转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李可染先生的影响,二是李行简等学友的鼓励,三是源于内心对艺术的重新思考。我认为中国山水画有三种艺术境界:第一是有能力来表现自然丘壑,即画什么像什么,这是作为一个画家最基本的条件;第二是画出意境,有要笔墨的修养;第三是把山水当人来画,通过画来抒发胸中逸气,反映画家的人格力量,从画里能够看出你的修养与人品。这才是画的最高境界。我认为,画画等于给自己的灵魂照相。画者的心胸、气量与画的境界息息相关。特别是山水画,心胸不开阔、气度不大,画出来的画必然缺乏博大的气象和磅礴的力量。近代陈衡恪先生在其《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说:“文人之绘画,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者乃能完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9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纵观历代大家,无不格外重视人品修养,如潘天寿、李可染等大师,画中就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人格力量,有独到的语言和创造,而且可以反映出他们的人生。齐白石、黄宾虹等的艺术主张和对艺术的理解都在他们的画中有充分的体现。这些大师在艺术上还充分体现了变革的探索精神。黄宾虹所处的年代还是“四王”画风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而他却完全以书法用笔来构造画面,用非常潇洒、非常浑厚的笔法,以乱而不乱、无法中有法的方法做画,这在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反对。但他没有迎合时尚,在各种困难和非议下依然坚守自己的风格,终成大家。李可染先生从青年时代就有变革中国画的理想。李可染先生1954年开始外出写生,实践“外师造化”这一中国画的文化精髓。这条路可染先生走得很艰难,开始也不被那些保守的画家认可,说不是中国画,文革中还批判说他画“黑画”,经历如此艰难,可染先生毫不犹豫,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不改变作人原则,在传统型的山水画向当代型的山水画转变过程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的山水画审美趣味能够被当代人所接受,所喜闻乐见。并且笔墨精妙,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他一生立志为祖国河山作传,完成了自己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成为中国当代山水画大师,他对事业的献身精神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是很感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9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山水画正处在过渡时期,在转型工作上,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等都做了开拓性的工作。我们这一代应该沿着这种改革道路,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上实践得更好。各个时代的书画都有不同的特点,都有自己的艺术主张,笔墨精妙,画出我们时代的山水画。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要抵达这样的目标,不从思想深处对自己有要求是不行的,精神高度决定作品的高度,我们这个时代,无论大环境还是小环境,对书画家创作都是非常好的。创造更加完美、更加有时代特征的作品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开阔眼界,是艺术家的历史职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百姓知道金银珠宝值钱,当然了,也有一些知道字画值钱,但大多数总是会问:这破纸怎么就值这么多钱?在他们眼里,花这么多钱买张纸太傻了不可思议,喜欢的是宝,不喜欢的是草,所以,还是不要跟普通老百姓谈艺术品投资,跟他们说,我是书画贩子,直接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百姓知道金银珠宝值钱,当然了,也有一些知道字画值钱,但大多数总是会问:这破纸怎么就值这么多钱?在他们眼里,花这么多钱买张纸太傻了不可思议,喜欢的是宝,不喜欢的是草,所以,还是不要跟普通老百姓谈艺术品投资,跟他们说,我是书画贩子,直接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海拍浪说不尽,何如纸上起墨潮。
P118040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5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孙诒让杯”全国甲骨文书法大赛

征稿启事




孙诒让,浙江省瑞安市人,浙江四大藏书楼之一——玉海楼的主人。清末大儒,朴学大师,杰出古文字学家、教育家、实业家。他对甲骨文字学的研究有开山之功、鼻祖之称。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鲁迅、郭沫若等对他的学术成就都给予很高的评价。为了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宣传孙诒让先生功绩,弘扬甲骨文书法,推动甲骨文事业发展,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光添彩,特举办“孙诒让杯”全国甲骨文书法大赛。现将大赛有关事项公布如下:

一、举办单位

主办:浙江省甲骨文学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瑞安市委员会

中共瑞安市委宣传部

承办:瑞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瑞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瑞安市政协甲骨文学会

二、活动内容

(一)组织全国甲骨文书法大赛作品的征集评奖

(二)举办大赛获奖作品展览

(三)编辑出版《“孙诒让杯”全国甲骨文书法大赛获奖作品集》

三、组织机构

(一)成立“孙诒让杯”全国甲骨文书法大赛组委会,负责大赛的组织协调工作。

名誉主任:刘江


问:叶世林、曹锦炎、徐自学


任:白一帆、韩天雍

副主任:黄益友、蔡永淼、柳晓康


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黎然、李刃、沈浩、陈大中、陈成业、陈钦益、金大允、杨益豹、周建平、黄友金、蔡圣栋

(二)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大赛的具体工作。

办公室主任:周建平(兼);副主任:宋龙辉

(三)由浙江省甲骨文学会组织评审委员会,负责参赛作品的评选。

四、征稿要求:

(一)征稿范围,年龄在18周岁以上的甲骨文书法爱好者均可投稿。

(二)征稿内容:健康向上的名言警句及自撰诗联,提倡书写与孙诒让先生和玉海楼有关的内容。甲骨文字务须规范,切忌杜撰。

(三)作品规格:书法作品4尺对开以上,6尺以内,竖式为宜。每人不超过2幅。作品需附释文,请勿装裱;篆刻作品4—6方印蜕、附两方以上边款,一式两份。其中一份粘贴成印屏(展览专用),尺寸为45cm×68cm或33cm×136cm(竖式),自行题签设计。另一份(出版专用)请粘贴在A4白纸上,并在下面用正楷注明每方印章的释文。

(四)来稿请在信封上注明“孙诒让杯甲骨文书法大赛”字样。并在作品背后右下角用铅笔正楷注明真实姓名、性别、出生年月、通讯地址、邮编及联系电话。投稿者须随稿寄200字以内的艺术简历(最好提供打印稿)。

(五)征稿时限,自见报之日起至2011年7月15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六)本次大赛不收评审费。

(七)来稿作品一律不退。主办单位对获奖作品拥有出版、展览等处置权。

五、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设一等奖3名,奖金每人6000元;二等奖6名,奖金每人3000元;三等奖12名,奖金每人2000元;优秀奖30名,奖金每人800元;入展作品100件,入选作品若干件。另设组织奖若干名。所有获奖、入展、入选作者均颁发证书和赠送作品集一册。

本次大赛特邀甲骨文书法名家作品参展。

六、投稿地址及联系方式

地址:浙江省瑞安市万松路145号(老图书馆五楼)大赛组委会办公室。

办公室电话:0577-66612701(传真号码同)
66612702

收件人:宋龙辉

邮编:325200

联系人:周建平
手机号:13566159698

宋龙辉
手机号:13736759169

七、其他事项

(一)来稿必须符合征稿启事的各项要求,否则不予参评。

(二)凡投稿参赛者均视为已经确认同意遵守征稿启事的各项规定。

(三)本次大赛的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由办公室负责解释。

                               “孙诒让杯”全国甲骨文书法大赛组委会


2011年3月30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5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强老师----三秦大家当之无愧!!!!
P102021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