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4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4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网站编辑A

【高清】“醉翁遗韵——张德林书法展”作品全放送(精彩回帖赠送精装本作品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3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em1em1em1em1{:1_193:}{:1_19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3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em1em1em1祝贺祝贺!!!
   细细品读先生作品,获益匪浅。先生楷、行、草、隶均具有相当水平,达到相当的艺术水准,是近年来崛起书坛的风云人物,不愧当今书坛翘楚。祝福祝福之!!!
   先生书艺立足于继承传统,师法古贤,诸体皆能,尤其对“二王”行草精髓的吸收和洗练,可以说在当代书家中屈指可数。技法熟练,风致清劲,流畅不滞,雅而不俗,将艺术与性情充分结合,使得作品飘逸、自然、清新、秀丽、雅致,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欣赏性,很耐赏读。先生之其行楷、行草皆得古贤遗韵,形神皆备,其行书胎息晋唐,下探宋元诸家,其入帖之深令人叹服,而出帖之精更为书法人所敬仰。先生对于草书的研究也具备相当功力, 对于羲之、张旭、怀素,尤其黄庭坚的大草,均在其作品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升华,在充分吸收前贤精髓的基础上融入自家元素,使得作品具有自家风貌。狂草之难难在章法,即整体感的驾驭上。先生驾驭笔墨的能力在其草书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将方圆、浓淡、干湿、大小、徐迟等诸元素充分表达,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因而读来使人赏心悦目。
   以上是个人赏读、学习先生书法作品的浅见,不当之处,敬请海涵!!!
   恳请惠赠作品集以欣赏、学习。谢谢!!!
511515  广东省  清远市  新城东7号区 金科楼F401   冯光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4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首先祝贺“醉翁遗韵——张德林书法展”圆满成功!
    张德林先生的书法注重传统,不流时俗,其作品既有雄强奔放之风,也含秀逸典雅之韵,笔力沉雄中带着飘逸的丰姿。
    张先生的行草书笔法娴熟,格调高雅,不激不厉,凌空飞动的笔势,精美曼妙的笔意,自然流畅,信手拈来,潇洒自如而却又不失“二王”之法度,筋骨相应,气息纯正,远离浮躁,养眼养性,其作品笔划坚而浑,体势奇而稳,章法变而贯,俊逸之气、雄秀之气扑面而来,真可谓,如赏美人,如沐春风,扎实的功力及性情表现绝非一般夸张结构、乱扭线条之辈可比也。细察之,其用笔提按有度,折转自如,线条厚实而又灵动,线条运动时的丰润感与弹性之美,透射出最强度的审美信息,舒卷如行云流水般畅顺自然的格调,让人领悟到温柔敦厚的含蓄之旨,而线条在环绕连带时所呈现出的顿挫分明、肯定果断的笔势,则又呈现出其书风刚健的一面。其结字错落有致,驾轻就熟;章法安排随缘而化,自然天成,不过分追求形式感,而以纯粹的艺术感染力感动观者。
    衷心祝愿张德林先生的书法能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大的成就!
    求赐签名作品集学习欣赏,谢谢!








----------------------------------------------------------------------------------------------------------------------------------------------
321100   浙江省兰溪市教育局  寿建刚    电话13706897290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北兰亭书友会创始会员    [  入展中国书协展览12次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5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评论:

本帖最后由 江智猛 于 2010-6-15 17:59 编辑

草根书家   醉翁风韵

——观“醉翁遗韵”张德林书法展暨《张德林书法集》首发式有感

江智猛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唐朝著名诗人韦应物的咏《滁州西涧》。此诗家喻户晓,诗中画景写意,传诵广远。特别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所描写的滁州山水秀丽更使安微滁州这块宝地名扬中外。历代文人墨客李幼卿、李德裕、李绅、王禹偁、辛弃疾、陆游、赵秉文、王守仁、文徵明、王世贞、王铎、袁枚等,或为政于滁,或宦游于此,临流吟赋,留下了数以千计描绘滁州的名章佳作。其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的醉翁亭,是我国四大名亭之首。它和丰名亭都因镌有欧阳修文、苏东坡字而著名。此后,以琅琊山和醉翁亭为题的山水诗文及研究历久不衰。书艺公社推出的青年书法家张德林就是在滁州这块灵异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出类拔萃的一位书法艺术代表人物。

  张德林先生虽出生在滁州来安的偏远山村,但他从小对于书画有着与生俱来的嗜好和天赋。年轻的德林,为了全家的生计,务过农,做过工,经过商,办过厂,人生的酸甜苦辣他都尝过。人生风雨,生活艰辛都没有改变他对艺术的虔诚和对艺术不懈的追求。"书法是我的最爱,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她陶冶了我的性情,磨练了我的意志,提升了我的品格……"(百荷堂张德林随笔),凭着成年累月、朝朝暮暮之间对传统书法艺术不间断的研习、揣摩,凭着一颗永不封闭的博取和进取之心,使其书法作品峻拔、豪荡、沉着、痛快。我们可以从这次“醉翁遗韵”张德林书法展暨《张德林书法集》首发式提供的作品中感受生命的节奏、自然的伟力,看到一个灵魂在自由地舞蹈;满目纵横、意气风发、如龙飞凤舞蛇行鱼跃的笔墨形态,宣泻着一股难以言表的艺术滥觞与精神追求。张德林老师的作品中,我认为最令人回味的是行草书。作品仿佛有一种气息涵泳其中。这气息恍惚、隐约,只可“意会”,难以言说,诚如陶渊明所言:“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其行草体书法作品师法“二王”一路,融颜、米、董笔意,他将东晋二王父子,唐代孙过庭、张旭、怀素,宋代黄庭坚,明代祝允明、徐渭的草书或笔法或结体或章法有选择地加以融合,从而形成了两三种外表具有明显差异的草书样式,或偏向于晋人,或偏向于唐人,或是黄庭坚、祝允明或徐渭的结合体,以不同的技术手段营造的不同书法样式、产生不同的艺术氛围,以表达不同的心境与情绪。而其中,张德林最为得意的,是那类线条连绵缠绕、结字错落迭宕、章法行列穿插,洋洋洒洒的“满构图”式大草。难能可贵的是,张老师以独特的视角将行草融于一炉,烂熟于胸,同时注重线条质感和线条形态疾涩、轻重、疏密、欹正、聚散、浓淡、枯润等诸多变化,或行或草,时断时连,洋洋洒洒。其点、线、面,均处于运动状态,并在运动中保持着彼此的和谐与平衡。张德林的隶书走平实、工稳一路,不求华丽、奇巧。他博观约取、兼容并蓄。他笔下的隶书,不会简单地停留在古人的样式上,而是以汉代人的创造为基点,将之前(秦或先秦)和之后(魏晋)的书法样式(如小篆、大篆、行书、楷书以及处于隶与篆、隶与楷之间的过渡性书体)中的某种用笔或结字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从而构成了平稳、坚实、沉着、开阔、朴茂自己的个性面目。张德林的楷书,主要取法于唐代颜真卿。他既保存了颜楷的纯正、开阔、厚重,又显现出他自己。他把颜真卿的精神与性情和自己的感念自然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颜体楷书的结构拥有更多的空白、更多的俯仰与错落、更多的虚实对比,于是原本正襟危坐的颜楷有了更多的活泼气氛。总之,观张德林先生的书法作品最擅长的还是草书。正如他坦言:“余学书三十余载,虽五体皆涉,然于草书尤其大草为最爱。凡历代草书名迹,尽习之。惟于张旭、怀素、黄庭坚诸帖用功最勤。法张旭以得其坚实、朴素、倔强之美;临怀素以得其圆劲、从容、飘逸、迅疾之美;习山谷以得其空灵、婀娜、屈曲、遒劲之美也。”(张德林《拟山谷大草跋》)。
   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情感的符号。” 张先生在营造一个古雅经典、近乎完美的艺术空间,营造属于自我的完整、饱满的艺术语言与视觉图式;不把书法当作重复古典的躯壳或符号,而是倾注一种对艺术的终极关怀,贯注一种生命力的表现,是把握书法本质的再创造。正如张荣庆先生对他的评价:“德林学书非常刻苦而认真。对于他所重点取法的碑帖,都是用心临写许多遍,复取帖上之单个字反复练,并加以变通。一张白纸,常被他写成满是灰黑方罢休。白天写,晚上鼓捣到深夜,是家常便饭。德林坚持一种信念,即通过长期量的积累来达到质的转化和提升。”在德林老师身上我们看到其人品书品、才情学养、勤奋精神。刘熙载《艺概》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贤者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个子不高的张德林老师,也不好张扬。在多数场合,他总是会引起别人的关注。而这种关注度的赢得,不是靠作秀或矫情,靠的是一手不俗的从魏晋、唐宋大师那里继承来的书法和开朗、乐观、真率的性格。加之他那十分男性的浑厚、靓丽的嗓音和长发飘逸的造型,几乎随处都能制造一种活泼的气氛。从事书法实践30余年,张德林感到,收获最大的还是最近这些年。特别是 3年前来到京城,先后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张荣庆书法艺术工作室、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拜师于当代两位德高望重的名师,从他们那里聆听诸多教诲,结合平时自己所知所感,心中豁然开朗,技与道均大进一步。这一段时期以来,他正致力于对赵文敏书法研究,“余近来尤喜赵孟頫书,其《寄民瞻十札》更是临之不愿释手。历来论其书者,众说不一,有谓其书具媚俗相也,持是论者,殊非深识书也。余以为,赵孟頫乃承传二王最杰出者也,其书中和之美,致其极也。今拟是通寄民瞻十札帖,虽用极生之皮纸,然余因临是帖久矣,有甚深之领悟,故写来畅意自如,似与老赵对话交流也,真乃纸不碍笔,笔不碍手,手遂心也。”(张德林《临赵孟頫手札跋》)。在书坛颇为浮躁的今天,张先生难能可贵地保持着固有的低调与执着,全身心地追求书法艺术的真谛;同时对待师长,对待朋友,对待事业,他依然热情真诚、朴实如初,因而得到识者与闻者的一致好评。张师正当年盛、任重道远。因此愚生深信:“以其睿智、勤奋和艺术创造力,他一定会在今后艺术的征途中上下求索,并取得更加辉煌的艺术成就!”

古人云:“德成为上,艺成为下”的训诫,张德林老师已行在道上。为事勤勉专注,为人敦朴谦和,敏于事而讷于言,宽于人而严于己是同道中人对德林兄的共识。其性情气质与审美取向和谐而统一,从其的书法作品的表现形式来看就是最好的答案。他是个勤勉、多思、执着的人,始终明白自己的使命,自己的位置,所以能锲而不舍,穷且益坚,把所思、所悟、所为、所得,融会贯通,去伪存真。假以时日、厚积薄发,必有大成。“问得墨香哪里来,一生心血都倾砚。”张老师上下求索,精学问道,其诚亦嘉,其行也善,愚下深信不久将来必能在当今众多的书坛英俊中独树一帜,成就斐然,遂成大家。

祝张德林老师醉翁遗韵”张德林书法展暨《张德林书法集》首发式取得圆满成功!祝叶武先生端午节快乐开心!!拜求张老师赠斋号一幅(日知斋)、作品集一本,励学究习,不知可否?通联见下方:

江智猛福建省龙海市文体局副局长、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龙海市诗词学会会长。

电话13960129868
0596—6588588

详细地址363100
福建省龙海市石码镇九二01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张德林老师书法展圆满成功!em1 em1
张德林老师的书法,笔法娴熟,格调高雅,不激不厉,凌空飞动的笔势,精美曼妙的笔意,自然流畅,信手拈来,潇洒自如,而却又不失“二王”之法度,筋骨相应,气息纯正,远离浮躁,养眼养性。风度游意于魏晋之上,品格斟酌于文人雅士之间,意境徘徊于闲静温润之中,性情流露于笔墨风味之下。睹其书法,使人心无点尘,世事都忘,无复有攘攘扰扰之念。张德林老师的作品具有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古典理性”作品崇尚精致外美,流畅,秀逸,用笔讲究,在布局、形式及总体视觉效果上追求一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张德林老师的书法,不仅充分反映了张德林老师的睿智与才情,更是张德林老师精神性情的自然流露和真实写照。我喜欢其书法,望赐赠作品集学习收藏!谢谢!!{:1_193:} {:1_19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祝醉翁遗韵——张德林书法展圆满成功!!

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之美,是靠一代又一代砚田跋涉者们不辞劳苦而创造出来的。张德林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知难而进的跋涉者。

张德林先生为艺之路曲折,曾为了全家的生计,务过农,做过工,经过商,办过厂,在大有“钱”途之际,却为了难以割舍的书法,毅然业京寻求书艺发展的新天地,魄力令人钦佩。为寻觅书法传统的真谛,开始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我的工作室进修,后又入国家画院沈鹏先生的书法精英班继续深造。他曾下苦功夫遍临诸体,在临池中深入学习古人法、韵、情、势在书法中的运用,在学书中注重自己情感与古人的神理融合,在师法传统的基础上积极追求自我。

张德林作品的显著特点是取法高古,精微于道,饱含古韵,感染力强。行草书典雅醇和,俊逸潇洒,用笔含蓄,锋中笔圆,转折处或意于圆或出以方,点画爽利,珠圆玉润,意态高华,起笔略露锋芒,收笔妍而隽秀,回锋婉转含蓄,精致蕴藉,藏不尽之意于书外。他的笔法富于感情、细腻、内敛而精神外露,给人以洁净超逸的美感,用笔干净利落,意韵湿润超逸,格调高古空灵,那疏宕雅致的韵味,舒卷飘逸的情趣,气度安详,已深入传统经典作品之中,结合自己的感受,畅叙幽怀,挥写性情。把笔墨技巧与生活的关系结合起来,用笔墨来表现书者的感惰和个性。结构严谨,法度有序。仔细观摩他的作品:字形典雅,线条圆润;提按分明,使转灵活,劲健疏瘦,似癯实腴,细微处尤为体现他对书法技法的深刻理解。点画的揖让向背,墨色的枯湿变化,字形的大小安排等则表现了他对形式感的追求。

其小楷精妙,;疏密有致,变化自然,方圆兼济,气韵流畅,清纯雅致,古趣盎然。点线的细节上精心安排,笔墨起止转折交待得非常清楚,笔路清晰可辨,书写过程中稳重自信,手下之笔运用自如,小巧中见大气、秀媚舒展,沉着遵正、妙趣横生,韵味十足、风度翩翩,不刻板不做作!不仅有魏晋书法之法度,也更有现代审美之韵味。作品中散发着独有的一种温婉、善良、优雅、聪慧和内质的美,耐人寻味。

张德林先生的隶书博取众长,神气古穆,厚重而灵动,规范而富有变化,深得汉碑淳厚之气。结体因字赋形,正斜相生,或长或短,于规整中有不规整处,寓汉隶的端庄于灵动之中;他大胆突破汉隶过于规整、蚕头燕尾、起止藏锋、圆笔为主等篱藩,大胆将枯笔、浓淡、方捺、方撇、斜竖、大小参差和简帛、大篆等正规汉隶极少见到的笔法大量地运用到隶书的创作之中。大字对联作品用笔厚重凝整,墨色变化丰富,结体古茂浑朴,空灵逸宕,仪态敦厚,骨气洞达,别出新意,讲究疏密变化,收放得体。

张德林先生的草书作品笔墨酣畅淋漓,用笔狂放不羁,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  用墨技巧娴熟,气韵生动;字体大小穿插,疏密有致,点划变化丰富,方圆兼济,动静相熔, ***澎湃, 狂放不羁.  线条流转而优美,  结构狂放而随心。

书法经过千百年的沿袭与重复,已经在人们的欣赏中形成了思维定势。因此学书法存在着观念和方法的问题,可在他这里得到了较好的融合。王羲之在《兰亭序》中说了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从张德林先生的书法创作实践中,我分明看到在创作观念与创作方式上进行的寻觅与探索体现了当代书家艺术创作意识的进步。

愿张德林先生一意孤行,躬耕不辍,书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请张先生赐作品集一册珍藏学习,谢谢!

132500
吉林省蛟河市实验小学  谢吉昌

电话:1389428259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德田先生是当代书坛实力派书法家。马先生诚实质朴,谦逊豁达,豪爽豪气,一副典型的山东人作风。先生也是一位颇有灵气,颇有思想、颇有才情和内涵的书家。马德田先生的书法是诸体兼备,诸体皆善,诸体皆宜,品马先生的书法,如饮美酒,其乐无穷,尤其喜欢马德田先生的行草书法,意深而悠远,味醇而弥久。马先生的书法传统功力很深,但又富有新意,作品视觉冲击力很强,看了令人难以忘怀。马德田先生的书法碑意较重,风骨峻拔,通过整合,提取以及吸取帖意,经过反复的历练形成了个人独特风格的艺术语言。这和马先生尊重传统,热爱传统,钻研传统分不开的。观马德田先生的作品,给观者的感觉是古风弥漫,新意迭出,用笔方圆兼具,结字取横势,行气贯纵势,并能穿插、移位和加以大小变化,用墨浓淡枯湿,线条凝练多姿,极具观赏性。可以说书法是线条正形分割负形产生的一种美。在德田老师的创作中,可以看出来,其有着极其强烈的负形分割意识。试想如果没有此种意识,谁会在创作之前写小稿?当代书法创作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重视正形和负形的关系。在德田老师的作品中除了看到有碑版线质的线条外,还有间于碑帖之间的枯笔颓画,这些大大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不仅使得作品在局部获得美感,亦可以使观者从此局部蔓延开来,获得大的视觉满足。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先生的作品,在网络上看过多次,其给人的直观感受是:一只羁傲不训的大黑熊在白山黑水中横冲直撞, 这与其人的形象很是不同。
印象中以前看到的先生作品,凭颜体和北碑的底子,拉出的线条扎实厚重,注重空间分割和位置经营,气息上活脱一派苍古劲挺, 有些白砥博士的意思,只是比白博士走的更远,更自由,更生猛。
本次展览的新作,感觉马先生的视野更广了,你看他硬是把江左风流的二王改造成了江湖撒野的山大王! 嘿嘿。就象个走街串巷的收购文物者,把那种种殿堂的典雅和民间的野味一咕噜搅和,涤荡了先生宽厚的胸怀,或许勾兑了先生先天具备的草莽脾性,深化了原本颜鲁公的恢弘庙堂正气,使野逸的更野,逸的更逸,形式丰富而内蕴统一.马老师的作品用墨枯润相间、浓淡相宜;行笔生动、精炼、飘逸而有力;线条质感把控的遒劲洒脱、极富弹性、极富层次感、极富生命力;布局错落有致、大小不拘、张弛有序、敛放有度,很重空间感;章法上不拘一泥,有意时又随意,无法中不离法,出新意于法度中;书风整体营造一种笔力遒劲、恬淡洒脱、隽雅灵动、率真天成的和谐书法。
最后麻烦马老师给学生我题斋号:杨孝书法艺术工作室
我的地址是: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塘龙东路塘盛大厦301室:杨孝 (收)邮编:523710
联系电话:189026030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7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雄浑而博大,灵动而开张

——品读张德林老师书作有感

首先祝贺张老师的网络展成功举行!em5

em10

  品读老师的书法最重要的感觉就诸体皆工,行书,草书,隶书。无所不能,无所不精,这可是书法大家的风范!

  他追求书法韵味和品位,以魏晋风流为主调,兼取唐宋法度的精严与意趣。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处处可追踪到古代先贤书法美的姿影。他善于将古代范帖、手札中具有这种审美特征的字进行演化和归纳,造出自家新样,使汉字形体脱俗峭拔,更具魅力和张力。em1

  在谋篇布局时,他除了注意通篇的完整性外,更重视篇中局部数字的优化组合。除了行书之外,还擅长隶书,元气淋漓,气魄宏大,71楼的 “典制,文章”一联充分体现了他横溢的才华。我比较钟情老师的隶书是在隶书中表现秀劲遵媚的审美情调它集隶书的放达酣畅、石门的肆意信笔集曹全、行书的笔墨淋漓于一身,再加上现代的某些审美趣味和视觉构成,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隶书的表现力,开拓出新的表现形式。2007_J

  观其书作感觉手法和对作品的处理方式独特:一是对于经典笔法的继承和运用。 写大字的通病就是重视结构简化笔法,这似乎也是明清人的问题所在。在这一点上不仅很好地发挥了笔法的细腻,且起承转合非常到位,尤其是大胆运用了块、面,使得线条形质丰富。二是墨色的调节。除了使用宿墨使线条更加具有色彩的变化和渗化效果之外,对于枯笔的使用也非常大胆恣肆,浓墨线与飞白线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三是绞转笔法的使用。老师的草书基本上都是。通过起笔锋毫入纸后的变化,形成锋面,锋面在运行中的速度、力量与最终收笔的动作扭转,使一根线条通过三个基础动作的变化复杂起来,于是线条有了因锋面的变化而形成的多变轨迹。2007_J

严重学习!

真诚希望能获赠张老师的签名作品集!如老师肯割爱希望惠赐:牧云斋!拜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7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非常受益 ! 祝贺展出圆满、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7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em1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