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40
- 注册时间
- 2006-9-1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967
- 点评币
-
- 学币
-
|
哲人境界 谢瑞阶先生中国画作品
: c w2 h& j% \ h% @5 O F, U 谢瑞阶的最后一幅大型黄河画卷作于1981年.少年左盲,晚年右眼又视网膜出血,视力极度微弱的他惜别丹青,迄今已经10余年了.然而就在这样的耄至之年,一个已经不带任何光环的谢瑞阶,超越了画坛书界,只以一个人,一个饱经沧桑的过来人的形象,正在被社会上更多的人所认识,所接受,所感动,所敬仰.他凭借的是深么呢?当命运将他毕生倚持的读,画写的能力几乎剥夺怡尽的时候,他只剩下了说.说,用一个朴素真挚谦逊的声音,用一口亲切实在苍劲的河南方言,说时代的嬗变,说历史的规律,说人生的真谛--,不是报告,不是讲演,只是一位几乎可以称得上世纪老人的知识分子的漫谈. 他对郑州大学,河南政法学院,河南医科大学的大学生们娓委地说着;他对省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的离退休人员 悠由地说着;他对家乡巩义市的乡亲们缓缓地说着....
$ ]- F* j1 Z6 G6 Y8 s 1993年2月,巩义市政协175名委员发出"向谢瑞阶学习,为巩义市争光的倡议,得到全市人民的相应.连在北京的原民政部长王国权都来信说"谢老这人,我们很熟悉,他的忆述录我也读了,确实好.作为巩义人,我也响应政协委员的倡议,向谢老学习." 长期僻居于省老干部休养所一座平方理的谢瑞阶,却至今未弄清自己的声波是怎样象涟漪一圈连着一圈荡漾开去的.只有一个念头横亘在他的余生:"活着就要创造.眼看不清了,写不成了,但我还能说.....我不是来应酬的,我说话没引经据典,我只想坐这里把我的心思给大家说说,对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前途有一些好处....我坚信,以掌击海水,微波可以及全海." m' A! p7 W2 `3 L2 N
1983年离休之后,谢瑞阶常吟一诗: 机缘成熟得离休, 坐看彩云任悠悠 漫理思绪就经纬, 无挂无碍展眉头. 回顾自己这几十年,思绪就好比织布的经,织布的纬,一堆乱线....总结一生的经历,体会和得失,有经有纬,还能不能织块布呢?织不了好的,总可以织个麻包,也能装点啥嘛!"--而实际上,渐入人生化境的老人,已向今人献上了一幅思想的锦绣. 在这幅锦绣上,世界观,人生观勾勒出了简约而壮美的画图,对世界的;理解,世是时间目古今是纵界是空间,是东西南北中,是横.时空关系也就是经纬关系,经纬纵横交织,才构成 了世界."在这中间,有世界大时空与个人小时空的关系,有无限生命与有限生命的关系,有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有继承与创造的关系,有曲与直的关系,有升与沉的关系,有依与存的关系....而其中他归结了一个最深切的体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富中国". --试想,如果不是共产党,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能不能在这40年里这样渡过?新旧对比,社会主义比封建,半封建半殖民地,比资本主义优越性大.我们必须先弄清我们的思想支柱.今天虽然还有些坏人坏事,但我们的政权,对这些坏人坏事是痛恨而制止的,而不是支持的,更不是提倡的.要弄清楚现象与本质,不能因一时的缺点,错误,就否定我们的一切,动摇我们的根本.为什么要弄清楚呢?怕再有变动或混乱的时候,我们自己心里没有定盘星." --任何向往都是直线的,我们想的是共产主义,想的是世界和平,但中间有一个过程,第一是曲折的,第二是升沉的,未知数是很大的,我们不要有天真的想法,要有思想准备.浮起来就要往前走,沉下来就要潜伏住.增加在曲折中的耐压力,就压不死.怎样锻炼我们的潜水能力和耐压力呢?最基本的因素,就是我们的信念." --现在讲廉政.俗话说,廉生威.有人用行贿受贿的办法来发财,那他心里头就有畏,不是威望的威,是害怕的畏.他们睡觉就没有咱正常人睡得安稳,他并不愉快.心里不愉快他就要喝酒,要狂欢,要找赌场等来麻醉自己.他这些表现就表示他内心说不出的害怕,说不出的痛苦.要知昨日因,今日受者是;要知明日果,今日做者是'.今天你做光明正大的事,明天就必然结好果,就啥事都不害怕.也有个别情况,人好 ,做事也不错,结果却遭受的不好.不要紧,你放心,历史和群众是公正的.今天如果不在这里结果,就在那个地方结.我是坚决承认这个道理的. 4 Z$ z; n+ b$ s' r
人生有两个生命,我们每个人都有有限生命,无限生命,应该不断创造有利于人类的事业,通过有限生命去创造无限生命.在曲折中间,也许生理上的有限生命被压死了,但无限生命是压不死的,象我们的先烈.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只有一个字可以代替这个意义,这就是公.想到公,我们就有力量." --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就是要懂得世间万物的依存关系.生与死,顺与逆,忙与闲,苦与乐,现实与未来,局部与全体,互相依存,不依就不存...继承是我们的权利,创造和发展是我们的义务.怎样继承先烈给我们留下的事业?我在抗日时期就有一幅题画诗,叫{草鞋老农}:"自己要走自己路,扎紧鞋带莫迟误,种瓜种豆各有得,何必依样画葫芦"!中国有中国的自身条件,有过去的精华和经验,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还是要坚持中国特色." .....
" F2 f. [3 L$ _( }) b4 l 一帧帧思想的图案,明澈高洁,云淡风清,在世纪的梭机上渊源织出.织锦老人谢瑞阶,如今仍在丝丝缕缕抽动心绪,继续完成着他今生最后的这件大作.他头顶的白发稀疏的直立,眼睑松垂的双目微阖,红润的面颊上流布着一种幸福感--对,是幸福感.思想的通透,哲理的彻悟,步入人生的大自在,这是一种最高层次上的愉悦. 强者风骨 虽然声名遐迩,虽然年寿高迈,但谢瑞阶还是我们中间的谢瑞阶.他面临的一切,柴米油盐,伊食住行,与普通人一样,甚至连普通人也不如.精神生活的峰巅,物质生活的底层,构成了他现在的生存状态. 10年了,他近乎于盲,老伴全盲,老两口仅靠半只眼摸索生活.加上老伴久病心理有些失常,除了靠保姆外,九旬老人天天还要伏侍八旬老人,帮她拿杖,扶她入厕,为她洗脸,听她唠叨,平她烦躁.看遍家中,除了电视机和录音机,连一台电冰箱老人也不让添置,说是附近有菜场,长年素食为主,也没有什么需要存放.除了补还"文革"抄家物品时赔偿给他的一张画案还比较象样,所有家具都是简陋的旧物.老人书房的单人木床上,是家织的灰白格子粗布棉被,一只深蓝色枕头上尽是阵脚补丁.... 然而,这却是一位最舒坦,最安适,最硬朗的寿者,1985年他曾被评为全省"健康老人",至今思路清晰,谈谈吐流畅,听闻灵敏,步履从容,还担任着省直老干部休养所的党支部委员.外出座谈时,上楼从不许别人掺扶,以免"失了我的威风"....所以,时常有人惊险的向老人打听有什么秘法,会什么"功"? 老人笑了.中医有个治小孩病的常用单方,山楂,神曲,大麦芽,谓之"三消饮".他的"三消饮"也很简单,第一动静结合,第二生活规律,第三心情舒畅.每天清晨5点半,老人住室的灯光准时亮了,他坚持自己摸着叠被铺床, 牙洗脸;不一会儿,他出现在操场上,半小时的慢跑中,一边口念古诗,一边手转钢球,使生理心理达到协调;回家以后,干些擦桌子之类的家务,这些保姆也能干,但不如自己亲手干来令他愉快;然后拿些须臾不可离开的放大镜,有放桌上的,有挂腰里的,投合的,有抽的,滑过一本本画册书籍,陶醉在艺术的熏风里;晚上,盘腿静坐个把小时,谛听钟摆均衡的节奏,进入一片无限的空灵...他至今唯一为自己配备的享受,就是手植窗前的那株已经高崐及屋檐的翠竹了.窗户很大,淡绿的竹风徐徐吹来,听着电视中的<动物世界>,想着人间的世理情态,"花枝春满,天心月圆",他觉得每天的谢瑞阶都是一个新生的谢瑞阶. 7 J: D, r. P* z; m% F
这位引人注目的知名人士,至今坚持"名下应无虚",婉拒了一些纷至沓来的挂名头衔.谁都明白,谢瑞阶的任何一件书画作品如果出售,都必定价值不菲,但他除了尽力为公益事业无偿献画写字外,个人从未卖过一幅作品.他对自己的一双儿女和五个孙儿甚感欣慰."他们都没有不良习惯,没骂人的,没不上班的.5个孙而都是老老实实考上大学的,一个也没拿长辈的名义去走门路." 53岁就因肌肉萎缩症被苏联专家判定只能再活3年的谢瑞阶,在92水电时候,笑对死亡宣称:"死来不怕不作死"--"我们要珍惜这'晚晴'.每月照样给我们发工资养活着我们,这省我们多少心.有人养,我们就得好好生活..."不作死,即一定要戒无度的贪,二要戒无谓的嗔,三研戒无知的痴.而且还有"三不";一不昧己心,不做不光明不合法的坏事,自己无意识的尽量不干,自己有意识的坚决不干;二不拂人情,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三不竭物力,不挥霍财富,不暴 天物.... 2 |* P2 i( C. P" g8 d# x1 F
站在第95级;台阶上俯瞰人生,一个至少分子的攀登坎坷而漫长.过来的路愈走愈险.命运一次比一次残酷,直至只在他眼前残留一片昏花;2来的路也愈走愈宽,命运一次比一次慈祥,直至让他心中已盛满一派澄澈.只因为是一直向着光明攀登,他才能够以风骨,以品格,以气度,以灵魂,在高的峰顶站成一个强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