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4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4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叶武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专题 >> 北京·许金学(三届兰亭获奖作者,读帖有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9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9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9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出生在信阳,又玩书画的,若不是固始人或罗山人,真的很不幸!!!

俺老实,不太会说话,特别是不会说吹嘘的那一套。

做为信阳老乡,许兄应该知道我说话的意思了吧。

给俺一本!!!

464000  河南信阳市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西馆 李平收

先谢谢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9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最爱书法 于 2010-3-29 16:49 编辑

紧跟时代步伐   要一本 学习
山东聊城水城中街中巨房产4号楼3单元332
崔新强    邮编  252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9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书运笔干练厚重,结体朴拙古雅,章法跌宕流畅。师古鉴今,凸显自我,既有传统古意,又具时代风貌,隐约彰显军人风采!
甘肃会宁一中赵鸿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9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严序 于 2010-3-29 17:37 编辑

笔呵墨走两相携,自然而然造无限。隶意率性拙寓巧,方寸之间容百变。

——遥想金学书友之书法创作

纵观金学书友的书法作品,从隶到楷到行草,处处透露出笔墨的一种自然状态,因而是引人入胜的。因而有了“笔呵墨走两相携,自然而然造无限。隶意率性拙寓巧,方寸之间容百变”的一种感受,先匆匆记下。

我们常说,书法是汉字的造型艺术,其实我觉得不完全是。造型听起来似乎有过多的人造因素,犹如千篇一律的城市广场,造型有余,人与自然的沟通与融合少了些,也就更谈不上文化底蕴的积淀。对书法而言,一个汉字可以有七十二般变化,但不是每一种造型,都能展现艺术之美,为人吸引的。所以书法追求的应该是“造型的不造型”,或者是“不造型的造型”,而不是“为造型而造型”。

金学书友的书法作品的结字是自然而多变的,而且变得“很有型”。如行草作品刘琏诗《登西巖寺柬益上人:“云抱青山深复深,日融清露滴幽林,鸟啼树发春如许,试问高人身内心明”中的“云抱”、“清露”、“许”等字;又如杜甫诗《咏怀古迹》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醒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中的“门”、“一去”、“连”等字,再如韦应物诗《夕次盱眙县》:“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中的“淮镇”、“舫”、“风起”“夜”等字,方寸之间,字字造型别致,寓巧于拙,均具有无限的造型创意。从整体来看,也是达到了张驰有度的境界,给人以回味与遐想。所以,金学书友对汉字的“变形金刚”,我很喜欢。

金学书友的隶书功底十分富有,又取法简牍、帛书等早期隶书,在此基础上融入行草笔法,从而使得隶意情趣盎然,可以想象金学书友书法创作时的那份得心应手。如隶书作品苏轼诗上元侍宴》:“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中的“仙风”、“侍”、“一朵”等字,均有表现。

笔法的贯通不是单向的,而应是多向的。在金学书友的部分作品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行草书中的“隶意”,如行草作品姜白石《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养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整篇作品,亦行亦草,草隶相间,不求极工,但求写意,相得益彰。如“兵渐黄昏”四字,可见一斑。个人觉得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或突破方向。

当然,金学书友的“呵墨”本领也很到位的。墨法应该是结字或笔法的灵魂,在金学书友的作品中,其实我们也感受到了墨的变化,以及变化中的力量。或重或轻,或浓或淡,或枯或畅,行草书作品中有更多的表现。

至于金学书友的画作,因本人对于画不熟,所以也难说三道四,总体感觉,金学书友的画略微有些重心不稳,可能是墨有轻重,所以,在构图上可以更平衡些。

同时也借机感谢叶武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目睹优秀书家的平台,还有机会获取书友的作品,何乐而不为呢。

      

      轻履斋   严序

      浙江省杭州市树人路8号浙江树人大学人事组织处206    邮编:310015  联系电话:0571-882970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9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9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合散人 于 2010-4-4 11:26 编辑

又见一位军旅书家,又见一位河南老乡的书画佳作,衷心祝贺许先生网展成功。

展览内容涵盖书法、绘画兼以生活照片,组成了丰厚的视觉大餐,多变的面貌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孜孜不倦地艺术追求,欣赏、学习之余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隶书。9楼、11楼书法作品是我们常见到的许先生的拿手好戏,融《张迁》、汉简、篆书于一炉,既得传统之神韵,又有时代之气息,但却自成面目,成为今人创作之追求和审美取向;42楼隶书作品,更加强调章法布局,上额几行精致小行草,下面满章法隶书,对比强烈,很有韵致;51楼隶书汉简意浓厚,但线条沉实,结体多变,参入郭氏笔法,收放有序,摇曳生姿,充满写意味道;73楼、77楼、94楼作品更觉喜人,结字或似贤者仰望星空,或似隐者拄扙前行,或潇洒清逸,或憨厚可掬,或上重下轻,或左开右合,笔画间时有密不透风,又时见疏可走马,经营有法,妙趣横生。

二、行草书。总的格调是用笔厚重,多以篆隶笔法来运转,为缓和其中之凝重势态,用帖学笔法相调和,时见明清人之手法。89楼行草作品用笔果敢,强调浓与枯的对比,强调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计白当黑,加之古篆籀用笔,虚实相生,气韵生动,而90楼却显然秀了一些;91楼团扇,息心静气,点画精湛,值得掌中把玩;92楼作品,线条活泼,用笔迅捷,宿墨与淡墨的运用,却又通透可人,书卷气浓厚;最喜81楼作品,是探索的新形式,结字以隶书取势,独立成字,组合成篇,耐人品味,而落款密密匝匝,却又分段集结,甚为独特,此幅实为可探究的路子,而82楼、83楼等作品痛快则痛快矣,却少有81楼之拙味,个人认为比之稍微逊色。

三、小楷。取法魏晋和民间书法,结体疏朗,用纸古朴,信札形式更增加了小楷的雅致,但点画精到,气格宏大,耐人寻味。

四、绘画。花鸟画作品题材定于君子之风,祥瑞之兆,擅长水墨,寥寥几笔,很见神韵。

然以书画论,显然,绘画发展空间更大;而以书法论,当为隶书第一,小楷、行草书尚更待追求,特别是行草书还显得生涩,线条等有待锤炼。个人浅见,对与否,请见谅。

先生不受时风影响,在古法中觅切入,在探究中找出路,实为学习之榜样。

再祝展览成功!

若有缘,请惠赠作品学习或惠题“翕心斋”斋号,不胜感谢!


地址:河南省沁阳市教育局   席正阳

邮编:4545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9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喜欢许老师的东西,所有作品都已全部下载,继续学习研究。尤最爱许老师隶书,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底,有具强烈的时代气息。隶书深得《张迁碑》方整、刚劲、雄健、古朴之精髓,又吸收秦、汉简帛书之精髓,作品灵动、率真、浪漫、活泼、喜人,耐琢磨,有味道。结体寓巧于拙,意态古雅,作品错落有致,穿插有序,揖让不乱,方圆兼用,气韵流畅,难能可贵。
许老师身处当代书法最活跃的军旅摇篮之中,前景开阔,前途无量!
祝许老师网络展圆满成功!
如不嫌弃,请许老师赐赠“韵和精舍”斋号,或赐赠作品集一本学习,谢谢!
山东省微山县七五煤矿教育科(277606)曹亚伟
后劲十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9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草书线条有弹性,结字随形赋势,欹侧相生,节奏感强,隶书参入汉简,拙味十足,妙趣横生。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