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三太子

艺书易画---易中天谈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凰周刊:听您的意思,这方案您已经想得很明白了,愿闻其详。

  易中天:首先,要评选教授的人得提交自己的代表作。代表作最好规定为一件,至多三件。现在学风之所以糜烂,就因为太讲数量。别人的成果车载斗量,自己的材料薄如蝉翼,就觉得脸上无光,也有风险,只好利用电脑拷贝拼贴,滥竽充数。这是学术界“非典型F•B”病源之一。如果规定代表作之外的成果均不算数,此风立刹。

  到具体评定那天,申请人作一次学术演讲,内容规定为代表作中最有创见的精华部分。演讲之后进行答辩。答辩委员会由听过演讲的本系或本专业全体教授、外校同行和本校非同行若干人组成。在答辩之后,即行投票,投票结果即为终审。校职称评审委员会不再投票,只受理举报和申诉,也只有在发现上述过程中有不正之风和程序错误时才能行使否决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方案有四大特点。第一,“以代表作代硬指标”,将促使所有教师在学术质量上下工夫。第二,“以答辩代武断”,给了申请人申辩的机会,职称的晋升也不再操纵在少数人手里。第三,“以学术代行政”,答辩委员会主席权力最小(不能提问)风险最大(唯一公开投票者),玩弄权术者无用武之地。第四,“以公开代暗箱”,几乎全过程都在众目睽睽之中公开进行,因为谁都知道,越神秘,越F•B;越公开,越公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凰周刊:您有没有向教育部提交这一方案?
  易中天:为什么要向教育部提交?在我看来,教育部最好什么都别管,学学“无为而治”,好好领会“不折腾”的精神。大学的事情就该让校长管。像武汉大学的刘道玉、南京大学的曲钦岳,都是我最欣赏的、深深敬佩的校长。  

     没必要“整体性地”走出书斋


  凤凰周刊:话说回来,您现在已经不用受“养鸡场”那份气了。大众媒体让您成了文化名人,并且——我猜想——改变了您的人生。对于当代的中国学者来说,没有什么媒介比电视更能帮助他们学术思想理论的传播了。

  易中天:你说得一点不错。所谓“媒体”,也就是媒介、载体的意思,相当于交通工具。对待交通工具应该是什么态度呢?也就是“利用”吧!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自己走,但肯定快不了,也远不了。要想又快又远,就得坐飞机。不过坐飞机可能会失事,肯定比自己走路风险大。可惜,我还很少听说为了保险,不坐火车或者飞机,自己从厦门走到北京的。电视,就是媒体当中的飞机。它的好处,是传播迅速,面也广,坏处是会放大你的缺点。问题是,你既然选择了这种传播方式、传播手段和传播媒介,你就得连同它的坏处一并接受过来,不能得了便宜还卖乖。
bd4ead39fd5941a2_1126663894_Fs15vEytQxWi.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凰周刊:那您建议中国知识分子整体性地走上屏幕,跟您抢饭碗么?
  易中天:说实话,我不赞成。“整体性地”走出书斋,走向大众,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干嘛倾巢而出呢?总得有人看家吧?再说了,统统出走,走得出去吗?你以为走出书斋、走向大众就容易呀?实话实说,难得很!首先,你要豁得出去,比方说,不怕别人说你“不务正业”,不在乎丛林中的暗箭难防,舍得掉体制内的种种好处;其次,还得能让大众接受。别以为你是什么牛逼哄哄的“大学者”、“大人物”,肯“放下架子”走向大众,大众就会感恩戴德夹道欢迎。没有的事!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谁也不在乎谁,人家凭什么呀?你得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才行。由此可见,走出书斋要有胆,走向大众要有才。这两条,我看十有八九做不到。所以我的意见是十之八九留在书斋,百分之五走向大众,还有百分之五不妨观望游移。依我看,那百分之五能够不受干扰地走到底,就阿弥陀佛了。
P106066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篆刻可以说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如今传统文化正在慢慢地渗透到各个艺术门类。篆刻的根本是古文字的研究和把握,中国的古文字、印章用在设计上如今成为最时尚的元素,大家也认识到最民族的才是最世界的。不仅奥运会上的中国印,现在很多公司的LOGO、产品的设计大多采用书法篆刻艺术,甚至住宅小区的标志、大学城的标志也都采用特别设计的印章,这是很让人感到欣慰的现象。在公共场合出现的书法篆刻越来越多,就是一种很好的导向,对于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视和爱好正是需要慢慢引导和培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9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易中天:那当然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时期了。我还认真地思考过原因,发现学术繁荣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自由的空间、宽容的精神和真诚的愿望。支持em1em1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9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em1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学不分先后,为同一个艺术梦想汇集于此。同道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朝夕相处,情同手足。艺不见长而长,学不知进而进。光阴荏苒,经年易过。然所学所经历特别是师生之谊,终生不忘。学艺于此,不亦人生之一大快事哉!

华山印社正式更名为华山书社。更名后的华山书社,将更大范围地开展书法学习交流活动,为书法朋友提供更大的活动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6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勤于书画心自乐,闻得书香品至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9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件好的作品传达给人的不仅仅是熟练的技巧,重要的是通过技巧表达出来的思想,并与观者能产生共鸣,一种画语和心的相通。在我的画中,我用色彩表现我的感受,表现一种幻象。追求的是中国画中写意式的线,有浓重也有清淡,空间的表达是一种虚无缥缈,追寻一种刹那间的永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