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3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3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果儿

和“大字”握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31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王冬龄的这些作品内,我看到的是富有节奏感的运笔,精神化的线条,抽象化的力度以及介于有和无之间的辩证张力,一切都追随着书法这一古老艺术的踪迹。像王冬龄这样的书法家,目的在于创造一个从文字出发但又不拘泥于文字本身,跨越中国文化区域的属于人类共有的表现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走出围墙,那是要站的高,最低也要站在围墙上.

========俺见过巨幅狂草,啥样俺清楚.. L" y. W$ n! z# g# ~' r. E
9 g& {6 G  j7 P* H3 X7 D
========不懂狂草的人最喜欢说狂草,可能就是俺.
: \' N; O" S3 A! A& O. W0 Z========在市场上会见到巨幅狂草滴em4 em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1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谭秀江先生在兰亭论坛发言的最后说:“人类的文明进程,说到底,似乎是诸多强迫症患者的猜字与拼图游戏;所幸的是他们难以为继,于是,便有了日新月异的文明景象。”7 w: J1 W. W1 D5 N  C$ K+ v! d
我想用“日新月异的文明景象”来描述王冬龄先生大草书法给我留下的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说的,精彩,鼓掌!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没有哪种艺术会像书法一样受到公众的百般挑剔。书法简单地说就是“写字”,中国十几亿人几乎人人都会一点,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写字有着一种这种强大的偏好,从白谦慎先生笔下的“娟娟发屋”到“王小二的”发发面馆“,几乎人人都有做书法家的可能。对书法人们都有着自己”蒙昧的鉴定“标准,比如:工整、飘逸、雄浑.......许多人对书法审美要求局限在一种“规矩、完整”的层面上,如有落款、印章、可辨读、有结构、有章法等。从而使王羲之、颜真卿正成为了中国书法出类拔萃的典范。人们不愿用新的视角去看待、认识书法。使书法成为了一种表现力相对比较差的艺术。也使书法家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去发掘艺术潜力。中国人对书法的审美有一种惰性,书法家的创作也有一种惰性。
4 p, x! u0 t, @  [9 {王冬龄先生的大草书法无疑挑战了人们对书法惯有的审美习惯,他的作品中体现中西方艺术观念的相互渗透。因此,很多人东方人不能接受,但西方人却能够坦然地面对。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在披着中国传统文化“虎皮”蒙老外,老外不懂书法看热闹、吓起哄。我不这样认为,西方人审美感受能力是很强的,他们的对艺术的心理要求很高。不是随便可以骗过去的,骗过一个不难,但要“骗过”一大片不可能。因此,王冬龄等现代书法的创作自有它存在的道理,我们看不惯、看不明白可以慢慢看,但不要急着否定。; ^% o/ m- ]4 d  q* C
“皇帝新装”的故事只是一个极端的个案,绝大多数的皇帝是不会穿上故事中的那件新装。如果见了“皇帝”都像那个无知的小孩一样去喊“皇帝什么都没有穿”,那不会显示你的高明,只能暴露你的愚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对传统书法根深蒂固的认识,有点像西方写实主义的画家的做法,他们在“运用艺术来掩盖艺术”。 人们致力于探求章法、笔法的奥秘,线条与点画之间的张力和变化,注重点线之间的关系,却忽略了人与大千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看上去他们这样做也是在“追求艺术”,但掩盖了艺术最本质的东西——万物与生俱来的灵性。
8 o. g5 E" N8 B/ z/ a这是人们应该看到,但却又不愿意去看、去做的事情。王冬龄、邱振中等人对此进行一些尝试,对于这样的作品我们应该用多元的视角去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听听高见.

.............万物与生俱来的灵性。% s; g" N/ S+ z' ]% c! k
这是人们应该看到,但却又不愿意去看、去做的事情。王冬龄、邱振中等人对此进行一些尝试,对于这样的作品我们应该用多元的视角去认识。
- F* c" m% w  ^: h============不要用单纯的理论去搪塞,要结合作品说话.em2 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冬龄的榜书,不是大草的放大。工具不同,执笔方法也不同,用力的身体部位也不同。因此简单把它归入大草不对。也不能用一般的书法规矩(例如用锋,笔都抬不起来)去衡量了。只能说,是属于另一类的书法了。4 k( @" s0 m' J$ A+ e( Y0 o/ c3 c

' |& v% h) T6 H1 c/ }2 A没看到现场,但即使在照片上看,也是蛮震撼的。有气势。在大建筑,大型流行的时代,有大型的书法,也是应当的。很有意思。
; c: s+ A& x  d6 [( J  \3 n. V4 E3 w- l9 A" D; k
[ 本帖最后由 金沙石 于 2009-11-2 12:2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