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4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4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古研堂

[展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王羲之
王羲之是每个习书者都无法回避的巍峨大山,你可以从中采撷到你所需要的一切,沉迷其中留连忘返;同时你也会发现,你正在表达或将要言说的,其实都是对他的重复与模仿,永远也无法超越,甚至会产生这样的想法:王羲之以后,书法有存在的意义吗?面对王羲之,真的是百感交集。
       我写王羲之,首先力戒柔媚。前人写二王,因条件所限,多以翻刻了不知多少遍的刻帖为范本,写来写去,便将二王用笔之千变万化、构成之刚柔相济简化、熟写为机械的柔媚,高明如赵孟頫者也未能免。其实且看《二谢》、《孔侍中》诸帖,俊朗潇洒,何媚之有?为戒柔媚,我在临习时多用硬毫,用笔尽量爽劲、挺拨、简洁,宁生涩勿流熟,起收使转之处力求契合。羲之书法博大精深,历代大家得其一面便可名世,我现在的想法是,先求立其俊朗洒脱之风骨,在此基础上,再慢慢予以丰富和完善。
    羲之用笔千变万化,结字谋篇更是随心所欲而浑然天成,用笔的起收使转还有迹可寻,可以悉心惴摩,而结字谋篇则是羚羊挂角了,其作品散发出的气息,更是无从学起,愚以为这就要靠人的天分、学识、性情来决定了。临帖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掌握所临之帖的带规律性的特点,然后在创作时自如地运用,有的帖你临几遍甚至只是几天便可找出其带规律性的特点,并像模像样地表现出来;面对王羲之,愚笨如我者临了多年仍是门外汉,经典与俗书的云泥之别由此可见。
    醉心于二王,我也羡慕那些有自家面目又耐看的时贤们,我希望能在吸取二王乳汁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东西来,但大师多少年才会出一个,从时间和空间上推断,我肯定不是,即便做王羲之的书奴,恐怕也不够格。因此,某个星期天上午,雨过天晴,惠风和畅,蛙鸣声清脆入耳,泡一杯清茶,心摹手追羲之法书,实在是一种幸福。至于其他,顺其自然。  向爱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永强艺术简历、近作及临帖作品

陈永强,男,湖北随州人,1970年生,中文秘书专业毕业。曾进修于武汉大学新闻系,《湖北日报》文艺理论班学习。1993年参加工作后始学书法,近年来,以“二王”系脉进行挖掘和探索,初学从大王《圣教序》为切入点,99年听从陈新亚先生劝告旁参米芾,于颜鲁公,杨少师,楮遂良,李北海,倪云林等皆有涉猎。以帖学书系为主,亦喜“六朝”墓志。作品追求灵动中见古拙。创作曾得到徐本一,铸公诸先生的指点。书法,理论,文学,新闻作品分别被《中国书画报》,《青少年书法》,《人民铁道报》,《随州日报》,《书法报》等报刊发表并多次获奖。激扬文字书法艺术沙龙成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