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2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2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木易堂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2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纯粹·朱颖人花鸟画作品展创作研讨会

  研讨时间:2009年7月18日上午10:00

  研讨地点:中国美术馆七楼学术报告厅

  学术主持:张立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吴山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大道纯粹·朱颖人花鸟画作品展理论研讨会

  研讨时间:2009年7月18日下午2:30

  研讨地点:中国美术馆七楼学术报告厅

  学术主持: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

  陈履生(中国美术馆研究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2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纯粹·朱颖人花鸟画作品展诗书画学术研讨会

  研讨时间:2009年7月25日上午9:30(星期六)

  研讨地点:中国美术馆七楼学术报告厅

  学术主持:郑伯农(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

  范咏戈(文艺报原总编辑)

  

  

  大道纯粹·朱颖人花鸟画作品展笔墨观摩研讨会

  观摩时间:2009年7月 22日上午9:30

  观摩地点: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学术主持:唐勇力(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院长)

  报告人:朱颖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2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纯粹·朱颖人花鸟画作品展媒体见面会

  时 间:2009年7月18日上午9:00

  地 点:中国美术馆七楼学术报告厅

  主持人:梁 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黄发榜(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大道纯粹·朱颖人花鸟画作品展出版首次发画册、文献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朱颖人》

  《朱颖人先生作品评论集》

  《朱颖人题画诗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2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祝朱先生画展圆满成功em1 em1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3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赤子之心的人格高度——序朱颖人教授诗集
作者:卞孝萱更新时间:2009-07-11
  余观朱颖人教授之画,吟其诗,回忆起曩昔与黄宾虹、潘天寿、吴佛之三先生之交往。黄老长余五十九岁,其《书信集》第一、二、三函皆致余者,可见相识之早。潘、吴二先生之墨宝,俱毁于“******”中,每一念及,痛惜弥深。
  朱教授亲炙于三先生而卓然自立。他钦佩黄老一幅画上具备“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两种笔法,服膺黄老论画贵于“美在其中,耐人寻味”之至理名言,可谓黄老知己。余与朱教授皆敬仰黄老,“心有灵犀一点通”。
  诗与画,相辅相成。诗人修养有助于画,画之成就亦有助于诗。朱教授是画家兼诗人,今观其画、吟其诗,真双美也。他画花鸟草虫,得自然之妙趣,形神兼备,生机盎然。构图用笔不同寻常,色墨并施,心手相应。观其画,令人耳目一新。其题画诗,浮想联翩,或借物起兴,叙写襟怀,沁人肺腑;或即景抒情,景中含情,情中见景。朱教授之画法即诗法,诗法即画法。画有诗意,诗有画意。有形无声之画,有声无形之诗,在他笔下相得益彰。在题画诗外,朱教授其它题材之作皆寓意深刻,情感充沛,语言自然,蕴涵丰富,正直之气溢于言表。略举数例,以见一斑。
  三言如画竹题诗:“节节高,上云霄。风叶动,又腾骁。”画的是风竹,“动”字充满了生机。四言如画兰竹题诗:“新绿倚天,幽香拂地。优哉游哉,喻德喻义。”兰花的“香”,怎能画出来呢?在于启发观画者之感悟。五言如画梅花八哥题诗:“新春红粉绽,引得八哥来。正是人间好,梅花岭上开。”红梅把八哥引来,自然界一片和谐景象。七言如画鸟题诗:“饮啄飞鸣各先后,此时操笔苦思研。生来野态无拘束,万里风中自在天。”无拘无束,得大自在,鸟有如此,人当如何?从以上四首看出,朱教授之诗,具备各体,精彩纷呈,非一朝一夕之功力。
  朱教授诗不苟作,皆言之有物。他画兰赠我,题诗云:“数笔兰花山上来,一生心血好培栽。任人论说有长短,本性幽香常自开。”他又有荷花诗云:“一生入世不染尘,露里风中濯此生。半壁河池清彻骨,有心还恋种花人。”咏兰咏荷都是他自己心态的写照。佛手图题诗云:“佛手佛手,四海赞歌。医人头颅,乐人心窝。”用佛手赞美医师双手救人生命之美德。慈乌鸟题诗云:“孝鸟曰慈乌,长年来反哺。只愁生物链,眼下已难遇。”鉴于眼下生物链有缺损,感而赋此。朱教授以自然喻人事,或美或刺,有益于世,值得一读。
  余深居简出,与朱教授尚未见面,但如钱晓鸣同志来函所云:“中国知识分子之人格高度,是二人可以相通之境界”,朱教授有印曰:“赤子之心”,纯洁的赤子之心,是彼此相通之基础,故不辞老拙,欣然握管为序。
卞孝萱,1924年生,江苏扬州人。我国唐代研究的著名专家。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副主编、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唐史学会顾问、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会长、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名誉会长。

[ 本帖最后由 木易堂主 于 2009-7-14 12:4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5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9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承上启下 素养全面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 刘大为

      朱颖人先生是著名的老一辈中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是中国美术和美术教育史上承上启下的一代艺术家、教育家。20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朱颖人在乡贤蔡卓群先生指导下开始学习国画,先后就学于苏州美专、国立杭州艺专,先学油画人物画,后改学国画花鸟画,成为吴茀之先生的入室弟子。从1952年毕业后留校,一直在中国美院任教至今。他上承颜文樑、林风眠、潘天寿、吴茀之等一代名师,著有《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先生课徒画稿笔记》。同时,在他长达57年的教学生涯中,不乏像刘文西、张立辰、吴山明这样的名画家弟子。改革开放以后,他协助陆抑非先生招收了中国花鸟画的第一届研究生班,其中有马其宽、徐家昌、闵学林、何水法、陈穆之等五位。朱颖人先生对中国画优秀传统的传承是当代中国画的宝贵财富,他的红烛精神是美术教育界学习的榜样。
  朱颖人先生的画我关注得很早,在学生时代就看了他不少作品,后来陆续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朱颖人先生作品极有特色,有深厚的传统笔墨,对元、明、清以来文人画的精粹理解非常深刻,画面充满着文人的书卷气,娟秀、清爽、平和,不躁不霸。他的画蕴秀、和谐,笔墨变化丰富,用笔潇洒、清新,极富意味、气韵。朱颖人先生的画内容全面,花鸟虫鱼、动物、山水,都有涉猎,而且画得到位。朱颖人先生的诗作清新隽永,题画诗往往与画面融为一体,他是一位素养全面的艺术家。

  值此朱颖人先生八十寿辰暨大道纯粹·朱颖人花鸟画作品展开幕之际,谨祝朱颖人先生健康长寿,艺术常青!

  (原文为大道纯粹·朱颖人花鸟画作品展前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9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见物会心 落笔无碍
朱颖人先生艺术浅识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 范迪安  

  在我的印象中,朱颖人先生属于为画坛所知但又长期未被人深识的画家。偶尔见到先生的画作,均有清朗之气扑面,素朴之仪动人的感受,从他笔下生动而传神的花鸟形象和简约而老辣的笔墨中,可以感知他有着深厚的学养和精湛的功力,但由于未得多览作品,在多年来各种艺术活动中也不曾见到他的身影,对他的艺术自然不敢妄论。这次,先生的作品汇为大集,我想这是给了我们比较全面认识他的艺术创造的极好机会,更重要的是,从他几十年的艺术历程中看到他独立而独特的精神世界和治学方式。
  画集收入了朱颖人先生从20世纪60年代延至新近的花鸟画作品,尽管创作这些作品的时间跨度很大,但有两个特点却是十分鲜明的:一是从早年到现在,他艺术的格局和气息几乎没有大的起伏和变化,似乎从他进入花鸟画创作开始,就形成了自己的基本面貌,几十年的探索,只是一个不断深入和完善自我风格的过程。由此可见他的艺术信念非常坚定,完全不受画坛时风和流派的影响,在长期的耕耘中驻足在自己的精神家园里,以甘于寂寞、坚忍不拔的治学态度从事艺术。正是这分对于艺术的信守,使得他的全部作品构成一个丰满而自足的世界。第二个特点是他的艺术格调非常纯正,这种格调也同样从早期作品一直贯穿到现在。在巨大的中国画花鸟画古典传统面前,在他所师承的20世纪花鸟画前辈的当代传统面前,他所选择的是花鸟画的“正道”,吸收的是花鸟传统的“正典”,也即文人写意精神,在感受生活与表达情怀之际始终追求艺术格调,使作品凸显写意花鸟画最重要和根本的品质——精神性。

  朱颖人先生艺术上的这种品格是他历经见识、积累修养的结果。他的从艺经历与别人不同,并非一开始就进入花鸟画的堂奥。他早年考入苏州美专,师从的是颜文樑先生,学的是油画。1949年后转入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浙江美术学院,也仍然继续从事油画,1960年以后他才开始研习中国画。但是,他把早年西画训练中严谨的造型方式和理性的结构方式带入了水墨领域,更从吴茀之、潘天寿等一代写意花鸟画名师那里学到了全面修养和精研笔墨的方法,由此构筑起自己的花鸟艺术基础,也因此一进入花鸟画的表达,便能展现由修养与能力交融起来的才华,直取水墨写意的上乘格调和精神品质。

  在我看来,除了修养和能力,朱颖人先生的艺术还体现了独特的感受自然与生命的方式。他的花鸟不以某种主题和内容为专攻,而是把万物生命纳入笔下,作画的出发点是与自然生命无碍地会心交流。他的作品总让人感到满幅生气,充满新鲜活泼的意象与生机,这是他的心灵向自然生命世界敞开的结果。他的许多作品不是从经典与前人的格式中得来,而是从自己观察、体会与感受自然中得来,在画面布局与花鸟仪态的塑造上,充满生活的感性与逸兴。从他许多作品的题款中,可见他作画的动机总是某种来自生活的感动,总有与自然花鸟生命会心交流的机缘。在与自然贴近的空间中,他的情感因生命的灵动而激越,他的笔墨是与生命有着同一种呼吸的节律。在花卉、草木、禽鸟的仪态上,他看到了笔墨表达的各种可能性,因此,笔线的苍劲或流畅、墨色的浓郁或清淡、结构的密集或舒畅,都能见物会心,因物成法,落笔无碍,浑然天成。在笔墨形式语言和自然花鸟生命之间,朱颖人先生建构起了一种通畅而有机的关联,这似乎是他的作品既有极强的形式感,又有多变的生动性的奥秘,也是他的艺术充满自然生命气息又上升为纯粹的笔墨表现的独特风格。这样一种从心灵中流淌出来的花鸟画意境,为当代中国画花鸟画增添了新的经验与财富。

  (原文为《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朱颖人》序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9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师范人生
■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吴长江

    教师在中华文化中一向享有崇高的声誉,人们常用“红烛精神”来比喻教师对人类社会的奉献精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朱颖人先生正是这么一位毕生从事教育工作的老教师。
  我本人曾长期在高校工作,无论是在我曾经工作过的中央美院还是中国美院,从两院的老院长徐悲鸿、潘天寿到与朱颖人先生年龄相仿的我的老师罗尔纯先生等,他们为中国美术事业的薪火相传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人们深陷于争论当代能否出大师的语境中,却难得去思考画人的精神底线;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在名流、明星艺术家时,似乎很少有人去想着当代艺术家的底气何在。在林风眠、徐悲鸿、潘天寿的赫赫艺术声名下,我们不应该淡忘,他们首先是自觉坚守自己作为人民教师的职责所在。

  朱颖人师承林风眠、潘天寿、吴茀之诸先生,现已年届80高龄,这是他第一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这种沉潜精神令人感动。他执教过的学生中不乏刘文西、张立辰、吴山明等堪称当代画坛的大家,但朱颖人的名字,却似一泉淡淡的墨涌。年届80、从艺62年、从教57年的朱颖人先生,对自己的从艺心得谦逊地说,“我只是按照先师们教导的去画”。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颖人先生是个从不宣传自己的十分低调的人,关于他的故事,我们只能听自他途:面对***败兵的冲锋枪,他会因为“太气人了”而发出抗议的声音;在附中发榜的孩子中间,他看出了时年15岁的少年吴山明还没吃早餐;在执教下乡时,他作为班主任双手拉车赶十几里山路把发高烧的学生张立辰送进医院;在打倒一切的“文革”岁月中,当造反派殴打、侮辱年过六旬的刘苇先生时,朱颖人站出来制止而从此被斥为“小丑”;潘天寿遭受迫害时何愔师母仍信任地请朱颖人帮助,他对老先生的真情却被外界嘲讽为落后、保守;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历史原因积压的很多人才未能及时评定职称,在人人争当教授、博士生导师之时,朱颖人却提出把自己的名额让给有为的学生;青年学子工作难找,他以年近古稀高龄千里赴西安找他那当院长的老学生帮忙;中国美院留校名额有限,面对优秀的学生因名额限制不能留校,朱颖人竟提出自己提前退休把名额让给学生;一位当年由朱颖人力主调入美院的学生当了学校某方面的负责人后,朱颖人主动找这位学生谈话:“你当了领导,今后关系到我的事,你不要为我讲话” ……朱颖人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却总是设法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早些年绘画还只是谋生手段之时,他把卖画的机会留给学生,甚至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上描绘几笔后把全部的稿费给学生……这一段段感人的往事清晰而深刻地展现出一位人民教师温柔敦厚的精神气度,这些平凡的琐事无不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著名作家柯灵这样赞颂朱颖人先生对生活、对人生、对他人的深情:“颖人教授处世淡泊、宁静,在绘画上追求文人画所特有的书卷气,他认为这是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是一种升华了的境界。”

  退休前,朱颖人先生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退休后,他却步入了自己艺术的第二春,其笔墨的改变让师友们

  备感惊叹。朱颖人先生的画中透着灵动,他能把画家对生活的感受落实到作品中。他的画笔法简洁、完整,有自己独到的视野和角度,每每让人印象深刻。

  我本人不太喜欢程式化的东西,因为它面目趋同,技法单一。画家若没有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画面上就很难有生动的东西出来,最终陷入模式化藩篱。但朱先生的画几乎每张都有新意,都有闪光点。他笔下的枝叶、小鸟及万物生灵皆有意境,笔情墨趣尽在其中。朱先生是从画油画转而画中国画的,这也是他作品的特点之一,他的作品画幅都不大,但却充分利用了国画材料的特质,气韵兼得。这后面是朱先生深厚学养和高尚品格的支撑。近年来在一些全国性展览中,很多画家在制作上用尽心力,却失去了作品最重要的精神内涵。朱先生对造型基础的坚守,无疑值得后生晚辈学习。

  人对生活的感受是没有年龄限制的,欣喜的是已近耄耋的朱先生对生活依然饱含热爱,充满***。他的画里,体现的是他感受生活、感受自然的深度。

  这本评论集中汇集了吴祖光、柯灵、冯其庸、卞孝萱、刘征、刘勃舒、冯远、刘大为、潘公凯、许江、杨力舟、范迪安、杨晓阳、王明明、施大畏、龙瑞、郭怡孮、张立辰、吴山明等诸多名家对朱颖人先生人品艺术的评论,这正说明朱颖人先生的艺术得到广泛的认可。朱颖人先生的作品即将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其作品集结出版,唯以此,指引更多的后人。

  (原文为《朱颖人先生作品评论集》序)
mszb2009071100016v01b00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