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1223|回复: 4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30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著名金石学家、书法家、收藏家杨鲁安先生于今日上午十时逝世
 楼主| 发表于 2009-4-30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鲁安,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别号龙公,斋署双夏泉馆。1928年生,天津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理事兼收藏与鉴定研究室主任、北疆印社社长、内蒙古博物馆顾问、内蒙古文史研究馆馆员。其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二、三、四、七届书法篆刻展,中国二十世纪书法大展和多次国际书展,在第三届中国书法篆刻电视大赛中获荣誉奖。2000年中国书协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的荣誉称号。所藏甲骨、玺印、写经、瓦当、铜镜、钱币、历代碑帖拓本及原拓古印谱录等甚富。著述若干,已发表八十余万字,出版有《甲骨文书体辨识与摹写》、《秦印简说》、《吴昌硕书印之道别探》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30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7月7日至10日,全国首届碑帖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位专家学者参观了“杨鲁安藏珍馆”之后,无不为馆内所展出的两千多件珍贵文物深深吸引;会议交流期间,更被杨鲁安先生渊博的学养折服;对于先生创作的书法篆刻精品,更是赞不绝口。

杨鲁安先生几十年潜心研究古代碑帖、钱币和书法艺术,发表了许多质量好、价值高的论文,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他的主要论文有《甲骨文书体辨识与摹写》、《西周散氏盘铭旧拓本题记》、《汉孔宙碑要论》、《〈兰亭八柱第二〉非褚摹辩》、《北魏刁遵墓志铭初拓本跋》、《半两探原》、《莽货杂谈》、《辽钱考略》、《辽钱书体抉微》、《辽钱沿革再探》、《金朝钱钞考略》、《元钱考略》、《秦印浅说》、《云中汉印考》、《西汉“治粟都尉”铜印考》、《吴昌硕书印之道别探》、《王雪民篆刻艺术浅谈》等等,基本构成了自己的学术体系,纵观杨鲁安先生的学术文章,自始至终贯彻着一个重实践、重经验、重文物的史学价值的思想。对于古字画的收藏和鉴定,杨先生认为要针对字画的特点分门别类,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其真伪,而且要反复推敲。对于碑帖的鉴定,他提出要“察颜观色识点画”,就是在有丰富碑帖知识和鉴定经验的基础上,尤其要对纸张、用墨、拓工和裱工仔细斟酌。对于铜镜的鉴定,他提出要注意造假和作锈的问题。对于秦汉砖瓦的鉴定,要一看、二闻、三敲,观其象、察其质。对于古玺印的研究,他更注重吃透他的精气神,在一般中看到不同时期作品的不同审美品格。在多年的文物收藏和鉴赏中,杨鲁安先生尤为重视古砖瓦和古钱币的文物价值,认为这些文物多能补史籍所阙,其史料价值更为珍贵。这些思想,得益于早年王襄先生的教诲:“不为字匠,不主门户,而把习字从属于做学问,进步于不知不觉中,要脚踏实地作学者。”“看到有文字的东西,就要收,多识些字体变化。” 于是他一生中始终谨遵师训,对于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凡是有字的古文物都看、都收、都研究,这就使得杨鲁安先生的学养日深,眼界日宽,学术研究日渐精道,书法篆刻晚年臻于炉火纯青。

杨鲁安先生的书法作品,用笔纵横捭阖,字形奇妙多姿,大气磅礴,有一种慑人的力量。崔陟先生说:“他的字个性非常鲜明,无拘无束而又尽在法度之中。”在创作理念上,杨鲁安先生认为:“写字是流,求学则是源,不能舍本逐末。务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腹内充实了,学识丰富了,自然会广闻博识,善于吸收,敢于突破。要靠才学靠功力,还要有胆有识。有了这些,能取‘古人为宾我为主’之法,创新乃是水到渠成的事。没有深厚的根底,就难以创出好作品来。现在社会上有一股急于追逐名利的浮躁风,号称‘玩书法’,纯属欺世盗名,千万不要上当。”先生曾写了首诗:“创新作品见人格,不涉俗流逐逝波,善取前贤成自我,渠通水到溯先河。”这是先生创作的基点,也是他创作的准则,同时也是他为人的准则。

1999年3月,杨鲁安先生向呼和浩特博物馆捐献仰韶彩陶、汉唐铜镜、辽金瓷器等文物55件,捐献当日,杨老欣然命笔赋诗:“半生古物费搜求,论诗说文梦里游。到老明乎身外事,晋钩辽器喜登楼。”1999年10月,向杭州中国印学博物馆捐献古代印玺、金石文物216件,并赋诗:“阮鉴翁题散氏盘,武丁甲骨契遗编。老梅远嫁西湖畔,不枉人间物我缘。”2000年7月起,陆续向呼和浩特人民政府捐出各类文物8000多件,各类善本图书2000多册。2002年8月,在杨鲁安藏珍馆开馆之际,又欣然题诗:“公主府兴三百年,馆列群芳续华篇。今朝了却平生愿,放眼珠玑耀大千。”表达了他将文物捐献给祖国之后的欣喜之情。书坛泰斗、中央文史馆馆长启功先生看到《杨鲁安藏珍馆藏品菁华》出版后,对杨鲁安捐献文物的义举大加赞赏,诙谐地说:“我举四条腿赞成!”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振濂教授在给杨先生的信中说:“拜观再三,惊叹未能自已。盖私人收藏,海内亦不乏名家,而如公之宏富者,则遍观当世,无第二人矣。”赞颂之情,溢于言表。这些,就是他能有非凡艺术成就的答案。2000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杨鲁安先生“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纵观杨鲁安先生的学习轨迹,可以看到他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从1943年开始,杨鲁安即随王襄先生学习古文字学和书法,更随方药雨先生学习古文物的鉴定多年。书法大师吴玉如、津门巨擘王雪民、甲骨学专家陈邦怀也对杨鲁安先生亲炙督学,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早年曾传拓甲骨、铜器、砖瓦等文物千余件,过目宋元明清旧拓碑帖善本逾千种,近年更是早晚抚摩历代钱币上万品。几十年心力所聚的甲骨、玺印、铜镜、砖瓦、陶器、碑帖、写经、钱币和明清及近现代名人字画等物,成为鲁安先生独有的精神宝库,用之不竭。几十年来对古文字、古器物和古籍的陶染,使得杨老的书法艺术包容峭拔,风格爽健,气度奇崛、雄强。

吴玉如老人在十年动乱中写赠警句:“习字读书须骨气,盘根错节见精神。”成为砥砺鲁安先生迎难而进的金钟玉磬。先生楷书早有根底,少年时曾经涉猎虞、欧、颜、柳、李、赵诸家,尤对虞书《孔子庙堂碑》用功最勤。他在不惑之年,身居荒村,含辛茹苦,不改其乐。三年间临《魏元略墓志铭》百二十余通,终于悟到吴师所授“《元略墓志》用笔与二王息息相通”的静字诀,中年后得以在真书上跨进了一大步。鲁安先生认为书法之本在于气,气乃胸襟、度量、学养、识见与魄力的体现。他作书,注重用气,认为京剧声腔与书法行笔在技法上有不少相通之处。他尝与师兄吴小如、吴同宾探讨戏曲理论,和夫人齐啸云(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探讨戏曲唱法,因此,杨老的唱功和理论都让人叹服。他指出:“声腔讲求四呼,齐开撮合是也;丹田提气,以气行腔,气在力中,以声传情,方能声声入耳,扣人心弦。书法恰与此同,所谓提按、使转、布置三要素,亦赖太极之功主宰,以气运之,翰逸神飞。”又说:“书法要用动中取静之气,气贯周身,达于腕、运于指,以气驾驭笔,笔下生花。” 这使得杨老的书法作品既包含着内蕴的隽永灵动,又传达出气势的迭宕酣畅,真是动中寓静,静中藏动,一派生机盎然。

在平时创作中,鲁安先生强调把字要写得活、健、美,以表达书家的人品和神彩。根据他几十年摹写甲骨文切身体会,力求使笔如刀,凌厉得势,疾中求涩,让一点一画表现出万毫齐力的强劲感。他说:“要从甲骨文书体造型的整体美中领悟其神理,而融会于笔意之中。甲骨文的点画,是既有规律又有变化,既生气勃勃又富节奏感,其笔力之强是通过微妙变化而体现出来的。只有细心领悟和反复实践,才能体现使笔如刀的健与活。有呼应的线条才有活的感觉,笔断意不断,气势连贯。”他还讲了再创造的途径:“纯粹的摹仿是打基础必不可少的,经过探索而创造出有个性、富于表现力的甲骨书迹来,则又是艺术精炼、升华的表现。开始摹写甲骨文一定要写得‘形似’,一丝不苟;到相当程度后,务须追求‘神似’,可以遗貌取神;而后又变得‘不似之似’,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经过‘迁想’,才能‘妙得’。”鲁安先生常常在不经意间写出得心应手的书法精品来,体现“不自矜持见精神”。先生所作甲骨,金文,用笔劲健,风骨俊逸,拙巧相生,笔姿变化入微,既讲究用笔,更善于用墨,他力行“熟纸浓墨出双钩迹,生纸淡墨现屋漏痕”的技法,线条宛若万岁古藤,纸墨相生,苍中有润,润间带枯,枯润得宜。鲁安先生于行书崇尚“真中有幻,动中有静,寂处有音,冷处有神。”(清笪重光语)力求笔墨相济,不以媚甜取人,而纵笔遒放,以势求胜,以险求稳。先生行书,虽取法二王,却不囿于二王。融入甲骨、金文笔力,透出自家风神,自家真趣。荆浩在《笔法记》中说:“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鲁安先生之书,既得古人真趣,又注入时代生机。这一切,全凭雄厚根基,吸取多方面的营养,融古会今,得以熔铸出神完力足、一身正气的艺术品来。

六十年来,杨鲁安先生收藏了大量文物。其间曲折亦较多,“十年浩劫”期间,家里祖传的宋代汝、哥、定、钧、耀几大名窑和清代康雍乾三朝官窑计200余件瓷器,被当成“四旧”砸得粉碎。18箱囊括几十位名家书画精品300多件,甲骨金文拓片2000余张,汉唐碑志拓片500多种、《泰山经石峪》大字拓片600余张、《好大王碑》旧拓2套,统统被付之一炬。还有许多其他珍贵文物被席卷而去,至今不知所归。“文革”之后,他又重新花大气力从事收藏,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如今,杨老收藏甚丰,生活却十分简朴,身居斗室自得其乐,尝撰一联自我解嘲:“陋室富破书乱帖,热肠搜冷石寒金。”几十年间收藏的甘苦,可见一斑。

鲁安先生的篆刻艺术早年问艺于王襄先生介弟王雪民公,勤摹古印,以战国、秦汉古玺为宗,并向邓石如、吴让之、吴昌硕各家寻踪,较系统地下过功夫,基础厚实。同时又从甲骨、金文、铜镜、钱币等古物上的文字滋取养分。先生又颇能广为取师,化为己用。到桐乡亲摹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师的印。常与当代名家沙曼翁先生切磋。到泰山岱庙观泰山刻石。先生有一联能恰当地说出他道法广大的足迹:“学书远上经石峪,探海登临丈人峰”。先生在创造时,“不取亦取,虽师勿师”。在广取博采的基础上,自成面目。其篆刻作品,广取博采,内涵丰富,用心独到,意境高远。先生常以心摹印,其印章法穿插错落,奇正相生,巧妙的布白和线条的枯润,边框的变化,既透出古拙之情,又见艺术的独到匠心。先生在篆刻的继承和发展上,不激不厉却气爽神清。很多作品似不经意,却透出奇妙的艺术境界。真正做到了“无意于佳乃佳尔”境界。先生治印,多是先不治印,忽有灵感,运刀即成。王国维曾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先生之篆刻艺术品,都是心灵写照,他创作的许多印,取法古玺,涵养铜铭,然其中英气与情感,却纯属自然,情寓印中,以印寓情,情印相生。

自晚清赵之谦刻印有笔有墨,对于文字的选择和组织煞费苦心,博取战国钱币、秦汉镜铭、汉砖以及六朝碑刻文字入印,开拓了“印外求印”的广阔路子。此后,“印外求印”即被印坛之人奉为宗经,乃取其线条之变、章法之变、气韵之变。鲁安先生深得个中三昧。前人云:“古佳印,有一笔二笔入妙者,用之得当,则通章生色。”先生之印,可谓笔笔入妙,线条之丰富、劲挺,使其印极具阳刚之美。鲁安先生非常讲究章法布局之美。谢赫在“六法”中提出了“经营位置”,唐张彦远认为这是“画之总要”。其实这也是印之关键,杨鲁安先生的篆刻作品,在章法布白上,有其独到之处。先生篆刻的边款也有自家特色,一般人治印,多以楷书或行书刻边款,而先生却多作篆隶,且常将金文挥洒自如地落于石上,刀笔相生,灵气盎然。这既是借鉴了前人的艺术手法,又注入先生自己的审美情趣。

当年鲁迅先生曾说:“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者一个彫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鲁迅先生讲了一个人格与艺术的关系问题。只有那些具有高尚人品、博大艺术胸怀、深厚艺术素养者,才能成为艺术的真正创造者。而这一切,杨鲁安先生具备了。他那高尚的品格,人所共仰,博大胸怀和无私奉献精神,人所共知。他一直为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艺术繁荣而劳心费神,但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而先生的深厚艺术素养,却直接影响了他的艺术成就。清代蒋骥在《传神秘要》中说:“笔底深秀,自然有气韵,此关系人之学问品诣,人品高,学问深,下笔自然有书卷气,有书卷气,即有气韵。”鲁安先生精鉴赏、富收藏,治学丰深,这些成为鲁安先生书法篆刻所独有的艺术宝库。丰厚的学养,成为杨鲁安先生艺术创作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高尚的人格、宽广的胸怀,丰厚的素养,成为杨鲁安先生成功的密笈。做为西泠印社理事兼收藏与鉴定研究室主任、北疆印社社长、内蒙古文物鉴定委员会名誉主任,杨鲁安先生除却艺术创作,还有许多事务缠身,但他能不断创作出优秀的艺术品,是他高尚人格的表现。黑格尔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看杨鲁安先生的艺术品,不正是这样一种写照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30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鲁安,男,回族,祖籍河北沧州,1928年5月出生于天津,当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和收藏家。受其大外祖父、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从小爱好书画及收藏。又拜王襄、方药雨、陈邦怀、吴玉如等人为师,学习古文字学、钱币学及书法理论。195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之后一直在内蒙古自治区工作、生活。

  六十多年来,杨鲁安收藏有历代陶器、瓷器、铜器、印章、钱币、碑帖、书画等大量文物,并于近十年间,坦荡无私地向国家捐赠。

  1993年3月,向呼和浩特博物馆捐赠仰韶彩陶、汉唐铜镜和辽金瓷器等各类文物55件;

  1999年10月,杭州西泠印社成立中国印学博物馆,为充实馆藏捐赠古代玺印和其它金石文物共216件;

  2000年7月至今,向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捐献各类文物8000多件、善本图书2000多册。

  2002年8月1日,“杨鲁安藏珍馆”在呼和浩特市开馆,展出了所捐藏品中的2000多件珍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0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沉痛悼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30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定于5月1日13:00在呼和浩特清真大寺举行葬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0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默哀,
先生书法高古
令人痛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0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辈凋零!!!哀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0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沉痛哀悼em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0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沉痛悼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