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满目春山作卧游
---央美徐海先生带学生考察天柱刻石侧记
己丑三月,正是桃花盛开时节。中央美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徐海先生带领书法专业研究生、本科生,莅临山东平度考察摩崖刻石,采风写生。从四月十二日至十七日,徐老师带领同学们上天柱、游大泽、登云峰,饱览了平度---这座胶东历史文化名城的山光物态。期间,徐老师亲力亲为,对同学们的吃住行精心安排;对同学们的考察写生严格要求,悉心指导。同学们也展现了央美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平度之行陪同人员:王尧忠 马龙腾 隋守训 摄 影:袁平
山东平度有座天柱山。
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511年),荥阳望族郑道昭任光州刺史。公务之暇,率僚佐、携道俗,徜徉于辖境内的名山大川之间。光州任所正南50里有一座山峰,“孤峰秀峙,高冠霄星”,似擎天一柱,郑道昭大笔一挥,山阳留下了“此天柱之山”刻石,这座山从此有了自己的名字。
在这座山上,郑道昭为其父郑羲主持刊造了长达881字的大型摩崖刻石《郑文公碑》。另外还在山上留下了《东堪石室铭》和《上游下息》两处刻石。
50年之后,北齐天统年间,郑道昭三子郑述祖复任光州刺史。郑述祖在天柱山上留下了隶书题刻《天柱山铭》和《天柱山颂》。父子同为一州刺史,在同一座山上留下了精美的刻石,为天柱山平添了一段千古佳话。
清代乾隆、嘉庆之后,碑学兴起,天柱山书法艺术迎来了复兴。阮元、包世臣、叶昌炽、康有为等人扛起了尊碑抑帖的大旗,《郑文公碑》被确定为北朝书法的代表作之一,郑道昭也被尊为“北方书圣”,与王羲之并称。当此之时,魏碑被奉为圭臬,天柱山成为人人向往的书法名山。
此文作者为著名书法家崔传富先生
[ 本帖最后由 何处水南村 于 2009-4-21 12:5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