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江智猛 于 2011-7-3 17:05 编辑
才高品优 艺坛俊彦
---观青年书家李彬书法艺术作品有感 江智猛 安微巢湖,人杰地灵。深厚博大的文化积淀养育出一代又一代文化艺术精英刘禹锡、王安石、石涛、郭沫若等为这块土地注入了丰厚的艺术活力。李彬是在这块灵异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出类拔萃的一位书法艺术代表人物。他从小就与书法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较早地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和陶冶,对于书法有着与生俱来的嗜好和天赋,其少年有志,问字习印,日课不辍,使其书法作品具有清雅高贵,气韵娴静,品质卓华,给我以强烈印象!
书法一途,沉积久矣。数千年余脉,不可不厚重!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始至今,书法热潮不止,慰为文化奇观。从古典主义到新古典主义再到现代主义、书法主义、学院书法、前卫书法、墨象书法、物波主义…各类书法流派都在寻求着自己创作的美学依据,而与中国的经济改革和文化发展的时代大背景相吻合,山头林立,各种流派、观念、行为高潮聚涨,浮躁、空泛、成为一个周期一个时代人们心里和生理的共有通病。中国当代书法美学把书法在新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举得很高,狂涛奔涌、泥沙俱下,书法队伍之庞大旷古未有,诒称“名家”者竟有数十万之众。其间不勉自说自话、王婆卖瓜者相与砥砺、直言相撞、火花四溅、毫无遮掩,各位书坛剑客无不朝思暮想打破古典,重新建立新秩序。回归魏晋、崇尚二王之风成为如今时流,因而张旭光老师有读书,临贴、悟道、创作之说。书坛予以首肯,以为务实之说。于是,把二OO七年书协定为“读书年”,其用心所在,不言自明。精致、流美、典雅的意态已经逐渐融入一个新的时代。对于书法、书评,向来不敢大声嚷嚷的我,也只能邯郸学步,不拘篇章,唠叨几句。
“笔力遒劲、洒脱、富有才气。”这是著名书法家张荣庆对李彬书法的评价。他广泛阅读,研究古人字帖,他在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等诸方面,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境界。在笔法上,他得魏书之精髓,八面出锋而不失中锋之轨迹,使转提按极其自如,线条平实劲挺而富有弹性。观其用笔,如公孙大娘舞剑,流水行云,气息一贯始终。其结字,平正中欹侧多变,或扁或长,或方或圆,顺势而成,生动自然,饶有情趣。其墨法,在整体平实中追求墨块效应和字群结构,墨色鲜活,润枯有致。在章法上,李老师更是精心创制,多有佳构。他楷书取法魏晋,于魏碑墓志颇有心得,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呈现出一种现代人的审美意识,但又不失传统之法、古朴之风、书卷之气、点线之妙、灵动之感、清雅之意、和谐之美。他用笔纯正沉实,讲究法度,结字工中见巧。其书参碑入帖,既具有魏碑墓志的笔法,结体,特征的继承,又具有帖系书风的飘逸灵动,在碑和帖碑与帖这两种很难调和的笔墨体系中,在巧妙经营和精心整合下,变成了他的独特笔墨范式。碑版的宽厚沉雄、帖学的雅致飘逸互为生发、相得益彰。楷行相间又使得他的楷书作品更具抒情性,那种自然潇洒的挥运,无拘无束,既不刻意追求点画的精到,又能在挥运之中做到到位和味道。再观行草,更见才情,以碑派的厚拙笔法写“二王”一路,用笔富有胆魄,一点也看不出拘谨局促,运笔跳荡不拘,变化莫测,既法古又出新,那简便峻拔,开合张驰的线条组合,撞击成汪洋恣肆、纵逸裕如的壮美效果!章法多变,用墨大胆,涨墨和清墨、枯墨收拾得宜,奇趣横生,颇具时代风范。李彬先生以行草见长,其格调清雅,字势生动;笔墨健劲,通达气脉。既有传统韵味,又具现代活力。笔法精致,师承有序。二王、张旭、怀素、王铎、、、各家经典碑帖进行了广泛地梳理和系统的临习,细心领悟古今名家的经典用笔、用墨、结字之妙,师古人经典遗风,让人折服其用功之勤、领悟之深。 清人姚孟起曾评述:“清则净、净则古、古则新”,可谓妙矣!“清”、“净”去“浊”、“俗”。从“右军本清真”的王羲之直到“清鲜明净去俗尘”的林散之,中国书法的神奇魅力就在这“清如几许”中蕴含了千年而至今长存。书之要义,贵在得法,妙以致用。“常变者体貌,不变者精神”。精巧与畅达、简明与清蔚,于清逸中透析高洁的精神,于清刚中显示倔强的风骨,这就是李彬书法艺术审美特征的定位与高度。他走着一条恪守传统正脉的路,历代大师王羲之、苏东坡、黄山谷、米南宫、王觉斯、黄道周等深深影响了他。从实临到意会,他朝夕与古人为伍,和经典对话。晋韵、唐法、宋意、明态,“唯恐笔下无古人”,他以方圆结合的圆润美畅之笔,营造一个古雅经典、近乎完美的艺术空间,营造属于自我的完整、饱满的艺术语言与视觉图式。意在内蕴,格调高超。他不把书法当作重复古典的躯壳或符号,而是倾注一种对艺术的终极关怀,贯注一种生命力的表现,是把握书法本质的再创造。而且他在研习传统、对古代经典做足功夫的同时,并没有拘泥于传统而是走得进去也出得来,他经常会把崭新的、独立的思辨融入创作,在结构处理和章法布白上,每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正所谓“不薄今人爱古人”。这也许正是当代年轻书家的优势——他们学历高、见识广,头脑灵活、善于思考,在深入天传统的过程中,不时地对比分析;在了解了古代书法源流与当今发展趋势之后,又会较为准确地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稳稳地走下去。 汉代哲人杨雄说过,“书心画也”。历代对书法品评把“字如其人”作为一条重要的标准,所谓“字如其人”即是“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今年仲冬愚生有幸在南闽漳州亲听李老师授课,仅有一面之交,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容淡雅、品位平淡给我们留下最深的印象。为事勤勉专注,为人敦朴谦和,敏于事而讷于言,宽于人而严于己是同道中人对他的共识。其性情气质与审美取向和谐而统一,从他的书法作品的表现形式来看就是最好的答案。李老师课学书法起步早、路子正、临池勤、取法高。他在书法实践上,便是既善于从丰富的传统资源中进行选择并加以适合自己的改造,同时又肯于花费精力、时间去磨练和巩固既有春秋战国时金文的法度,又有秦汉篆书的韵味,又有民间陶文奇逸雄脉的特点,笔画圆润、规范整齐,格调自成一家。李苦蝉云:学习传统要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更须以最大的勇气跳出来。书家重学识,见性灵,开眼界澄怀观道,有道是人情练达即文章。孙过庭以为评论书法标准当以“神采为上,形质次之”。诚为斯言。一位哲人说过:“艺术创造的同时也创造了艺术家自己,艺术家在不断创造中充分表现自己的生命,创造的过程也就是自我完善的过程。”学者气质兼具书家秉赋的李老师上下求索、精学问道,其诚亦嘉、其行也善,长此以往“德艺双馨艺术家”非他莫属!
“灿烂之极归于平淡”,平淡朴实是李先生的为人为事写照。 “彬”者,缓慢安闲,不急不厉,故有温文儒雅之气;李老师习文而从武,又弃武从文,古人“德成为上,艺成为下”的训诫,老师已行在道上。李彬老师的书法艺术正处于一个黄金时节,再加上他是个勤勉、多思、执着的人,始终明白自己的使命,自己的位置,所以能锲而不舍,穷且益坚,把所思、所悟、所为、所得,融会贯通,去伪存真,其书气息通灵,造型敦厚,其骨雄强,其势待赴,游走于碑帖之间,取法不避古今,行草精熟,是其看家本领。如斯此君厚积薄发,必有大成,愿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相信在不久的明天会取得更丰硕的成果,书法写到最高境界,写的都是人的性灵和人格。“问得墨香哪里来,一生心血都倾砚。”愚下深信不久将来李彬老师必能在当今众多的书坛英俊中独树一帜,成就斐然,遂成大家。 (江智猛,福建省龙海市文体局副局长、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龙海市诗词学会会长。) 电话:13960129868 0596—6588588 详细地址:363100 福建省龙海市榜山镇芦洲村吉龙花园71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