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4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4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抱石斋文澍

"渤海风"薛卫林书法、石双樑篆刻联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iejichang 于 2009-4-21 20:44 发表
双梁兄篆刻用刀凌厉,变化丰富,追求金石气韵,直抒胸意。在章法上于平实中求变化,收放适宜,合理夸张,注重视觉效果的突出,具现代感又不失古韵。最喜欢他小玺印风格作品!!
求一册作品集学习!

感谢,多多指教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yt 于 2009-4-21 21:28 发表
em1 em1

好的,廖先生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一 于 2009-4-21 12:48 发表
网络滞后,发了好多。em4 要个薛老师提的斋号,也要石老师作品集吧。em17
尚书辉

好的,办理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2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yt 于 2009-4-21 21:28 发表
em1 em1

谢石兄em13 em13
地址:浙江省温岭市下河锦都花园B-17
邮  编:317500
廖泼
13906862941

[ 本帖最后由 jyt 于 2009-4-23 10:1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乐勤居 于 2009-4-21 13:38 发表
观石先生之篆刻使人有一种古朴、大气、简净、意蕴浓厚而富有新意和创意!“取法高古、赏者静默”!作品之间流露出深厚的篆刻文化!刀功技法精湛!作品的空间感非常强烈,不张扬、不偏激、不刻意、不造作,有一种 ...

感谢您,我的刀法需要提炼和总结,风格还是雏形需要归纳和深入.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爱屋及乌 于 2009-4-21 14:04 发表
em1 em1 em1
终于见到传说中的石双樑了,人帅印更精

祝贺两位

谢谢!!!哈哈哈哈哈哈,是木鱼石就好了,可以给大家唱歌啦em13 em13 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2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_J 2007_J 2007_J 再来赏读,获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2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双樑篆刻略评
     初观石双樑篆刻,技艺由熟而生,多有新意,尽管尚不能完全脱离古人的影子,却已有新的心法、路数。此外,其作品上溯汲取汉印古朴醇厚、博大浑融的气息,已显雍容宽博、丰茂浑朴之气象。
  看印观心。其心其印,心心相印,人与艺术已有一定的默契。他能借助篆刻中刀笔浑融的线条来体现自己的心态。所以很自然地能超越陈法的约束,成于了悟而不假外求,自得心源,正所谓“佛向性中作,英向身外求”,通过本心来领悟艺术的内涵,然后付之于刀传之于笔,做到 “法无定法,法为我用”,“下刀时要忘法”,才能心手相畅,神完气足,才能体现自性,达到造化与心灵的凝合。其作品无论拟秦仿汉抑或效法明清诸家,都能“不即不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而不离自性。
     深入其作品,我们不难看到,尽管其的印风初成,是直接师承于古人面目出现的,然其并没有被其风格成法所局限,而是通过明心见性的修悟,逐步恢复本我自性。作品中流露出平和安详、平易端庄、平中寓奇、平直庄重的风格特征。
       在章法处理上,没有过分安排和匠心毕露的刻意巧饰,而是采用随行布字,穿插挪让等手法来加以适当调整,以保持全印气韵的生动、端庄、自然古朴,平实中透出灵动天趣。
  在刀法上,大刀、快刀剜石,冲、切结合,爽涩兼得,线条中段圆厚饱满,力量内充,多有变化,有一定的特色。
     这段小文,谈不上点评,只是看了石先生作品后的一点点感悟而已。

        最后借他人一首诗以记之:
  风流文采一时革,点检只余石与月。
  我识姑苏寒月斋,苦心犹抱前朝石。
  师赵摹吴刻石忙,因缘种种印中藏。
       至今万印随缘去,独守斋前寒月光。
       能否赠书一册,不胜感谢。
       地址:安徽省金寨县财政局     张任东
       邮编:2373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2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双樑篆刻略评
     初观石双樑篆刻,技艺由熟而生,多有新意,尽管尚不能完全脱离古人的影子,却已有新的心法、路数。此外,其作品上溯汲取汉印古朴醇厚、博大浑融的气息,已显雍容宽博、丰茂浑朴之气象。
  看印观心。其心其印,心心相印,人与艺术已有一定的默契。他能借助篆刻中刀笔浑融的线条来体现自己的心态。所以很自然地能超越陈法的约束,成于了悟而不假外求,自得心源,正所谓“佛向性中作,英向身外求”,通过本心来领悟艺术的内涵,然后付之于刀传之于笔,做到 “法无定法,法为我用”,“下刀时要忘法”,才能心手相畅,神完气足,才能体现自性,达到造化与心灵的凝合。其作品无论拟秦仿汉抑或效法明清诸家,都能“不即不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而不离自性。
     深入其作品,我们不难看到,尽管其的印风初成,是直接师承于古人面目出现的,然其并没有被其风格成法所局限,而是通过明心见性的修悟,逐步恢复本我自性。作品中流露出平和安详、平易端庄、平中寓奇、平直庄重的风格特征。
       在章法处理上,没有过分安排和匠心毕露的刻意巧饰,而是采用随行布字,穿插挪让等手法来加以适当调整,以保持全印气韵的生动、端庄、自然古朴,平实中透出灵动天趣。
  在刀法上,大刀、快刀剜石,冲、切结合,爽涩兼得,线条中段圆厚饱满,力量内充,多有变化,有一定的特色。
     这段小文,谈不上点评,只是看了石先生作品后的一点点感悟而已。
        最后借他人一首诗以记之:
  风流文采一时革,点检只余石与月。
  我识姑苏寒月斋,苦心犹抱前朝石。
  师赵摹吴刻石忙,因缘种种印中藏。
       至今万印随缘去,独守斋前寒月光。
       能否赠书一册,不胜感谢。
       地址:安徽省金寨县财政局     张任东
       邮编:2373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2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双樑篆刻略评
   初观石双樑篆刻,技艺由熟而生,多有新意,尽管尚不能完全脱离古人的影子,却已有新的心法、路数。此外,其作品上溯汲取汉印古朴醇厚、博大浑融的气息充实自己,已显雍容宽博、丰茂浑朴气象。
  看印观心。其心其印,心心相印,即人与艺术的最大默契。他能借助篆刻中刀笔浑融的线条来体现自己的心态。所以很自然地能超越陈法的约束,成于了悟而不假外求,自得心源,正所谓“佛向性中作,英向身外求”。通过本心来领悟艺术的内涵,然后付之于刀传之于笔,才能做到 “法无定法,法为我用”,“下刀时要忘法”,才能心手相畅神完气足,才能体现自性,达到造化与心灵的凝合。其作品无论拟秦仿汉抑或效法明清诸家,都能“不即不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而不离自性,自成家数。
    深入其作品,我们不难看到,尽管其的印风初成,是直接师承于古人面目出现的,然其并没有被其风格成法所局限,而是通过明心见性的修悟,逐步恢复本我自性。作品中流露出平和安详、平易端庄、平中寓奇、平直庄重的风格特征。
在章法处理上,没有过分安排和匠心毕露的刻意巧饰,而是采用随行布字,穿插挪让等手法来加以适当调整,以保持全印气韵的生动、端庄、自然古朴,平实中透出灵动天趣。
  在刀法上,大刀、快刀剜石,冲、切结合,爽涩兼得,线条中段圆厚饱满,力量内充,多有变化,有一定的特色。
 
  
最后借他人一首诗以记之:
  风流文采一时革,点检只余石与月。
  我识姑苏寒月斋,苦心犹抱前朝石。
  师赵摹吴刻石忙,因缘种种印中藏。
至今万印随缘去,独守斋前寒月光。
能否赠书一册,不胜感谢。
地址:安徽省金寨县财政局张任东
邮编:2373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