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6-7-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8433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今天在“书画艺术交流群”由水彩谈到美鞋(美协),再由美鞋谈到书法。有网友请我谈谈书法方面的见解,我作如下说:
) x, J( k+ u, T3 f& a. y% } 5 J# ?7 @# h8 q2 W6 K% A7 f
其实,书法是没有什么可讲的
. m/ N: F7 m7 @; T# x) j6 g1 Q' `) G( R 历代名家的作品如何,早有定论 l$ ^* y- T; h* F
问题最关键是别人那样理解,自己该如何理解6 ]5 o5 e# `" ~
不少人因对历代名家作品的理解停留在人云亦云方面0 q- T) h$ b6 h$ k; g3 w, R' K
结果说来说去都是一个样/ D# q7 h1 V6 B) Z5 D) x' `
而此类理论作品在市场上大受欢迎
$ X' T% n, w, q. q7 x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自以为明白的东西称有道理,不明白的称胡说。
. R" e% C8 A2 ?: Y, w6 O 拼凑起来的书法理论比比皆是
0 v* _- T W* `6 c8 o 将书法考据当书法理论的文章倒不少呢/ t( C0 F# X P1 @, h3 `
喜欢书法的人翻开一些书法报刊就明白了; j' g9 V$ w( z2 D& o8 q& Q
此外,评价一幅作品最为困难+ ^4 U% Z. Z5 {
关于此类文章就极少见到
% c3 \% {. m$ \9 c5 u 评价一个人的作品可以借用前人的观点, N9 `) w& t# x, J) R3 [
可评价一幅作品
8 `' M7 i% r$ f2 {% r3 ~ 如借用别人的观点而无独到的见解
( l( j V* g( x! ? 就有拼凑之嫌了
4 K. `2 u% n9 T( n& @ 特别是名家名作) Z' y9 ?3 ?' {, d
如《兰亭》
# j6 ~; H) W) E6 y 评来评去都差不多1 ]1 g, j3 V( } N. ^2 r2 X
受到这种惯性影响) h3 C6 y/ ^- r# G; a
结果,《兰亭》的真面目被掩盖了
" O6 u! G! |9 C) D+ R! M 是以,人人学《兰亭》,却只有极少人能学得进去( n( A6 y( M4 `& d) s
也就是说,只有极少人能理解《兰亭》& [2 r4 ?2 q! }2 L+ t# _+ a
绝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只是跟着别人的屁股后百跑/ w) `' m6 m! Q: p! F) Q0 ?
首先,一幅作品是个人的整个世界观的显现+ |5 W: U: I8 e8 Z, w
如一滴水珠可映射出阳光的七彩那样1 @3 r, G# h& h' M0 u6 i& {2 f( R
这是东方的一即是多的思维模式下的产物
8 J* V. k' X) k/ C$ Z- E 明白到这点,就应该明白如何去读《兰亭》了. W5 b. G* q/ x" L/ e
读读《世说新语》
3 H& d# h) N; O: D( A2 M# Y: m+ L6 c 读读何满子的《中古文人风采》
$ o5 \5 P- A1 Z, o" g 读读道家的著作8 F/ ?! @+ E" c8 u
等等
5 F7 ~/ B& @- h4 I& ` 这些是《兰亭》的内涵
0 m/ i' @ u! k' \, _& O, M6 r6 Y0 t 这亦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学《兰亭》,却始终学不进去的原因1 V/ J# x+ G4 r$ u/ ]
2008年12月2日 |
|